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算法(ACO)学习笔记

article/2025/10/3 6:44:55

蚁群算法笔记

    最近阅读论文,提到几种常见的搜索算法,于是对比学习一下。本文转载数据之巅大神文章对蚁群算法进行简单介绍,并用C++语言编码实现蚁群算法来解决旅行商(TSP)问题。

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1.1 算法综述

    对于TSP类问题,求解算法大致可分为精确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两大类。精确性算法基于严格的数学手段,在可以求解的情况下,解的质量较好。但是由于算法严格,运算量大,特别是大规模的问题几乎无法求解。所以其应用只能是小规模的确定性问题,面对中小规模问题,人工智能算法在精度上不占优势。但规模变大时,人工智能方法基本能在可接受时间里,找到可接受的满意解,这是精确算法难以做到的。由于的实际问题,各种约束错综复杂,人工智能算法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也正因为如此,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算法要更广泛。求解车辆路径调度问题的精确算法有动态规划法、分枝定界法等。并开始寻求所得结果可接受的启发式算法,以处理大规模实际问题,一些其他学科的新一代优化算法相继出现,如禁忌搜索算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以及现在研究较多的蚁群算法等。

1.2 群蚁算法的原理

    蚁群算法是受到对真实蚂蚁群觅食行为研究的启发而提出。生物学研究表明:一群相互协作的蚂蚁能够找到食物和巢穴之间的最短路径,而单只蚂蚁则不能。生物学家经过大量细致观察研究发现,蚂蚁个体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蚂蚁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它所经过的路径上留下一种称之为信息素的物质,而此物质恰恰是蚂蚁个体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蚂蚁在运动时能够感知这种物质,并且习惯于追踪此物质爬行,当然爬行过程中还会释放信息素。一条路上的信息素踪迹越浓,其它蚂蚁将以越高的概率跟随爬行此路径,从而该路径上的信息素踪迹会被加强,因此,由大量蚂蚁组成的蚁群的集体行为便表现出一种信息正反馈现象。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则后来者选择该路径的可能性就越大。蚂蚁个体之间就是通过这种间接的通信机制实现协同搜索最短路径的目标的。我们举例简单说明蚂蚁觅食行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a,b,c的示意图:
    a图是原始状态,蚂蚁起始点为A,要到达E,中途有障碍物,要绕过才能到达。BC和BH是绕过障碍物的2条路径(假设只有2条)。各个路径的距离d已经标定。
    b图是t=0时刻蚂蚁状态,各个边上有相等的信息素浓度,假设为15;
    c图是t=1时刻蚂蚁经过后的状态,各个边的信息素浓度,有变化;因为大量蚂蚁的选择概率会不一样,而选择概率是和路径长度相关的。所以越短路径的浓度会越来越大,经过此短路径达到目的地的蚂蚁也会比其他路径多。这样大量的蚂蚁实践之后就找到了最短路径。所以这个过程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路径概率选择机制信息素踪迹越浓的路径,被选中的概率越大
    2.信息素更新机制路径越短,路径上的信息素踪迹增长得越快
    3.协同工作机制蚂蚁个体通过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
从蚂蚁觅食的原理可见,单个个体的行为非常简单蚂蚁只知道跟踪信息素爬行并释放信息素,但组合后的群体智能又非常高蚂蚁群能在复杂的地理分布的清况下,轻松找到蚁穴与食物源之间的最短路径。这种特点恰恰与元启发算法的特点相一致,蚁群优化算法正是受到这种生态学现象的启发后加以模仿并改进而来,觅食的蚂蚁由人工蚁替代,蚂蚁释放的信息素变成了人工信息素,蚂蚁爬行和信息素的蒸发不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在离散的时空中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蚁群算法作为优化的方法之一,属于人工群集智能领域。人工群集智能,大都受自然群集智能如昆虫群和动物群等的启发而来。除了具有独特的强有力的合作搜索能力外,还可以利用一系列的计算代理对问题进行分布式处理,从而大大提高搜索效率。

2 蚁群算法的基本流程

    我们还是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谷俊峰的PPT来说明问题,重要公式进行截图计算和解释,对PPT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单独解释:

2.1 基本数学模型

    首先看看基本TSP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其实很简单,目标函数就是各个走过路径的总长度,注意的就是距离矩阵根据实际的问题不一样,长度是不一样的。

2.2 群蚁算法说明

    在说明群蚁算法流程之前,我们对算法原理和几个注意点进行描述:

        1.TSP问题的人工蚁群算法中,假设m只蚂蚁在图的相邻节点间移动,从而协作异步地得到问题的解。每只蚂蚁的一步转移概率由图中的每条边上的两类参数决定:1. 信息素值也称信息素痕迹。2.可见度,即先验值。
        2.信息素的更新方式有2种,一是挥发,也就是所有路径上的信息素以一定的比率进行减少,模拟自然蚁群的信息素随时间挥发的过程;二是增强,给评价值“好”(有蚂蚁走过)的边增加信息素。
        3.蚂蚁向下一个目标的运动是通过一个随机原则来实现的,也就是运用当前所在节点存储的信息,计算出下一步可达节点的概率,并按此概率实现一步移动,逐此往复,越来越接近最优解。
        4.蚂蚁在寻找过程中,或者找到一个解后,会评估该解或解的一部分的优化程度,并把评价信息保存在相关连接的信息素中。

2.3 群蚁算法说明

   更加我们前面的原理和上述说明,群蚁算法的2个核心步骤是 路径构建 和 信息素更新。我们将重点对这2个步骤进行说明。

2.3.1 路径构建

   每个蚂蚁都随机选择一个城市作为其出发城市,并维护一个路径记忆向量,用来存放该蚂蚁依次经过的城市。蚂蚁在构建路径的每一步中,按照一个随机比例规则选 择下一个要到达的城市。随机概率是按照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公式就是计算 当前点 到 每一个可能的下一个节点 的概率。分子是 信息素强度 和 能见度 的幂乘积,而分母则是所有 分子的和值。这个刚开始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我们在最后实例计算的时候,可以看得很清楚,再反过来理解公式。注意每次选择好节点后,就要从可用节点中移除选择的节点。

2.3.2 信息素更新

   信息素更新是群蚁算法的核心。也是整个算法的核心所在。算法在初始期间有一个固定的浓度值,在每一次迭代完成之后,所有出去的蚂蚁回来后,会对所走过的路线进行计算,然后更新相应的边的信息素浓度。很明显,这个数值肯定是和蚂蚁所走的长度有关系的,经过一次次的迭代, 近距离的线路的浓度会很高,从而得到近似最优解。那我们看看信息素更新的过程。
     初始化信息素浓度C(0),如果太小,算法容易早熟,蚂蚁会很快集中到一条局部最优路径上来,因为可以想想,太小C值,使得和每次挥发和增强的值都差不多,那么 随机情况下,一些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就会增加非最优路径的信息素浓度;如果C太大,信息素对搜索方向的指导性作用减低,影响算法性能。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贪婪算法获取一个路径值Cnn,然后根据蚂蚁个数来计算C(0) = m/Cnn ,m为蚂蚁个数。
     每一轮过后,问题空间中的所有路径上的信息素都会发生蒸发,然后,所有的蚂蚁根据自己构建的路径长度在它们本轮经过的边上释放信息素,公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素更新的作用:
     1.信息素挥发(evaporation)信息素痕迹的挥发过程是每个连接上的 信息素痕迹的浓度自动逐渐减弱的过程,这个挥发过程主要用于避 免算法过快地向局部最优区域集中,有助于搜索区域的扩展。
     2.信息素增强(reinforcement)增强过程是蚁群优化算法中可选的部 分,称为离线更新方式(还有在线更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实现 由单个蚂蚁无法实现的集中行动。基本蚁群算法的离线更新方式是 在蚁群中的m只蚂蚁全部完成n城市的访问后,统一对残留信息进行 更新处理。

2.3.3 迭代与停止

   迭代停止的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迭代次数后停止,输出最优路径,也可以看是否满足指定最优条件,找到满足的解后停止。最重要的是,我刚开始理解这个算法的时候,以为每一只蚂蚁走一条边就是一次迭代,其实是错的。这里算法每一次迭代的意义是:每次迭代的m只蚂蚁都完成了自己的路径过程,回到原点后的整个过程。

3 群蚁算法计算实例

  使用PPT中的一个案例,非常直观,对几个符号错误进行了修改,主要是计算概率的乘号,结果没有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过程总体还是比较简单的,注意理解公式,然后把公式和实例结合起来看,最好是拿笔自己手动画一画,容易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编程实现TSP问题的群蚁算法代码。

4 TSP问题的群蚁算法C++代码实现

  原文是C#实现,本文改为C++实现。其中数据集采用的是tsplib上的数据att48 。数据与代码分别如下:

1 6734 1453
2 2233 10
3 5530 1424
4 401 841
5 3082 1644
6 7608 4458
7 7573 3716
8 7265 1268
9 6898 1885
10 1112 2049
11 5468 2606
12 5989 2873
13 4706 2674
14 4612 2035
15 6347 2683
16 6107 669
17 7611 5184
18 7462 3590
19 7732 4723
20 5900 3561
21 4483 3369
22 6101 1110
23 5199 2182
24 1633 2809
25 4307 2322
26 675 1006
27 7555 4819
28 7541 3981
29 3177 756
30 7352 4506
31 7545 2801
32 3245 3305
33 6426 3173
34 4608 1198
35 23 2216
36 7248 3779
37 7762 4595
38 7392 2244
39 3484 2829
40 6271 2135
41 4985 140
42 1916 1569
43 7280 4899
44 7509 3239
45 10 2676
46 6807 2993
47 5185 3258
48 3023 1942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Read() freopen("data.in","r",stdin)
#define Write() freopen("autocomplete.out","w",stdout)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City_Num = 48;//城市数目
const int Ant_Num = 20;//蚂蚁数目
const int Total_Num = 2000;//迭代次数double Distance[City_Num+5][City_Num+5];//保存距离
vector<int> Edge[City_Num+5][City_Num+5];//保存每条边有哪些蚂蚁走过
double Ant_length[Ant_Num+5];//保存每只蚂蚁一轮后走过的路径长度
double Edge_Info[City_Num+5][City_Num+5];//保存每条边的信息素
vector<int> Ant[Ant_Num+5];//保存每个蚂蚁的路径
int vis[Ant_Num+5][City_Num+5];//标记每个蚂蚁走过哪个城市
double Total_Length[Ant_Num+5];//记录每轮迭代后每只蚂蚁走的总路长
vector<int> Min_Path;double Alpha = 1.0;
double Beta = 5.0;
double Rho = 0.5;
double Min_Length = 0x3f3f3f3f;struct node
{int x, y;
}Node[City_Num+5];double Get_distance(node a, node b)
{return sqrt((1.0*(a.x-b.x)*(a.x-b.x) + 1.0*(a.y-b.y)*(a.y-b.y))/10.0);
}void Init()
{for(int i = 0; i < City_Num; i++){Distance[i][i] = 0;Edge_Info[i][i] = 0;for(int j = i+1; j < City_Num; j++){Distance[i][j] = Get_distance(Node[i], Node[j]);Distance[j][i] = Distance[i][j];Edge_Info[i][j] = 0.1;Edge_Info[j][i] = 0.1;}}
}int Rand()
{return rand()%48;
}double Rand_Double()
{return (rand()%10000)/10000.0;
}void Build_Path()
{for(int i = 0; i < Ant_Num; i++){while(Ant[i].size() != City_Num){double sum = 0.0;double p_go[City_Num+5];//计算访问下一个城市的概率memset(p_go, 0, sizeof(p_go));int total_pos = Ant[i].size();int now_pos = Ant[i][total_pos-1];for(int j = 0; j < City_Num; j++){if(vis[i][j]) continue;p_go[j] = pow(Edge_Info[now_pos][j], Alpha)*pow((1.0/Distance[now_pos][j]), Beta);sum += p_go[j];}double p = Rand_Double();double p_total = 0;for(int j = 0; j < City_Num; j++){if(vis[i][j]) continue;if(p_total+(p_go[j]/sum) >= p)//下一个访问的城市是j{vis[i][j] = 1;//标记该城市已经走过Ant[i].push_back(j);//把这个城市加到城市列表中Total_Length[i] += Distance[now_pos][j];//计算第i只蚂蚁当前一共走的距离Edge[now_pos][j].push_back(i);//记录走过这条边的蚂蚁,用来更新信息素矩阵break;}else{p_total += (p_go[j]/sum);}}}Total_Length[i] += Distance[Ant[i][City_Num-1]][Ant[i][0]];//将终点到起点的路长加入到总路长中Edge[Ant[i][City_Num-1]][Ant[i][0]].push_back(i);//终点指向起点的路的蚂蚁记录一下if(Min_Length > Total_Length[i])//寻找全局最短路径,并记录路径{Min_Length = Total_Length[i];Min_Path.clear();for(int k = 0; k < City_Num; k++)Min_Path.push_back(Ant[i][k]);Min_Path.push_back(Ant[i][0]);}}
}double Get_Edge_P(int x, int y)
{int n = Edge[x][y].size();double sum = 0.0;for(int i = 0; i < n; i++){int ant = Edge[x][y][i];sum += 1.0/Total_Length[ant];}return sum;
}void Change_Info()
{for(int i = 0; i < City_Num; i++){for(int j = i+1; j < City_Num; j++){double edge_p = Get_Edge_P(i, j);Edge_Info[i][j] = (1.0-Rho)*Edge_Info[i][j] + edge_p;Edge_Info[i][j] = Edge_Info[j][i];}}
}void Print()
{cout<<Min_Length<<endl;for(int i = 0; i < City_Num; i++)cout<<Min_Path[i]<<"-->";cout<<Min_Path[City_Num]<<endl;
}int main()
{srand(time(NULL));Read();for(int i = 0; i < City_Num; i++){int num, x, y;cin >>num>>x>>y;Node[i].x = x;Node[i].y = y;}for(int i = 0; i < 48; i++)cout<<i+1<<" "<<Node[i].x<<" "<<Node[i].y<<endl;cout<<endl<<endl;Init();int T = Total_Num;while(T--){memset(vis, 0, sizeof(vis));for(int i = 0; i < Ant_Num; i++){Ant[i].clear();Total_Length[i] = 0;}for(int i = 0; i < Ant_Num; i++){int start_city = Rand();vis[i][start_city] = 1;Ant[i].push_back(start_city);}Build_Path();//构建路径Change_Info();//信息素更新}Print();//打印最优路径return 0;
}

