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帮只想救人的医生呢? | 凌云时刻

article/2025/8/23 10:35:51

撰文| 哪嗒

编辑| 猛哥

图源| 网络及受访者


 

1

 

死人实在太多了。一个月内,贝加莫报纸刊登讣告的版面从 1 页半增加到 10 页。

 

贝加莫是意大利北部小城,距离米兰不到 50 公里,12 万人,却有8000 多人感染,其中四分之三的患者尚未确诊就死在了家中。

 

贝加莫是整个意大利的缩影。3 月中旬,意大利确诊了大约 3 万例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率接近 10%,且还在不断攀升。

 

在威尼斯附近的梅斯特雷,华人聚集,一位来自温州的牧师向我形容,“此时的意大利,就是曾经的武汉”。

 

此时,只有中国顶住了新冠肺炎的肆虐。继马可波罗之后,意大利人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

 

3  月 18 日下午 4 点,一支由 12 人组成的专家组在意大利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降落,成员全部来自浙江,其中组长裘云庆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他也是浙江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中国医疗队的“远征”从 一周前就开始了。3月11日,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性流行病”后,上海和广东的专家组就出发去了伊朗和伊拉克。有人在网上评论说,这是“一省包一国”。

 

Giovanni XXIII 是贝加莫最大的医院,累计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超过了 900 例,有 440 例正在住院。可3 月下旬,这里依然没有设立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裘云庆注意到,医院只是在地上画了一条红线,把走廊分为患者通道和医护通道。没有空气隔离的措施,意味着医护人员很容易被传染。

 

处处都能碰到无助的意大利医生。一天夜里,我收到一个翻译组织志愿者传来的讯息,她说,意大利的医生到处在找意大利语的卫健委诊疗方案,“急着要看”。几小时后,她又发来一条链接:这个很不错,已经转给意大利的医生。

 

实际上,链接早已在网上传开了,它指向一个由阿里巴巴发起的国际医生交流平台,平台由阿里云开发, 3 月 18 日上线,包括一个国际医生交流中心、海外华人新冠咨询中心、科技助力抗疫中心和一本 64 页的防治手册。

手册的全称是《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是此前刊发在《浙大学报》上的一篇论文的扩充。2 月,国内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传阅零星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治疗经验。3 月,该院的几位医生将其重新编撰成册,内容涵盖了预防、诊疗、重症护理几个部分。手册有英文、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等 18个译本。

在所有译本的扉页上,都写着同一句话:面对全新的未知病毒,共享与合作是最好的药方。

 

浙江专家组把这本手册连同 9 吨重的防疫物资,都带去了意大利。在意大利最大最好的感染病医院 Ospedale Luigi SACCO Hospital,手册被当地的医生随身携带。

 

 

2

 

手册更大规模的流行则是因为网络。

 

在互联网上,它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像开启了一场全球之旅——尽管实际抵达的读者难以统计,但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这份手册在 219个国家和地区共78万人下载。权威的科学期刊 Nature 也推荐了这本手册。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帮了大忙。马云,这位全球享有盛誉的企业家,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发文,“朋友们,请大家帮一个忙”。他呼吁人们将《手册》下载、打印、转发,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医院和医护人员。

 

两天后,一个更大的社群出现了。Park Kyungwon生活在韩国大邱市,大邱和庆尚北道在 3 月初的确诊病例数占到整个韩国的 89%,超过了 6500 人。

Park Kyungwon寄出了一封信,信里说,面对大邱的疫情,他什么也做不了,希望能把这本手册译成韩文,发给韩国的医生。

 

这封信寄给了管陶然,她是阿里翻译的一位业务员,正在招募防治手册的志愿译者,打算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增加这本手册的多语种译本。

管陶然收到了 一百多封这样的来信,一些人并不是从翻译论坛上找过来的。其中一位巴基斯坦人是阿里云的客户,他希望帮助翻译巴基斯坦乌尔都语的手册。另一个阿富汗的民间组织想把手册译成波斯语,在得知波斯语的官方译本即将上线,组织的联络人在回信里写道:

