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网络流量分析与协议模拟

article/2025/11/4 18:12:18

公众号:CS阿吉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目:网络流量分析与协议模拟

      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

     级:        

     学生姓名:           阿吉

 学号(8位):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时间:

网络协议分析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

  • 加深对IP、DNS 、TCP、UDP、HTTP等协议的理解;
  • 掌握流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流量分析方法。
  • 掌握网络模拟工具NS2的使用,学习基本的网络模拟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

  • 一、协议及流量分析
  • 工具:Wireshark(Windows或Linux),tcpdump(Linux)
  • 要求:建立包含DNS解析的Web服务网络环境,使用过滤器捕获特定分组,观察PDU;用脚本分析大流量数据(建议用perl);
  • 内容:Web流量分析

搭建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要求Web服务器IP地址为“xx.xx.xx.学号的后三位”,要求DNS服务器IP地址为“xx.xx. 学号的后三位. xx”;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及1台客户机构建网络环境;清除客户机DNS缓存,访问Web服务器,捕获访问过程中的所有分组,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除1、3、8、11外,要求配合截图回答):

简述访问web页面的过程。

  1. 在自建的网络环境中用客户机浏览器访问DNS服务器,使用Wireshark捕获数据包,找出DNS解析请求、应答相关分组,传输层使用了何种协议,端口号是多少?所请求域名的IP地址是什么? (可以用终端的NSlookup 命令,如果使用自建的DNS服务器解析Web服务器,可以加分)
  2. 针对(1)中的DNS访问过程,观察UDP协议的报文格式。
  3. 在自建的网络环境中用客户机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统计访问主页共有多少请求IP分组,多少响应IP分组?(要求编程实现)
  4. 找到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绘出TCP连接建立的时空图,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SYN\ACK的设置。给出该TCP连接的四元组,双方协商的起始序号;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第三次握手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序号。
  5. 在TCP连接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找出每一个(客户)发送的报文段与其ACK报文段的对应关系,画出时空图。
  6. 找到TCP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的过程,绘出TCP连接释放的时空图,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FIN\ACK的设置,说明释放请求由服务器还是客户发起,FIN报文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序号,FIN报文段的序号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值。
  7. 将(3)得到的数据流保存为txt文件,通过编程计算这该TCP通信过程中数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RTT(即RTT样本值)。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本227-228页相关RTT计算方法,估算每一个数据报文段超时时间RTO。
  8. 分别找出一个HTTP请求和响应分组,分析其报文格式。参照《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本276页图6-11,在截图中标明各个字段。
  9. 访问同一网站的不同网页,本次访问中的TCP连接是否和上次访问相同?(提示:与上次页面访问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可连续访问、分别分析。)
  10. 描述HTTP协议的持续连接的两种工作方式。访问这些页面(同一网站的不同页面)的过程中,采用了哪种方式? 
  11. 设计主页和HTTP协议版本,观察IP分片过程。(选作加分项)
  • 二、协议模拟
  • 工具:NS2,awk,shell,perl等;
  • 要求:掌握NS2网络模拟的基本流程;
  • 内容:NS2网络模拟基本流程

在ubuntu环境下,通过学习示例文件编写TCL脚本,搭建如下图所示的一个网络,共6个节点,其中2、3节点用做ftp服务器和客户端,4、5节点用做cbr流量的源和目的,而0、1节点用做转发设备。各节点间的链路属性见图。

图1-1

模拟时间设为13秒钟,在0.1秒开始产生cbr流量,在1.0秒开始发送ftp流量;8.0秒ftp流量结束,12.0秒cbr流量结束。编写脚本(可用shell,awk,或perl等)分析模拟日志文件,统计每0.5s内0、1节点间链路通过的分组数以及字节数。

三、  设计与实现过程

  • 一、协议及流量分析

(1)在自建的网络环境中用客户机浏览器访问DNS服务器,使用Wireshark捕获数据包,找出DNS解析请求、应答相关分组,传输层使用了何种协议,端口号是多少?所请求域名的IP地址是什么? (可以用终端的NSlookup 命令,如果使用自建的DNS服务器解析Web服务器,可以加分)

Wireshark捕获数据DNS解析请求、应答相关分组:

请求分组:

应答分组:

传输层使用UDP协议进行传输:

请求端口号为:源端口:51728

  目的端口:53

响应端口号为:源端口为:53

  目的端口:51728

所请求的域名IP为:192.168.66.66

浏览器通过DNS服务器解析IP并访问Web服务器:

(2)针对(1)中的DNS访问过程,观察UDP协议的报文格式。

UDP请求时的UDP报文:

 (3)在自建的网络环境中用客户机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统计访问主页共有多少请求IP分组,多少响应IP分组?(要求编程实现)

统计python源代码:

import pyshark
i=0
j=0
k=0
a='192.168.128.1'#主机
b='192.168.128.128'#web
c='192.168.128.48'#dns
cap=pyshark.FileCapture("D:/io1/test.pcapng",only_summaries=True)
for pkt in cap:
    if pkt.protocol !='ARP':
        if pkt.source ==a:
            if pkt.destination==b or c:
                i=i+1
                print( '%s %s ------>%s' %(pkt.protocol,pkt.source ,pkt.destination))
print('从主机发送的IP包个数:')
print(i)
for pkt in cap:
    if pkt.protocol !='ARP':
        if pkt.source ==b:
            j=j+1
            print( '%s %s ------>%s' %(pkt.protocol,pkt.source ,pkt.destination))
print('主机接受web服务器发送的IP包个数:')
print(j)
for pkt in cap:
    if pkt.protocol !='ARP':
        if pkt.source ==c:
            if pkt.destination==a:
                k=k+1
                print( '%s %s ------>%s' %(pkt.protocol,pkt.source ,pkt.destination))
print('主机接受dns服务器发送的IP包个数:')
print(k)

运行结果图:

(4)找到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绘出TCP连接建立的时空图,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SYN\ACK的设置。给出该TCP连接的四元组,双方协商的起始序号;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第三次握手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序号。

  

三次握手第一次握手的四元组:

三次握手第二次握手的四元组:

 看灰色的这一行

三次握手第三次握手的四元组:

 看第三行的灰色行

双方协商的启示序号为sql=0。

第三次握手有携带数据,有消耗序号。

(5)在TCP连接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找出每一个(客户)发送的报文段与其ACK报文段的对应关系,画出时空图。

  

(6)找到TCP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的过程,绘出TCP连接释放的时空图,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序号、确认号、以及FIN\ACK的设置,说明释放请求由服务器还是客户发起,FIN报文是否携带数据,是否消耗序号,FIN报文段的序号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值。

  

释放请求是由服务器发起的

FIN报文携带数据,消耗序号

FIN报文段的序号为180

因为在上一次的客户端TCP报文中的ACK确认号时180

(7)将(3)得到的数据流保存为txt文件,通过编程计算这该TCP通信过程中数据报文段的往返时延RTT(即RTT样本值)。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本227-228页相关RTT计算方法,估算每一个数据报文段超时时间RTO。

将Wireshark抓取的数据中的每个RTT数据项字段取出的python代码为:

import pyshark
import re
i=0
j=0
k=0
a='192.168.128.1'#主机
b='192.168.128.128'#web
c='192.168.128.48'#dns
cap=pyshark.FileCapture("D:/io1/test.pcapng",display_filter="tcp")
for pkt in cap:
    print("$$$$$$$$$$$$$")
    print(pkt)
    pkt = str(pkt)
    m = re.findall(r'The RTT to ACK the segment was: 0.{1,100} seconds', pkt)
    m = str(m)
    if m != '[]':
        m = re.findall(r'0.{1,10}', m)
        m=str(m)
        m = re.sub(r'[\[\]\']','',m)
        print(m)
        f = open('RTT.txt', 'a')
        f.write(m+'\n')
        f.close()

解析后存储的TXT文件:

RTO的计算公式为

RTO = RTTS+4*RTTD

RTTS=0.875*RTTS+0.125*rtt

RTTD = 0.75*RTTD+0.25*(abs(RTTS-rtt))

根据此公式计算的python代码为:

my_open = open('RTT.txt', 'r')
i=1
j=0
RTTS = 0.0
RTTD = 0.0
for eachline in my_open:
    m=eachline.split()
    rtt = m[0]
    rtt = float(rtt)
    if i==1:
        RTTS = rtt
        RTTD = rtt/2
        RTO = RTTS+4*RTTD
        RTO = str(RTO)
        f = open('RTO.txt', 'a')
        f.write(RTO + '\n')
        f.close()
    else:
        RTTS=0.875*RTTS+0.125*rtt
        RTTD = 0.75*RTTD+0.25*(abs(RTTS-rtt))
        RTO = RTTS + 4 * RTTD
        RTO = str(RTO)
        f = open('RTO.txt', 'a')
        f.write(RTO + '\n')
        f.close()
    print(m)
print(j)
my_open.close()

