概述
事物(Things)、关系(Relationships) 是组成 UML 模型的基本模型元素,图由模型元素事物和关系构成,视图由各种图构成。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建模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理想情况下,系统由单一的图形来描述,该图形明确地定义了整个系统,并且易于人们相互交流和理解。然而,单一的图形不可能包含系统所需的所有信息,更不可能描述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一般来说,系统通常是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描述。
一个系统视图是对于从某一视角或某一点上看到的系统所做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而省略了与此方面无关的实体。
“RUP 4+1”视图
“4+1”视图 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提出。1995年,Philippe Kruchten在《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并最终被RUP采纳,后发展为“RUP 4+1”视图。“RUP 4+1”视图结构如图所示:
从如图中可以看出,所谓的“RUP 4+1”是由 5 个视图组成。其中,「4」表示以下 4 个视图。
-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
逻辑视图用来揭示系统功能的内部设计和协作情况。体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
- 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
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用来显示组建代码的组织方式,描述了实现模块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实现视图体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易用性以及易测试性。
- 进程视图(Process View):
进程视图显示系统的并发性,解决在并发系统中存在的通信和同步问题。进程视图体现了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安全性以及伸缩性。
- 配置视图(DeploymentView):
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配置视图体现了系统的安装部署要求。
其中,「1」表示的是用例视图:
-
用例视图(Use Case View)。
用例视图强调从系统的外部参与者(主要是用户)角度看到的或需要的系统功能。
用例视图是其他视图的核心,它的内容直接驱动其他视图的开发。系统要提供的功能都是在用例视图中描述的,用例视图的修改会对所有其他的视图产生影响。此外,通过测试用例视图,还可以检验和最终校验系统。
UML 视图
UML视图延续了“RUP4+1”视图的思路,只是在某些视图名称上面做了些许改变,其包含以下视图:
-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
含义同“RUP4+1”视图的逻辑视图。通常逻辑视图由多种图表示,如类图、对象图以及包图等。
- 组件视图(Component View):
含义同“RUP4+1”视图的实现视图。组件视图通常由组件图表示。
- 并发视图(Concurrency View):
含义同“RUP4+1”视图的进程视图。并发视图主要由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以及协作图等表示。
- 配置视图(Deployment View):
含义同“RUP4+1”视图的配置视图。配置视图主要由配置图表示。
- 用例视图(Use Case View):
含义同“RUP4+1”视图的用例视图。用例视图主要由用例图表示。
上述 UML 视图 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参阅
- 运用RUP 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架构设计
- UML 基础与 Rose 建模案例(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