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识别中的Gabor滤波器

article/2025/9/15 16:19:19

Daugman(1980)提出的2D Gabor滤波器(以下简称Gabor滤波器),在纹理分类、纹理分割、生物特征识别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Gabor滤波器,然后列举它在生物特征识别方面的代表性应用。

2D Gabor滤波器

2D Gabor滤波器的表达式为:

G(x,y)=\exp\left (-\pi\left ( x^2/\alpha^2+y^2/\beta^2 \right ) \right ) \cdot \exp\left(-2\pi i\left ( u_0x+v_0y \right ) \right ),

其中第一项为高斯函数,第二项为复函数(实部为余弦波,虚部为正弦波)。下面几幅图可视化了不同参数的Gabor滤波器。

Gabor滤波器的实部是高斯函数和余弦波的乘积,虚部是高斯函数和正弦波的乘积。上图为Gabor滤波器及成分显示为曲面。

Gabor滤波器及成分显示为灰度图像。

波长为10个像素、8个方向的Gabor复滤波器的实部和虚部。 

单一方向、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偶对称Gabor滤波器。

虹膜识别

剑桥大学Daugman(1993)在虹膜识别的奠基论文中介绍了基于Gabor滤波的虹膜编码方法(著名的IrisCode)。作者首先定位虹膜,将虹膜纹理转化为极坐标表示;然后用Gabor复滤波器计算每个局部位置的相位,并量化为2个比特;最后将整个虹膜编码为2048个比特(256字节)。两个虹膜的距离定义为归一化的汉明距离。

左上方的比特串(IrisCode)是采用二维Gabor复滤波器对虹膜图像的相位编码(Daugman,2001)

指纹识别

指纹增强

密西根州立大学Hong等人(1998)提出将Gabor滤波器的实部(偶对称)用于指纹脊线增强。具体而言,Gabor滤波器的方向和频率参数与指纹空间位置相关,是由局部脊线方向和频率决定的。如果局部脊线方向和频率是正确的,Gabor滤波就可以有效增强脊线和压制噪声,从而提高之后细节点提取步骤的性能。虽然Gabor滤波的指纹增强效果和更早的匹配滤波器(Gorman和Nickerson,1989)、频域方向滤波器(Sherlock等人,1994)相当,但可能因为论文写得很清楚、算法容易复现(对Gabor滤波之外的其他步骤也有详细描述),这篇论文对于指纹识别领域的影响很大,是该领域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可能因为这篇论文的影响太大了,许多做指纹识别的人误以为Gabor滤波器的实部就是Gabor滤波器,不知道它还有个虚部。

Hong等人(1998)提出的指纹增强算法流程图

指纹匹配

指纹匹配(比对)的主流技术是细节点比对(一个例外是手机指纹识别,由于指纹传感器的面积太小,小面积指纹匹配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但是,细节点比对技术有两个缺点:第一,当细节点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很大时,比对性能会断崖式下降;第二,细节点比对是点匹配问题,运算复杂度很高。

受到了IrisCode的启发,密西根州立大学Jain等人(2000)提出了FingerCode指纹定长表示方法。作者首先定位出指纹中央的圆形感兴趣区域,对其进行8个方向、固定频率的Gabor滤波(仅用实部);感兴趣区域被划分为80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计算滤波结果的灰度方差,总体构成640维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欧氏距离作为两个指纹之间的距离。作者的实验发现,当认假率(FAR)要求不苛刻时,FingerCode的性能比较好。但是,FingerCode有两个主要缺陷:第一,没有捕捉指纹的细节特征;第二,没有充分考虑指纹旋转。由于这两个缺陷,在实际应用中(认假率要求苛刻),FingerCode的比对性能远不如主流的细节点比对技术。除了匹配,FingerCode还用在了指纹纹型分类上(Jain等人,1999),并取得了当时不错的分类性能。这也说明FingerCode捕捉的是比较宏观的特征,更适合做粗分类问题。

Jain等人(2000)提出的FingerCode

在指纹细节点比对一统江湖的情况下,FingerCode开定长表示的先河,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对它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但是,由于比对精度明显不如细节点比对方法,FingerCode在工业界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直到20年后,深度学习兴起,从指纹图像直接学习定长向量表示的技术成为现实。Jain实验室提出了DeepPrint指纹定长表示方法(Engelsma等人,2021),在许多指纹库上的比对性能已经接近了主流细节点比对技术,在某些数据库上甚至超过了细节点比对技术。 

