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DANN进行睡眠质量检测
论文:Sleep Quality Estimation with Adversarial Domain Adaptation:From Laboratory to Real Scenario
-
目的:应用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分类实际生活场景中的睡眠脑电信号。
-
模型:使用实验室安静控制环境下采集的脑电信号训练DANN模型,通过域自适应方法将知识迁移到真实环境中。
-
实验结果:DANN在跨样本和跨场景任务中均能取到较高的正确率。
方法
- 数据预处理
选择电极通道,重参考
- 数据分频段
δ ( 1 − 4 H z ) , θ ( 4 − 8 H z ) , α ( 8 − 13 H z ) , β ( 13 − 30 H z ) , γ ( 30 − 50 H z ) \delta(1-4Hz),\theta(4-8Hz),\alpha(8-13Hz),\beta(13-30Hz),\gamma(30-50Hz) δ(1−4Hz),θ(4−8Hz),α(8−13Hz),β(13−30Hz),γ(30−50Hz)
- 特征提取
从18个通道,5个频段上提取Differential entropy(DE)特征,故特征向量长度为90。利用线性动态系统去除特征向量中的噪声(Emotional state classification from EEG data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2014)。
- 域适应模型
本文中一共使用了8种模型用于比较,包括
- 迁移成分分析(TCA)
- 信息理论学习(ITL)
- 测地线流核(GFK)
- 联合分布适配(JDA)
- 子空间对齐(SA)
- 迁移联合比较(TJM)
- 最大独立域适应(MIDA)
以及第8种,DANN,该模型的详细内容见论文(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by Backpropagation,2015)及模型详解博客。
数据采集
实验室数据
-
来自学生,10人
-
分为三类,睡眠4,6,8个小时,分别对应好,一般,不好的睡眠质量。
-
采集脑电持续30分钟。
真实场景数据
-
来自高铁司机,70人
-
不提前控制睡眠要求,尽可能模拟其日常生活状态。实验开始前通过问卷形式统计其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情况。
-
使用干电集设备
数据处理
-
预处理,特征提取,时间窗为1秒。
实验室数据来自于10人,每人3个实验,每个实验30分钟,共有 10 ∗ 3 ∗ 30 ∗ 60 = 58172 ( ? ) 10* 3 * 30 * 60=58172(?) 10∗3∗30∗60=58172(?)个样本。
真实数据为70个人,请个实验,每个实验3分钟数据,共有 70 ∗ 3 ∗ 60 = 12600 70 * 3 * 60=12600 70∗3∗60=12600个样本
实验任务
跨样本(Cross-Subject)
-
使用真实数据训练和测试模型(跨样本)
-
使用5折交叉验证
每次视其中的一个fold为目标域,其余4个一起作为源域
跨场景(Cross-Scenario)
-
使用实验室数据训练模型,使用真实数据测试模型(跨场景)
-
真实数据作为目标域,实验室数据作为源域
模型训练
-
使用含标签的源域数据和无标签的目标域数据训练DANN,在评价阶段使用目标域标签。
-
GRL的tradeoff参数 λ \lambda λ设置为0.01。
实验结果













![[Tensorflow2] 梯度反转层(GRL)与域对抗训练神经网络(DANN)的实现](https://img-blog.csdnimg.cn/932c68a898d44b0ea80bedd7d2b0bb2a.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