计算后得到各个RTO值存为的TXT文件:

(8)分别找出一个HTTP请求和响应分组,分析其报文格式。参照《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本276页图6-11,在截图中标明各个字段。

HTTP请求分组截图:

HTTP响应分组截图:

(9)访问同一网站的不同网页,本次访问中的TCP连接是否和上次访问相同?(提示:与上次页面访问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可连续访问、分别分析。)

TCP第一次连接:

   

TCP第二次连接:

   

两次时空图比较可得知:

访问同一网站的不同网页其三次握手的大体过程一样。

(10)描述HTTP协议的持续连接的两种工作方式。访问这些页面(同一网站的不同页面)的过程中,采用了哪种方式? 

1.非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前一个响应之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

2.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HTTP响应报文之前就能够接着发送新的报文请求

流水线工作方式使TCP连接中的空闲时间减少,提高了传输效率

访问这些页面(同一网站的不同页面)的过程中,采用了流水线的方式,在同一网站上的不同引用对象,可以进行连续的请求,不一定非要等到确认报文。

如图是非连续请求截图:

  • 二、协议模拟
  1. 仿真脚本代码与详细注解

#创建模拟器对象

#模拟器对象赋值给变量ns

set ns [new Simulator]       

#给NAM定义不同的数据流,颜色的选择随意,易于区分就可以

$ns color 1 Blue

$ns color 2 Red       

#打开out.nam文件,一般都是在执行程序时自动生成

set nf [open out.nam w]

                $ns namtrace-all $nf    

#打开out.tr文件,也是自动生成

set tf [open out.tr w]

$ns trace-all $tf  

#两个文件主要都是用来记录封包传输过程的   

    #定义finish程序,在后面执行时可以用到

    proc finish {} {

               global ns nf tf

               $ns flush-trace

               #关闭nam文件

          close $nf

    #关闭trace文件在后面调用的时候,是在程序结束的时候所以前面生成的两个文件必须要关       

               close $tf       

        exec nam out.nam &    

        exit 0

    }

     #创建8个节点    

     set n0 [$ns node]

     set n1 [$ns node]

     set n2 [$ns node]

     set n3 [$ns node]

     set n4 [$ns node]

     set n5 [$ns node]

     set n6 [$ns node]

     set n7 [$ns node]

    

    #基于题目要求的基础之上,创建结点之间的链路 

    $ns duplex-link $n2 $n6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0 $n2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0 $n4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1 $n3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1 $n5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5 $n7 1.5Mb 10ms DropTail

    $ns duplex-link $n1 $n0 2Mb 20ms DropTail

#给NAM创建节点位置

$ns duplex-link-op $n6 $n2 orient down

$ns duplex-link-op $n2 $n0 orient right-down  

$ns duplex-link-op $n4 $n0 orient right-up  

$ns duplex-link-op $n0 $n1 orient right  

$ns duplex-link-op $n0 $n1 orient right  

$ns duplex-link-op $n1 $n3 orient right-up  

$ns duplex-link-op $n1 $n5 orient right-down

$ns duplex-link-op $n5 $n7 orient down

#设置n0到n1之间的列长度

$ns queue-limit $n1 $n0 10

# TCP与UDP的建立中,agent是一个代理,用来作为网络层的传输与接收

#建立TCP连接   

set tcp [new Agent/TCP]  

$tcp set class_ 2  

$ns attach-agent $n6 $tcp  

set sink [new Agent/TCPSink]  

$ns attach-agent $n3 $sink  

$ns connect $tcp $sink  

$tcp set fid_ 1     

#TCP的连接用红色的数据流表示 

#建立UDP连接    

set udp [new Agent/UDP]  

$ns attach-agent $n4 $udp  

set null [new Agent/Null]  

$ns attach-agent $n3 $null  

set null [new Agent/Null]  

$ns attach-agent $n7 $null  

$ns connect $udp $null  

$udp set fid_ 2 

#NAM中,UDP的连接用蓝色的数据流表示

   

#在TCP连接上建立FTP  

set ftp [new Application/FTP]  

$ftp attach-agent $tcp  

$ftp set type_ FTP 

#在UDP连接上建立CBR

#设置了cbr流量的包类型,字节大小,以及传输速率 

set cbr [new Application/Traffic/CBR]  