 

“你们会救阿富汗很多人的命。”

 

 

 

3

 

知识共同体的出现是疫情带来的意外收获。

 

几位国内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志愿组织负责人都对我说,在禽流感、埃博拉爆发时,他们都没见过这样的情形。2003 年 SARS 疫情期间,更是少见——当时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还无法支撑如此密集的共享和互动。而现在,在开源社区 GitHub,只要输入 COVID-19(新冠病毒的英文缩写),就会出现超过 28 万个项目。

 

开源文档、在线手册,还只是知识共享的最基本形式。对医生来说,他们常常需要对一条建议进行反复来回的澄清。特别是在传染病领域,考虑到各地公共卫生的政策、条件差异巨大,这些建议往往都是折衷的,包含最细微的考量。

 

温振华是米兰的一位急诊科医生,意大利出现确诊病例后,他加入了脸书上一个关于新冠肺炎的讨论小组,组员全是意大利的医生。他们大多没见过彼此,但不妨碍分享关于新冠肺炎的疑问和解答。到三月底,小组成员已超过 9 万人。

 

3 月 19 日,温振华在 Giovanni XXIII 医院为浙江专家组担任翻译,他提起了这个在线的医生讨论小组。几小时后,王洪帅和他的团队就决定在钉钉上线一个更流畅的实时交流平台。

 

王洪帅(右一)团队和浙大二院医生

钉钉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王洪帅在钉钉负责新医疗业务,他的日常工作是让医院变得在线、高效,两年内覆盖了近六千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从1月25日起,他们加入到疫情防控中,为全国 8 个省级卫健委、150 多个市县级卫健委搭建了应急上报系统。

 

两天前,王洪帅被拉进一场公司内部的电话会议。当他听到马云在会上提出“远程医疗队”的说法,他知道很快就能实现了。

 

外文版《防治手册》的封底多了一个二维码。它通往一个在线平台,平台里有六家中国医院的三百多位中国医生。截至4月6日,有近千位外国医生扫码加入其中。他们会先填写一份简单问卷,说明自己最想从平台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大部分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擅长救治,他们可以解答关于用药和诊疗标准的问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雷神山”医院的主营方,想了解如何用 10 天建造一座容纳上千床位的临时医院,问他们就对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院长王建安录制了一段视频,关于如何在疫情期间管理一家医院……

 

 

4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苏俊威是在平台上第一个做直播的中国医生。

 

那场直播的主题是对防治手册的解读,他非常谨慎,花了一天时间制作直播时的讲解文稿。“我们这种直播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他指的是没有人会说俏皮话,所有讲述和提问都追求简明确切。

 苏俊威

“他们和当时的我们是一样的。在一些地方,医生面临的处境比我们当时更糟。”两个多月后苏俊威还是罕见地感到心慌。

 

2020年1月21日晚,轮到这位31岁的主治医生当值。进入负压病房时,整个楼层都被清空了,有新鲜浓烈的消毒水味道。几个小时前,病房才开始改造,速度快得惊人。在新开辟的“半污染区”,他用无纺布防护服把全身包裹起来,然后进入“污染区”。负压能保证病房内受污染的空气不会流出。

 

一切都按照最严格的“三区两通道”安排,类似的突发演习,医院做过好几次。尽管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但苏俊威就像在岸边走着走着,突然被抛入海底,水压淹没了他。那夜的紧张感深入骨髓,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压力来自未知。关于新冠肺炎的有效信息实在太少。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才“证实了人传人”“有医务人员感染”。当21日晚,12名疑似感染的病人抵达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齐备的病房配置和严阵以待的气氛让他们愈发紧张。隔着防护服,苏俊威被几只手抓住了。

 

苏俊威停下来,试着缓解病人的情绪。他是个讨人喜欢的医生,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形容他“你觉得星星很亮,是因为没有看过医生的眼睛”。但那晚,苏俊威很难让自己完全镇定自若。病人急切的问题,他答不上来太多。

