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修改人类记忆曲线,遗忘曲线

article/2025/8/30 17:01:28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文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外文名

The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别    名

遗忘曲线

提出者

艾宾浩斯提出时间

1885年

适用领域

大脑记忆规律研究

应用学科

遗忘曲线一般规律

编辑

语音

e7f4fe7e6d03c2503ede7950c3c4977c.png

图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2]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记完100%

20分钟后58.2%

1小时后44.2%

8~9小时后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6天后25.4%

7717e706142080674773811e75c01319.png

图2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遗忘曲线记忆

编辑

语音

遗忘曲线技巧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遗忘曲线空间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的15次方比特(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是由英文BIT音译而来,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的信息,理论上可以将全世界图书馆的所有图书信息记住。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遗忘曲线曲线

编辑

语音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7daa6b85166a545fd509deeb11be92b2.png

图3 遗忘曲线(2张)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元,例如CEG,DAX。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3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1]

遗忘曲线差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3]

遗忘曲线个性化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定量性

编辑

语音

在美国1999年世界记忆学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成果,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如图4所示:

这个是一个记忆事件,我们以一个记单词事件为例,当记单词事件发生后,你在几秒钟之内会产生一个“感觉记忆”,这个感觉记忆转瞬即失,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3、4秒之内,这个在记单词时不会感觉太深,在什么时候感觉深呢?感觉记忆之后还会有一个“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这个记忆的延续时间也各不相同,大概在4~16个小时之间,不同的人相差四倍,这个在什么时候用到呢?比如:老师在课间给学生说:下节课要听写昨天学的单词,你特别着急,下课后赶紧背,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放学回家吃顿饭或玩了一下,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这是短时记忆,也是记完后马上会消失掉。在这两个记忆消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长时记忆痕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东西,也是最有用的东西,你真正的记忆,学习一个单词,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用到长时记忆痕迹,它是一个抛物线,就会有个最顶点,是个最高点,这是你这次记忆单词的记忆最强点,这个点能产生一个记忆强度,在这,还能产生一个记忆时间T,在某个时间段,你对这次记忆单词会产生一个这次的一个最强点,那么,我们简单的来说,如果有谁能找到这点,这个时间段T,在这进行第二次的拉高复习,这是最有效的,我们翻书,我们看小纸片,其实是在模拟这个T,这个重复时间,即记忆黄金序列是由每个遗忘点排列而成。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编辑

语音

02d14c8fb1fb344de970faf529a250d5.gif

图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和遗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的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遗忘曲线主要贡献

编辑

语音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3]

遗忘曲线运用

编辑

语音

遗忘曲线复习点的确定

48ede336d941e9fa39727253927759b3.png

图51. 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 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 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 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 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 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遗忘曲线背诵方法

1. 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 单词的中文释义,c) 单词的记忆法

2. 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

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

d) 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背一个list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遗忘曲线复习过程

a) 复习方法:遮住单词,看着中文释义,尽力回忆该单词的拼写,几遍下来都记不住的单词可以做记号重点记忆。

b) 复习一个list所需的时间为20分钟以内

c) 当天的list最好在中午之前背完,大约12小时之后(最好睡觉前)复习当天所背的list

d) 在其后的1,2,4,7,15天后分别复习当日所背的list

e)复习的原则

时间间隔:30秒 1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天 2天 6天 31天

重学节省诵读时间百分数: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遗忘曲线复习点的确定

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 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 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 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 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的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的效率

背单词就找个小本子窄窄的那种,每页中间对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每天背100个,分5组每组20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印象,基本上5~8分钟一组,全部5组大概看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然后再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2、4、7、15天重新复习,基本每天进行的300~400个单词记忆。

遗忘曲线注意事项

a) 每天连续背诵2个list,并完成复习任务;

b) 复习永远比记新词重要,要反复高频率的复习,复习,再复习;

c) 一天都不能间断,坚持挺过这15天,之后每天都要花大约1小时复习;

6. 时间表(左边序号表示第几天,*号之后表示复习内容)

