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

article/2025/8/4 17:46:26

电子技术——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

Logo

目前我们学习的差分放大器都是使用的是差分输出的方式,即在两个漏极之间获取电压。差分输出主要有以下优势:

  1. 降低了共模信号的增益,提高了共模抑制比。
  2. 降低了输入偏移电压。
  3. 提升了差分输入的增益。

由于差分输出巨大的优势使得几乎大部分集成IC放大器的初级输入都使用了 差分输入,差分输出 的模式,例如运算放大器。这使得集成IC放大器拥有优越的信号抗干扰能力,特别是针对于共模信号。尽管如此,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单端输出的方式,例如片外负载。下图展示了一个运算放大器基本原理图:

运算放大器
这个运算放大器前两级都是使用的差分输入,差分输出,最后一级将差分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我们现在就来解决差分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的问题。

差分到单端输出

下图展示了一个最简单的差分到单端输出的方案:

单端输出
仅仅用一个输出端作为输出,因此 Q 1 Q_1 Q1 的负载电阻是可以省略的。但是这个电路有一个缺点,就是损失了一半的电压增益,而且还浪费了 Q 1 Q_1 Q1 的电流。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将 Q 1 Q_1 Q1 的电流利用起来,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

电流镜负载的MOS差分放大器

下图展示了一个MOS差分放大器,只不过负载变成了一个电流镜:

电流镜负载的MOS差分放大器

为了说明该电路的工作方式,我们先讨论平衡的情况,也就是令 v G 1 = v G 2 = 0 v_{G1} = v_{G2} = 0 vG1=vG2=0 如图:

平衡的情况
因为电路的对称的,因此MOS Q 1 Q_1 Q1 Q 2 Q_2 Q2 的漏极电流相等且都为 I / 2 I/2 I/2 ,其中 Q 1 Q_1 Q1 的电流流向电流镜的电流采集输入 Q 3 Q_3 Q3 ,这将在 Q 4 Q_4 Q4 复制出电流 I / 2 I/2 I/2 。观察输出节点,我们发现从 Q 4 Q_4 Q4 流入和从 Q 2 Q_2 Q2 流出的电流均为 I / 2 I/2 I/2 ,也就是说输出电流为零,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假设 Q 3 Q_3 Q3 Q 4 Q_4 Q4 完全匹配,此时的输出电压应为 V O = V D D − V S G 3 V_O = V_{DD} - V_{SG3} VO=VDDVSG3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下电路总是不对称的,因此存在净电流从输出端流出,在缺少负载电阻的情况下,净电流通过 Q 4 Q_4 Q4 Q 2 Q_2 Q2 的输出阻抗,这将造成输出电压与理论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这个电路的偏置通常被负反馈所控制,之后我们会学习到。

接下来考虑应用一个差分信号 v i d v_{id} vid ,如图:

差分信号

因为我们讨论的是小信号,所有我们移除了所有的DC分量。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 Q 1 Q_1 Q1 Q 2 Q_2 Q2 的源极电流仍为:

i = v i d / ( 2 g m ) i = v_{id} /(\frac{2}{g_m}) i=vid/(gm2)

各个支路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我们发现,流出输出节点的电流变成了 2 i 2i 2i ,我们无损的做到了将差分输出转为了单端输出。我们这里省略了输出负载,实际上的输出电压由 2 i 2_i 2i 和输出负载共同决定。

实际上,这个电路的精髓就在于:当输入的是共模信号的时候, Q 4 Q_4 Q4 输出的电流被 Q 2 Q_2 Q2 抵消。当输入的是差分信号的时候,此时 Q 4 Q_4 Q4 输出的电流被 Q 2 Q_2 Q2 叠加。

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的差分增益

我们知道在IC中, r o r_o ro 的作用无法忽视。因此我们将在考虑 r o r_o ro 的情况下计算 v o / v i d v_o / v_{id} vo/vid 的值。我们发现,若考虑 r o r_o ro ,那么电路本身是不对称的,因为 Q 1 Q_1 Q1 看向 Q 3 Q_3 Q3 的阻抗较小,大约为 1 / g m 3 1/g_{m3} 1/gm3 ,而 Q 2 Q_2 Q2 看向 Q 4 Q_4 Q4 的阻抗是较大的,大约为 r o 4 r_{o4} ro4 ,此时共源极端点不再是虚拟地,因此我们不能使用半电路分析法。

