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链接:
复旦085400电子信息专硕初试经验分享
复旦085400电子信息专硕复试经验分享
复旦软院电子信息初试961真题回忆
说说一下我的考研经历,都是流水账,不涉及干货(干货参照其他博客),如果读者能有所借鉴或者吸取教训,也算一点点功德。发帖的时候还没有出复试分数,只是得知通过,初试也不高, 就不贴分了。
我本科北方某985高校(给母校丢人了,dbqdbq)软工专业,由于本科阶段没有重视学习,时间都用来处理学生工作和打游戏,态度是及格顺利毕业就行,导致成绩中游,算法挂科。并且刚上大学时英语基础很差,我们专业课是英语教学,所以专业课基本只学到皮毛。曾经有出国的想法,并且学习过托福,结果三分钟热度,由于口语太菜没有过线。
大四人生抉择的时候到了,我想工作,但是家里人想让考研,所以一边准备考研,一边看看招聘会。当时战线拉得很长,从三月就开始看书了,但是一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秋招的时候面了几家小公司,最后签了一个白菜价的工作。三心二意,加上一战心态佛系(我当时想着一战考不过还可以再战,劝童鞋们千万不要学我),结果考研成绩很差。毕业的时候看着同学们的高薪工作羡慕不已,遂决定脱产二战。
二战是最辛苦的,我报考的是南大计算机学硕,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学习,每天去图书馆自习。毕业那段时间在忙毕设和补考挂过的科目,所以这次备考时间大概从7月份毕业后开始准备,每天学习12个小时,并且报了网课。结果由于专业课基础很差,很多东西直到10月份我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后感觉学到11月做综合题的时候,数学和专业课都很差,心态就崩了。开始放飞自我,学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打游戏和玩手机。(其实这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持刷综合题并回顾基础知识,可能我还是处理情绪能力太差了吧,被二战压力压垮)。结果显而易见,虽然比一战略好,通过了国家线和单科线,但是总分不够,调剂也没什么很好的机会.
二战成绩出来之后,感觉人生一片灰暗,为了让家里人放心,听从建议考了军队文职(后来初试过了但是没有去复试),并且在等待结果的期间,去上海求职。此时的我没有校招身份(注意,虽然说的是毕业一年内有校招身份,但社会的潜规则大多是不认可的),也没有任何项目经历。在碰壁将近十家的时候,以一个低于本科时候白菜价的价格社招进入了一家小公司,工资仅够上海吃住,攒不下什么钱。幸运的是,同事都很好,对我诸多照顾,工作内容也不繁重,于是在入职转正后,大概8月我开始准备三战。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学习,方向选择上选择了较为轻松的复旦专硕(所以说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
由于有前两次考研的基础,这次避开了好多坑,复习更有针对性,所以初试还算轻松,最后过分数线十几分(基本上垫底,如果不是扩招都不可能上线)。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励志视频给自己打鸡血,工作不忙的时候在工位上刷算法题和复习专业知识,上班来回的路上就放英语听力培养语感和复习单词。经历了前两次失败,这次心态更加平和,因为已经到达了谷底,不能再跌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成熟,所以三战复习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很焦虑很压抑(虽然此时年轻的我还不知道一只蝙蝠引发的蝴蝶效应有多严重),另外,真的很感谢张宇老师数学上的三年陪伴,虽然说着再也不见,还是见了又见,这次真的不再见了。
然后,就遇到疫情。举国同哀的时候,没有一朵浪花是无辜的。复试战线的拉长又让我的压力倍增,由于线上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往年没有很多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公司2月份就复工,当时外卖都很少,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吃了两周的泡面。所幸初试过了,生活有了盼头。然后就是不断地不断地查看各种信息,等待复试时间和复试形式,那种一切不确定的感觉真的很折磨人。
终于等到了复试,软院的复试前面都一切顺利(机考+英语),当综合面的时候又踩了雷。专业课复试没有参考书目,由于之前询问了很多学长,都说往年围绕项目提问为主,所以我主要从自我介绍和项目的角度去准备。结果老师问的很发散,开场问了一道dp的题目,我题目听错了,尬场了一会导致后面很紧张,而且基本很少提及项目,而是询问了如设计模式,UML,面向对象相关的知识,我没有准备所以临时组织语言回答的很差。当然也和我自恃有工作经验和985出身会比较优势,所以复试有点松懈,准备的不够充分有很大的关系。(切记无论出身还是初试分数高都不能骄傲自大,一定要虚心准备,而且要注意专业知识面面俱到,防止一切意外,直到复试通过)
之后就是惊心动魄的调剂时间,我先申请了复旦工研院调剂,结果因为初试分数不高审核未通过,然后看了一些其他985学校的调剂信息, 投了海大,中科大,中科院,均没有获得复试通知。正当心灰意冷的时候收到工研院二次调剂的通知,那种心情真的像坐过山车。一周的准备时间我总结前面失败的教训,把设计模式的书翻了一遍,复习了常用的dp算法公式,刷了两遍c++的面试题,对自我介绍进行了删改,省去了对学生工作和兴趣爱好等的介绍,而是更加强调了做过的项目。复试的时候有一点小插曲就是软院是英语和专业课分开面,分别有自我介绍,但是工研院是一起面的,只给了我英语自我介绍的机会,并且一些专业知识也是英语的方式提问的,所幸我经过本科的毒打,英语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算是值回当年托福交过的学费了把),所以即使用英语回答也还算流畅。终于成功上岸。
总结:也许有人在失败之后会选择另一条路,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人生从来都不是单行道。我选择了考研只是因为我对科研更感兴趣,并且我当前的知识储备更多的适合读研这一条路。三次考研经历,让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能够更淡定的看待得失。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往往看不出哪个选择是最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最正确的。同学们刚毕业就读研的今年已经要毕业了,工作两三年的朋友也有不少跳槽去了更大的舞台,而我的未来才刚刚开始。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感谢一切帮助和支持我的人!祝所有看到这里的人学业顺利,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