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ocket详解,看这一篇就够了

article/2025/10/15 2:15:37

        刚给大家讲解Java socket通信后,好多童鞋私信我,有好多地方不理解,看不明白。特抽时间整理一下,详细讲述Java socket通信原理和实现案例。整个过程楼主都是通过先简单明了的示例让大家了解整个基本原理,后慢慢接近生产实用示例,先概况后脉络给大家梳理出来的,所有涉及示例都可以直接拷贝运行。楼主才疏学浅,如有部分原理错误请大家及时指正.

        整理和总结了一下大家常遇到的问题:

       1.    客户端socket发送消息后,为什么服务端socket没有收到?

        2.    使用while 循环实现连续输入,是不是就是多线程模式?

        3.    对多线程处理机制不是很明白,希望详细讲解?

        4.    希望详细讲解ServerSocketChannel和SocketChannel与ServerSoket和Socket的区别?

        5.    希望有详细的例子,可以直接拷贝下来运行?

针对童鞋们提出的问题,我会在本文章中详细一一简答,并且给出详细的例子,下面言归正传。

一:socket通信基本原理。

首先socket 通信是基于TCP/IP 网络层上的一种传送方式,我们通常把TCP和UDP称为传输层。

如上图,在七个层级关系中,我们将的socket属于传输层,其中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不关心对端是否真正收到了传送过去的数据。如果需要检查对端是否收到分组数据包,或者对端是否连接到网络,则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实现。UDP常用在分组数据较少或多播、广播通信以及视频通信等多媒体领域。在这里我们不进行详细讨论,这里主要讲解的是基于TCP/IP协议下的socket通信。

socket是基于应用服务与TCP/IP通信之间的一个抽象,他将TCP/IP协议里面复杂的通信逻辑进行分装,对用户来说,只要通过一组简单的API就可以实现网络的连接。借用网络上一组socket通信图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服务端初始化ServerSocket,然后对指定的端口进行绑定,接着对端口及进行监听,通过调用accept方法阻塞,此时,如果客户端有一个socket连接到服务端,那么服务端通过监听和accept方法可以与客户端进行连接。

二:socket通信基本示例:

在对socket通信基本原理明白后,那我们就写一个最简单的示例,展示童鞋们常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客户端发送消息后,服务端无法收到消息。

服务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Server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 初始化服务端socket并且绑定9999端口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new ServerSocket(9999);//等待客户端的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获取输入流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读取一行数据String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输出打印System.out.println(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客户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ClientSock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Socket socket =new Socket("127.0.0.1",9999);BufferedWriter bufferedWriter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String str="你好,这是我的第一个socket";bufferedWriter.write(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启动服务端:

发现正常,等待客户端的的连接

 

启动客户端:

发现客户端启动正常后,马上执行完后关闭。同时服务端控制台报错:

 

服务端控制台报错:

 

然后好多童鞋,就拷贝这个java.net.Socket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上王查异常,查询解决方案,搞了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socket通信是阻塞的,他会在以下几个地方进行阻塞。第一个是accept方法,调用这个方法后,服务端一直阻塞在哪里,直到有客户端连接进来。第二个是read方法,调用read方法也会进行阻塞。通过上面的示例我们可以发现,该问题发生在read方法中。有朋友说是Client没有发送成功,其实不是的,我们可以通debug跟踪一下,发现客户端发送了,并且没有问题。而是发生在服务端中,当服务端调用read方法后,他一直阻塞在哪里,因为客户端没有给他一个标识,告诉是否消息发送完成,所以服务端还在一直等待接受客户端的数据,结果客户端此时已经关闭了,就是在服务端报错:java.net.Socket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

那么理解上面的原理后,我们就能明白,客户端发送完消息后,需要给服务端一个标识,告诉服务端,我已经发送完成了,服务端就可以将接受的消息打印出来。

        通常大家会用以下方法进行进行结束:

socket.close() 或者调用socket.shutdownOutput();方法。调用这俩个方法,都会结束客户端socket。但是有本质的区别。socket.close() 将socket关闭连接,那边如果有服务端给客户端反馈信息,此时客户端是收不到的。而socket.shutdownOutput()是将输出流关闭,此时,如果服务端有信息返回,则客户端是可以正常接受的。现在我们将上面的客户端示例修改一下啊,增加一个标识告诉流已经输出完毕:

客户端2: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ClientSock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Socket socket =new Socket("127.0.0.1",9999);BufferedWriter bufferedWriter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String str="你好,这是我的第一个socket";bufferedWriter.write(str);//刷新输入流bufferedWriter.flush();//关闭socket的输出流socket.shutdownOutput();}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在看服务端控制台:

服务端在接受到客户端关闭流的信息后,知道信息输入已经完毕,苏哦有就能正常读取到客户端传过来的数据。通过上面示例,我们可以基本了解socket通信原理,掌握了一些socket通信的基本api和方法,实际应用中,都是通过此处进行实现变通的。

三:while循环连续接受客户端信息:

上面的示例中scoket客户端和服务端固然可以通信,但是客户端每次发送信息后socket就需要关闭,下次如果需要发送信息,需要socket从新启动,这显然是无法适应生产环境的需要。比如在我们是实际应用中QQ,如果每次发送一条信息,就需要重新登陆QQ,我估计这程序不是给人设计的,那么如何让服务可以连续给服务端发送消息?下面我们通过while循环进行简单展示:

服务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Server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 初始化服务端socket并且绑定9999端口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new ServerSocket(9999);//等待客户端的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获取输入流,并且指定统一的编码格式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UTF-8"));//读取一行数据String str;//通过while循环不断读取信息,while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null){//输出打印System.out.println(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客户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ClientSock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初始化一个socketSocket socket =new Socket("127.0.0.1",9999);//通过socket获取字符流BufferedWriter bufferedWriter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通过标准输入流获取字符流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UTF-8"));while (true){String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bufferedWriter.write(str);bufferedWriter.write("\n");bufferedWriter.flush();}}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客户端控制中心:

服务端控制中心:

大家可以看到,通过一个while 循环,就可以实现客户端不间断的通过标准输入流读取来的消息,发送给服务端。在这里有个细节,大家看到没有,我客户端没有写socket.close() 或者调用socket.shutdownOutput();服务端是如何知道客户端已经输入完成了?服务端接受数据的时候是如何判断客户端已经输入完成呢?这就是一个核心点,双方约定一个标识,当客户端发送一个标识给服务端时,表明客户端端已经完成一个数据的载入。而服务端在结束数据的时候,也通过这个标识进行判断,如果接受到这个标识,表明数据已经传入完成,那么服务端就可以将数据度入后显示出来。

        在上面的示例中,客户端端在循环发送数据时候,每发送一行,添加一个换行标识“\n”标识,在告诉服务端我数据已经发送完成了。而服务端在读取客户数据时,通过while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null)去判断是否读到了流的结尾,负责服务端将会一直阻塞在哪里,等待客户端的输入。

        通过while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多个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聊天。但是,下面敲黑板,划重点。由于socket通信是阻塞式的,假设我现在有A和B俩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到服务端的上,当客户端A发送信息给服务端后,那么服务端将一直阻塞在A的客户端上,不同的通过while循环从A客户端读取信息,此时如果B给服务端发送信息时,将进入阻塞队列,直到A客户端发送完毕,并且退出后,B才可以和服务端进行通信。简单地说,我们现在实现的功能,虽然可以让客户端不间断的和服务端进行通信,与其说是一对一的功能,因为只有当客户端A关闭后,客户端B才可以真正和服务端进行通信,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下面我们通过多线程的方式给大家实现正常人类的思维。

四:多线程下socket编程

服务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Server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IOException {// 初始化服务端socket并且绑定9999端口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new ServerSocket(9999);while (true){//等待客户端的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每当有一个客户端连接进来后,就启动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处理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获取输入流,并且指定统一的编码格式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ull;try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UTF-8"));//读取一行数据String str;//通过while循环不断读取信息,while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null){//输出打印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说:"+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tart();}}}

客户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io.*;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ClientSock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初始化一个socketSocket socket =new Socket("127.0.0.1",9999);//通过socket获取字符流BufferedWriter bufferedWriter =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通过标准输入流获取字符流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UTF-8"));while (true){String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bufferedWriter.write(str);bufferedWriter.write("\n");bufferedWriter.flush();}}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通过客户端A控制台输入:

 

