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底层都有哪些数据结构?带你了解redis是如何存储数据的

article/2025/9/13 20:51:00

文章目录

  • 写在前面
  • 键值对的存储——哈希
    • 哈希冲突
    • redis解决哈希冲突过多的方式——rehash
  • 双向链表
  • 数组
  • 压缩链表
      • 压缩链表的连锁更新
      • 压缩列表的缺陷
      • 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在查找时间复杂度方面并没有很大的优势,那为什么 Redis 还会把它们作为底层数据结构呢?
      • 一个数据类型都对应了很多种底层数据结构。以List为例,什么情况下是双向链表,反之又在什么情况下是压缩列表呢?还是说是并存状态?
      • ziplist、quicklist、listpack 这三者是如何协助redis的数据类型的呢?
  • 跳表
  • 各种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
  • 参考资料

写在前面

我们都知道,redis有五种基本的数据类型: 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Hash(哈希)、Set(集合)和 Sorted Set(有序集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我们熟知的这些数据类型,底层是如何实现的。

其实,底层数据结构一共有 6 种,分别是简单动态字符串、双向链表、压缩列表、哈希表、跳表和整数数组。它们和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键值对的存储——哈希

为了实现从键到值的快速访问,Redis 使用了一个哈希表来保存所有键值对。哈希表随机访问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 O(1) ,这个查找过程主要依赖于哈希计算,和数据量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管哈希表里有 10 万个键还是 100 万个键,我们只需要一次计算就能找到相应的键。

一个哈希表,其实就是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称为一个哈希桶。所以,哈希表是由多个哈希桶组成的,每个哈希桶中保存了键值对数据。

这里要注意一点,哈希桶中的元素保存的并不是值本身,而是指向具体值的指针。这也就是说,不管值是 String,还是集合类型,哈希桶中的元素都是指向它们的指针。

如下图,哈希桶中的 entry 元素中保存了key和value指针,分别指向了实际的键和值,不管值是String还是集合,也可以通过*value指针被查找到,下图详细描述了这个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哈希冲突

使用哈希存储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哈希冲突的情况。
而哈希冲突有很多种解决方案,详情请看算法-hash散列表查找详解

而redis解决哈希冲突的方式,就是使用拉链法的链式哈希。链式哈希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发生哈希冲突时,同一个哈希桶中的多个元素用一个链表来保存,它们之间依次用指针连接。

如下图所示:entry1、entry2 和 entry3 都需要保存在哈希桶 3 中,导致了哈希冲突。此时,entry1 元素会通过一个next指针指向 entry2,同样,entry2 也会通过next指针指向 entry3。这样一来,即使哈希桶 3 中的元素有 100 个,我们也可以通过 entry 元素中的指针,把它们连起来。这就形成了一个链表,也叫作哈希冲突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解决哈希冲突过多的方式——rehash

上面我们说到,hash冲突时,会在冲突的hash上拉出来一个链表,哈希冲突链上的元素只能通过指针逐一查找再操作,如果哈希表里写入的数据越来越多,哈希冲突可能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某些哈希冲突链过长,进而导致这个链上的元素查找耗时长,效率降低。

(小tip:用过Java的可能会知道,HashMap解决hash冲突就是使用拉链法,与redis不同,hashmap为了提高效率会将链表升级为红黑树,redis则使用rehash的方式)

rehash 也就是增加现有的哈希桶数量,让逐渐增多的 entry 元素能在更多的桶之间分散保存,减少单个桶中的元素数量,从而减少单个桶中的冲突。

为了使 rehash 操作更高效,Redis 默认使用了两个全局哈希表:哈希表 1 和哈希表 2。一开始,当你刚插入数据时,默认使用哈希表 1,此时的哈希表 2 并没有被分配空间。随着数据逐步增多,Redis 开始执行 rehash,这个过程分为三步:

  • 给哈希表 2 分配更大的空间,例如是当前哈希表 1 大小的两倍;
  • 把哈希表 1 中的数据重新映射并拷贝到哈希表 2 中;
  • 释放哈希表 1 的空间。
    到此,我们就可以从哈希表 1 切换到哈希表 2,用增大的哈希表 2 保存更多数据,而原来的哈希表 1 留作下一次 rehash 扩容备用。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第二步涉及大量的数据拷贝,如果一次性把哈希表 1 中的数据都迁移完,会造成 Redis 线程阻塞,无法服务其他请求。此时,Redis 就无法快速访问数据了。

渐进式hash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Redis 采用了渐进式 rehash。

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二步拷贝数据时,Redis 仍然正常处理客户端请求,每处理一个请求时,从哈希表 1 中的第一个索引位置开始,顺带着将这个索引位置上的所有 entries 拷贝到哈希表 2 中;等处理下一个请求时,再顺带拷贝哈希表 1 中的下一个索引位置的 entries。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就巧妙地把一次性大量拷贝的开销,分摊到了多次处理请求的过程中,避免了耗时操作,保证了数据的快速访问。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也叫双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它的每个数据结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所以,从双向链表中的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都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它的前驱结点和后继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链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详情可以翻阅数据结构-线性表详解(类C语言版)

数组

数组相信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们就接触了,这里也不再赘述,详情可以翻阅数据结构-数组详解(类C语言版)

压缩链表

Redis 3.0 的 List 对象在数据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会采用「压缩列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的实现,它的优势是节省内存空间,并且是内存紧凑型的数据结构。

压缩列表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被设计成一种内存紧凑型的数据结构,占用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不仅可以利用 CPU 缓存,而且会针对不同长度的数据,进行相应编码,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内存开销。

