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直接切主题:
(以上图片为UCD课件内容)
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他讲了一个故事,人要先解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才能最终干到改变世界。它标注了绝大多数群体的需求阶梯,就实际情况来说,基本属实。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中国有句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马斯洛需求塔并不是阶梯的,而是一个集合。人虽然满足了上一台阶,但下面台阶一样需要,只是没有之前迫切罢了。它真正诠释的,是人在不同阶段的主要需求,并不是某阶段的单一需求,不要听那些外行瞎扯淡。
拿你来说:当年提着大包小绺的来到北京,眼前的事儿必然是先要找一份工作和一个住处,这就是马斯洛的第一层,生理需求。
随着你工作时间的延长,你开始有了一些贵重物品,安全需求就被提上了日程。这时候不再合租找个单间自己住或许是很好的选择。
然后,你保暖思恩恩...独守空房心中难免空落落的,所以各种自拍各种聊骚想找到组织合情合理。
当你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至爱亲朋,你会很想知道自己在他们心中到底算哪根葱,这时的你更在意尊重。这一切,必须要经过卓绝的努力才能自我实现。从低到高,马斯洛金字塔全部在线,最后,你终于能站在彩虹之巅高喊:达内UCD最牛B!!出名趁早,你欲望最强烈的前半生完整了!
---
这就是马斯洛的妙用,如图所示,底座两层是人的隐私,无论是做产品还是交朋友切记谨慎小心绕着走。所有不招人待见的缺心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转着弯儿的扒塔座,烦死人了。
知道了前面那一堆后,你可以打开微信,再来看看朋友圈里的内容:
他们的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抽象下来的内涵是一模一样。要么归属需求(秀恩爱,秀情怀),要么尊重需求(秀作品,说老板弱智,证自我正确),要么自我实现(转发各种公众号文章,在人的潜意识里 转发行为=自我主张及标准的传达),这当然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人类,只要不是变态拿出来炫的肯定是相对高级的需求。
“好了华老师,我已经知道了这座破塔是啥了,那我能拿他做什么?”
能做的事儿简直不要太多,
但这一阵子累劈了,写不动了
阅读量过3000,让我知道有人喜欢
我再接着写。
需要学习资料和学习路线教程,搜索GL17380133021添加我的微信私聊领取,备注上CSDN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