第1天 list1→2 *list1→2

第2天 *list1→2 list3→4 *list3→4

第3天 *list3→4 list5→6 *list5→6

第4天 *list1→2 *list5→6 list7→8 *list7→8

第5天 *list3→4 *list7→8 list9→10 *list9→10

第6天 *list5→6 *list9→10 list11→12 *list11→12

第7天 *list1→2 *list7→8 *list11→12 list13→14 *list13→14

第8天 *list3→4 *list9→10 *list13→14 list15→16 *list15→16

第9天 *list5→6 *list11→12 *list15→16 list17→18 *list17→18

第10天 *list7→8 *list13→14 *list17→18 list19→20 *list19→20

第11天 *list9→10 *list15→16 *list19→20 list21→22 *list21→22

第12天 *list11→12 *list17→18 *list21→22 list23→24 *list23→24

第13天 *list13→14 *list19→20 *list23→24

第14天 *list15→16 *list21→22

第15天 *list1→2 *list17→18 *list23→24

第16天 *list3→4 *list19→20

第17天 *list5→6 *list21→22

第18天 *list7→8 *list23→24

第19天 *list9→10

第24天 *list19→20

第25天 *list21→22

第26天 *list23→24

第27天

第28天

第29天

第30天 *list1→2

第31天 *list3→4

第32天 *list5→6

第33天 *list7→8

第34天 *list9→10

第35天 *list11→12

第36天 *list13→14

第37天 *list15→16

第38天 *list17→18

第39天 *list19→20

第40天 *list21→22

第41天 *list23→24

起始(单元或页码)编号为1

截止(单元或页码)编号为24

总共需要复习的编号数为24

每天需要复习的编号数为2

你需要41天时间完成任务[4]

遗忘曲线相关信息

编辑

语音

遗忘曲线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采用辅音音节-元音音节-辅音音节的组合方式,比如rok,goch,tis,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5]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13-08-02]

2.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8 :365-367.

3.

(德)艾宾浩斯著,王迪菲编译.记忆的奥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

(德)艾宾浩斯著,曹日昌译.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美)Marilee sprenger著,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应用研究中心译.脑的学习与记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OKvuSe9a.shtml

相关文章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背单词

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 Joe.Smith法-背单词-复习曲线 1. 第一个记忆周期:5 mins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 mins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 hours 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计划表30天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

学习曲线和遗忘曲线

学习曲线的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又称练习曲线(practice curves)。 人们为了知道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的快慢的详情,作为以后努力的指针,应用统计图的方法作一条线,把它…

浅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网上找的一些资料显示,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1个月后21.1% 遗忘的曲线和内容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有很多次,把事情忘记,或者是记错&#xff0…

Mybatis-plus sql语句 LT、LE、EQ、NE、GE、GT

allEq 全部eq(或个别isNull) allEq(Map<R, V> params) allEq(Map<R, V> params, boolean null2IsNull) allEq(boolean condition, Map<R, V> params, boolean null2IsNull)例1: allEq({id:1,name:“老王”,age:null})—>id 1 and name ‘老王’ and ag…

LT6105电流检测放大器介绍

概述&#xff1a; LT6105是一款微功率&#xff0c;高精度电流检测放大器&#xff0c;具有非常宽的输入共模范围。 LT6105通过外部检测电阻上的电压监测单向电流。输入通用相对于负电源电压&#xff08;V-&#xff09;&#xff0c;模式范围从-0.3V延伸至44V。这使得LT6105可以用…

LinuxShell脚本比较运算符, -gt, -lt; > < 的区别

今天写centos脚本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 条件不是按照我预设的方向。卧槽。蒙了都。 原始代码如下&#xff1a; #!/bin/bash # 定义 a 1111 a1111# 如果 a 大于 999 则打印 "大于"; 操蛋的是这里并不会打印 if [[ ${a} > 999 ]]; thenecho "大于" f…