我们的分析方法是,将电路等效为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这里 G m v i d G_m v_{id} Gmvid 是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 R o R_o Ro 是输出阻抗。我们先给出结论:

这里 G m G_m Gm 是整体传导系数,其值为:

G m = g m 1 , 2 G_m = g_{m1,2} Gm=gm1,2

这里 g m 1 , 2 g_{m1,2} gm1,2 Q 1 Q_1 Q1 Q 2 Q_2 Q2 的互导系数。

R o = r o 2 ∣ ∣ r o 4 R_o = r_{o2} || r_{o4} Ro=ro2∣∣ro4

此时开路电压增益为:

A d ≡ v o v i d = G m R o = g m 1 , 2 ( r o 2 ∣ ∣ r o 4 ) A_d \equiv \frac{v_o}{v_{id}} = G_mR_o = g_{m1,2}(r_{o2} || r_{o4}) Advidvo=GmRo=gm1,2(ro2∣∣ro4)

我们将 g m 1 , 2 g_{m1,2} gm1,2 简记为 g m g_m gm ,并且令 r o 2 = r o 4 = r o r_{o2} = r_{o4} = r_o ro2=ro4=ro ,则:

A d = 1 2 g m r o = 1 2 A 0 A_d = \frac{1}{2}g_m r_o = \frac{1}{2}A_0 Ad=21gmro=21A0

这里 A 0 A_0 A0 是固有增益。

首先我们推导短路互导系数,下图中,我们将输出端置地:

输出端置地
则短路互导系数定义为:

G m ≡ i o v i d G_m \equiv \frac{i_o}{v_{id}} Gmvidio

观察到将输出端置地后,此时的电路几乎是平衡状态,因为从 Q 1 Q_1 Q1 看向 Q 3 Q_3 Q3 是一个接近零的小阻抗,从 Q 2 Q_2 Q2 看向 Q 4 Q_4 Q4 此时阻抗为零。因此我们近似的将共源极端点的电压看做是零点。紧接着我们将其使用混合 π \pi π 模型展开,注意到 Q 3 Q_3 Q3 可以看做是输出阻抗为 1 / g m 3 ∣ ∣ r o 3 1/g_{m3}||r_{o3} 1/gm3∣∣ro3 的二极管:

混合pi模型
通过节点电压法我们能够写出:

i o = g m 2 ( v i d 2 ) − g m 4 v g s 4 i_o = g_{m2}(\frac{v_{id}}{2})-g_{m4}v_{gs4} io=gm2(2vid)gm4vgs4

注意到:

v g s 3 = v g s 4 v_{gs3} = v_{gs4} vgs3=vgs4

而且:

v g s 3 = − g m 1 ( v i d 2 ) ( 1 g m 3 ∣ ∣ r o 3 ∣ ∣ r o 1 ) v_{gs3} = -g_{m1}(\frac{v_{id}}{2})(\frac{1}{g_{m3}}||r_{o3}||r_{o1}) vgs3=gm1(2vid)(gm31∣∣ro3∣∣ro1)

因为 1 g m 3 ≪ r o 3 , r o 1 \frac{1}{g_{m3}} \ll r_{o3},r_{o1} gm31ro3,ro1 所以:

v g s 3 ≃ − g m 1 g m 3 ( v i d 2 ) v_{gs3} \simeq -\frac{g_{m1}}{g_{m3}}(\frac{v_{id}}{2}) vgs3gm3gm1(2vid)

若此时 g m 3 = g m 4 g_{m3} = g_{m4} gm3=gm4 并且 g m 1 = g m 2 = g m g_{m1} = g_{m2} = g_m gm1=gm2=gm 则:

i o = g m v i d i_o = g_m v_{id} io=gmvid

则:

G m = g m G_m = g_m Gm=gm

最后我们推导输出阻抗 R o R_o Ro ,下图中我们将输入端置地,在输出端接入测试电压源:

测试电压源
则输出阻抗定义为:

R o ≡ v x i x R_o \equiv \frac{v_x}{i_x} Roixvx

在图中,我们将分析顺序使用编号标出,电流 i i i 依次流入 Q 2 Q_2 Q2 Q 1 Q_1 Q1 ,因为 Q 3 Q_3 Q3 是二极管接法,而且 1 / g m 3 ≪ r o 3 1/g_{m3} \ll r_{o3} 1/gm3ro3 所以大部分电流都流入 Q 3 Q_3 Q3 ,这将导致在 Q 4 Q_4 Q4 也复制出相同的电流 i i i 。根据输出端点电压:

i = i x / R o 2 i = i_x / R_{o2} i=ix/Ro2

这里 R o 2 R_{o2} Ro2 是从输出端点向下看的阻抗。为了计算 R o 2 R_{o2} Ro2 我们先计算电流镜 Q 3 Q_3 Q3 的输入阻抗:

R i n 3 = 1 g m 3 ∣ ∣ r o 3 ≃ 1 g m 3 R_{in3} = \frac{1}{g_{m3}}||r_{o3} \simeq \frac{1}{g_{m3}} Rin3=gm31∣∣ro3gm31

然后是CG放大器 Q 1 Q_1 Q1 的输入阻抗,在上一章我们计算过为:

R i n 1 = r o 1 + R L g m 1 r o 1 R_{in1} = \frac{r_{o1} + R_L}{g_{m1}r_{o1}} Rin1=gm1ro1ro1+RL

带入 R L = R i n 3 = 1 g m 3 R_L = R_{in3} = \frac{1}{g_{m3}} RL=Rin3=gm31

R i n 1 = 1 g m 1 + 1 / g m 3 g m 1 r o 1 ≃ 1 g m 1 R_{in1} = \frac{1}{g_{m1}} + \frac{1/g_{m3}}{g_{m1}r_{o1}} \simeq \frac{1}{g_{m1}} Rin1=gm11+gm1ro11/gm3gm11

此时 R o 2 R_{o2} Ro2 是CG放大器 Q 2 Q_2 Q2 的输出阻抗,在上一章我们计算过为:

R o 2 = R i n 1 + r o 2 + g m 2 r o 2 R i n 1 = 1 g m 1 + r o 2 + g m 2 g m 1 r o 2 R_{o2} = R_{in1} + r_{o2} + g_{m2}r_{o2}R_{in1} = \frac{1}{g_m1} + r_{o2} + \frac{g_{m2}}{g_{m1}}r_{o2} Ro2=Rin1+ro2+gm2ro2Rin1=gm11+ro2+gm1gm2ro2

这里令 g m 1 = g m 2 = g m g_{m1} = g_{m2} = g_m gm1=gm2=gm 则:

R o 2 ≃ 2 r o 2 R_{o2} \simeq 2r_{o2} Ro22ro2

带回原方程我们得到:

i x = i + i + v x r o 4 = 2 v x R o 2 + v x r o 4 = v x r o 2 + v x r o 4 i_x = i + i + \frac{v_x}{r_{o4}} = 2 \frac{v_x}{R_{o2}} + \frac{v_x}{r_{o4}} = \frac{v_x}{r_{o2}} + \frac{v_x}{r_{o4}} ix=i+i+ro4vx=2Ro2vx+ro4vx=ro2vx+ro4vx

所以:

R o = r o 2 ∣ ∣ r o 4 R_o = r_{o2} || r_{o4} Ro=ro2∣∣ro4

电流镜负载的BJT差分放大器

BJT版本的电流镜负载的BJT差分放大器如下图所示:

电流镜负载的BJT差分放大器
在这里我们忽略有限 β \beta β 的基极电流的影响,并且假设电路是平衡的,我们分析的方法和MOS一样。其中短路互导系数为:

G m = g m 1 , 2 G_m = g_{m1,2} Gm=gm1,2

输出阻抗为:

R o = r o 2 ∣ ∣ r o 4 R_o = r_{o2} || r_{o4} Ro=ro2∣∣ro4

与MOS一致。

开路差分增益为:

A d = v o v i d = G m R o = g m ( r o 2 ∣ ∣ r o 4 ) A_d = \frac{v_o}{v_{id}} = G_mR_o = g_m(r_{o2} || r_{o4}) Ad=vidvo=GmRo=gm(ro2∣∣ro4)

这里若 g m 1 = g m 2 = g m = V T I / 2 g_{m1} =g_{m2} =g_m = \frac{V_T}{I/2} gm1=gm2=gm=I/2VT 以及 r o 2 = r o 4 = r o r_{o2} = r_{o4} = r_o ro2=ro4=ro ,则:

A d = 1 2 g m r o A_d = \frac{1}{2} g_m r_o Ad=21gmro

以上均和MOS的情况一致,但是BJT的 g m g_m gm 要比MOS的大很多因此增益要比MOS大,但是因为基极电流的影响,其存在有限的输入阻抗:

R i d = 2 r π R_{id} = 2 r_\pi Rid=2rπ

系统性输入偏移电压误差

考虑到BJT电流镜即使完全匹配,其电流传导比也不是单位一。因此在BJT电流镜中存在系统误差,如图:

系统性输入偏移电压误差
此时 Q 4 Q_4 Q4 输出的电流为:

I 4 = α I / 2 1 + 2 β p I_4 = \frac{\alpha I/2}{1 + \frac{2}{\beta_p}} I4=1+βp2αI/2

Q 2 Q_2 Q2 的输出电流不匹配,因此输出端存在净电流:

Δ i = α I 2 − α I / 2 1 + 2 β p ≃ α I β p \Delta i = \frac{\alpha I}{2} - \frac{\alpha I/2}{1 + \frac{2}{\beta_p}} \simeq \frac{\alpha I}{\beta_p} Δi=2αI1+βp2αI/2βpαI

为了让误差归零,我们必须额外的输入差分电压:

V O S = − Δ i G m = − 2 V T β p V_{OS} = -\frac{\Delta i}{G_m} = -\frac{2V_T}{\beta_p} VOS=GmΔi=βp2VT

一个改进的方法是使用高级电流镜。

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

电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理想情况,因此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也存在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因为电流镜的传导比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接近于单位一的数字,当输入一个共模信号,和 Q 2 Q_2 Q2 的抵消电流就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因此存在一个共模信号输出。我们希望推导出 A c m A_{cm} Acm 。下图是我们使用的电路图:

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
注意到我们省去了DC偏移,并且只留下了 R S S R_{SS} RSS 。尽管负载电路是不对称的,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可以将 R S S R_{SS} RSS 拆开为:

等效电路
这相当于带源极电阻 2 R S S 2R_{SS} 2RSS 的CS放大器。其等效模型为:

混合pi模型
为了决定 G m c m G_{mcm} Gmcm 的大小,我们将 Q 1 Q_1 Q1 的漏极置地得到:

漏极置地
在上图中:

v s = v i c m ( 2 R S S ∣ ∣ r o 1 ) ( 2 R S S ∣ ∣ r o 1 ) + ( 1 / g m 1 ) ≃ v i c m v_s = v_{icm} \frac{(2R_{SS}||r_{o1})}{(2R_{SS}||r_{o1}) + (1/g_{m1})} \simeq v_{icm} vs=vicm(2RSS∣∣ro1)+(1/gm1)(2RSS∣∣ro1)vicm

i o i_o io 为:

i o = v c 2 R S S ≃ v i c m 2 R S S i_o = \frac{v_c}{2R_{SS}} \simeq \frac{v_{icm}}{2R_{SS}} io=2RSSvc2RSSvicm

所以互导系数为:

G m c m ≡ i o v i c m = 1 2 R S S G_{mcm} \equiv \frac{i_o}{v_{icm}} = \frac{1}{2R_{SS}} Gmcmvicmio=2RSS1

R o R_o Ro 是带源极电阻的CS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为:

R o 1 = 2 R S S + r o 1 + ( g m 1 r o 1 ) ( 2 R S S ) R_{o1} = 2R_{SS} + r_{o1} + (g_{m1}r_{o1})(2R_{SS}) Ro1=2RSS+ro1+(gm1ro1)(2RSS)

同样的:

R o 2 = 2 R S S + r o 2 + ( g m 2 r o 2 ) ( 2 R S S ) R_{o2} = 2R_{SS} + r_{o2} + (g_{m2}r_{o2})(2R_{SS}) Ro2=2RSS+ro2+(gm2ro2)(2RSS)

现在对于电流镜的输入阻抗为 R i m R_{im} Rim 电流传导比为 A m A_m Am 输出阻抗为 R o m R_{om} Rom 这对于任何的电流源均适用,因为 R o 1 R_{o1} Ro1 要远大于 R i m R_{im} Rim 所以电流源的输入电流为 i i i_i ii

i i ≃ G m c m v i c m i_i \simeq G_{mcm} v_{icm} iiGmcmvicm

此时输出电压为:

v o = ( A m i i − G m c m v i c m ) ( R o m ∣ ∣ R o 2 ) v_{o} = (A_m i_i - G_{mcm}v_{icm})(R_{om} || R_{o2}) vo=(AmiiGmcmvicm)(Rom∣∣Ro2)

