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实践总结(基本理论总结与分析+架构分析与代码设计+具体应用设计分析V)

article/2025/10/3 0:09:36

目录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三:具体应用设计分析

一、应用项目的基本背景

二、针对项目进行领域驱动的战略设计阶段

(一)事件风暴确定产品愿景

(二)事件风暴进行业务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一:请假       用户:请假人

场景分析二:审批       用户:审批人

场景分析三:人员组织关系     详细的分析过程以及考勤的场景分析就不描述了

(三)事件风暴进行领域建模

第一步:找出领域实体和值对象等领域对象

第二步:找出聚合根,根据实体、值对象与聚合根的依赖关系,建立聚合

第三步:根据业务及语义边界等因素,定义限界上下文

(四)事件风暴进行微服务的拆分

三、针对项目进行领域驱动的战术设计阶段

(一)分析微服务领域对象

1.具体服务的识别和设计

2.聚合中的对象分析

3.微服务内的对象清单

(二)设计微服务代码结构

1.应用层代码结构

2.领域层代码结构

(三)后续的工作:详细设计 + 代码开发和测试

1. 详细设计

2. 代码开发和测试

四、具体代码参考

参考书籍、文献和资料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三:具体应用设计分析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设计思想,它可以同时指导中台业务建模和微服务设计(中台本质是业务模型,微服务是业务模型的系统落地),领域驱动设计强调领域模型和微服务设计的一体性,先有领域模型然后才有微服务,而不是脱离领域模型来谈微服务设计。

微服务拆分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不知道业务或者微服务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DDD 核心思想:通过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定义领域模型,从而确定业务和应用边界,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对于领域驱动设计的学习做的总结主要写三篇博客,主要包括三部分:基本理论总结与分析、架构分析与代码设计、具体应用设计分析,主要参考的资料为极客时间的欧创新架构师的《DDD》实战,其他参考书籍在文章下方的参考书籍中。

本次主要总结DDD具体应用设计分析:

一、应用项目的基本背景

项目的目标是实现在线请假和考勤管理功能描述如下

  • 请假人填写请假单提交审批,根据请假人身份、请假类型和请假天数进行校验,根据审批规则逐级递交上级审批,逐级核批通过则完成审批,否则审批不通过退回申请人。
  • 根据考勤规则,核销请假数据后,对考勤数据进行校验,输出考勤统计。

备注:本想以大视频业务系统为背景自己弄一个的,但是时间太紧,暂时还是以欧创新架构师提供的案例做总结和分析理解,后期有时间会自己出一个关于视频系统的。

二、针对项目进行领域驱动的战略设计阶段

战略设计采用的方法是事件风暴,包括:产品愿景、场景分析、领域建模和微服务拆分等几个主要过程。

战略设计是根据用户旅程分析,找出领域对象和聚合根,对实体和值对象进行聚类组成聚合,划分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的过程。

战略设计阶段建议参与人员:领域专家、业务需求方、产品经理、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一)事件风暴确定产品愿景

产品愿景是对产品顶层价值设计,对产品目标用户、核心价值、差异化竞争点等信息达成一致,避免产品偏离方向

事件风暴时,所有参与者针对每一个要点,在贴纸上写出自己的意见,贴到白板上。

事件风暴主持者会对每个贴纸,讨论并对发散的意见进行收敛和统一,形成下面的产品愿景图。其实,也就是让所有人确定统一的大方向统一语言,我们究竟在干什么,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等的基本问题。

产品愿景分析对于初创系统明确系统建设重点,统一团队建设目标和建立通用语言是很有价值的。

针对本项目,最后确定的产品愿景图整理成一段文字就是

为了满足内外部人员,他们的在线请假、自动考勤统计和外部人员管理的需求,我们建设这个在线请假考勤系统,它是一个在线请假平台,可以自动考勤统计。它可以同时支持内外网请假,同时管理内外部人员请假和定期考勤分析,而不像 HR 系统,只管理内部人员,且只能内网使用。我们的产品内外网皆可使用,可实现内外部人员无差异管理。

达到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产品愿景分析,项目团队统一了系统名称——在线请假考勤系统,明确了项目目标和关键功能,与竞品(HR)的关键差异以及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等。

