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NAT(简介、静态NAT、动态NAT、NATServer、NAPT、Easy-ip、NAT地址映射表)

article/2025/10/4 0:09:10

4.1.0 路由 NAT(简介、静态NAT、动态NAT、NATServer、NAPT、Easy-ip、NAT地址映射表)

目录

  • 简介
  • NAT地址映射表
  • 静态NAT
    • 简介
    • 操作案例
  • 动态NAT
    • 简介
    • 操作案例
  • NAT Server
    • 简介
    • 操作案例
  • NAPT
    • 简介
    • 操作案例
  • Easy-ip
    • 简介
    • 操作案例

简介

为了有效节约公网IPv4地址,并提供一定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孕育而生。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主要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网地址

NAT优点

  • 能够缓解公网地址紧缺问题。
  • 解决IP地址空间冲突或重叠的问题。
  • 网络扩展性更高,本地控制也更容易。
  • 内网结构变得不可见,从而增加了安全性。

NAT缺点

  • 因为地址映射的原因,当网络转换过多时会存在转发延迟的问题。
  • 端到端寻址变得困难,因为经过了NAT地址转换相当于换了张脸,想找人就难了。
  • 对于某些应用,无法支持NAT。
  • NAT产生的表项会占用设备在内存空间。
  • 进行NAT地址转换的设备性能要求高。

NAT地址映射表

主要有四个地址信息,NAT的地址转换核心就在这四个地址中。

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本地私网地址内部全局地址(Inside Global)——私网转换成的公网地址外部本地地址(Outside Local)——公网转换成的私网地址外部全局地址(Outside Global)——外部公网地址

为了方便理解,通过以下两个实验进行相应地址的对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内网1中的PC1访问外网202.1.2.2的时候,转换成外网接口地址。
由于ENSP中使用dis nat mapping table all 查看地址映射表会卡顿甚至无法使用,所以用文字进行表示:
【AR1映射表】
内部本地地址:192.168.1.10:随机端口
内部全局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外部本地地址:202.1.2.2:随机端口 or 空 【因为对于AR1来说,AR2内网地址是不知道的,所以可为空】
外部全局地址:202.1.2.2:随机端口
【AR2映射表】
内部本地地址:192.168.2.10:随机端口
内部全局地址:202.1.2.2:随机端口
外部本地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or 空
外部全局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 AR2上将Server1中的80端口 映射成公网地址202.1.2.1:80,实现内网1的PC访问202.1.2.2:80时能够访问到Server1的网页。【AR1映射表】
内部本地地址:192.168.1.10:随机端口
内部全局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外部本地地址:202.1.2.2:80 or 空
外部全局地址:202.1.2.2:80
【AR2映射表】
内部本地地址:192.168.2.10:80
内部全局地址:202.1.2.2:80
外部本地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or 空
外部全局地址:202.1.2.1:随机端口

静态NAT

简介

私有地址与公网地址一对一映射,不管主机是否在线,地址映射依旧存在。

可实现内外网的双向访问,因为静态NAT中的映射表是固定的。

静态NAT可以实现私网地址映射成公网地址,也能实现公网地址映射成私网地址

该NAT模式非常浪费公网地址,只能实现一个私网与一个公网地址的映射。

操作案例

配置静态NAT会将公网地址与私网地址进行一对一的映射,即公网地址=私网地址私网地址=公网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02.1.2.1 255.255.255.0 nat static global 202.1.2.10 inside 192.168.1.10 netmask 255.255.255.255nat static enableAR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02.1.2.2 255.255.255.0 nat static global 202.1.2.20 inside 192.168.2.10 netmask 255.255.255.255nat static enable现象:
Client1可以通过202.1.2.20访问Server1的服务
Server1可以通过访问202.1.2.10访问到Client1

动态NAT

简介

为避免地址浪费,创建地址池。当私网地址需要访问外网时,从地址池中取出一个地址与私有地址一对一临时映射。

当内部主机访问外网时,地址标记为In Use,不使用时将回收地址重新标记为Not Use。

该NAT模式无法实现内外网的双向访问,因为动态NAT中的映射表是动态变化的。

且访问需求大的时候会因为地址池供应不够而导致有的用户无法正常获取公网地址访问外网。

操作案例

ENSP中配置动态NAT的时候有BUG,

私网客户端访问会直接消耗完所有的外网地址(哪怕地址池很多公网地址,一台私网设备也会独自使用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1:
# 创建地址池0
[AR1]nat address-group 0 202.1.2.5 202.1.2.7# 创建匹配列表,当识别为内网1主机时才进行NAT地址转换
[AR1]acl 2000
[A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0 0.0.0.255# 配置动态NAT,设置匹配列表,设置地址池0,no-pat表示不进行端口转换(否则就是NAPT模式了)
[AR1]int g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0 no-pat 

