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联惯导更新算法及误差分析汇总

article/2025/9/29 3:03:26

一、捷联惯导数值更新算法

导航坐标系:东-北-天

载体坐标系:右-前-上

1、姿态更新算法:

<1>姿态更新微分方程:

{w_{in}}^{n}={w_{ie}}^{n}+{w_{en}}^{n},表示导航系相对于惯性系的旋转;包括两部分:

(1)地球自转引起的导航系旋转;

(2)系统在地球表面附近移动因地球表面弯曲引起的导航系旋转;

根据矩阵链式乘法得:

又由于:

 姿态微分方程:

<2>姿态更新方程:

 对于{C_{b(m))}}^{b(m-1))},通过陀螺仪的积分可到,利用双子样圆锥补偿算法:

对于{C_{n(m-1))}}^{n(m))},认为短时间内速度和位置引起的{w_{in}}^{n}变化很小,将将{w_{in}}^{n}视为常值,则有:

注:此时的计算,取转置;

2、速度更新算法:

<1>速度更新微分方程:

 {f_{sf}}^{b}为加速度计测量的比力;

2{w_{ie}}^{n}\times {v_{en}}^{n}为由载体运动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哥式加速度;

{w_{en}}^{n}\times {v_{en}}^{n}为由载体运动引起的对地向心加速度;

g^{n}为重力加速度;

-\left ( 2{w_{ie}}^{n}+{w_{en}}^{n} \right )\times {v_{en}}^{n}\dotplus g^{n}统称为有害加速度;

<2>速度更新算法:

将微分方程,添加时间参数:

即:

\bigtriangleup {v_{sf(m))}}^{n}\bigtriangleup {v_{cor/g(m))}}^{n}分别称为时间段T=t_{m}-t_{m-1}内导航系比力速度增量和有害加速度的速度增量;

(1)\bigtriangleup {v_{cor/g(m))}}^{n}

其中有害加速度的速度增量表达式,变化很小,直接采用中间时刻的值代替进行计算:t_{m-1/2}=(t_{m-1}+t_{m})/2,其中需要外推的量为:{w_{ie}}^{n} {w_{en}}^{n} v^{n} g^{n}

 (2)\bigtriangleup {v_{sf(m))}}^{n}

采用矩阵链式乘法分解(与姿态更新算法一致)

即:

中间量为:

3、位置更新算法:

<1>位置微分方程:

<2>位置更新方程:

 相关中间量为:

 二、捷联惯导误差方程:

1、非直角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

非直角坐标系α系:o_{a}x_{a}y_{a}z_{_{a}}

直角坐标系b系:o_{b}x_{b}y_{b}z_{b}

从α系到b系到坐标变换矩阵为:

易知C_{a}^{b}的列向量为单位矢量,但行向量一般不是单位矢量,在矩阵C_{a}^{b}中仅有6个独立元素;

近似如下:

对上述的C_{a}^{b}进行正交三角分解(QR分解):分解为单位正交阵C_{B}^{b} 和上三角阵C_{a}^{B}乘积的形式:

<1>C_{B}^{b} 看作是从b系(直角坐标系)到另一右手直角坐标系(B系)的变换矩阵,(失准角)

若记从b系到B系的失准角(等效旋转矢量)为μ:

 <2>上三角阵C_{a}^{B}表示从非直角坐标系(a系)至直角坐标系(B系)的坐标变换矩阵:(偏差角/不正交误差角)

 假设:α系的o_{a}x_{a}轴与B系的o_{B}x_{B}轴重合;α系的o_{a}y_{a}轴在B系的o_{B}x_{B}y_{B}平面内,且单位矢量j_{a}的端点在o_{B}x_{B}o_{B}y_{B}轴上的投影分别记为P_{xy}P_{yy},α系的单位矢量K_{a}的端点在o_{B}x_{B}o_{B}y_{B}o_{B}z_{B}轴上的投影分别记为:P_{xz}P_{yz}P_{zz}

简化,如下:

 式中,φ表示矢量,构成的上三角阵,即:

 最终如下:分别为 失准角和不正交角

 注:失准角:两个直角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小角度;

不正交角:从非直角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旋转小角度;

2、惯性传感器测量误差:

以三轴陀螺仪为例,陀螺仪输出的是某一个非直角坐标系(记为b_{g}系);

其中,C_{bg}^{b}是从非直角坐标系(b_{g})到直角坐标系b系的坐标变换矩阵;

3、姿态误差方程;

<1>C_{b}^{n} 理想导航坐标系

为:从导航坐标系(n系)到载体坐标系(b系)的捷联惯导姿态矩阵;

<2>C_{b}^{n'} 计算导航坐标系

 为:导航计算机解算给出的姿态矩阵;简记:n^{'}系;