(二)事件风暴进行业务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是从用户视角出发,探索业务领域中的典型场景,产出领域中需要支撑的场景分类、用例操作以及不同子域之间的依赖关系,用以支撑领域建模。

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用事件风暴分析请假和考勤的用户旅程。

根据不同角色的旅程和场景分析,尽可能全面地梳理从前端操作到后端业务逻辑发生的所有操作、命令、领域事件以及外部依赖关系等信息

以请假和人员场景作为示例------------

场景分析一:请假       用户:请假人

  • 请假人登录系统:从权限微服务获取请假人信息和权限数据,完成登录认证。
  • 创建请假单:打开请假页面,选择请假类型和起始时间,录入请假信息。保存并创建请假单,提交请假审批。
  • 修改请假单:查询请假单,打开请假页面,修改请假单,提交请假审批。
  • 提交审批:获取审批规则,根据审批规则,从人员组织关系中获取审批人,给请假单分配审批人。

场景分析二:审批       用户:审批人

  • 审批人登录系统:从权限微服务获取审批人信息和权限数据,完成登录认证。
  • 获取请假单:获取审批人名下请假单,选择请假单。
  • 审批:填写审批意见。
  • 逐级审批:如果还需要上级审批,根据审批规则,从人员组织关系中获取审批人,给请假单分配审批人。重复以上 4 步。最后审批人完成审批。

备注:完成审批后,产生请假审批已通过领域事件。后续有两个进一步的业务操作:发送请假审批已通过的通知,通知邮件系统告知请假人;将请假数据发送到考勤以便核销。

场景分析三:人员组织关系     详细的分析过程以及考勤的场景分析就不描述了

(三)事件风暴进行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是通过对业务和问题域进行分析,建立领域模型。

向上通过限界上下文指导微服务边界设计,向下通过聚合指导实体对象设计

领域建模是一个收敛的过程,分三步:

第一步:找出领域实体和值对象等领域对象

根据场景分析,分析并找出发起或产生这些命令或领域事件的实体和值对象,将与实体或值对象有关的命令和事件聚集到实体

根据场景分析,分析并找出发起或产生这些命令或领域事件的实体和值对象,将与实体或值对象有关的命令和事件聚集到实体。

注意表达中的名词和动词等,名词往往是实体、值对象等,动词往往对应着命令的相关行为

第二步:找出聚合根,根据实体、值对象与聚合根的依赖关系,建立聚合

定义聚合前,先找出聚合根

从上面的实体中,我们可以找出“请假单”和“人员”两个聚合根然后找出与聚合根紧密依赖的实体和值对象。我们发现审批意见、审批规则和请假单紧密关联,组织关系和人员紧密关联。

找出这些实体的关系后,我们发现还有刷卡明细、考勤明细和考勤统计,这几个实体没有聚合根。这种情形在领域建模时你会经常遇到,对于这类场景我们需要分情况特殊处理:

  • 刷卡明细、考勤明细和考勤统计这几个实体,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找不出聚合根,不是富领域模型,但它们一起完成考勤业务逻辑,具有很高的业务内聚性。
  • 我们将这几个业务关联紧密的实体,放在一个考勤聚合内。
  • 微服务设计时,我们依然采用 DDD 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聚合根来管理聚合内的实体,我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实体

经过分析,我们建立了请假、人员组织关系和考勤三个聚合。其中请假聚合有请假单、审批意见实体和审批规则等值对象。人员组织关系聚合有人员和组织关系等实体。考勤聚合有刷卡明细、考勤明细和考勤统计等实体。

第三步:根据业务及语义边界等因素,定义限界上下文

由于人员组织关系聚合与请假聚合,共同完成请假的业务功能,两者在请假的限界上下文内。

考勤聚合则单独构成考勤统计限界上下文。

因此我们为业务划分请假和考勤统计两个限界上下文,建立请假和考勤两个领域模型。

(四)事件风暴进行微服务的拆分

理论上一个限界上下文就可以设计为一个微服务,但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外部因素,比如:职责单一性、敏态与稳态业务分离、非功能性需求(如弹性伸缩、版本发布频率和安全等要求)、软件包大小、团队沟通效率和技术异构等非业务要素。

