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包括两类:①静态路由选择 ②动态路由选择
# 因特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自适应:动态路由选择,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分布式:因特网中的各路由器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互,共同完成路由信息的获取和更新。
分层次:将整个因特网划分为许多个较小的自治系统AS
例如,一个较大的ISP就可以划分为一个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采用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
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
注:IGP和EGP只是内部和外部路由选择的名称,而不是具体的路由选择协议
两个不同的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域内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是不同的,两者并不相互影响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路由器的,以下看下路由器的基本结构
1.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
2.路由器的任务:转发分组
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1.路由选择部分。 2.分组转发部分
路由选择部分任务:根据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周期性地与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交互来更新路由表。
分组转发部分由三部分构成: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
路由器工作流程:
1.信号从某个输入端口进入路由器
2.物理层将信号转化为比特流,送交数据链路层处理
3.数据链路层从比特流中识别出帧,去掉帧头和帧尾,送交网络层处理
4.如果送交网络层的分组时普通的待转发的数据分组,则根据分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若找不到匹配的转发条目,则丢弃该分组,否则,按照匹配条目中所指示的端口进行转发转发。网络层更新数据分组首部中某些字段的值,例如将数据分组的生存时间减1,然后送交数据链路层进行封装
5.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组封装成帧,送交物理层处理
6.物理层将帧看作是比特流,将其变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进行发送
如果送交网络层的分组是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报文,则把这种分组送交路由选择处理机,路由选择处理机根据分组的内容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表与转发表并未严格区分,有助于简化问题的分析
路由选择处理机除了处理收到的路由报文外,还会周期性地给其他路由器发送自己所知道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的各端口还应具有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输入缓存区:**用来暂存新进入路由器但还来不及处理的分组
**输出缓冲区:**用来暂存已经处理完毕但还来不及发送的分组
源自B站UP主湖科大教书匠视频教学课《计算机网络微课堂》,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