因此,C_{b}^{n'}C_{b}^{n}之间的偏差在于n^{'}系与n系之间的偏差

根据矩阵链乘规则:

n系为参考坐标系,从nn^{'}系的等效旋转矢量为Φnn',常称其为失准角误差。

转置后:

 则n‘系下为:

 --%%-- --%%-- --%%-- --%%-- --%%-- --%%-- --%%-- --%%-- --%%-- --%%-- --%%-- --%%-- --

推导姿态误差方程:

理想下,姿态矩阵微分方程:

实际下,姿态矩阵微分方程:

 

 其中,陀螺仪测量误差、导航系计算误差,都包含在以下中:

 

 最终姿态误差微分方程为:

 反映了计算导航系(n^{'}系)相对于理想导航系(n系)的失准角变化规律。

4、速度误差方程:

速度误差是指惯导系统导航计算机中的计算速度与理想速度之间的偏差;通过速度误差微分方程描述:

速度误差:

 两边求微分:

其中,速度微分方程为:

 

 中间量:

 最终,速度误差微分方程为:

 5、位置误差方程:

其中,Rm、Rn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视为常值:

 三、静基座误差特性分析:

静止基座下,惯导真实速度为0,真实位置已知;比力在导航坐标系的投影为f_{sf}^{n}=[0 0 g]

将Rmh、Rnh近似为地球平均半径R;

1、高度通道

高度误差微分方程和天向速度误差微分方程:

高度误差会随时间不断发散,因此,纯惯导系统的高度通道是不稳定的;

2、水平通道误差微分方程:

经度误差δλ的传播是一个独立过程,仅收东向速度误差δVe的一次积分,不受其他误差影响;

 修拉角频率:w_{s}=sqrt(g/R))

傅科角频率:w_{f}=w_{ie}sinL ,即为地球自转的天向分量;

如果取g=9.8,R=6371km;

可得到休拉周期T_{s}=2pi/w_{s}=84.4min;

傅科周期:在地区极点处最短为24小时,随纬度较小,周期变长,傅科周期在赤道上消失;因此,总有w_{s}>>w_{f}

3、水平通道简化

<1>单纯的失准角误差通道:

假设:水平两个速度误差为0,纬度误差为0;

单纯的姿态误差方程式为:

可视为:固定地理位置下的姿态跟踪误差方程;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可得:单纯的失准角回路的震荡频率为地球自转频率,周期24Hour

<2>水平东向/北向通道

<3>水平北向及方位通道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Bb97TFpT.shtml

相关文章

捷联惯导系统(SINS)机械编排

目录 前言姿态更新姿态微分方程姿态更新算法 速度更新速度微分方程速度更新算法重力/哥氏积分项比力积分项右端第三积分项右端第二积分项 速度更新方程 位置更新位置微分方程位置更新算法 前言 IMU中的加速度计及陀螺仪测得原始数据为速度增量及角度增量&#xff0c;需要通过机…

捷联惯导基础知识解析之四(粗/精对准和GPS/IMU和GPS/里程计组合导航)

初始对准&#xff08;粗、精对准&#xff09;/组合导航 一、捷联惯导粗对准 目的&#xff1a;寻找、确定参考导航坐标系&#xff1b;结果表现形式&#xff1a;得到姿态矩阵&#xff08;进而可以求出欧拉角、四元数等&#xff09; 前提&#xff1a;在导航坐标系&#xff08;比…

捷联惯导总结--初始对准,位置标定,INS姿态更新,GPS/INS组合

惯导及组合导航回顾 2018.09.16 今天和17系的同学一起把惯导的流程捋了一遍&#xff0c;为了加深自己的记忆&#xff0c;这里在前面把心得大致列出来。 我们这里只考虑捷联式惯导及松组合 首先拿到惯性传感器&#xff08;加速度计和陀螺仪&#xff09;需要对其进行标定&#x…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1 初始对准简介 1.1 初始对准任务 所谓对准指的是确定惯导系统各坐标轴相对于参考坐标系指向的过程。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任务有两项:第一&#xff0c;机体起飞前将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引人惯导系统;第二&#xff0c;机体坐标系与导航坐标系的初始变换短阵。另外&#…

c语言函数指针 的定义方法,C语言 函数指针一(函数指针的定义)

//函数指针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函数指针类型跟数组类型非常相似 //函数名就是函数的地址&#xff0c;函数的指针&#xff0c;对函数名进行&取地址操作&#xff0c;还是函数名本身&#xff0c;这是C语言编译器的特殊处理 void test(int a){ printf("a%d\n&q…

C语言函数指针调用函数

C语言可以定义指针变量指向函数&#xff0c;通过指针来调用函数。 使用&#xff1a; 1、定义函数指针变量&#xff1a; 函数返回值类型 (*指针变量名)(); 2、将已有函数入口赋值给函数指针变量&#xff1a;fnPt avg; 3、使用指针变量调用函数&#xff1a;(*指针变量名)(参…