5 致谢

  再次感谢数据之巅大神的文章,让我对蚁群算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快速实现。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iTfIOL9T.shtml

相关文章

【智能算法第一期】蚁群算法原理和多种改进方法

1. 什么是蚁群算法&#xff1f; 蚁群算法的本身来源于一种生物的自然现象&#xff0c;即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xff0c;是一种模拟进化的算法。蚁群算法的寻优快速性是由通过正反馈式的信息传递和积累来实现的&#xff0c;分布式计算特征可以避免算法的早熟收…

蚁群算法

文章目录 一、蚁群算法原理二、蚁群算法参数改变测试 一、蚁群算法原理 蚁群算法(AG)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模拟优化算法&#xff0c;它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 M等人于1991年首先提出&#xff0c;并首先使用在解决TSP&#xff08;旅行商问题&#xff09;上。之后&#xff0c…

蚁群算法详解

1、算法背景及原理 蚁群算法是一种智能优化算法&#xff0c;在TSP商旅问题上得到广泛使用。蚁群算法于1992年由Marco Dorigo首次提出&#xff0c;该算法来源于蚂蚁觅食行为。由于蚂蚁没有视力&#xff0c;所以在寻找食物源时&#xff0c;会在其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信息素&…

Linux:详解 用户,用户组的解释创建等。

文章目录 Linux中用户和组的类型1、Linux下的用户可以分为三类2、Linux中的组有以下两类3、Linux中用户和用户组的配置文件&#xff08;1&#xff09;用户账号文件——/etc/passwdpasswd&#xff08;2&#xff09;用户密码文件——/etc/shadow&#xff08;3&#xff09;用户组账…

linux用户和用户组权限

Linux常规操纵 : 多用户操作 1.1 linux的用户与用户组理论 1.1.1 概述 Linux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多用户多任务就是可以在系统上建立多个用户,而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登录同一个系统执行各自不同的任务,而互不影响。 root :系统维护 www:网页…

将用户添加到docker用户组

普通用户使用docker命令的时候经常会提示权限不足 Got permission denied while trying to connect to the Docker daemon socket at unix:///var/run/docker.sock: Get http://%2Fvar%2Frun%2Fdocker.sock/v1.26/containers/json: dial unix /var/run/docker.sock: connect: …

linux添加用户和用户组

原文地址&#xff1a;linux添加用户和用户组 – 自我的进化http://www.shanxing.top/?p181 用户 创建用户&#xff1a;useradd <用户名> 设置密码&#xff1a;passwd <用户名>删除用户&#xff1a;userdel <用户名> 用户组&#xff1a; 新建用户组&#x…

用户,用户组与权限

一.用户与用户组 1.用户的分类 root用户:系统唯一,真实,可登录系统,可操作系统任何文件的用户,拥有最高权限 虚拟用户:这类用户被称为伪用户,不具有登录能力,但是系统不可缺少这类用户,例如bin,daemon,ssh等,一般是系统创建,也可手动创建 普通用户:具有登录能力,但是只能操作…

重拾Linux(三)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xff0c;任何一个想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xff0c;都必须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xff0c;然后用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每创建一个账号&#xff0c;如果没有指定新增用户的家目录&#xff0c;则会在 /home 目录下创建一个和新…

查看linux创建了哪些用户组,Linux查看用户属于哪些组/查看用户组下有哪些用户...

