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什么是动态路由和概述
- 动态路由特点
- 动态路由如何实现
- 动态路由协议
- 选择依据:度量值
- 收敛
-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 什么是RIP
- RIP的基本概念
- 路由表的形成
- RIP的度量值与更新时间
- RIP协议防环机制
- RIP路由协议版本区别
- RIP配置命令
什么是动态路由和概述
动态路由是与静态路由相对的一个概念,指路由器能够根据路由器之间的交换的特定路由信息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链路和节点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自动调整。当网络中节点或节点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或存在其它可用路由时,动态路由可以自行选择最佳的可用路由并继续转发报文。
动态路由概述:动态路由概述: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信息的语言
动态路由特点
1.减少了网络管理
2.占用了网络带宽(少量,可忽略不计)
动态路由如何实现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
动态路由协议
路由之间用来交换信息的语言
选择依据:度量值
跳数、带宽、时延、可靠性、成本、负载
路由器会通过度量值来确定最优路由路径
收敛
使所有路由器都到达一致状态的过程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依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选择路由 - - RIP、IGIP(思科私有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综合考虑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各条路径的情况选择路由 - - OSPF、ISIS
什么是RIP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应用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RIP的基本概念
RIP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定期更新(更新路由表)
邻居
广播更新
全路由表更新
RIP有两个版本:广播更新、组播更新
路由表的形成
1.路由器会学习到直连路由
2.rip更新周期30s,每30s路由器会向邻居发送路由表
3.路由器学习到相邻路由的非直连网段
4.从哪个接口上学习过来的,nexthop下一跳就是那个接口
5.再过30s,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再次发送路由表,路由器学习并再次更新路由条目
RIP的度量值与更新时间
RIP度量值为跳数
——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RIP更新时间
——每隔30s发送路由更新消息,UDP520端口
RIP路由更新消息
——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RIP协议防环机制
路由毒化:
——当路由器发现路由链路进行变更或者down掉后,会将这个路由毒化,标志为16跳,不可达
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可以阻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从一个接口学习到路由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回去,同时也能减少路由更新信息占用的链路带宽资源
RIP路由协议版本区别
1.版本1是有类路由协议,有固定边界,不能进行子网划分
2.版本1是通过广播更新的,版本2是组播224.0.0.9
3.版本1自动路由汇总无法关闭,版本2是支持自动路由汇总,可以手动关闭
4.版本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版本2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配置命令
【R1】rip 1 启动RIP
【R1 - rip - 1】version 2 启动版本2(缺省版本1)
【R1 - rip - 1】undo summary 关闭路由自动聚合(即所有路由信息都会按照IP地址分类归类)
【R1 - rip - 1】network x.x.x.x 宣告网段
【R1 - rip - 1】network x.x.x.x 宣告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