在这个项目,我们划分微服务主要考虑职责单一性原则

因此根据限界上下文就可以拆分为请假和考勤两个微服务。其中请假微服务包含人员组织关系和请假两个聚合,考勤微服务包含考勤聚合。

三、针对项目进行领域驱动的战术设计阶段

战术设计是根据领域模型进行微服务设计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梳理微服务内的领域对象,梳理领域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它们在代码模型和分层架构中的位置,建立领域模型与微服务模型的映射关系,以及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战术设计阶段建议参与人员:领域专家、产品经理、架构师、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等。战术设计包括以下阶段:

(一)分析微服务领域对象

事件风暴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细化领域对象以及它们的关系,补充事件风暴可能遗漏的业务和技术细节

  • 我们分析微服务内应该有哪些服务?
  • 服务的分层?
  • 应用服务由哪些服务组合和编排完成?
  • 领域服务包括哪些实体和实体方法?
  • 哪个实体是聚合根?
  • 实体有哪些属性和方法?
  • 哪些对象应该设计为值对象等。

1.具体服务的识别和设计

事件风暴的命令是外部的一些操作和业务行为,也是微服务对外提供的能力。它往往与微服务的应用服务或者领域服务对应。我们可以将命令作为服务识别和设计的起点

具体步骤如下:

  • 根据命令设计应用服务,确定应用服务的功能,服务集合,组合和编排方式。服务集合中的服务包括领域服务或其它微服务的应用服务。
  • 根据应用服务功能要求设计领域服务,定义领域服务。这里需要注意:应用服务可能是由多个聚合的领域服务组合而成的。
  • 根据领域服务的功能,确定领域服务内的实体以及功能。
  • 设计实体基本属性和方法。
  • 考虑领域事件的异步化处理。

以提交审批这个动作为例,来说明服务的识别和设计。提交审批的大体流程是:

  • 根据请假类型和时长,查询请假审批规则,获取下一步审批人的角色。
  • 根据审批角色从人员组织关系中查询下一审批人。
  • 为请假单分配审批人,并将审批规则保存至请假单。

通过分析,我们需要在应用层和领域层设计以下服务和方法。

  • 应用层:提交审批应用服务。
  • 领域层:领域服务有查询审批规则、修改请假流程信息服务以及根据审批规则查询审批人服务,分别位于请假和人员组织关系聚合。请假单实体有修改请假流程信息方法,审批规则值对象有查询审批规则方法。人员实体有根据审批规则查询审批人方法。下图是我们分析出来的服务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2.聚合中的对象分析

请假单聚合中,聚合根是请假单

  • 请假单经多级审核后,会产生多条审批意见,为了方便查询,我们可以将审批意见设计为实体。
  • 请假审批通过后,会产生请假审批通过的领域事件,因此还会有请假事件实体。

请假聚合有以下实体审批意见(记录审批人、审批状态和审批意见)和请假事件实体

再来分析一下请假单聚合的值对象

  • 请假人和下一审批人数据来源于人员组织关系聚合中的人员实体,可设计为值对象。
  • 人员类型、请假类型和审批状态是枚举值类型,可设计为值对象。
  • 确定请假审批规则后,审批规则也可作为请假单的值对象。

请假单聚合将包含以下值对象请假人、人员类型、请假类型、下一审批人、审批状态和审批规则

-----------------------------------------------------------------------------------------------------------------------------------------------------

人员组织关系聚合中,我们可以建立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通过组织关系类型找到上级审批领导。

它的聚合根是人员实体有组织关系(包括组织关系类型和上级审批领导),其中组织关系类型(如项目经理、处长、总经理等)是值对象。上级审批领导来源于人员聚合根,可设计为值对象。人员组织关系聚合将包含以下值对象:组织关系类型、上级审批领导。

3.微服务内的对象清单

确定各领域对象的属性后,我们就可以设计各领域对象在代码模型中的代码对象(包括代码对象的包名、类名和方法名),建立领域对象与代码对象的一一映射关系了。

根据这种映射关系,相关人员可快速定位到业务逻辑所在的代码位置。

(二)设计微服务代码结构

根据 DDD 的代码模型和各领域对象所在的包、类和方法,可以定义出请假微服务的代码结构,设计代码对象。

1.应用层代码结构

应用层包括:应用服务、DTO 以及事件发布相关代码

在 LeaveApplicationService 类内实现与聚合相关的应用服务,在 LoginApplicationService 封装外部微服务认证和权限的应用服务。