病人总是希望医生能给一粒定心丸:相信我,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有办法治好你。但在新型的传染病面前,医生没有定心丸。新冠肺炎是陌生的,在最开始,对医生和病人都是如此。

 

两个月后,陌生感逐渐消退。尽管人类尚未研制出可投入使用的药物和疫苗,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被治愈,且无医护人员感染。

 

3 月 16 日,苏俊威离开隔离病房时,浙江省已连续 22 天没有本地新增病例。他坐上大巴,被安排到80公里外的一处疗养院里隔离。

 

两天后,他加入了线上的全球医生交流平台。

 

中国用极大的代价遏制住了新冠肺炎,可这个狡猾的病毒却在全球大规模流行,近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加入了这个平台,他们的无助和焦虑,都让苏俊威想起1月21日那晚的心慌。

 

录制第一场直播时,他请一位主任医生和一位副主任医生坐在身旁。我问他,每个医生代言人身后是否都有一个智囊团。“当然,”他说,“医学是很严谨的东西,不允许一点点错误。而且外国医生很重视我们的答案。”

 

在公开的平台之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在钉钉上又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群组,几个科室的医生会在群里讨论,确认统一答案后再发给提问者。这些问题关于用药的方案、医学影像的解读、轻重症病人的处理和个人防护。

 

苏俊威注意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问题常被提到,比如防护服和口罩能否反复使用,如果不得不反复使用,日常的光照、紫外线和微波炉加热,哪种方法更能有效消毒。在一些地方,没有足够的核酸试剂、或因为缺少检验设而无法对病人确诊。

 

这些天,跟我一直保持联系的印度尼西亚医生 David Ong 正在四处寻找防护服,但一直未果。印度尼西亚的死亡率在 4 月初已经达超过了 9%,其中一些是医护人员。

 

这样的故事很常见,外国医生们最想知道的是,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医生是怎么做的。

 

“他们想要相对更实际的答案,”苏俊威说,也因此需要更细致的解释。

 

 

5

 

Miguel Nozari 生活在墨西哥南部的港口城市阿卡普尔科。这里在三月初发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目前有 108 例疑似,确诊的患者有 24 例。政府认为当地的疫情还远没有达到峰值,他们希望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疾病传染的速度,熬到八月份。但政府并不建议民众佩戴口罩。即便在医院,未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也不会佩戴口罩。

 

“你能想象吗?” Miguel Nozari 在钉钉上对我说。他不久前经由当地卫生部介绍,加入了这个平台。但他输入的是西班牙语,AI翻译功能自动把它转成了英文。我们的交流因此非常流畅,我感觉到他压力不小。

 

上线近一个月,全球医生交流平台上 AI 翻译支持的语种已经从过去的 9 种增加至 15种,支持的语向从 28 个增加到 40 个(语向是指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比如英译中是一种语向,中译英是另一种)。

这并不容易。邹阳所在的达摩院人工智能翻译团队有十年经验,过去他们训练出的商务沟通模型已经超过了谷歌。但医学翻译是个新挑战。医学翻译对精准性有很高要求,还常会发生歧义。如果不经专门的训练,机器可能会把“新冠”翻译成 new crown(新的皇冠)。

在国际医生交流平台之前,一个疫情翻译平台已经上线。那是 1 月底,国内疫情爆发,却所知甚少,急需查阅国外资料。

邹阳接到任务时,正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度假,一只象龟正从他的车前缓缓爬过。他冲回房间,打开电脑。

正值中国的春节假期,但工程师们在各地、各个时区赶工,四天后的疫情翻译平台上线,它能帮助医生将任何新冠疫情相关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也是从那时候,这支团队开始在钉钉上对所有语向的医学翻译模型进行优化。

 