通过客户端B控制台输入:

 

服务端控制台:

 

通过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客户端A和客户端B同时连接到服务端后,都可以和服务端进行通信,也不会出现前面讲到使用while(true)时候客户端A连接时客户端B不能与服务端进行交互的情况。在这里我们看到,主要是通过服务端的 new Thread(new Runnable() {}实现的,每一个客户端连接进来后,服务端都会单独起个一线程,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客户端处理的数据是单独的,不会出现相互阻塞的情况,这样就基本是实现了QQ程序的基本聊天原理。

        但是实际生产环境中,这种写法对于客户端连接少的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大批量的客户端连接进行,那我们服务端估计就要歇菜了。假如有上万个socket连接进来,服务端就是新建这么多进程,反正楼主是不敢想,而且socket 的回收机制又不是很及时,这么多线程被new 出来,就发送一句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导致服务端被大量的无用线程暂用,对性能是非常大的消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线程池技术,保证线程的复用,下面请看改良后的服务端程序。

改良后的服务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import java.beans.Encoder;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public class Server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IOException {// 初始化服务端socket并且绑定9999端口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new ServerSocket(9999);//创建一个线程池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0);while (true) {//等待客户端的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Runnable runnable = () ->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null;try {bufferedRead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 "UTF-8"));//读取一行数据String str;//通过while循环不断读取信息,while ((str = bufferedReader.readLine()) !=null) {//输出打印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说:" + 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executorService.submit(runnable);}}}

运行后服务端控制台:

 

通过线程池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线程的复用。其实在这里executorService.submit在并发时,如果要求当前执行完毕的线程有返回结果时,这里面有一个大坑,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详细说明,具体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把多线程说个透》里面详细介绍。本章主要讲述socket相关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socket发送的数据并不是按照一行一行发送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报文,那么我们就不能要求每发送一次数据,都在增加一个“\n”标识,这是及其不专业的,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是采用数据长度+类型+数据的方式,在我们常接触的热Redis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五:socket 指定长度发送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数据在TCP/IP协议下的socket都是采用数据流的方式进行发送,那么在发送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将数据流转出字节进行发送,读取的过程中也是采用字节缓存的方式结束。那么问题就来了,在socket通信时候,我们大多数发送的数据都是不定长的,所有接受方也不知道此次数据发送有多长,因此无法精确地创建一个缓冲区(字节数组)用来接收,在不定长通讯中,通常使用的方式时每次默认读取8*1024长度的字节,若输入流中仍有数据,则再次读取,一直到输入流没有数据为止。但是如果发送数据过大时,发送方会对数据进行分包发送,这种情况下或导致接收方判断错误,误以为数据传输完成,因而接收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出一些问题,诸如半包,粘包,分包等问题,为了后续一些例子中好理解,我在这里直接将半包,粘包,分包概念性东西在写一下(引用度娘)

5.1 半包

接受方没有接受到一个完整的包,只接受了部分。

原因: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将一个包分配的足够大,导致接受方并不能一次接受完。

影响:长连接和短连接中都会出现

5.2 粘包

发送方发送的多个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个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分类:一种是粘在一起的包都是完整的数据包,另一种情况是粘在一起的包有不完整的包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发送方粘包: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包数据。若连续几次发送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包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2)接收方粘包:接收方用户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现象。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收到的数据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从该缓冲区取数据,若下一包数据到达时前一包数据尚未被用户进程取走,则下一包数据放到系统接收缓冲区时就接到前一包数据之后,而用户进程根据预先设定的缓冲区大小从系统接收缓冲区取数据,这样就一次取到了多包数据。

5.3分包

分包(1):在出现粘包的时候,我们的接收方要进行分包处理;

分包(2):一个数据包被分成了多次接收;

原因:1. IP分片传输导致的;2.传输过程中丢失部分包导致出现的半包;3.一个包可能被分成了两次传输,在取数据的时候,先取到了一部分(还可能与接收的缓冲区大小有关系)。

影响:粘包和分包在长连接中都会出现

那么如何解决半包和粘包的问题,就涉及一个一个数据发送如何标识结束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固定长度:每次发送固定长度的数据;