(提醒一下:如果应用服务逻辑复杂的话,一个应用服务就可以构建一个类,这样可以避免一个类的代码过于庞大,不利于维护。)

2.领域层代码结构

领域层包括一个或多个聚合的实体类、事件实体类、领域服务以及工厂、仓储相关代码

一个聚合对应一个聚合代码目录,聚合之间在代码上完全隔离,聚合之间通过应用层协调

请假微服务领域层包含请假和人员两个聚合。人员和请假代码都放在各自的聚合所在目录结构的代码包中。

如果随着业务发展,人员相关功能需要从请假微服务中拆分出来,我们只需将人员聚合代码包稍加改造,独立部署,即可快速发布为人员微服务。

(三)后续的工作:详细设计 + 代码开发和测试

1. 详细设计

在完成领域模型和微服务设计后,我们还需要对微服务进行详细的设计。

主要设计以下内容:实体属性、数据库表和字段、实体与数据库表映射、服务参数规约及功能实现等。

2. 代码开发和测试

开发人员只需要按照详细的设计文档和功能要求,找到业务功能对应的代码位置,完成代码开发就可以了。

代码开发完成后,开发人员要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基于挡板模拟依赖对象完成服务测试。

四、具体代码参考

本次的总结都是按照极客时间课程《DDD实战》欧创新架构师的举例项目来进行的,相关代码可以克隆其代码:

https://github.com/ouchuangxin/leave-sample.git

后期在其基础上会有补充,以及对于视频系统的项目分析,后续博客中公布。

参考书籍、文献和资料

1.极客时间课程《DDD实战》,欧创新,2019.

2.郑天民. 微服务设计原理与架构.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ZwbIKBEQ.shtml

相关文章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基本理论总结与分析+架构分析与代码设计V+具体应用设计分析)

目录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二:架构分析与代码设计 一、微服务架构模型的对比与选择 (一)整洁架构 (二)六边形架构 (三)DDD 分层架构 1.用户接口层 2.应用层 3.领域层 4.基础层 5.从三层架构向 DDD 分…

十二种常见设计模式代码详解

零:设计模式分类 设计模式有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与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结构型:适配器模式、门面模式、装饰器模式、注册树模式、代理模式、…

优雅代码的秘密,都藏在这6个设计原则中

优雅的代码,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让人赏心悦目。而糟糕的代码,却犹如屎山,让人避而远之。 如何写出优雅的代码呢?那就要理解并熟悉应用这6个设计原则啦: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迪米特法则…

低代码--低代码开发(LCDP)介绍

低代码开发(LCDP)介绍 1 介绍1.1 概述1.2 行业风向1.3 行业报告1.4 优点减少重复编程避免沟通隔阂提升效率 1.5 挑战完全抛弃代码的代价,就是平台能力与灵活性受限应用低代码平台阻力大技术局限老旧系统改造困难职业角色缺失应用者大多是技术…

网页设计个人主页代码

/ 01 / 前话 主题《周末の守候》采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主题包含了12页,页面能够相互跳转,运用了HTML5标签,DIVCSS布局,网站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高雅且栏目设置合理,网站中页面色彩搭配合理&…

#低码系列#如何设计一个低代码平台?

低码系列文章 #低码系列#低代码来了,程序员会失业吗? 整体设计 用户群体 对于基础功能的实现,不需要开发人员介入。业务人员通过可视化页面,即可完成设计。从这个角度上看,低码平台面向的用户是业务人员、系统管理…

浅谈代码结构的设计

本文来自网易云社区 作者:陆秋炜 引言 :很久之前,在做中间件测试的时候,看到开发人员写的代码,有人的代码,看起来总是特别舒服,但有的开发代码,虽然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总给人感觉特别难受。后来成为了一位专职开发人员,渐渐发现,自己的代码也是属于“比较难受”…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基本理论总结与分析V+架构分析与代码设计+具体应用设计分析)