邹阳(左一)和他的团队在世界各地突击,让平台早日上线

在邹阳离开厄瓜多尔的那天,酒店经理 Alexander见到他,这位友善的女士冷静地指出,疫情可能会是全球性的,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就像全球变暖一样。当时,海外确诊的病例还不到 200 人。

 

这句话成了预言。

 

不到半个月,团队就意识到需求已经调转了方向。他们不只要让中国医生了解国外的研究情况,更紧迫的是,需要让外国医生了解中国医生是怎么做的。因为提前做了模型优化,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就新增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文字 AI 翻译功能。

 

在阿里巴巴公布的全球医生交流平台数据里,美国是平台上的医生来源最多的国家。截至4 月 5 日,全球的确诊感染人数超过了 120 万,其中美国超过了 31 万。在一段流出的视频里,一位来自纽约的医生说,她的医院早已满员,呼吸机短缺。她看起来无助又沮丧。

 

平台上的一位中国医生说,在中国疫情刚刚爆发时,他时常能收到美国同行的问候和建议,但两周前,当他把防治手册发给他们时,一些人在六天之后才回复邮件。“他们一定焦头烂额。”

 

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交流的优化还在继续。

 

浙江专家组已于 4 月 2 日从意大利返回中国。一位专家组的医生说,意大利语《手册》发布后,仅贝加莫一地,就有五千多名医护传阅。

 

在意大利圣玛丽亚医院门前,他还看到有人用意大利文和中文手写了一句话:“医生和护士,现世英雄,没有诗人来歌颂你们的英勇事迹,忠(衷)心的感谢”。

 

700年多后,中国医生编撰的手册在意大利起到了马可波罗游记的效应,这回不是猎奇,而是救命。

 

参考资料:

《中国的牺牲没有白费,这本凝聚中国经验的抗疫宝典,在全球传开了》,汪帆,天下网商


本文由杭派工程师原创出品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IMSF38jq.shtml

相关文章

三年磨一剑,钉的真好听 | 凌云时刻

“被选中,我也没办法”?事情没这么简单 作者|小沐 编辑|火柴Q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全国近3亿师生进行了一场在线教学大迁移。 相比2003年SARS爆发时,学生只能在家自学或看电视转播学习,如今“空中课堂”已…

​云原生:重新定义云时代的技术标准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迅速的改变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其巨大的影响力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 | 叔同 来源 | 凌云时刻(微信号:linuxpk)…

2020 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前端技术趋势?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2019 年的大前端热闹非凡,Serverless,Flutter,Vue3.0,桌面应用开发,小程序,WebAssembly 的火爆发展还是超乎我们预期,2020 的大前端又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技术趋势…

eBPF技术应用云原生网络实践:kubernetes网络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eBPF起源于 Linux 网络子系统,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性能等特点,被迅速应用在不同领域。事实上网络领域中,eBPF由于其高性能支持更高的吞吐率、平均每GB带宽消耗更少的CPU等特性,已经逐渐成为网络领域中…

OpenAnolis社区致Linux开发者的一封信

凌云时刻 技术 导读:OpenAnolis社区官宣。 来源|OpenAnolis 亲爱的Linux开发者朋友们: 大家新年好!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讲OpenAnolis的故事,她与每个Linux开发者都息息相关。OpenAnolis社区由阿里云于202…

云原生时代,消息中间件的演进路线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技术 导读:从虚拟化技术诞生以来,IaaS/PaaS/SaaS 概念陆续被提了出来,各种容器技术层出不穷。到 2015 年, Cloud Native 概念应运而生,一时间,各种云厂商,云服务以及云应用都加上了“…

Alibaba Cloud Linux 2 LTS OS 启动优化实践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技术 导读:Alibaba Cloud Linux 2 (原Aliyun Linux 2)是阿里云操作系统团队基于社区版 4.19 LTS 内核打造的一款针对云产品优化的下一代 Linux 操作系统发行版,不仅提供 Linux 社区的最新增强功能,也提供了云上最佳用户体验并针对阿…

