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对某一产品/系统要求的可靠性为:mtbf大于2000h,那么在对此系统立项时,mtbf应该设立怎么样的目标值?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值,这就关系到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开展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工作,是确保设计、生产“好”产品的指导性和基础性工作。首先将产品可靠性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地分配到产品的各个层次,借此落实相应层次的可靠性要求,并使整个与各部分之间的可靠性相互协调。尽量做到既避免出现薄弱环节又避免局部“质量过剩”而带来浪费。可靠性预计则是自下到上地预计产品各层次的可靠性参数,判断各层次设计是否满足分配的可靠性指标。只有各层次的可靠性分别达到分配的要求,才能保证产品可靠性指标得以实现。对未达到分配指标要求的设计,则能发现其可靠性薄弱环节、设计上的隐患及提供选择纠正措施的指南,并依此改进设计直到满足指标要求为止。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设计进”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也就是必须通过开展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工作尽早来落实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而不是靠产品既成之后的抽样统计试验结果。
一、mtbf的设计目标值
为了使产品满足使用要求,也就是为了使产品的mtbf达到一定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这个要求;很显然,如果要求产品在使用时mtbf为200h,那产品在设计的mtbf就应该比200h大,才有把握保证产品的mtbf满足这一要求。使用时mtbf与设计时mtbf一般情况下满足如下关系:
可靠性定量指标mtbf(θ)有诸多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