全部带入得到:

A c m ≡ v o v i c m = − ( 1 − A m ) G m c m ( R o m ∣ ∣ R o 2 ) A_{cm} \equiv \frac{v_o}{v_{icm}} = -(1 - A_m)G_{mcm}(R_{om} || R_{o2}) Acmvicmvo=(1Am)Gmcm(Rom∣∣Ro2)

这是一个通用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电流镜。针对于简单电流镜:

R i m = 1 g m 3 ∣ ∣ r o 3 R_{im} = \frac{1}{g_{m3}} || r_{o3} Rim=gm31∣∣ro3

R o m = r o 4 R_{om} = r_{o4} Rom=ro4

电流增益为:

A m i i = − g m 4 v g s 4 = − g m 4 v g s 3 A_m i_i = -g_{m4}v_{gs4} = -g_{m4}v_{gs3} Amii=gm4vgs4=gm4vgs3

这里:

v g s 3 = − i i R i n v_{gs3} = -i_i R_{in} vgs3=iiRin

因此:

A m = g m 4 R i n A_{m} = g_{m4}R_{in} Am=gm4Rin

假设 g m 4 = g m 3 g_{m4} = g_{m3} gm4=gm3 有:

A m = 1 / ( 1 + 1 g m 3 r o 3 ) A_m = 1 / (1 + \frac{1}{g_{m3} r_{o3}}) Am=1/(1+gm3ro31)

整体带入得到:

A c m ≃ − 1 2 g m 3 R S S A_{cm} \simeq -\frac{1}{2g_{m3}R_{SS}} Acm2gm3RSS1

这是因为 r o 4 ≪ R o 2 , r o 4 = r o 3 , g m r o 3 ≪ 1 r_{o4} \ll R_{o2},r_{o4} = r_{o3},g_{m}r_{o3} \ll 1 ro4Ro2,ro4=ro3,gmro31

因此共模抑制比为:

C M R R = ≡ ∣ A d ∣ ∣ A c m ∣ = [ g m ( r o 2 ∣ ∣ r o 4 ) ] [ 2 g m 3 R S S ] CMRR = \equiv \frac{|A_d|}{|A_{cm}|} = [g_m(r_{o2} || r_{o4})][2g_{m3}R_{SS}] CMRR=≡AcmAd=[gm(ro2∣∣ro4)][2gm3RSS]

对于 r o 2 = r o 4 = r o r_{o2} = r_{o4} = r_o ro2=ro4=ro 并且 g m 3 = g m g_{m3} = g_m gm3=gm 来说:

C M R R = ( g m r o ) ( g m R S S ) CMRR = (g_mr_o)(g_mR_{SS}) CMRR=(gmro)(gmRSS)

我们发现要提高CMRR可以提高偏置电流 I I I 或者提供输出阻抗,这可以使用共源共栅电流镜或者高级电流镜。

BJT情况

对于BJT来说:

G m c m = 1 2 R E E G_{mcm} = \frac{1}{2R_{EE}} Gmcm=2REE1

并且:

R i m = 1 g m 3 ∣ ∣ r π 3 ∣ ∣ r π 4 ∣ ∣ r o 3 R_{im} = \frac{1}{g_{m3}} || r_{\pi 3} || r_{\pi 4} || r_{o3} Rim=gm31∣∣rπ3∣∣rπ4∣∣ro3

因为 r o 3 ≫ r π 3 r_{o3} \gg r_{\pi 3} ro3rπ3 并且 r π 3 = r π 4 r_{\pi 3} = r_{\pi 4} rπ3=rπ4 得到:

R i m ≃ 1 g m 3 ∣ ∣ 2 r π 3 R_{im} \simeq \frac{1}{g_{m3}} || \frac{2}{r_{\pi 3}} Rimgm31∣∣rπ32

R o m = r o 4 R_{om} = r_{o4} Rom=ro4

电流传导比为:

A m = g m 4 R i m A_{m} = g_{m4}R_{im} Am=gm4Rim

假设 g m 4 = g m 3 g_{m4} = g_{m3} gm4=gm3 使用 r o 4 ≫ R o 2 r_{o4} \gg R_{o2} ro4Ro2