NAT Server

简介

实现内网服务器被外网用户所访问,将私网地址外网地址进行一个端口映射的操作。

如:将内网192.168.2.10:80与外网地址202.1.2.2:80进行一个映射,当外网其它主机访问202.1.2.2:80的时候就会访问到内网的192.168.2.10:80服务器

操作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02.1.2.1 255.255.255.0 nat static global 202.1.2.5 inside 192.168.1.10 netmask 255.255.255.255nat static enableAR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02.1.2.2 255.255.255.0 # 将192.168.2.10:80与当前接口的8888端口映射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8888 inside 192.168.2.10 ww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APT

简介

动态NAT相似,不同的是一个私网地址访问外网时转换成公网地址随机端口进行访问。

如:192.168.1.1访问外网时使用地址池中 202.1.2.5:12345 与外网的其它地址进行互访。

操作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1:
# 创建地址池0
[AR1]nat address-group 0 202.1.2.5 202.1.2.7# 创建匹配列表,当识别为内网1主机时才进行NAT地址转换
[AR1]acl 2000
[A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0 0.0.0.255# 配置NAPT,设置匹配列表,设置地址池0,不添加no-pat则为NAPT模式
[AR1]int g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0

Easy-ip

简介

将私网地址转换成公网接口的随机端口,是小型网络常用的一种实现内网访问外网的方式。

操作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1:
[AR1]acl 2000
[AR1-acl-basic-2000]rule permit source 192.168.1.10 0 
[AR1-acl-basic-2000]q
[AR1]int g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R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202.1.2.2 255.255.255.0 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8888 inside 192.168.2.10 www
#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kPHvGVuE.shtml

相关文章

NAPT-PT技术实现

一实验原理 NAPT-PT全称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由于静态NAT-PT和动态NAT-PT都比较浪费IPV4地址,比没有体现出IPV6的优越特性。在本实验中采用NAPT-PT,只有一个IPV4地址,用端口来表识IPV6网中的主机。 二实…

NAPT实验

CLI举例:私网用户通过NAPT访问Internet(限制公网地址对应的私网地址数) **组网需求: 某公司在网络边界处部署了FW作为安全网关。为了使私网中10.1.1.0/24网段的用户可以正常访问Internet,需要在FW上配置源NAT策略。除…

NAPT的类型(Cone NAT、Symmetric NAT)

NAPT与NAT的区别在于,NAPT不仅转换IP包中的IP地址,还对IP包中TCP和UDP的Port进行转换。这使得多台私有网主机利用1个NAT公共IP就可以同时和公共网进行通信。(NAPT多了对TCP和UDP的端口号的转换) 一、带防火墙的NAT NAT一开始的功…

NAT / NAPT

目录 一、前言 二、网络地址转换(NAT) 2.1 NAT如何解决IP冲突 2.2 SNAT / DNAT 2.3 SNAT工作原理 2.3.1 案例1(NAT) 2.3.2 案例2(NAPT) 2.4 DNAT 三、总结 一、前言 本人在学习Bridge/Router的过程中,发现在…

NAT与NAPT

一、NAT和NAPT的概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NAT是将IP数据报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使用少量的公网IP地址代表较多的私网IP地址的方式,仅支持地址转换,不支持端…

华为eNSP:静态NAT、动态NAT、端口NAT的配置(NAPT)-网络地址转换

静态NAT的配置 一、拓扑图 二、路由器的配置 1、配置端口IP AP1: [Huawei]interface gigabitether 0/0/1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1.1.1 24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interface gigabitether 0/0/2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ip address 192.1…

NAT基础:NAT技术原理,静态NAT、动态NAT、NAPT、Easy IP、NAT Server的原理,以及各NAT的配置方法和转换示例。

目录 NAT 技术原理: 静态NAT原理: 静态NAT(土豪用法): NAT转换示例: 静态NAT配置方法介绍: 1、方式一: 2、方式二: 静态NAT的配置实例: 动态NAT原理&…