$cbr attach-agent $udp  

$cbr set type_ CBR  

$cbr set packet_size_ 2000  

$cbr set rate_ 1mb  

$cbr set random_ false   

#设置FTP和CBR起止时间

#0.1秒产生cbr流量

$ns at 0.1 "$cbr start" 

#1.0秒发送ftp流量

$ns at 1.0 "$ftp start" 

#8.0秒ftp流量结束

$ns at 8.0 "$ftp stop"  

#12.0秒cbr流量结束

$ns at 12.0 "$cbr stop" 

#13秒后调用前面写出的finish程序   

$ns at 13.0 "finish" 

#执行模拟器程序

$ns run 

  1. 仿真过程示意(动画截图1个)

刚开始的时候如图2-1所示,在0.1s的时候发送cbr,cbr基于UDP协议,在1s的时候发送ftp,ftp基于TCP,如图2-2所示,在8s的时候,ftp结束,在12s的时候cbr结束,如图2-3所示。

图2-1

 

图2-2

图2-3

3.日志分析脚本设计(设计思路与代码、注解)

使用perl命令运行日志分析脚本

设计思路:

首先取出每行的时间、分组大小;

若时间大于当前的时间段,变量加1,开始统计下一时间段信息;

数组count1记录分组的数目

数组count2记录每个时间段通过的分组的总字节数

代码运行结束后的统计结果如图3-1所示:(数据包的折线图在图4-1.4-2)

图3-1

#!/usr/bin/perl 

#定义变量i

$i=0;      

#定义三个数组

@info;      

@count1; 

@count2; 

#读out.tr文件的内容

while(<>){  

#以空格为分字符读取每一行的内容   

@info = split(/ +/,$_); 

#封包事件发生原因 (r代表封包被接收,+ 表示进入队列,- 表示离开队列)

$reason = $info[0];  

#时间,表示流量传输的开始时间

$time = $info[1];      

#封包的起始节点

$src = $info[2];    

#封包的终止节点

$dst = $info[3];    

#包的字节长度        

$length = $info[5];     

#包被某个节点所接受,而且链路传输是在从0到1的链路上,判断语句

if($reason==‘r’ && ($src==0 && $dst==1) || ($src==1 && $dst==0)){    

if($time > $i*0.5){    /时间段超过0.5秒,执行下一行内容 

           $i++;                   

    }    

    $count1[$i]++;     /这个数组用于统计包的个数

$count2[$i]+=$length;       /这个数组用于统计字节数 

#显示语句,显示内容为:时间间隔,包,还有字节数

printf("intervals(s)\t\tpackets\t\tbytes\n"); 

$i=1.0; 

#显示统计出来的每个时间段的信息

while($count1[$i]){

printf("%4.1f~%4.1f\t\t$count1[$i]\t\t$count2[$i]\n",($i-1)*0.5,$i*0.5,); 

    $i++; 

  1. 分析结果展示(通过自绘图来说明)

代码的数据截图在图3-1

图4-1

刚开始的时候,在0.1s的时候发送cbr,cbr基于UDP协议,在1s的时候发送ftp,ftp基于TCP,在8s的时候,ftp结束,在12s的时候cbr结束,12.5秒的时候程序已经结束了。

四、  设计技巧及体会

1、对自己设计进行评价,指出合理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案。

这次实验因为之前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基础,所以整体感觉不是很难,但是东西很多,比较繁琐,需要耐心弄一下。

本次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是Linux虚拟机,因此经常会出一些虚拟机常见的问题,总体来说,还是解决了问题,并且完成了实验,但是,我接下来会尝试改进一下,使用PC机上的Linux操作系统来进行一次实验,看一下和虚拟机有什么不同。

在进行wireshark抓包时,由于访问的网页的数据量较小,没有好好的进行网页的设计和数据量的增大,因此没有观察到IP的分片操作,改进之处:可以尝试加大数据量,使一次IP无法传输,必须使用IP分片,因此来观察IP分片操作。

在进行协议模拟时,代码编写不是太规范,因此可以改进一下代码的编写规范,使其变的更加完美。+

2、在设计过程中的感受。

在进行流量分析时,当时需要自己在Linux操作系统中搭建一个web和一个dns服务器,在当时搭建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最后全部解决掉了,也因此让我学会了使用CentOS来进行WEB站点的搭建,并且在CentOS中使用Bind来进行DNS服务器的搭建,了解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web和dns服务器在其中的文件位置和两个服务器的工作流程以及dns服务器的文件配置格式,和在Windows中使用nslookup来进行dns服务器的测试。