A c m ≃ − r o 4 2 R E E 2 r π 3 g m 3 + 2 r π 3 ≃ − r o 4 2 R E E 2 β 3 = − r o 4 β 3 R E E A_{cm} \simeq -\frac{r_{o4}}{2R_{EE}}\frac{\frac{2}{r_{\pi 3}}}{g_{m3} + \frac{2}{r_{\pi 3}}} \simeq -\frac{r_{o4}}{2R_{EE}} \frac{2}{\beta_3} = -\frac{r_{o4}}{\beta_3 R_{EE}} Acm2REEro4gm3+rπ32rπ322REEro4β32=β3REEro4

则共模抑制比为:

C M R R = g m ( r o 2 ∣ ∣ r o 4 ) ( β 3 R E E r o 4 ) CMRR = g_{m}(r_{o2}||r_{o4})(\frac{\beta_3R_{EE}}{r_{o4}}) CMRR=gm(ro2∣∣ro4)(ro4β3REE)

对于 r o 2 = r o 4 = r o r_{o2} = r_{o4} = r_o ro2=ro4=ro 来说:

C M R R = 1 2 β 3 g m R E E CMRR = \frac{1}{2}\beta_3 g_m R_{EE} CMRR=21β3gmREE

同样的为了提高BJT的CMRR,我们可以使用较大的偏置电流,或者使用较高输出阻抗的高级电流镜。

总结:电流镜负载的差分放大器共模增益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流镜的电流传导比上的误差,对于MOS来说这是由于 r o 3 r_{o3} ro3 引起的,对于BJT来说是由于有限的 β \beta β 引起的。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cTWUaMaR.shtml

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IC偏置-电流源、电流镜、电流舵

电子技术——IC偏置-电流源、电流镜、电流舵 IC偏置设计基于恒流源技术。在IC中的一个特定的区域,会生成一个精确的DC电流,这称为 参考电流 ,之后通过电流镜复制到各个所需支路,并且通过电流舵进行电流转向。这项技术为IC的多级放…

电流镜自动布局 布局对称性: 量化和应用以消除非线性过程梯度

摘要 本文提出了标准,使用简单的整数算术来确定一对设备的布局是否被分成多个相同的部分,以消除非线性过程梯度的影响。 这些标准允许量化 12 种布局对称性,可以利用这些对称性来消除特定的工艺梯度分量。 “分散”,即设备段在整…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之共源共栅电流镜

**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存在无法精准复制,引入共源共栅结构。**沟长调制系数减小,但Vx不等于Vy,仍不精准。 目的:VxVy, 有Vgs0Vgs3; *如忽略短沟道效应,选择四个Mos的尺寸比有Vgs0Vgs3;…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电流镜及用Cadence Virtuoso IC617设计并仿真有关电路

前言 本文为我自己的学习笔记,属于Cadence Virtuoso系列的进阶部分,采用的软件版本是Cadence Virtuoso IC617。其他文章请点击上方,看我制作的Cadence Virtuoso专栏内容。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分别记录了如何用工艺参数或gm/id去…

(九) 基于cadence 617 电流镜仿真对比 笔记记录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一、电路图二 、仿真三、仿真曲线四、看管子饱和状态的最小电压 一、电路图 二 、仿真 输出也可以这样创建 三、仿真曲线 上面可以看出,基本电流镜的复…

共源共栅电流镜的分析

如图所示,令左路电流为10u,PM1和PM0宽长比相同,则由电流镜定律,右侧电流也为10u,目标:设计较为精确的电流镜,要求输出(PM3漏端)电压>VDD-0.6 采用1830工艺 由于输出…

电子电路:电流镜电路

文章目录 1. Current repeater circuit2. Widlar 电流镜2.1 分析 3. 带有源负载的差分放大器3.1 电压增益 电流镜电路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温度补偿电流源,常被用于集成电路设计中。 本电路所有的晶体管都是用同一块硅同时制作的,因此,他们拥有…

自动电流镜布局 (ACML) 工具

摘要 2019 模拟布局自动化的大部分研究领域是由计算机工程师而不是模拟布局工程师所从事的,因此,大多数解决方案都无视工程师遵循的许多限制、约束和约定。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利用模拟布局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通过…