NAT、Napt(地址转换技术)详解

NAT的由来 IPv4即网际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缩写。IPv4定义一个跨越异种网络互连的超级网,它为每个网际网的节点分配全球唯一IP地址。如果我们把Internet比作一个邮政系统,那么IP地址的作用就等同于包含城市、街区、门牌编号在内…

静态NAT、NAT server、NAPT区别

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数据报文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 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端口转换)可以实现并发的地址转换。 它允许多个内部地址映射到同一个…

IP协议与NAT/NAPT技术

文章目录 IP协议一、什么是IP协议1、IPv4协议报文格式关于分片 2、IP地址3、子网划分与CIDR4、特殊的IP地址5、公网IP和私网IP6、IP地址的分配(DHCP) 二、NAT/NAPT技术1、接口与IP的关系2、路由器的LAN口与WAN口3、NAPT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IPv4与IPv6四、ICMP协议1、关于ping命…

NAT与NAPT技术详解

一、定义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 网络地址转换。虚拟机。 NAPT: 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fer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也叫PAT。内网路由器或FW。 NAT和NAPT的功能是完成内部私有地址和全局网络地址的转换,让计算机能与外界网络通信。其属接入广域网(WAN)技…

Queue与Deque的区别

前言 ​ 在研究java集合源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少用但是很有趣的点:Queue以及Deque,平常在写leetcode经常用LinkedList向上转型Deque作为栈或者队列使用,但是一直都不知道Queue的作用,于是就直接官方文档好了。 正文…

【C++】deque的实现原理简单介绍

前言 deque被称为双端队列,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结合vector和list的优点并减小它们的缺点,实际上deque确实结合了vector和list的优点减小了它们的缺点,但是它的结合也让它自己的优点没有原始的vector和list那么极致,导致deque变得很…

C++容器deque的用法

目录 1.deque容器概念 2.deque对象的构造 2.1deque对象的默认构造 2.2deque对象的带参数构造 3.deque头部和末尾的添加移除操作 4.deque的数据存取 5.deque与迭代器 6.deque的赋值 7.deque的大小 8.deque的插入 9.deque的删除 1.deque容器概念 deque容器概念 deque是…

C++ deque

C deque 简介 所谓的deque是”double ended queue”的缩写,双端队列不论在尾部或头部插入元素,都十分迅速。而在中间插入元素则会比较费时,因为必须移动中间其他的元素。双端队列是一种随机访问的数据类型,提供了在序列两端快速…

C++ queue 和 deque的区别

从使用的角度来讲主要差别就是&#xff1a; deque支持push_front、pop_front、push_back、pop_back。 queue支持push_back、pop_front。 ---------------------------------------------------------------------------- deque是双端队列 #include<deque>template&l…

C++——deque

文章目录 Deque 与 vector 的异同点构造操作非更易型操作更易型操作使用例子 容器 deque (发音为“deck”)和 vector 非常相似。它也采用dynamic array来管理元素&#xff0c;提供随机访问&#xff0c;并有着和 vector 几乎一模一样的接口。不同的是 deque 的 dynamic array 头…

C++中deque用法详解

deque函数&#xff1a; deque容器为一个给定类型的元素进行线性处理&#xff0c;像向量一样&#xff0c;它能够快速地随机访问任一个元素&#xff0c;并且能够高效地插入和删除容器的尾部元素。但它又与vector不同&#xff0c;deque支持高效插入和删除容器的头部元素&#xff0…

python中的deque模块(collections的deque模块)

目录 1. deque是python的collections中的一个类 2.deque的简单使用以及它的方法 2.1 创建deque的方法 2.2 创建deque时&#xff0c;并指定大小maxlen&#xff0c;即能装几个元素&#xff0c; 以及deque添加元素append()方法 2.3 deque的 appendleft()方法 2.4 deque的 clear()…

C++中deque的用法(超详细,入门必看)

博主简介&#xff1a;Hello大家好呀&#xff0c;我是陈童学&#xff0c;一个与你一样正在慢慢前行的人。 博主主页&#xff1a;陈童学哦 所属专栏&#xff1a;CSTL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的话&#xff0c;希望可以点赞&#x1f44d;收藏&#x1f4c2;支持一下哦&#xff01;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