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T算法系列之尺度空间

article/2025/10/9 14:58:58

尺度空间定义

  说到尺度空间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的T.Iijima最先提出,学术界开始关注尺度空间技术主要在1986年IEEE PAMI上同时刊出的4篇关于尺度空间理论的文章奠定了发展基础。现实世界中物体只有具备一定的尺度才能够倍人眼所察觉,计算机视觉学术研究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与突破来模拟人眼的观察方法。因此,尺度空间就是试图在图像领域中模拟人眼观察物体的概念与方法。例如:观察一颗树,关键在于我们想要观察是树叶子还是整棵树:如果是一整棵树(相当于大尺度情况下观察),那么就应该去除图像的细节部分。如果是树叶(小尺度情况下观察),那么就该观察局部细节特征。

  构建尺度空间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不断的去除细节过程同时不能够引进新的错误细节特征。想想尺度空间金字塔进行高斯滤波时候,原始图像保存最多的细节特征,经过高斯滤波后细节特征逐渐减少来模拟大尺度情况下的特征表示。那么,什么是尺度空间?能否给尺度空间技术有个数学上定义或者判断准则呢?示例参考于:

图1 第一组角
图2 第二组角
图3 第三组角
图4 第四组角
图5 第五组角
  从图1-5中示例来观察判断左右哪个角度更为尖锐问题。图1中可以清楚的判断出右边更为尖锐(左边圆钝),因为从数学概念上其角度值小。图2中可以判断右边的尖锐,因为从数学上其曲率值小。图3中判断哪个更为尖锐相对困难一些。右边的具有大的角度值(圆钝)又有较大的曲率值(尖锐),左边刚好相反。所以在图3中判断哪个角更为尖锐已经不在是纯粹的数学概念可以获取明确答案。准确的说,这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尺度空间理论的视觉问题,答案取决于观察物体所在的尺度而不是数学上的指标。图4表示在大尺度下观察(远距离),答案是左边的角尖锐。图5表示在小尺度下观察(近距离),答案结果是右边的角度比较尖锐。在这里:尺度空间可以被理解成为观察物体窗口的大小。

  尺度空间多为多尺度技术的分支和作为金字塔概念的延伸与发展,一般尺度的概念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示

  1 以图像分辨率作为评判准则(图像在多分辨率情况下展示的物体)。

  2 人眼观察图像轮廓大小的标准。

  3 观察物体距离的远近作为判断标准。

  4 滤波卷积核参数作为判断标准。

  现实情况下物体距离观察者所处位置的远近而呈现出不同的表达,如人眼观察物体在不同的尺度下感受不同,距离较远时观察到的是主要轮廓区域,近距离下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信息。大尺度参数情况下,高频信息丢失严重,主要显示大致轮廓信息,高频段细节被称作图像中显著的特征。高频信息在视觉领域易于发现与辨识,能够运用于进行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任务。这就是不同尺度下所带来的效应。计算机视觉中的多尺度技术想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大尺度情况下图像模糊轮廓形状是小尺度情况下图像轮廓形状的采样。

尺度空间发展及其分类

  尺度空间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眼观察事物的情况,因此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构建尺度空间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线性尺度空间与非线性尺度空间。其实线性与非线性尺度空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滤波核函数的不同。线性尺度空间主要核函数是高斯核函数:其计算简单,高效。同时高斯核函数是唯一的尺度不变核函数尺度不变性论文。但是,高斯函数主要的缺点在于无法有效的分辩均匀区域与边缘区域,都是相同的滤波尺度,导致丢失大量局部细节。所以,针对高斯滤波的缺陷,非线性尺度空间理论被提出与应用。非线性滤波核函数当下主要有:双边滤波、非线性扩散滤波等。非线性滤波函数主要解决高斯滤波无法有效分辨均匀与边缘的判决,因此非线性滤波核函数能够保留更多的(高频)边缘信息同时滤波均匀区域。当然,非线性滤波核函数计算复杂度也随之提升。

SIFT尺度空间生成过程

  说到SIFT算法在构建尺度空间过程可以归纳为:不同大小的高斯核函数对图像进行卷积滤波同时在层级变换之间进行下采样来构建金字塔模式下的尺度空间。SIFT算法在构建尺度空间时候采取高斯核函数进行滤波,主要原因有两个:1 高斯核函数是唯一的尺度不变核函数。2 DoG核函数可以近似为LoG函数,这样可以使特征提取更加简单。同时,David. Lowe作者在论文中提出将原始图像进行2倍上采样后滤波能够保留更多的信息便于后续特征提取与匹配。其实尺度空间图像生成就是当前图像与不同尺度核参数 σ σ σ进行卷积运算后产生的图像。