一、关于/etc/group格式的讨论 在说/etc/group格式的时候,网上很多文章都会说是“组名:组密码:组ID:组下用户列表”,这说法对了解/etc/group格式是没问题的,但如果碰到“查看用户属于哪些组/查看用户组下有哪些用户”这个问题上,这种说法会很误导人。 测试发现“组下用户列…

linux用户删组,如何在 Linux 下删除用户组(groupdel 命令)

在 Linux 下&#xff0c;用户组用来组织和管理用户账户。用户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定义一系列权限&#xff0c;例如&#xff1a;针对一个资源的读&#xff0c;写&#xff0c;执行&#xff0c;并且将这些权限在用户组的用户之间共享。 一个新的用户组可以通过groupadd命令来创建。…

Linux的用户组与权限

组与权限 Linux的用户与权限一.账户管理1.0 创建用户useradd1.1 示例:1.1.1添加一般用户1.1.2.为新添加的用户添加组1.1.3.创建一个系统用户1.1.4.为新添加的用户指定home目录下1.1.5.建立用户且定制ID1.1.6.添加一个不能登录的账号 2.0 用户账号存储文件2.1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

Windows用户和用户组

下图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用户组及其描述&#xff0c;描述部分主要说明了该用户组的权限。 Administrator是默认管理员组 &#xff08;可以将账户加入该组让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xff09; Guest&#xff1a; 访客使用&#xff08;默认禁用&#xff09; Window默认会有这四个用…

linux用户和用户组详解(一)

一、基本概念 &#xff08;一&#xff09;基本介绍 Linux作为一种多用户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系统)&#xff0c;允许多个用户同时登陆到系统上&#xff0c;并响应每个用户的请求。任何需要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xff0c;都需要一个系统账号&#xff0c;账号分为&#xff1a;管理…

Windows 用户组管理

Windows 用户组管理 一、用户组1. 概述2. 管理组 内置组账户1. 需要人为添加成员的内置组2. 动态包含成员的内置组 一、用户组 1. 概述 组是一些用户的集合&#xff0c;组内的用户自动具备为组所设置的权限。 2. 管理组 新建组&#xff1a; 在本地用户和组界面选择组&#…

Linux用户和用户组详解

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Linux基础知识&#xff0c;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Linux用户和用户组。 一、Linux用户和用户组 &#xff08;一&#xff09;用户和用户组简介 与windows类似&#xff0c;Linux也有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在Linux系统中&#xff0c;每次登录系统都必须以一个用户…

Linux用户、用户组的管理

首先用户大家都不陌生&#xff0c;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进入电脑登录的就是我们的账号也就是用户&#xff0c;用户组顾名思义里面可以存放多个用户方便管理以及授权。 目录 一、用户 1、创建用户&#xff0c;不指定选项 2、创建用户&#xff0c;指定选项 3、删除用户 4、…

用户组是什么意思?怎么容易理解?有什么作用?

不少刚入行的运维小伙伴&#xff0c;不清楚用户组是什么&#xff1f;不知道用户组有什么作用&#xff1f;怎么样才能容易理解&#xff1f;这里我们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说说&#xff0c;仅供参考哦&#xff01; 用户组是什么意思&#xff1f;怎么理解&#xff1f; 用户组是指一类…

集成算法 |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所有的参数&#xff0c;属性与接口&#xff0c;全部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一致。仅有的不同就是回归树与分类树的不同&#xff0c;不纯度的指标&#xff0c; 参数Criterion不一致。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warn, criterionmse,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t2, min_…

Python实现贝叶斯优化器(Bayes_opt)优化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andomForestRegressor算法)项目实战

说明&#xff1a;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xff08;附带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xff09;&#xff0c;如需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获取。 1.项目背景 贝叶斯优化器 (BayesianOptimization) 是一种黑盒子优化器&#xff0c;用来寻找最优参数。 贝叶斯优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