改善电流不匹配的级联电流镜布局设计 2002

摘要 模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 集成电路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匹配精度的因素。 电流镜的匹配精度在模拟 IC 性能中尤为重要。 布局技术和器件尺寸被认为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匹配行为的主要因素。 尽管这些信息很重要,但对这两个因素的研究或研究有限。 在…

自偏置电流镜设计实例

自偏置电流镜设计实例 目录 自偏置电流镜设计实例 一、概述二、原理三、实例仿真四、总结 一、概述 ​  众所周知,电流镜属于模拟电路设计中的一个基本模块,可为其他模块提供偏置电流,例如在放大器中提供偏置电流以形成尾电流源并确定直流…

版图匹配之差分电流镜

一、mos管一差分对匹配 注意事项: ⒈差分对必须采用双排的共质心ABBA形式。除非在不重要的cell&#xff0c;得到电路准许才可画一排。★必须加dummy(一排&#xff0c;两排) ⒉在m<4的情况下&#xff0c;s/D端不合并的画法匹配度比源漏合并的高一些。具体看长度差距分析&a…

Cmos电流镜学习

如何偏置MOS使其获得稳定电流&#xff0c;书上给出一个例子 &#xff08;入0&#xff09; 电流表达式为&#xff1a; 但这万万不可&#xff0c;因为 un,Vth 等值都是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函数&#xff0c;换个环境&#xff0c;这个电流值就不对了 所以MOS的特性会受到PVT(proces…

电流镜

电流镜是模拟集成电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标准部件&#xff0c;它也出现在一些数字电路中。在传统的电压模式运算放大器设计中&#xff0c;电流镜用来产生偏置电流和作为有源负载。在新型电流模式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xff0c;电流镜除了用来产生偏置电流外&#xff0c;还被广泛…

集成电路中电流镜的分析与布局设计

摘要 通过仿真分析和现代版图设计方法的利用&#xff0c;对不同的电流镜拓扑进行了优化。 所研究的低压、短通道电路在 1.5 V 的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镜在 Virtuoso Cadence CAD 工具中使用 0.11 μm 技术进行仿真和设计。 这项调查表明&#xff0c;可以通过使用级联技术和其他…

第5章 电流镜与偏置技术

5.1 基本电流镜 电流源是模拟IC的基本模块&#xff0c;用途包括Load、差分对的尾电流Bias... 如何获得稳定&#xff08;PVTL&#xff0c;自激&#xff09;的电流源&#xff1f; P&#xff1a;不同wafer的相差100mV&#xff1b; V&#xff1a;允许变换10% T&#xff1a;迁移率和…

模C第五章——电流镜

[[CMOS_ch05_2021(1).pdf]] 一、基本的电流镜 How to obtain stable current source 电阻分压 复制标准电流&#xff1a;将 I r e f I_{ref} Iref​转化为 V G V_G VG​,作用在M1,使M1产生电流 i o u t I r e f i_{out}I_{ref} iout​Iref​. 栅电压必须由 I r e f I_{ref} …

压缩PPT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PPT里如果加入了太多的图片&#xff0c;保存时会发现文稿的容量很大&#xff0c;发送时很浪费时间&#xff0c;那压缩PPT有什么好的方法呢&#xff1f;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xff0c;快来看看吧。 方法如下&#xff1a; 一、到桌面上找到迅捷压缩软件&#xff0c…

ppt如何压缩大小

要说起PPT文件&#xff0c;我想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xff0c;无论是学习中&#xff0c;还是工作中&#xff0c;PPT文件在我们生活中都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xff0c;但有时候在处理PPT文件的过程中&#xff0c;总会遇到一些PPT文件太大&#xff0c;造成不方便的问题&#xf…

该怎么压缩ppt大小

该怎么压缩PPT大小&#xff0c;制作一份PPT。有时候遇到合适的模板真的很不容易&#xff0c;但是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个合适的模板&#xff0c;但是内存较大&#xff0c;因为内存太大而放弃喜欢的模板&#xff0c;很不乐意&#xff0c;小编接下来告诉大家一招怎么把PPT文件压缩大…

如何压缩ppt文件,这个方法你该知道

当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用到PPT文件&#xff0c;但是在需要传输的时候&#xff0c;发现PPT文件过大&#xff0c;传输起来很麻烦&#xff0c;那么如何压缩PPT文件呢&#xff1f;能够快速完成文件的传输&#xff0c;这个方法你该知道&#xff0c;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这个方法吧。 1.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