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1.数据表示的目的(略)
2.数值数据的表示
3.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4.数值信息的校验(重点)
1.数据表示的目的:
组织数据,方便计算机硬件使用(汇编语言也具有数据类型)
2.数值数据的表示
2.2 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
十进制(D—decimal)二进制(B—binary) 八进制(O—octal)十六进制(H—hexadecimal)
编码特点:
进制的表示:
基数:r
位权:Di
进制的转换:
数的定点浮点表示方法
定点表示:即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
缺点:只能表示纯小数或者纯整数
定点整数:
定点小数:
机器数/码:
真值:即书写格式
因为机器不能识别真值(负数),所以会将符号数值化,供机器内部使用。
四种机器码:
- 原码
- 反码
- 补码
- 移码
原码:最高位为符号位,0:正 1:负
反码:(One's Complement)二进制的各位取反(符号位除外)
补码:
- 真值为正——补码为原码
- 真值为负——补码为反码+1(模-真值)
补码编码方法:
零:只有补码的零为唯一表示
原码 | 反码 | 补码 | |
+0 | 0000 0000 | 0000 0000 | 0000 0000 |
-0 | 1000 0000 | 1111 1111 | 0000 0000 |
补码的特性:
移码:一般用于浮点数的阶码
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浮点数的规格化:尾数真值最高位为1的数称为规格化数
规格化方法:
- 左规:尾数左移,阶码变小
- 右规:尾数右移,阶码变大
浮点数IEEE754:
阶码:为什么E = e + 127(偏移量)是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