Engelsma等人(2021)提出的DeepPrint指纹定长表示方法

指纹配准

Gabor复滤波器测量的指纹瞬时相位图与虹膜的相位图类似。但是不像虹膜,指纹图像的变形很大,轻微的皮肤变形就会带来相位错位,就能导致真匹配的差异比假匹配还大。因此不能像虹膜那样,直接比较相位图计算指纹匹配分数。不过两幅相位图的差异为估计指纹之间的变形场提供了线索。清华大学Cui等人(2018)提出首先利用细节点匹配进行指纹的粗配准,然后计算两幅指纹相位图的差异,最后进行二维相位解包裹(unwrapping),得到指纹之间的像素级变形场。经过像素级配准之后的指纹,可以通过比较相位图来计算匹配分数了。

Cui等人(2018)提出的基于二维相位解调的指纹像素级变形场估计(用于两幅指纹图像的精密配准)

指纹压缩

佳能公司Larkin和Fletcher(2007)提出将Gabor相位图分解为连续相位(无细节点)和螺旋相位(仅包含细节点),分别采用合适的压缩方法,实现了压缩比极高(239:1,比JPEG高一个数量级)的指纹图像压缩。 这篇论文最早指出指纹细节点对应于螺旋相位,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建模细节点。这个性质可以被用来从相位图检测细节点(Gao等人,2010)以及基于细节点的指纹图像重建(Feng和Jain,2011)。可能因为这篇论文不是发表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期刊和会议,而且论文的写作不太典型(比如没有大规模定量实验),它的引用次数很少,和它的重要性很不成比例。

Larkin和Fletcher(2007)实现了239:1的压缩比。左:重建图像;右:原图。

人脸识别

如今的人脸识别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不过在2010年之前,出现过一批基于Gabor滤波的人脸表示方法。例如,中科院计算所Zhang等人(2005)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Gabor二值模式直方图序列(LGBPHS)的人脸表示方法。该方法连接所有局部Gabor幅度二值模式图的直方图,将人脸图像建模为直方图序列。在识别时,采用直方图相交来衡量不同向量的相似度。

Zhang等人(2005)提出的局部Gabor二值模式直方图序列 (LGBPHS)

 

掌纹识别

香港理工大学Zhang等人(2003)提出了可以在线运行的非接触掌纹识别技术,仅用低分辨率的摄像头(无法观察脊线和细节点),就实现了高性能的身份识别,开创了非接触掌纹识别方向。作者首先定位并裁剪出掌纹的感兴趣区域;然后利用特定方向(45度)和频率的Gabor复滤波器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滤波,把每个像素的相位量化为2个bit,作为掌纹的特征表示;最后利用归一化汉明距离来测量两个掌纹的距离。

三幅掌纹图像及Gabor滤波的实部和虚部(Zhang等人,2003)

Zhang等人(2003)的论文在生物特征识别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谷歌学术搜索掌纹识别,绝大部分论文是关于非接触掌纹识别,而不是接触式掌纹识别(主要是面向公安应用)。可惜非接触掌纹识别一直没有取得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可能是因为率先成熟的指纹、人脸、虹膜识别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空间。一个突破是2020年亚马逊发布的Amazon One掌纹识别技术,应用于无人零售店的缴费环节,实现刷手结账。

亚马逊公司的Amazon One掌纹识别技术

 

指静脉和掌静脉 

研究者还将Gabor滤波器用于指静脉和掌静脉的血管提取、特征表示等(Yang等人,2009;Han和Lee,2012)。

Han和Lee(2012)对掌静脉进行Gabor滤波的结果

 