特殊标示:以回车,换行作为特殊标示;获取到指定的标识时,说明包获取完整。

字节长度:包头+包长+包体的协议形式,当服务器端获取到指定的包长时才说明获取完整;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双方使用socket通讯时都会约定一个定长头放在传输数据的最前端,用以标识数据体的长度,通常定长头有整型int,短整型short,字符串Strinng三种形式。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小示例,演示发送接受定长数据,前面我们讲过通过特殊标识的方式,可是有什么我们发送的数据比较大,并且数据本身就会包含我们约定的特殊标识,那么我们在接受数据时,就会出现半包的情况,通过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是才有包头+包长+包体的协议模式,每次发送数据的时候,我们都会固定前4个字节为数据长度,那到数据长度后,我们就可以非常精确的创建一个数据缓存区用来接收数据。

那么下面就先通过包类型+包长度+消息内容定义一个socket通信对象,数据类型为byte类型,包长度为int类型,消息内容为byte类型。

首先我们创建府服务端socket。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5;import java.io.DataInputStream;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Server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new ServerSocket(9999);Socket client = serverSocket.accept();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client.getInputStream();DataIn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new DataInputStream(inputStream);while (true){byte b = dataInputStream.readByte();int len = dataInputStream.readInt();byte[] data =new byte[len -5];dataInputStream.readFully(data);String str =new String(data);System.out.println("获取的数据类型为:"+b);System.out.println("获取的数据长度为:"+len);System.out.println("获取的数据内容为:"+str);}}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在服务端创建后,我们通过DataInputStream 数据流进行数据获取,首先我们获取数据的类型,然后在获取数据的长度,因为数据实际有效长度是整个数据的长度减去5,(包括前个字节为数据类型,前二到五个字节为数据长度)。然后根据数据的实际有效长度创建数据缓存区,用户存放数据,这边确保每次接接受数据的完整性,不会出现半包与粘包的情况。在数据读取的时候,我们通过readFully()方法读取数据。下面我们来创建socket的客户端:

package socket.socket1.socket5;import java.io.*;import java.net.Socket;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ClientSocke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Socket socket =new Socket("127.0.0.1",9999);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Data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new DataOutputStream(outputStream);Scanner scanner =new Scanner(System.in);if(scanner.hasNext()){String str = scanner.next();int type =1;byte[] data = str.getBytes();int len = data.length +5;dataOutputStream.writeByte(type);dataOutputStream.writeInt(len);dataOutputStream.write(data);dataOutputStream.flush();}}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客户端socket创建后,我们通过dataOutputStream输出流中的writeByte()方法,设置数据类型,writeInt()方法设置数据长度,然后通过write()方法将数据发送到服务端进行通信,发送完毕后,为了确保数据完全发送,通过调用flush()方法刷新缓冲区。

下面我们通过控制可以看到服务端接受数据的情况:

客户端发送数据:

服务端接受数据:

上面服务端分别接受到数据的类型,长度和详细内容,具体下面的错误异常是由于客户端发送一次后关闭,服务端任在接受数据,就会出现连接重置的错误,这是一个简单的通过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内容的方法发送数据的一个小例子,让大家了解socket通信数据发送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原理不出其左右,只是在业务逻辑上完善而已。

六:socket 建立长连接

在了解socket长连接和短连接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理解一下什么叫长连接,什么叫短连接,长连接的原理和短连接的原理,

6.1 长连接

指在一个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整个通讯过程,客户端和服务端只用一个Socket对象,长期保持Socket的连接。

6.2 短连接

短连接服务是每次请求都建立链接,交互完之后关闭链接,

6.3 长连接与短连接的优势

长连接多用于操作频繁,点对点的通讯,而且连接数不能太多情况。每个TCP连接都需要三步握手,这需要时间,如果每个操作都是短连接,再操作的话那么处理速度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操作完后都不断开,下次处理时直接发送数据包就OK了,不用建立TCP连接。例如:数据库的连接用长连接,如果用短连接频繁的通信会造成socket错误,而且频繁的socket 创建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而像WEB网站的http服务一般都用短链接,因为长连接对于服务端来说会耗费一定的资源,而像WEB网站这么频繁的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客户端的连接用短连接会更省一些资源,如果用长连接,而且同时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占用一个连接的话,那可想而知吧。所以并发量大,但每个用户无需频繁操作情况下需用短连好。(度娘)

