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离架构概述

article/2025/10/5 19:36:15

1、背景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也可以中间加一个nodejs)有效的进行解耦,并且前后端分离会为以后的大型分布式架构、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多端化服务(多种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车载终端,安卓,IOS等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步骤是系统架构从猿进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核心思想是前端HTML页面通过AJAX调用后端的RESTFUL API接口并使用JSON数据进行交互

      Web服务器:一般指像Nginx,Apache这类的服务器,他们一般只能解析静态资源;

      应用服务器:一般指像Tomcat,Jetty,Resin这类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动态资源也可以解析静态资源,但解析静态资源的能力没有web服务器好;

      一般都是只有web服务器才能被外网访问,应用服务器只能内网访问。

      以前的Java Web项目大多数都是Java程序员又当爹又当妈,又搞前端,又搞后端。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的许多大中小公司开始把前后端的界限分的越来越明确,前端工程师只管前端的事情,后端工程师只管后端的事情。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会,那么他毕竟什么都不精。大中型公司需要专业人才,小公司需要全才,但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前后端需要分离。

2、未分离时代(各种耦合)

      早期主要使用MVC框架,Jsp+Servlet的结构图如下:

640?wx_fmt=jpeg

      大致就是所有的请求都被发送给作为控制器的Servlet,它接受请求,并根据请求信息将它们分发给适当的JSP来响应。同时,Servlet还根据JSP的需求生成JavaBeans的实例并输出给JSP环境。JSP可以通过直接调用方法或使用UseBean的自定义标签得到JavaBeans中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个View还可以采用 Velocity、Freemaker 等模板引擎。使用了这些模板引擎,可以使得开发过程中的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还能提高开发效率。

      那么,在这个时期,开发方式有如下两种:

方式一 640?wx_fmt=png 方式二 640?wx_fmt=jpeg

      方式二已经逐渐淘汰。主要原因有两点:
      1)前端在开发过程中严重依赖后端,在后端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前端根本无法干活;
      2)由于趋势问题,会JSP,懂velocity,freemarker等模板引擎的前端越来越少;

      因此,方式二逐渐不被采用。然而,不得不说一点,方式一,其实很多小型传统软件公司至今还在使用。那么,方式一和方式二具有哪些共同的缺点呢?

       1、前端无法单独调试,开发效率低;

       2、 前端不可避免会遇到后台代码,例如:

<body><%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String name=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out.print(name);%>
</body>

      这种方式耦合性太强。那么,就算你用了freemarker等模板引擎,不能写Java代码。那前端也不可避免的要去重新学习该模板引擎的模板语法,无谓增加了前端的学习成本。正如我们后端开发不想写前端一样,你想想如果你的后台代码里嵌入前端代码,你是什么感受?因此,这种方式十分不妥。

      3、JSP本身所导致的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JSP第一次运行的时候比较缓慢,因为里头包含一个将JSP翻译为Servlet的步骤。再比如因为同步加载的原因,在JSP中有很多内容的情况下,页面响应会很慢。

3、半分离时代

      前后端半分离,前端负责开发页面,通过接口(Ajax)获取数据,采用Dom操作对页面进行数据绑定,最终是由前端把页面渲染出来。这也就是Ajax与SPA应用(单页应用)结合的方式,其结构图如下:

640?wx_fmt=jpeg

      步骤如下:
(1)浏览器请求,CDN返回HTML页面;
(2)HTML中的JS代码以Ajax方式请求后台的Restful接口;
(3)接口返回Json数据,页面解析Json数据,通过Dom操作渲染页面;

      后端提供的都是以JSON为数据格式的API接口供Native端使用,同样提供给WEB的也是JSON格式的API接口。

      那么意味着WEB工作流程是:
      1、打开web,加载基本资源,如CSS,JS等;
      2、发起一个Ajax请求再到服务端请求数据,同时展示loading;
      3、得到json格式的数据后再根据逻辑选择模板渲染出DOM字符串;
      4、将DOM字符串插入页面中web view渲染出DOM结构;

      这些步骤都由用户所使用的设备中逐步执行,也就是说用户的设备性能与APP的运行速度联系的更紧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用户的设备很低端,那么APP打开页面的速度会越慢。

      为什么说是半分离的?因为不是所有页面都是单页面应用,在多页面应用的情况下,前端因为没有掌握controller层,前端需要跟后端讨论,我们这个页面是要同步输出呢,还是异步Json渲染呢?而且,即使在这一时期,通常也是一个工程师搞定前后端所有工作。因此,在这一阶段,只能算半分离。

      首先,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前端不会嵌入任何后台代码,前端专注于HTML、CSS、JS的开发,不依赖于后端。自己还能够模拟Json数据来渲染页面。发现Bug,也能迅速定位出是谁的问题。