参考文献

  • Cui, Z., Feng, J., Li, S., Lu, J., & Zhou, J. (2018). 2-D phase demodulation for deformable fingerprint regist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13(12), 3153-3165.
  • Daugman, J. G. (1980). Two-dimensional spectral analysis of cortical receptive field profiles. Vision research20(10), 847-856.
  • Daugman, J. G. (1993). High confidence visual recognition of persons by a test of statistical independ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5(11), 1148-1161.
  • Daugman, J. (2001). Statistical richness of visual phase information: update on recognizing persons by iris patter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45(1), 25-38.
  • Engelsma, J. J., Cao, K., & Jain, A. K. (2021). Learning a fixed-length fingerprint repres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43(6), 1981-1997.
  • Feng, J., & Jain, A. K. (2011). Fingerprint reconstruction: from minutiae to phase.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33(2), 209-223.
  • Gao, X., Chen, X., Cao, J., Deng, Z., Liu, C., & Feng, J. (2010). A novel method of fingerprint minutiae extraction based on Gabor phase. In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pp. 3077-3080). IEEE.
  • O'Gorman, L., & Nickerson, J. V. (1989). An approach to fingerprint filter design. Pattern recognition22(1), 29-38.
  • Han, W. Y., & Lee, J. C. (2012). Palm vein recognition using adaptive Gabor filter.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9(18), 13225-13234.
  • Hong, L., Wan, Y., & Jain, A. (1998). Fingerprint im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8), 777-789.
  • Jain, A. K., Prabhakar, S., & Hong, L. (1999). A multichannel approach to fingerprint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1(4), 348-359.
  • Jain, A. K., Prabhakar, S., Hong, L., & Pankanti, S. (2000). Filterbank-based fingerprint match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9(5), 846-859.
  • Larkin, K. G., & Fletcher, P. A. (2007). A coherent framework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are fingerprints holograms?. Optics express15(14), 8667-8677.
  • Sherlock, B. G., Monro, D. M., & Millard, K. (1994). Fingerprint enhancement by directional Fourier filtering. IEE Proceedings-Visi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141(2), 87-94.
  • Yang, J., Shi, Y., & Yang, J. (2009). Finger-vein recognition based on a bank of Gabor filters. In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pp. 374-383). 
  • Zhang, D., Kong, W. K., You, J., & Wong, M. (2003). Online palmprint ident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5(9), 1041-1050.
  • Zhang, W., Shan, S., Gao, W., Chen, X., & Zhang, H. (2005). Local gabor binary pattern histogram sequence (lgbphs): A novel non-statistical model for fac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 In T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05) Volume 1 (Vol. 1, pp. 786-791). IEEE.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qLadepIq.shtml

相关文章

matlab的gabor类解读

为什么要进行解析,因为自带的gabor函数有个小坑, 转opencv的时候,因为没有完全理解自带的gabor源码被小小的坑了一下, 所以做一下记录, 以方便后人。‘ 版本是2016B 文章目录 Matlab gabor函数解析1 gabor基本公式2 m…

Gabor滤波 + 多尺度问题

Gabor函数 Gabor变换属于加窗傅立叶变换,Gabor函数可以在频域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提取相关的特征。另外Gabor函数与人眼的生物作用相仿,所以经常用作纹理识别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维Gabor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

Gabor算法

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Gabor滤波器是以Dennis Gabor命名的,Gabor滤波器是用作边缘检测的线性滤波器。Gabor滤波器的频率和方向的表达与人类的视觉系统很相似。研究发现,Gabor滤波器非常适合纹理表达和分离。在空间域中,一个二维Gabo…

Log-Gabor滤波器

Log-Gabor滤波器 G ( f ) e l n 2 ( ω / ω 0 ) 2 l n 2 ( k / ω 0 ) G(f)e^{\frac {ln^2({\omega /\omega_0})}{2{ln}^2(k/\omega_0)}} G(f)e2ln2(k/ω0​)ln2(ω/ω0​)​ 式中: ω 0 \omega_0 ω0​为滤波器中心频率,通常将 k / ω 0 k/\omega_0 k…

Gabor滤波器原理

一、什么是Gabor函数(以下内容含部分翻译自维基百科) 在图像处理中,Gabor函数是一个用于边缘提取的线性滤波器。Gabor滤波器的频率和方向表达同人类视觉系统类似。研究发现,Gabor滤波器十分适合纹理表达和分离。在空间域中&#x…

Gabor的OpenCV代码

唯一持续维护地址:http://52coding.com/opencv-gabor 最近弄人脸识别,用到Gabor卷积核,但网上的代码似乎没有和我心意的,于是参考了自己写了下!参考了Zhou Mian以及matlab的Gabor实现代码的代码。虽然OpenCV的imporc下…