在协议模拟中,学会了使用仿真工具在其中进行编程来进行协议的仿真,不但学会了如何使用仿真工具,而且也学会了在其中编程,并运行自己编写的程序,最后还学到了对自己编写的仿真程序进行测试。

第二个实验感觉还是挺难的,尤其是自己写代码的时候,一直在百度各种坑,然后不断改,现在回首一下的话,感觉还是比较简单了。同时,自己掌握了一项新技能,还是很开心的。老师帮助着指点着这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方向,然后我去更改代码。最终比较完美的完成了实验。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GtIBqw5x.shtml

相关文章

CCS 2021 | 自动化网络流量分析新方向

CCS 2021 | 自动化网络流量分析新方向 一、摘要二、nPrint三、nPrintML四、实验4.1 Overview4.2 主动设备指纹识别&#xff08;Active Device Fingerprinting&#xff09;4.3 被动操作系统指纹识别&#xff08;Passive OS Fingerprinting&#xff09;4.4 DTLS 应用识别&#xf…

24学习网络流量分析工具 Wireshark 的基本用法,包括数据捕获、分析

Wireshark是一款常用的网络流量分析工具&#xff0c;可用于捕获、分析和监控网络流量。以下是Wireshark的基本用法教程。 Wireshark 下载并安装Wireshark 在官网下载并安装Wireshark&#xff1a;Wireshark Download 打开Wireshark并选择网络接口 打开Wireshark后&#xff0…

Wireshark流量分析

Wireshark流量分析 开始抓包wireshark过滤器表达式wireshark着色规则数据流的追踪数据包的统计分析数据包的大致结构网络分析只抓包头只抓必要的包自动分析搜索 开始抓包 打开wireshark后&#xff0c;按ctrlK&#xff0c;勾选需要抓包的网卡 点击Start开始抓包 wireshark过滤器…

开源 | 爱奇艺网络流量分析引擎QNSM及其应用

▌导读 一定业务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的基础设施的网络边界通常都呈现一定程度的复杂多分区的情况&#xff0c;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和控制会成为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一挑战&#xff0c;爱奇艺安全团队自研了网络流量分析引擎QNSM,并将其用在各种基于流量分析的跨区…

网络攻击与防御之网络流量分析实验

实验一 网络流量分析 本次实验所使用到的主要软件包括&#xff1a;虚拟机(VMware/VirtualBox), 流量分析软件(Wireshark, Zeek或科来网络数据包分析软件)&#xff0c;网络扫描工具nmap&#xff0c;浏览器(Chrome或IE)。 每个题目给出主要操作步骤、截图和分析。 一. 虚拟机环…

网络流量分析之流量采集到流量还原

网络流量贯穿业务流转的各个环节&#xff0c;从我们个人PC、手机&#xff0c;到IDC数据中心、WEB和APP应用等都需要通过网络流量完成数据交互。因此&#xff0c;根据"只要有攻击就会有流量产生"这样的朴素道理&#xff0c;无论是网络层的防DDoS、主机层的防入侵还是应…

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价值

一、网络流量分析技术介绍 1.1什么是网络流量分析&#xff1f; 网络流量分析是记录和分析网络流量以出于性能、安全性、网络操作、管理和排障为目的分析网络流量的过程。它是使用自动技术检查网络流量中的详细级别细节和统计信息的过程。 1.2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的作用 网络流量分…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网络流量分析技术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文件中涉及的相关协议攻击与防御方法1.攻击&#xff1a;2.应对的防御方法&#xff1a; 实验目的 利用Wireshark网络分析工具分析关于“极光攻击”的实验文件&#xff0c;分析实验文件中涉及的相关协议以及攻击与防御方法等内容。 实验内…

网络流量分析详解(包含OSI七层模型、TCP协议及Wireshark工具用法)

网络流量分析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NTA) 这个系列讲的是整个网络流量分析流程&#xff0c;其中包含TCP协议、HTTP协议详解和Wireshark、Tcpdump的详细用法&#xff0c;现在只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内容&#xff0c;每周更新&#xff0c;感兴趣的可以持续关注一下~ 内容比较杂…