      然而,在这种架构下,还是存在明显的弊端的。最明显的有如下几点:
      1)JS存在大量冗余,在业务复杂的情况下,页面的渲染部分的代码,非常复杂;
      2)在Json返回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渲染的十分缓慢,会出现页面卡顿的情况;
      3)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即搜索引擎优化)非常不方便,由于搜索引擎的爬虫无法爬下JS异步渲染的数据,导致这样的页面,SEO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4)资源消耗严重,在业务复杂的情况下,一个页面可能要发起多次HTTP请求才能将页面渲染完毕。可能有人不服,觉得PC端建立多次HTTP请求也没啥。那你考虑过移动端么,知道移动端建立一次HTTP请求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么?

      正是因为如上缺点,我们才亟需真正的前后端分离架构。

4、分离时代

      大家一致认同的前后端分离的例子就是SPA(Single-page application),所有用到的展现数据都是后端通过异步接口(AJAX/JSONP)的方式提供的,前端只管展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SPA确实做到了前后端分离,但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 WEB服务中,SPA类占的比例很少。很多场景下还有同步/同步+异步混合的模式,SPA不能作为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 现阶段的SPA开发模式,接口通常是按照展现逻辑来提供的,而且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也需要后端帮我们处理一些展现逻辑,这就意味着后端还是涉足了view层的工作,不是真正的前后端分离。

      SPA式的前后端分离,从物理层做区分(认为只要是客户端的就是前端,服务器端就是后端)这种分法已经无法满足前后端分离的需求,我们认为从职责上划分才能满足目前的使用场景:

  • 前端负责view和controller层
  • 后端只负责model层,业务处理与数据持久化等

      controller层与view层对于目前的后端开发来说,只是很边缘的一层,目前的java更适合做持久层、model层的业务。

      在前后端彻底分离这一时期,前端的范围被扩展,controller层也被认为属于前端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
      前端:负责View和Controller层。
      后端:只负责Model层,业务/数据处理等。

      可是服务端人员对前端HTML结构不熟悉,前端也不懂后台代码呀,controller层如何实现呢?这就是node.js的妙用了,node.js适合运用在高并发、I/O密集、少量业务逻辑的场景。最重要的一点是,前端不用再学一门其他的语言了,对前端来说,上手度大大提高。

640?wx_fmt=jpeg

      可以就把Nodejs当成跟前端交互的api。总得来说,NodeJs的作用在MVC中相当于C(控制器)。Nodejs路由的实现逻辑是把前端静态页面代码当成字符串发送到客户端(例如浏览器),简单理解可以理解为路由是提供给客户端的一组api接口,只不过返回的数据是页面代码的字符串而已

      用NodeJs来作为桥梁架接服务器端API输出的JSON。后端出于性能和别的原因,提供的接口所返回的数据格式也许不太适合前端直接使用,前端所需的排序功能、筛选功能,以及到了视图层的页面展现,也许都需要对接口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这些处理虽可以放在前端来进行,但也许数据量一大便会浪费浏览器性能。因而现今,增加Node中间层便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浏览器(webview)不再直接请求JSP的API,而是:
      1)浏览器请求服务器端的NodeJS;
      2)NodeJS再发起HTTP去请求JSP;
      3)JSP依然原样API输出JSON给NodeJS;
      4)NodeJS收到JSON后再渲染出HTML页面;
      5)NodeJS直接将HTML页面flush到浏览器;

      这样,浏览器得到的就是普通的HTML页面,而不用再发Ajax去请求服务器了。

      淘宝的前端团队提出的中途岛(Midway Framework)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增加node.js作为中间层,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1)适配性提升;我们其实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给PC端、mobile、app端各自研发一套前端。其实对于这三端来说,大部分端业务逻辑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就是交互展现逻辑不同。如果controller层在后端手里,后端为了这些不同端页面展示逻辑,自己维护这些controller,模版无法重用,徒增和前端沟通端成本。 如果增加了node.js层,此时架构图如下:

640?wx_fmt=jpeg

      在该结构下,每种前端的界面展示逻辑由node层自己维护。如果产品经理中途想要改动界面什么的,可以由前端自己专职维护,后端无需操心。前后端各司其职,后端专注自己的业务逻辑开发,前端专注产品效果开发。

      (2)响应速度提升;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后端返回给前端的数据太简单了,前端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逻辑运算。那么在数据量比较小的时候,对其做运算分组等操作,并无影响。但是当数据量大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卡顿效果。这时候,node中间层其实可以将很多这样的代码放入node层处理、也可以替后端分担一些简单的逻辑、又可以用模板引擎自己掌握前台的输出。这样做灵活度、响应度都大大提升。

