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
- 1、静态路由的概念
- 1.1、概念
- 1.2、注意事项
- 1.3、弊端
- 2、静态路由的配置须知
- 2.1、出接口为BMA类型
- 2.2、出接口为P2P类型
- 2.3、出接口为NBMA类型
- 3、默认路由
- 3.1、概念
- 3.2、实验场景
- 3.3、适用场景
- 3.4、注意事项
- 4、浮动静态路由
- 4.1、静态路由负载均衡的实验场景
- 4.2、静态路由负载均衡讲解
- 4.3、静态路由负载分担的优点
- 4.4、浮动静态路由的原理
- 4.5、浮动静态路由的应用场景
1、静态路由的概念
1.1、概念
所谓静态路由,就是网络管理员使用手工配置的方式为路由器添加的路由。通俗的说法是:网路管理员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告诉路由器:“你要到达目的地X,需把数据包从接口Y扔出去给下一跳Z。
在网络中部署静态路由后,网络设备之间无需交互特别的协议报文(不像动态路由协议那样)
1.2、注意事项
两个路由设备要实现正常的双向通信,必须保证双向路径可达。比如有A和B两台路由器,要配置A去往B的路由,同时也要配置从B去往A的路由否则会造成无法双向通信。
举例:
1.3、弊端
如果网络的规模比较小,全网部署静态路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一个大型网络中,如果完全使用静态路由来实现数据互通,工作量就太大了,毕竟大型网络中包含的网段数量非常多,这意味着如果要确保网络中的每台设备都能够到达全网各个网段,网络管理员就不得不配置大量的静态路由。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静态路由无法根据网络拓扑的变更做出动态调整,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往往采用动态路由协议或者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协议搭配的方式来打通路由。
2、静态路由的配置须知
2.1、出接口为BMA类型
如果出接口为BMA(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广播型多路访问)类型,则静态路由需指定下一跳IP地址。
以太网接口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BMA类型的接口,BMA接口接入一个广播网络,该网络中往往还同时接入了多台设备,因此如果仅仅为静态路由指定出接口,那么路由器无法判断究竟该将数据包发往哪一个下一跳设备。
2.2、出接口为P2P类型
如果出接口为P2P(Point-to-Point,点对点)类型,则静态路由仅需指定出接口,P2P类型的接口仅与一台设备对接。
2.3、出接口为NBMA类型
如果出接口为NBMA(Non-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非广播多路访问)类型,则静态路由需指定下一跳IP地址。
3、默认路由
3.1、概念
默认路由也被称为缺省路由,是目的网络地址及网络掩码均为0的路由,既0.0.0.0/0或者0.0.0.0 0.0.0.0。这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路由,所有的目的IP地址都能被这条路由匹配。
3.2、实验场景
3.3、适用场景
默认路由一般存在末梢网络,配置在内网与外网的链路上。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3.4、注意事项
当网络中同时配置了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后,当网关收到报文后,会先根据最长匹配原则,匹配最佳路径,执行内网内的数据转发。当网关中的路由表没有找到明细路由时,则会用默认路由进行数据转发。故在网络边界配置默认路由,既不影响内网的数据传输,也不影响内网用户访问外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