2021-08-07 Gabor滤波器简介以及简单应用

Gabor滤波器(Gabor Filter) 文章目录 Gabor滤波器(Gabor Filter)简介Gabor滤波器的不同参数Gabor滤波器的简单应用(python) 简介 Gabor滤波器是一种线性滤波器,用于边缘检测、纹理分析、特征提…

Gabor Filters

Gabor Filters: Manjunath, B. S., & Ma, W. Y. (1996). Texture features for browsing and retrieval of image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8(8), 837-842. Gabor滤波器是一种基于Gabor函数的特定频率和方向选择性滤波器。…

基于Gabor滤波器的人脸特征提取

Gabor小波变换的核函数,其最大的特点是其与人脑的皮层神经细胞的二维反射区具有相似的特征。基于Gabor小波变换的特征信息能够有效提取各种细节结构信息,因此Gabor小波变换在图像识别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Gabor小波变换的特点,基于Ga…

Gabor特征提取

Gabor小波与人类视觉系统中简单细胞的视觉刺激响应非常相似。它在提取目标的局部空间和频率域信息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虽然Gabor小波本身并不能构成正交基,但在特定参数下可构成紧框架。Gabor小波对于图像的边缘敏感,能够提供良好的方向选择和尺度选择特…

Gabor 卷积神经网络

与不涉及学习过程的 hand-crafted 滤波器不同,DCNNs-based feature extraction 是一种 data-driven 技术,可以直接从数据中学习具有鲁棒性的特征表示。然而,它有非常大的训练成本和复杂的模型参数。 DCNNs 有限的几何变换建模能力主要来自于…

如何理解Gabor滤波器

转载自如何理解Gabor滤波器 介绍 我们已经知道,傅里叶变换是一种信号处理中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频域,并提取到空域上不易提取的特征。但是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图像在不同位置的频度特征往往混合在一起&…

基于python的图像Gabor变换及特征提取

基于python的图像Gabor变换及特征提取 1.前言2. “Gabor帮主”简介3.“Gabor帮主”大招之图像变换3.“Gabor帮主”大招之图像特征提取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廖海斌 1.前言 在深度学习出来之前,图像识别领域北有“Gabor帮主”,南有“SIF…

Gabor滤波器详解

转载自如何理解Gabor滤波器 介绍 我们已经知道,傅里叶变换是一种信号处理中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频域,并提取到空域上不易提取的特征。但是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图像在不同位置的频度特征往往混合在一起&…

Gabor 变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242d601000a3j.html Gabor变换属于加窗傅立叶变换,Gabor函数可以在频域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提取相关的特征。另外Gabor函数与人眼的生物作用相仿,所以经常用作纹理识别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Gabor变换…

图像处理:Gabor滤波器简介以及python实现

在图像处理中,以Dennis Gabor命名的Gabor滤波器是一种用于纹理分析的线性滤波器,本质上是指在分析点或分析区域周围的局部区域内,分析图像中是否存在特定方向的特定频率内容。Gabor滤波器的频率和方向表示被许多当代视觉科学家认为与人类视觉…

Gabor滤波器学习

本文的目的是用C实现生成Gabor模版,并对图像卷积。并简单提一下,Gabor滤波器在纹理特征提取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Gabor函数(以下内容含部分翻译自维基百科) 在图像处理中,Gabor函数是一个用于边缘提取的线性滤波器。…

Gabor变换

2009-12-13 00:51:08| 分类: 图像处理|字号 订阅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242d601000a3j.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Gabor变换属于加窗傅立叶变换,Gabor函数可以在频域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提取相关的特征。另外Gabo…

Gabor滤波器

Gabor是一个用于边缘提取的线性滤波器,其频率和方向表达与人类视觉系统类似,能够提供良好的方向选择和尺度选择特性,而且对光照变换不敏感,因此十分适合纹理分析。 一、Gabor滤波器 在图像处理中,Gabor函数是一个用于…

Gabor 特征

一.Gabor 特征的简介 Gabor 特征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图像纹理信息的特征,Gabor 滤波器的频率和方向与人类的视觉系统类似,特别适合于纹理表示与判别。Gabor 特征主要依靠 Gabor 核在频率域上对信号进行加窗,从而能描述信号的局部频率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