       举个例子,即使做了页面静态化之后,前端依然还是有不少需要实时从后端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所以需要前端发送5、6个异步请求来。有了NodeJs之后,前端可以在NodeJs中去代理这5个异步请求。还能很容易的做bigpipe,这块的优化能让整个渲染效率提升很多。在PC上你觉得发5、6个异步请求也没什么,但是在无线端,在客户手机上建立一个http请求开销很大。有了这个优化,性能一下提升好几倍。

      (3)性能得到提升;大家应该都知道单一职责原则。从该角度来看,我们,请求一个页面,可能要响应很多个后端接口,请求变多了,自然速度就变慢了,这种现象在mobile端更加严重。采用node作为中间层,将页面所需要的多个后端数据,直接在内网阶段就拼装好,再统一返回给前端,会得到更好的性能。

      (4)异步与模板统一;淘宝首页就是被几十个HTML片段(每个片段一个文件)拼装成,之前PHP同步include这几十个片段,一定是串行的,Node可以异步,读文件可以并行,一旦这些片段中也包含业务逻辑,异步的优势就很明显了,真正做到哪个文件先渲染完就先输出显示。前端机的文件系统越复杂,页面的组成片段越多,这种异步的提速效果就越明显。前后端模板统一在无线领域很有用,PC页面和WIFI场景下的页面适合前端渲染(后端数据Ajax到前端),2G、3G弱网络环境适合后端渲染(数据随页面吐给前端),所以同样的模板,在不同的条件下走不同的渲染渠道,模板只需一次开发。

      增加NodeJS中间层后的前后端职责划分:

5、总结

      从经典的JSP+Servlet+JavaBean的MVC时代,到SSM(Spring + SpringMVC + Mybatis)和SSH(Spring + Struts + Hibernate)的Java 框架时代,再到前端框架(KnockoutJS、AngularJS、vueJS、ReactJS)为主的MV*时代,然后是Nodejs引领的全栈时代,技术和架构一直都在进步。虽然“基于NodeJS的全栈式开发”模式很让人兴奋,但是把基于Node的全栈开发变成一个稳定,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还有很多路要走。创新之路不会止步,无论是前后端分离模式还是其他模式,都是为了更方便得解决需求,但它们都只是一个“中转站”。前端项目与后端项目是两个项目,放在两个不同的服务器,需要独立部署,两个不同的工程,两个不同的代码库,不同的开发人员。前端只需要关注页面的样式与动态数据的解析及渲染,而后端专注于具体业务逻辑。

      参考:淘宝前后端分离解决方案

      参考:从分布式之的角度告诉你前后端分离架构的必要性!

      参考:浅谈前后端分离技术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hrJPCkNB.shtml

相关文章

前后端分离架构,超全面详解~

此文通俗易懂&#xff0c;全面讲解前后端分离架构核心思想与作用&#xff0c;对学习微服务、开发企业项目大有裨益&#xff0c;建议收藏细品&#xff0c;好好领悟&#xff01;~ 一、简介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xff0c;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a…

到底什么是前后端分离

1、到底什么是前后端分离&#xff1f; 前后端分离的"前"特指浏览器端(或客户端)&#xff0c;直接呈现给用户的&#xff1b;后端是服务器端&#xff0c;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xff0c;不呈现给用户。 Java服务器端初学者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个概念就是&#xff1a;J…

c语言 链表基本操作

对于c语言的单链表来说&#xff0c;应该是数据结构中比较简单的一类结构&#xff0c;我们只要认识链表结构&#xff0c;对指针和结构体掌握好&#xff0c;其实编写代码并不算太难。 链表结构&#xff1a; 对于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xff0c;我们可以定义如下的结构体&#xf…

C语言——反转链表

大家好&#xff0c;本人第一次发布博客&#xff0c;目前正在学习数据结构&#xff0c;写博客的目的是一是想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xff0c;二也是每次写完代码后进行总结。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学习&#xff01; 现在我正在看《大话数据结构》这本书&#xff0c;每次学习过后我都会…

C语言数据结构之链表

前面的文章我们就一直说&#xff0c;学一个新东西之前一定要弄明白它的作用是什么&#xff0c;我们为什么要用它。之前讲C语言时我们讲到数组&#xff0c;数组的实质是一种顺序储存、随机访问、存储单元连续的线性表&#xff0c;既然存储单元连续&#xff0c;那么对其进行插入和…

C语言来实现链表创建

链表原理理解 链表作为一种线性数据&#xff0c;通过前后节点的指针指向&#xff0c;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为了实现链表数据域的整体耦合&#xff0c;需要额外的指针域来标定前后数据的连接。通过下面的链表结构图&#xff0c;可以非常容易的理解链表的组成结构 头节点作为链表…