目录 领域驱动实践总结一:基本理论总结与分析 一、领域驱动设计两大设计: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 (一)战略设计 1.出发角度与目标 2.实现方式:事件风暴与模型确立(用例分析、场景分析和用户旅程分析) 3.用三步来划定…

如何设计一个低代码平台

编者按:近些年来,低代码发展火热,各种低代码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这些平台各定位不同,优劣不同,用户的选择空间很大。那么,如果用户想从零开始设计一个低代码平台,该如何做呢&…

QT纯代码设计UI界面Demo

目录 一、前言 二、界面 三、源码简析 四、Demo/源码 一、前言 UI的设计方法有几种: ①一种是使用Qt Designer,也就是可视化设计,这在小型项目中常见,优点就是可观简便; ②另一种就是纯代码设计UI,也…

Verilog RTL 代码设计新手上路

1. 做一个4选1的mux,并且进行波形仿真 和2选1的mux对比,观察资源消耗的变化: 实验分析:4选1的mux实际上就是在2选1的mux上进行拓展,选用2位的控制信号控制4位输入信号的选择输出 实验代码设计如下: …

代码设计流程

一、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三层境界:实现者、分析者、引导者。 2、在需求中提取到合适的用例(以抽卡系统为例) 3、用例分析法 5W1H分析法 对上面的“抽卡”用例进行分析如下 5W内容What抽取卡牌Who玩家When游戏服务器开启期间Where抽卡…

代码设计的内功——代码设计原则

引言 好代码是设计出来的,也是重构出来的,更是不断迭代出来的。在我们接到需求,经过概要设计过后就要着手进行编码了。但是在实际编码之前,我们还需要进行领域分层设计以及代码结构设计。那么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来比较优雅的代码结构…

二维傅里叶变换频谱图的含义

二维傅里叶变换频谱图的含义 在一维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图中,每个点表示其对应的幅度频率与其坐标对应的简谐波。二位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图,简谐波的振幅由对应点处对应的亮度表示,每一个点表示的波形为其对应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简谐波的叠加…

二维傅里叶变换深度研究-图像与其频域关系

一: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数学原理 1.2D离散傅里叶公式解释: 那么,其F(u,v) 本质就是: 后续说明时的”频域”均指的其傅里叶功率谱,后面为了演示方便,所有频域图均经过了fftshift移动到中心位置。 2.2D傅里叶频…

使用matlab对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

这学期选了《图像工程基础》这门课,课上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对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 现在我使用matlab解决这个问题 1.实验基本指令 首先我试了一下matlab图像处理的基本指令 原图: 经过以下指令后 将图片导入matlab后,命名…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学完一维的傅里叶变换后,紧接着就是二维的傅里叶变换了。直接上干货吧!!! 途中会用到opencv读取与显示图片。 一. 公式 M表示图像的行数,N表示图像的列数。 经过欧拉公式可以得一下形式,这样就可以轻松…

Matlab图像的二维傅里叶变换频谱图特点研究

一、先放一些相关的结论&#xff1a; 1、傅里叶变换的幅值称为傅里叶谱或频谱。 2、F(u)的零值位置与“盒状”函数的宽度W成反比。 3、卷积定理&#xff1a;空间域两个函数的卷积的傅里叶变换等于两个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在频率域中的乘积。f(t)*h(t) <> H(u)F(u) 4、采…

OpenCV学习——图像二值化处理及二维傅里叶变换

小古在本学期选修了《计算机视觉原理与应用》&#xff0c;最近有一份作业 —— 利用matlab或者OpenCV对图像进行一些处理&#xff0c;由于完全没有接触过matlab和OpenCV,但是学习了一些python语言&#xff0c;所以便利用opencv-python来完成作业。 1 图像二值化处理 1.1 图像…

二维傅里叶变换是怎么进行的?

1.首先回顾一下一维FT 通俗来讲&#xff0c;一维傅里叶变换是将一个一维的信号分解成若干个三角波。 对于一个三角波而言&#xff0c;需要三个参数来确定它&#xff1a;频率,幅度 A &#xff0c;相位。因此在频域中&#xff0c;一维坐标代表频率&#xff0c;而每个坐标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