在这章之前,你看到所有的例子,都是短连接,每次连接完毕后,都是自动断开,如果需要重新连接,则需要建立新的连接对象,比如像前一章我们看到的例子中,服务端有connection reset错误,就是短连接的一种。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解一下长连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长连接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连接,(他不像我们打电话一样,电话通了之后一直不挂的这种连接)。他们是通过一种称之为心跳包或者叫做链路检测包,去定时检查socket 是否关闭,输入/输出流是否关闭。

在这里有个问题,也是好多初学者比较困惑的,也是好多初学socket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socket是通过流的方式通信的,既然关闭流,就是关闭socket,那么长连接不是很简单吗?就是我们读取流中的信息后,不关闭流,等下次使用时,直接往流中扔数据不就行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个详细的解答,尽可能的描述清楚,首先我们socket是针对应用层与TCP/ip数据传输协议封装的一套方案,那么他的底层也是通过Tcp/Tcp/ip或则UDP通信的,所以说socket本身并不是一直通信协议,而是一套接口的封装。而tcp/IP协议组里面的应用层包括FTP、HTTP、TELNET、SMTP、DNS等协议,我们知道,http1.0是短连接,http1.1是长连接,我们在打开http通信协议里面在Response headers中可以看到这么一句Connection:keep-alive。他是干什么的,他就是表示长连接,但是他并不是一直保持的连接,他有一个时间段,如果我们想一直保持这个连接怎么办?那就是在制定的时间内让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一个请求,请求可以是服务端发起,也可以是客户端发起,通常我们是在客户端不定时的发送一个字节数据给服务端,这个就是我们称之为心跳包,想想心跳是怎么跳动的,是不是为了检测人活着,心会定时的跳动,就是这个原理。

七:非阻塞ServerSocketChannel通信

。。。。。。。。。。。。。。。。。。。。。。。。。。。。。。。。

八:socket服务端接受信息后反馈给客户端

。。。。。。。。。。。。。。。。。。。。。。。。。。。。。。。。

九:socket经典小例子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NBfl8mI7.shtml

相关文章

递归下降文法C语言实验报告,递归下降分析法的简单例子的c语言实现

我们举的简单例子是 G[s]: S → a | ∧ | (T) T→T, S | S 转化为LL1文法 S →a |∧| (T) T →ST T→,ST| ε c语言代码实现 #include char scaner(char*input,int* p); void S(char*input,int* p); void T(char*input,int* p); void T1(char*input,int* p); void error(); int…

C++:编译实验之递归下降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递归下降分析法一种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的理解。 2.根据文法的产生式规则消除左递归,提取公共左因子构造出相应的递归下降分析器。 二、实验内容 根据课堂讲授的形式化算法,编制程序实现递归下降分析器,能对常见…

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 2、实现基本的递归下降分析器,能够分析任意的符号串是否为该文法所定义的合法算术表达式。二、实验环境 Windows7 Dev-C三、实验准备 先将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生成认真的学习一…

利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完成语法分析

一、 程序设计题目与说明 利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完成语法分析。 递归下降分析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文法的每个非终结符对应一个递归过程(函数)。分析过程就是从文法开始符出发执行一组递归过程(函数)&#xff…

编译原理 --- 递归下降分析器

第一部分 --- 构造递归下降分析器 1.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则是子程序序A先调用子程序B,本程序结束完调用之后再返回来继续调用下一个符号 如果下一个符号是终结符的话那就直接进行匹配,不进行调用,匹配完后继续调用下一个符号 如果不是的话则调…

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强化计算器

一. 实验概述 1.使用bison 和 flex 实现扩展版计算器 该计算器支持实型的两种表达,分别是小数和科学计数法. 该计算器支持 加, 减, 乘 除 四种运算 和括号()运算符. 该计算器支持整形,实型混合运算 2.通过递归下降分析法自行编写的语法分析和使用flex进行的词法分析的计算器.…

编译原理研究性学习专题 2——递归下降语法分析设计原理与实现

1 实验内容 完成以下描述赋值语句的 LL(1)文法的递归下降分析程序 G[S]: S→ VE E→ TE’ E’→ ATE’ | e T→ FT’ T’→ MFT’ | E F→ (E) | i A→ | - M→ * | / V→ i 设计说明:终结符号 i 为用户定义的简单变量,即标识符的定义。 2 实验要求 …