Linux下lt8911exb调试总结

调试lt8911exb花了两天时间&#xff0c;总结下 ic功能介绍:mipi转eDP http://cn.lontiumsemi.com/UploadFiles/pdf/LT8911EXB_Product_Brief.pdf github下有驱动源码&#xff0c;可以直接使用(mipi配置的是burst模式) https://github.com/aystshen/lontium_lt8911exb_driver…

java中的lt;和gt;分别是什么意思

今天在做java笔试题的时候&#xff0c;有一题出现了这个符号&#xff0c;由于我不认识这个符号就做错了&#xff0c;题目如下&#xff1a;   这题的答案是A,而我选了C,后面百度才知道<的意思是小于( < )符号&#xff0c;在用markdown写文章的时候&#xff0c;就会显示…

[RK3399][Android8.1] 调试记录 --- LT9611驱动调试

Platform: RK3399 OS: Android 8.1 现象: 使用LT9611实现MIPI TO HDMI输出功能&#xff0c;使用官方提供驱动后HDMI输出时有时无&#xff0c;并且很不稳定 问题1 1.开机HDMI没有输出&#xff0c;根据打印发现问题是HDMI输出为0&#xff0c;但是系统认为已经输出 &#xff…

一款mipi转lvds的lcd调试(lt8912b)

一款mipi转lvds的lcd调试&#xff08;lt8912b&#xff09; 客户调试一款mipi转lvds的屏&#xff0c;使用的转换芯片是lt8912b。现将调试过程做个记录。 这款芯片之前在别的客户项目上调试过&#xff0c;但是这个客户的板子上存在如下问题&#xff1a;配置好设备树和驱动后&…

Linux下lt9211调试总结

LT9211支持mipi转lvds&#xff0c;参考原理图如下 先拿到代码移植好后&#xff0c;接上屏幕看效果。 一开机&#xff0c;屏幕在不断的刷红绿蓝的图片&#xff0c;参考lcd的datasheet&#xff0c;如果没有检测到lvds信号&#xff0c;就在屏幕的测试模式。 说明&#xff0c;背光…

Linux下lt9611调试总结

lt9611是一款mipi转hdmi的芯片&#xff0c;项目中有使用到&#xff0c;分享下调试经验。 参考设计 要先拿到源码&#xff0c;然后进行调试。刚好代码默认有一份驱动&#xff0c;那不就折腾了。适当修改后&#xff0c;接hdmi屏幕进行测试&#xff0c;i2c能正常通信&#xff0c;…

正线性稳压器 (LDO)—— LT1763

正线性稳压器 (LDO) LT1763 500mA、低噪声、LDO 微功率稳压器 先上百科&#xff1a;LT1763百度百科 LT1763 LT1763 系列是微功率、低噪声、低压差稳压器。这些器件能够提供 500mA 的输出电流和一个 300mV 的压差电压。该系列专为在电池供电型系统中使用而设计&#xff0c;30…

第一颗国产HDMI 1.4 至 TTL / 2 端口 LVDS 芯片LT8619C

1. 说明 Lontium 的 LT8619C 是一款高性能 HDMI / 双模 DP 接收器芯片&#xff0c;符合 HDMI 1.4 规范。TTL 输出可支持 RGB、BT656、BT1120&#xff0c;输出分辨率可支持高达 4Kx2K30Hz。为了便于实现多媒体系统&#xff0c;LT8619C 支持 8 通道高质量 I2S 音频或 SPDIF 音频输…

互联网指标

1、LT arpu值、lt、ltv LT&#xff1a;Life Time&#xff0c;即生命周期。 理论上的计算&#xff1a; 互联网公司中&#xff0c;需要获取用户的“生命周期”&#xff0c;即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时长&#xff0c;该时长应该是所有用户的平均时长&#xff08;天数&#xff09;。 …

html使用的特殊符号lt; gt: amp;等 意义对照

html使用的特殊符号< &gt: &amp;等 意义对照

软件需求跟踪矩阵例子

1&#xff0c;例子 2&#xff0c; 3 4&#xff0c;

PMP-5.项目范围管理-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是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使用需求跟踪 矩阵&#xff0c;把每个需求与业务目标或项目目标联系起来&#xff0c;有助于确保每个需求都具有商业价值。需求跟 踪矩阵提供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需求的一种方法&#xff0c;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