云原生的What、Why、How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毋庸置疑,云计算的未来是云原生的。但是云原生到底是什么?在这场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扮演着什么角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本文中,从过去到未来&#x…

什么技术才值得你长期投入?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项值得投入的技术会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去选择一个值得投入的技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技术又具备哪些特性? 作者 | 简锋 来源 | 凌云时刻&am…

龙蜥社区首届理事大会圆满召开!14家理事代表出席

凌云时刻 编者按:2021年7月6日,OpenAnolis龙蜥社区成功召开首届理事大会,来自阿里云、统信软件、Intel、红旗软件、万里红、联通、电信云、移动云、龙芯、兆芯、飞腾、中科方德等14位家单位的理事代表出席。本次会议由龙蜥社区运营委员会主席…

SRS为何加入木兰社区孵化?

凌云时刻 SRS正式加入木兰开源社区孵化,我想很多朋友只是大概知道木兰社区是国家级的开源社区,是一件很值得荣耀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可能就了解不多了。 这次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x…

陈绪:被疫情加速的云计算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导读:"疫情是云计算腾飞的一个推动力,只是突然而来的肺炎病毒,在给所有人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为云计算的生态格局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变化。" 作者 | 陈绪 来源 | 凌云时刻(微信号:linuxpk…

申通上云?技术详解!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技术 导读:如果说,快递行业上半场的竞争拼的是规模、服务乃至价格,进入下半场,快递企业们还需要比拼硬核的技术实力。 作者 | 周金龙(遥方) 来源 | 凌云时刻(微信号:linux…

eBPF Internal: Instructions and Runtime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技术 导读:eBPF 是最近几年异常火爆的一门内核技术,从2011年开发至今,eBPF 社区依然非常活跃。eBPF 可以通过热加载的方式动态的获取、修改内核中的关键数据和执行逻辑,避免内核模块的方式可能会引入宕机风险&#xff0…

乘风破浪的中国数据库 | 凌云时刻

凌云时刻 洞见 导读:从80年代萨师煊教授的一行板书,到今天国产数据库的百花齐放,四十年科技自研,中国数据库都经历了什么? 作者 | 丹如 来源 | 杭派工程师 前言 “科技行业已经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了!”…

harmonyos开发者社区,HarmonyOS开发者创新大赛结果公布,社区渠道参赛队伍战果斐然...

HarmonyOS开发者创新大赛是华为HarmonyOS开发者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挖掘优秀的应用创新人才及项目。参赛队伍基于HarmonyOS的创新特性,结合应用场景,开发出具有全新体验、全新交互的终端应用。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华为不吝帮…

凌云抒志 星海航帆 | 汇佳学校MYP社区设计展隆重举办

毕业,一个带着憧憬、喜悦和不舍的复杂字眼。在那些不曾预料的挑战和困难中,拥有不寻常经历的2022届MYP毕业生,通过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务与行动,为这个词增添了新的注解:毕业,还需要“勇气”与“坚毅”&#x…

YOLOv2相比于yolov1的改进

1.Batch Normalization Batch Normalization可以提升模型收敛速度,而且可以起到一定正则化效果,降低模型的过拟合。在YOLOv2中,每个卷积层后面都添加了Batch Normalization层,并且不再使用droput。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后&…

YOLOv1,YOLOv2,YOLOv3解读

本文依次讲解YOLOv1,v2,v3。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net/hancoder/article/details/87994678 文章目录 YOLOv11.1 Introduction1.2 Unified Detection1.3 网络框架1.4 Loss解读LOSS: 1.5 test附:NMS示例: 1.7 YOLOv1结语待解决问题 YOLOv22.1 Better更…

Yolov2模型——pytorch实现

论文传送门:YOLO9000: Better, Faster, Stronger Yolov2的改进: 1.批标准化(Batch Normalization):在conv后加入BN(conv不再使用bias),改善模型的收敛性,同时去掉dropout; 2.高分辨率分类器(High Resol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