那么下面就以图像方式表述一下尺度空间构建过程

图6 尺度空间示意图

  如上图6尺度空间金字塔构建过程示意图,分别为不同尺度下的卷积滤波后的图像迭代演化。其中 S S S代表每组中层数(即X方向产生卷积图像个数), O O O为金字塔的塔数(即Y方向图像的列数)。SIFT算法中构建高斯金字塔组数一般计算默认如下: O = [ l o g 2 ( m i n ( w , h ) ) ] − 3 O=[log_2(min(w,h))]-3 O=[log2(min(w,h))]3  其中 ( w , h ) (w,h) (w,h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wAFp2ec9.shtml

相关文章

尺度空间与图像金字塔(一)

文章目录 尺度空间什么是尺度空间(scale space)为什么需要尺度空间高斯核 图像金字塔什么是分辨率为什么需要多分辨率多尺度和多分辨率图像金字塔高斯金字塔SIFT 参考 Why multi-scale? Why should you blur? •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 Coarse-t…

关系数据库概述

一、数据模型 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

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1.关系数据库及形式化定义 I、关系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含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表)。在用户看来关系就是一张扁平的二维表。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描述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以及实体间…

关系数据库理论----如何判断关系模式规范化达到第几范式

文章目录 求关系模式最高达到第几范式的步骤通俗理解1NF,2NF,3NF.如何求关系模式的候选码如何求闭包函数依赖 求关系模式最高达到第几范式的步骤 根据给定的U和F,首先求它的候选码根据候选码判断关系F中的函数关系是否满足第二范式,若不满足则为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最高为第一范式…

关系数据库

一、关系数据库 实体间的关系有三种:一对一(one-to-one)、一对多(one-to-many)、多对多(many-to-many) (一)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一对多) 层次模…

【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库理论(一)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当面对一个现实问题,例如要求设计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如何使用关系模型设计一个合理且合适的关系数据库,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每个关系由哪些属性组成,这些属于数据库逻辑设计的问题…

数据库基本理论和概念: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有三个原理组件:结构性组件、完整性组件以及操纵性组件。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性组件及其它组件的一些基本概念。本文的产生,基于阅读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qlite后的一些感想! (1)结构性组件 定义了信息的组…

数据库理论

前言 本篇只讲述数据库相关的各种概念理论,具体代码实践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之内,此后会另起一篇写代码和例题 由于是还有几天就要考试了,所以本篇内容尽量精简,采用的语言也并不官方,尽可能通俗易懂。 数据库发展史 什么…

数据库-关系数据库设计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包括 1.数据依赖 2.范式 1NF,2NF,3NF,BCNF 3.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设计步骤 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模式->关系数据库管理 ER模型 实体指数据对象 实体集指一类实体构成的集合 实体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函数依赖 关系:描述实体及…

数据库-关系模型

最近开始做数据库的大实验,其中有一条实验要求如下: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并参考所给资料进行需求分析,画出系统的 E-R 图,给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标明联系的种类,并写出 关系模式。 画ER图没有什么问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学习笔记)

📖 前言: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理论指南,提供了判断一个关系模式优劣的理论依据。本章讨论的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函数依赖、范式和模式分解准则。函数依赖起着核心作用,是模…

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库

一、思维导图: 二、基本知识点: 1、关系数据库结构 (1)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如整数、实数、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 (2)笛卡尔积运算:假设两个…

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理论(全)

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依赖包括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5.1 函数依赖 5.1.1 函数依赖的定义 设 R ( U ) R(U) 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 , Y ⊆ U X,Y\subseteq U X,Y⊆U ( X , Y X,Y X,Y是属性), 若对于 ∀ r ( 值 ) ∈ R ( U…

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理论(一)

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依赖包括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5.1 函数依赖 5.1.1 函数依赖的定义 设 R ( U ) R(U) 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 , Y ⊆ U X,Y\subseteq U X,Y⊆U ( X , Y X,Y X,Y是属性), 若对于 ∀ r ( 值 ) ∈ R ( U…

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

mysql系列之一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 正是数据库管理的需要催生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RDBMS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 -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 关系模型 一、关系数据库的产生 在DBMS出现之前,人们用文件来管理数据…

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原理)

目录 一、关系数据结构 二、关系的完整性 三、关系运算 四、关系的规范化 一、关系数据结构 1、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1)、 关系的数学定义: 域: 一组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得集合 笛卡尔积: 设任意的N个域D1,D2,…,Dn。…

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理论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了告诉你如何才能设计出合适的库和表。 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 ​ R(U,D,DOM,F) R: 关系名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向域的映像…

关系数据理论

关系数据理论 本篇文章记录了第十五次作业 关系数据理论指的是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这一理论是用来规范数据库模式的。落到实践层面来说,就是对数据库里面的这些表应该怎么建才好的一种理论。比如在之前遇到的的学生-选课-课程表中,我们有很多属性&…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一、关系数据库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基于表的数据模型,以下为关系学生信息,该表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改进它: 下面是一些重要术语: 1.属性(attribute):列的名字&…

数据库导论 关系数据库理论

1. 数据库理论 数据库是 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组成的结构化的集合 (A structured collection of meaningful data). 我们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为 数据, (Data) 用于构建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为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而 数据库管理系统 和 数据 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