Python技法之简单递归下降Parser的实现方法

文章目录 一. 算术运算表达式求值二. 生成表达式树三、左递归和运算符优先级陷阱四. 相关包 一. 算术运算表达式求值 对于简单的算术运算表达式,假定我们已经用分词技术将其转化为输入的tokens流,如NUMNUM*NUM。 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BNF规则…

编译实验 . 递归下降分析器

实验目的: 1.1掌握语法分析方法。 1.2掌握使用算符优先分析法。 1.3完成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1.4程序能完成对指定语言的语法分析。 2. 递归下降分析器 在不含左递归和每个非终结符的所有候选终结首符集都两两不相交的条件下,我们就可能构造…

用c语言编译递归下降翻译器,Java实现C语言语义分析(递归下降)

说起这次的语义分析,不得不说的是我的重大的改变。上一次的语法分析是利用了预测分析法来实现的,经过多方考证,发现用预测分析法的语法分析器基础来实现语义分析的困难重重,例如在语法指导翻译的时候那个栈的变化和各种属性的传递…

递归下降分析法

介绍: 递归下降分析法是针对LL(1)文法的一种语法分析方法; 通过对文法的消除左递归,提取左公因子,对各个产生式和非终结符求first()和follow()集,通过first()和follow()集构造该文法的预测分析表,当这个预…

编译原理实验-递归下降语法分析

具体代码已放至Github(仅供参考): qxpBlog/Compiler_UESTC: 电子科技大学编译原理实验 (github.com)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步骤: (1)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

编译原理实验--实验二 递归下降法判断算术表达式的正确性--Python实现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步骤 1、语法分析所依据的文法; 2、给出消除左递归及提取左公因子的文法; 五、测试要求 六、实验步骤 1、语法分析所依据的文法 2、给出消除左递归及提取左公因子的文法&#xff1…

递归下降语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递归下降语法分析 二、实验题目 三、分析与设计 四、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onio.h> #define digit 1 // 1数字 #define op 2 // -*/()# #define Hh …

Java递归下降分析器_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

用java语言编写的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xff0c;是一种适合手写语法编译器的方法&#xff0c;且非常简单。递归下降法对语言所用的文法有一些限制&#xff0c;但递归下降是现阶段主流的语法分析方法&#xff0c;因为它可以由开发人员高度控制&#xff0c;在提供错误信息方面也…

递归下降算法

递归下降算法 算法模型&#xff1a; Term Term Expr ExprExprFactor Factor 单个元素。最小单位。 实现原理&#xff1a; 一个程式进入算法及被看作是一个项&#xff0c;分解成项加表达式的形式&#xff0c;表达式被分解成 表达式加因子的形式&#xff0c;因子是这个算法…

实验二:递归下降语法分析

文章目录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与要求 1、原理 2、要求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五、实验步骤 1. 单词内码表 2. 定义语言文法 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xff08;编码&#xff09; 4. 测试 六、配套资源 一、实验目的 理解自顶向下语法分析的基本模式&#xff0c;熟悉…

编译原理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C++实现

编译原理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C简单实现 1.递归下降分析法的功能 语法分析器的功能是利用函数之间的递归调用模拟语法树自上而下的构造过程。 2.递归下降分析法的前提 改造文法&#xff1a;消除二义性、消除左递归、提取左因子&#xff0c;判断是否为LL&#xff08;1&#xff0…

编译原理(九)——递归下降法

背景&#xff1a; 自定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xff0c;LL(1)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xff0c;它的分析过程是按照句子的定义来进行的&#xff0c;也就是说从开始符出发对要分析的串进行推导&#xff0c;如果推导成功就证明这个被分析的串是一个合法的句子&#xff0c;否则的话…

【编译原理】【C语言】实验三:递归下降分析法

C语言 实验环境&#xff1a;Visual Studio 2019 author&#xff1a;zoxiii 递归下降分析法 1、实验内容2、前期准备2.1 递归下降分析法原理2.2 要实现的文法2.3 需要的函数 3、分析过程3.1 递归下降分析法设计思想及算法3.2 分析栈的分析过程3.3 流程图3.4 源代码3.5 运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