C语言函数指针与调用

C语言函数指针与调用 平时我们使用函数传递的参数一般为数据变量&#xff0c;那么是否可以传递函数呢&#xff1f; 答案是不但可以&#xff0c;而且习惯以后&#xff0c;会用上瘾的。通过传递不同的函数指针&#xff0c;我们可以实现在函数中调用不同的子函数。 下面就举个栗子…

C语言函数指针与指针函数

在大家刚开始学习c语言的时候&#xff0c;总是分不清函数指针和指针函数&#xff0c;就算是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xff0c;也不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xff0c; 我写此博客帮大家缕一缕&#xff0c;也帮我自己缕一缕 1、函数指针与指针函数的概念以及区别 指针函数 从名…

C语言 函数指针做函数参数(即回调函数)

文章目录 函数指针做函数参数(回调函数)回调函数概念一般有三种调用方式回调函数的作用回调函数调用时刻回调函数的语法&#xff1a;1.简单的函数类型为&#xff1a;无参数、无返回值的函数。2.完全形式的回调函数注&#xff1a; 代码案例&#xff1a;模拟计算器 函数指针做函数…

C语言 函数指针

一.前言 最近学了一点函数指针的东西 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在某先方面用起来也确实会方便些 给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 二.定义 函数指针就是指向代码段中函数入口地址的指针。 从上述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函数指针的本质是一个指针&#xff0c;只不过是指向函数的指针。 三.声明形…

C语言函数指针用法

C语言函数指针用法 函数指针本质上是指针&#xff0c;它指向一个函数。 例如int (*p)(int); – 从 p 处开始, 先与指针结合, 说明 p 是一个指针, 然后与()结合, 说明指针指向的是一个函数, 然后再与()里的 int 结合, 说明函数有一个int 型的参数, 再与最外层的 int 结合, 说明…

C语言函数指针详解

1、概念 函数指针就是一个指针&#xff0c;指针指向某个内存区域&#xff0c;函数指针就是指向函数入口地址的这么一个指针变量&#xff0c;在.c文件中编写一个函数&#xff0c;将.c编译为可执行程序后&#xff0c;在.c文件中编写的函数会存放在可执行程序的代码段中&#xff…

C语言——函数指针

函数指针 C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有很多种&#xff0c;但是函数指针可能有些小伙伴没听过&#xff0c;下面我们引入一段定义。 函数指针是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因此“函数指针”本身首先应是指针变量&#xff0c;只不过该指针变量指向函数。这正如用指针变量可指向整型变量、字符型…

《信号与系统》小结

参考书目&#xff1a;《信号与系统(第四版) 徐亚宁 苏启常 编著》 信号与系统 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xff0c;消息是信号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任何可以承载某种消息的物理量都可以是信号。电信号只是生活中最快捷&#xff0c;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我们可以从变化的电流或电压…

信号与系统(一)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信号的描述 信号的描述方式采用的有3种——函数、图形和数据 1.2信号的大小 对于一个信号x(t)&#xff0c;它的能量大小为&#xff0c;但是当&#xff0c;而信号的强度不趋向于0时&#xff0c;信号能量为无限大&#xff0c;这时候就需要使用信号的功率来判断大小&#xf…

连续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四】

连续系统分析 一、已知描述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xff0c;计算该系统的响应并与理论结果比较二、研究具有以下零极点的连续系统2.1 1个极点s-0.1&#xff0c;增益k12.2 1个极点s0&#xff0c;增益k12.3 2个共轭极点 &#xff0c;增益k12.4 2个共轭极点 &#xff0c;增益k12.5 …

信号与系统_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 连续系统在时域上进行分析 ) 2.1 引言 2.2 LTI系统的微分方程表示及响应 2.3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2.4 单位冲激响应 2.5 卷积积分 2.6 卷积积分的性质 2.7 奇异函数 2.8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习题 2.01_连续系统的描述: 电路图建立微分…

《信号与系统》解读 第1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1:信号与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目录 1. 什么是广义的信号和系统 2. 什么是狭义的电信号和电系统 3. 两个研究对象&#xff1a;信号系统 4. 两种分析方法&#xff1a;几何图形法数学函数法 5. 两个维度与视角&#xff1a;时域频域 6. 两种坐标&#xff1a;实平面复平面 7. 目标&#xff1a;模拟信号处理…

【信号与系统学习笔记 3】—— 系统,以及系统的性质以及判断方法解析

文章目录 一、系统的分类二、系统的性质2.1 记忆性和无记忆性2.2 可逆性与可逆系统2.3 稳定性2.4 因果性2.5 时不变性2.7 线性性 一、系统的分类 其实&#xff0c;系统的分类无非就是两大类&#xff1a;离散时间系统、一个是连续时间系统 那么&#xff0c;如何判断呢&#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