链表C语言和C++两种方式实现

一、C语言版本链表&#xff1a; 方向1&#xff1a;无表头 法一&#xff1a;尾插法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打印 创建 释放 删除某个数 插入某个数 &#xff08;T_T&#xff09;5个功能 struct Node {int data;struct Node* next; }; typedef st…

C语言实现链表创建

C语言实现链表的创建 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xff0c;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链表由一系列结点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xff09;组成&#xff0c;结点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生成。每个结点包括两个部分&#xf…

链表(c语言实现)

1.链表的分类 实际中链表的结构非常多样&#xff0c;以下情况组合起来就有8种链表结构&#xff1a; &#xff08;1&#xff09;单向或者双向 &#xff08;2&#xff09;带头或者不带头 &#xff08;3&#xff09;循环或者非循环 虽然有这么多的链表的结构&#xff0c;但是我们…

用c语言写链表

链表是数据结构的一种&#xff0c;是其他三个数据结构栈&#xff0c;树&#xff0c;图的基础&#xff0c;只有将链表这一数据结构弄懂&#xff0c;才能理解其他三种数据结构。 举一个例子&#xff0c;老师让你设计一个联系人系统&#xff0c;其中包括姓名&#xff0c;电话号&am…

C语言链表超详解

✅作者简介&#xff1a;嵌入式入坑者&#xff0c;与大家一起加油&#xff0c;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各位&#xff01;&#xff01;&#xff01;&#xff01; &#x1f4c3;个人主页&#xff1a;rivencode的个人主页 &#x1f525;系列专栏&#xff1a;玩转数据结构 &#x1f4ac;保持…

C语言——链表简单介绍

一、链表的引入 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两种结构存储数据。 数组&#xff1a;数组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存储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结构&#xff0c;数组中的元素被存储在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优点&#xff1a;存取速度快。 缺点&#xff1a;需要一个连续的很大的内存&#xff1b; 插入和…

c语言链表示例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数据结构&#xff0c;结构体指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链表可以动态的进行存储分配&#xff0c;也就是说&#xff0c;链表是一个功能极为强大的数组&#xff0c;他可以在节点中定义多种数据类型&#xff0c;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添&#xff0c;删除&…

反转链表c语言

反转链表 初始化三个指针 循环执行 temp cur→next cur→next pre pre cur ; cur temp 对于单链表&#xff0c;所有操作都是从头指针开始 // An highlighted block struct ListNode* ReverseList(struct ListNode* pHead ) {// 三指针法struct ListNode* pre pHead;s…

链表C语言实现--单向链表

线性结构的链式存储也称为链表&#xff0c;相比于顺序表&#xff0c;链表能够解决顺序表中空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空间不足的问题。链表的每一个结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xff0c;而每一个结点在内存中的地址是不连续的&#xff0c;且能适应动态变化。在数据插入和数据删除操作…

循环链表C语言实现

本文介绍循环链表中的单向循环链表&#xff0c;双向循环链表两种 第一种&#xff1a;单向循环链表&#xff0c;是在单向链表的基础上&#xff0c;尾结点不再指向NULL&#xff0c;而是指向头结点从而构成循环。如下图&#xff1a; 所以相比单向链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从尾快速循…

C语言基础入门:链表详解篇

链表概述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数据结构。它是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的一种结构。它可以根据需要开辟内存单元。链表有一个“头指针”变量&#xff0c;以head表示&#xff0c;它存放一个地址。该地址指向一个元素。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xff0c;每个结点都应包括两个…

C语言——基础链表详解

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xff0c;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一、链表的构成 1.构成 链表是由一连串的结构&#xff08;称为结点&#xff09;组成的。 (1)结点的构成&#xff1a; 数据&#xff08;要储存的数据&#xff09;指针&#xff08;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xff09; (2)关…

C语言数据结构——链表

目录 前言 一、什么是链表 1.1链表的结构和概念 1.2 链表的分类 二、无头单向非循环链表 2.1 创建结构体 2.2 动态申请一个节点 2.3 单链表打印 2.4 单链表尾插/尾删 2.4.1 单链表尾插 2.4.2 单链表尾删 2.5 单链表头插/头删 2.5.1 头插 2.5.2 头删 2.6 单链表查…

C语言链表详解(通俗易懂)

文章目录 前言一、什么是线性表&#xff1f;二、顺序表&#xff1a;三、链表&#xff1a;四、顺序表和链表对比&#xff1a;总结 前言 线性表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数据结构&#xff0c;本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它。 一、什么是线性表&#xff1f; 首先&#xff0c;我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