Unity引擎基础补充

Unity引擎基础补充 本博客将对之前的Unity脚本&#xff0c;3D数学基础博客内容做一定的补充。所以部分知识点可能并不全。 使用Unity的API&#xff0c;我们要清楚各个参数其代表的含义。 文章目录 Unity引擎基础补充3D数学基础Math和Mathf的区别Lerp 3D数学向量向量模长&…

Unity引擎

------ Oracle中文开发者社区 ------ 如果你想要学习编程,关注本博客,持续获得技术支持,持续获得技术咨询 java开发企业官方账号 Oracle中国官方账号 Java中国管理部 全网粉丝30万 华为云享专家 阿里专家博主 CSDN内容合伙人 CSDN原力计划作者 51CTO专家博主 CSDN博客V账号 …

unity教程之Unity引擎

中国传媒大学老师所主讲的&#xff0c;所用到的unity版本为2018版unity教程之用到的资源也都提供了下载链接&#xff0c;视频的时长大部分控制在20-40分钟之内&#xff0c;此课程讲解了地形&#xff0c;脚本&#xff0c;动画&#xff0c;图形渲染&#xff0c;物理系统&#xff…

Havok物理引擎与Unity3D的结合

背景  在重度手游的研发过程当中&#xff0c;游戏中的车辆模拟&#xff0c;场景互动&#xff0c;特效展示等功能很多时候需要物理引擎的介入&#xff0c;以提供丰富的交互体验。目前3D手游的开发主要工具是使用Unity3D引擎&#xff0c;于是&#xff0c;如何在Unity3D的开发过…

unity物理引擎介绍

早期的游戏并没有强调物理引擎的应用&#xff0c;当时无论是哪一种游戏&#xff0c;都是用极为简单的计算方式做出相应的运算就算完成物理表现&#xff0c;如超级玛丽和音速小子等游戏。 较为常见的物理处理是在跳跃之后再次落到地上&#xff0c;并没有特别注重物理表现效果。…

Unity3d物理引擎

一、定义 物理引擎就是在游戏中模拟真实的物理效果&#xff0c;比如&#xff0c;场景中有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体&#xff0c;球体在空中&#xff0c;立方体在地面倾斜放置&#xff0c;在空中的球体开始自由下落&#xff0c;然后与地面上的立方体对象发生碰撞&#xff0c;而物理…

Unity和UE4两大游戏引擎,你该如何选择?

目录 游戏引擎 2 ——> 难易区别 编程语言 3 ——> 游戏产品 UE4制作的游戏产品 Unity制作的游戏产品 产品类型 5 ——> 资源商店 6 ——> 人才需求 平均薪资 总结 游戏引擎 Unity和UE4都是游戏引擎&#xff0c;所谓游戏引擎就是集成了复杂功能的游戏…

赞美之外,Unity引擎3D引擎存在什么弊病?

由于手游业界各大公司对该引擎的认可和追逐&#xff0c;自2013年开始&#xff0c;Unity大会成为了行业内最火爆的大会之一。在信息丰富的网络上&#xff0c;我们可以看到满屏的Unity教程和优点的介绍&#xff0c;但这款引擎是否存在着弊病呢?带着这个问题&#xff0c;我们采访…

Unity3d是目前主流的游戏开发引擎

Unity3d是目前主流的游戏开发引擎&#xff0c;它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编辑器、跨平台发布、地形编辑、着色器&#xff0c;脚本&#xff0c;网络&#xff0c;物理&#xff0c;版本控制等特性。Unity3d可以开发桌面版、web版、手机版的游戏&#xff0c;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三维游戏开发平…

Unity3D 游戏引擎之构建简单的游戏世界(三)

Unity3D 游戏引擎之构建简单的游戏世界 雨松MOMO原创文章如转载&#xff0c;请注明&#xff1a;转载至我的独立域名博客雨松MOMO程序研究院&#xff0c;原文地址:http://www.xuanyusong.com/archives/473 创建游戏地面 创建一个新的游戏工程名称命名为FirstGame&#xff0c;场景…

Unity3d 引擎原理详细介绍

体系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游戏的软件架构和对象模型&#xff0c;它获得更好的外观仅有一名Unity3D的游戏引擎和编辑器是非常有用的&#xff0c;它的主要原则。 Unity3D 引擎 Unity3D的是一个屡获殊荣的工具&#xff0c;用于创建交互式3D应用程序在多个平台.Unity3D由游戏引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