因此,Redis 对象(List 对象、Hash 对象、Zset 对象)包含的元素数量较少,或者元素值不大的情况才会使用压缩列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

压缩列表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保存一个数据。和数组不同的是,压缩列表在表头有三个字段 zlbytes、zltail 和 zllen,分别表示列表长度、列表尾的偏移量和列表中的 entry 个数;压缩列表在表尾还有一个 zlend,表示列表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压缩列表有四个字段:
① zlbytes,记录整个压缩列表占用对内存字节数;
② zltail,记录压缩列表「尾部」节点距离起始地址由多少字节,也就是列表尾的偏移量;
③ zllen,记录压缩列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④ zlend,标记压缩列表的结束点,固定值 0xFF(十进制255)。

压缩列表节点包含三部分内容:
① prevlen,记录了「前一个节点」的长度;
② encoding,记录了当前节点实际数据的类型以及长度;
③ data,记录了当前节点的实际数据

当我们往压缩列表中插入数据时,压缩列表就会根据数据是字符串还是整数,以及数据的大小,会使用不同空间大小的 prevlen 和 encoding 这两个元素里保存的信息,这种根据数据大小和类型进行不同的空间大小分配的设计思想,正是 Redis 为了节省内存而采用的。

分别说下,prevlen 和 encoding 是如何根据数据的大小和类型来进行不同的空间大小分配。
压缩列表里的每个节点中的 prevlen 属性都记录了「前一个节点的长度」,而且 prevlen 属性的空间大小跟前一个节点长度值有关,比如:
① 如果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小于 254 字节,那么 prevlen 属性需要用 1 字节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② 如果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大于等于 254 字节,那么 prevlen 属性需要用 5 字节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encoding 属性的空间大小跟数据是字符串还是整数,以及字符串的长度有关:
① 如果当前节点的数据是整数,则 encoding 会使用 1 字节的空间进行编码。
② 如果当前节点的数据是字符串,根据字符串的长度大小,encoding 会使用 1 字节/2字节/5字节的空间进行编码。

在压缩列表中,如果我们要查找定位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可以通过表头三个字段的长度直接定位,复杂度是 O(1)。而查找其他元素时,就没有这么高效了,只能逐个查找,此时的复杂度就是 O(N) 了。因此压缩列表不适合保存过多的元素。

压缩链表的连锁更新

压缩列表除了查找复杂度高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

压缩列表新增某个元素或修改某个元素时,如果空间不不够,压缩列表占用的内存空间就需要重新分配。而当新插入的元素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后续元素的 prevlen 占用空间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连锁更新」问题,导致每个元素的空间都要重新分配,造成访问压缩列表性能的下降。

压缩列表的缺陷

空间扩展操作也就是重新分配内存,因此连锁更新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压缩列表占用的内存空间要多次重新分配,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压缩列表的访问性能。

所以说,虽然压缩列表紧凑型的内存布局能节省内存开销,但是如果保存的元素数量增加了,或是元素变大了,会导致内存重新分配,最糟糕的是会有「连锁更新」的问题。

因此,压缩列表只会用于保存的节点数量不多的场景,只要节点数量足够小,即使发生连锁更新,也是能接受的。

在后来的版本中,新增设计了两种数据结构:quicklist(Redis 3.2 引入) 和 listpack(Redis 5.0 引入)。这两种数据结构的设计目标,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压缩列表节省内存的优势,同时解决压缩列表的「连锁更新」的问题。

整数数组和压缩列表在查找时间复杂度方面并没有很大的优势,那为什么 Redis 还会把它们作为底层数据结构呢?

两方面原因:
1、内存利用率,数组和压缩列表都是非常紧凑的数据结构,它比链表占用的内存要更少。Redis是内存数据库,大量数据存到内存中,此时需要做尽可能的优化,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2、数组对CPU高速缓存支持更友好,所以Redis在设计时,集合数据元素较少情况下,默认采用内存紧凑排列的方式存储,同时利用CPU高速缓存不会降低访问速度。当数据元素超过设定阈值后,避免查询时间复杂度太高,转为哈希和跳表数据结构存储,保证查询效率。

一个数据类型都对应了很多种底层数据结构。以List为例,什么情况下是双向链表,反之又在什么情况下是压缩列表呢?还是说是并存状态?

1、Hash 和 ZSet 是数据量少采用压缩列表存储,数据量变大转为哈希表或跳表存储
2、但 List 不是这样,是并存的状态,List 是双向链表 + 压缩列表

ziplist、quicklist、listpack 这三者是如何协助redis的数据类型的呢?

ziplist设计初衷是节省内存,List/Hash/ZSet底层都用到了ziplist。其中Hash/ZSet当元素很少时,采用ziplist存储,每个数据项紧凑排列。

Set如果存储都是int类型,底层是intset,否则会转换为hashtbale。
ZSet如果数据较多,会转换为skplist + hashtable存储。

List是采用quicklist + ziplist结合的方式使用,因为List的操作需要频繁修改头尾的数据,避免ziplist级联更新,所以用quicklist(链表)+ ziplist缓解这种情况。

listpack是为了取代ziplist设计的,目的也是节省内存,但没有ziplist级联更新问题,目前只用在Stream上,其它数据类型后期待替换,不过时间会比较漫长。

跳表

简单来说,跳表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级索引,通过索引位置的几个跳转,实现数据的快速定位,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要在链表中查找 33 这个元素,只能从头开始遍历链表,查找 6 次,直到找到 33 为止。此时,复杂度是 O(N),查找效率很低。

为了提高查找速度,我们来增加一级索引: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两个元素选一个出来作为索引。这些索引再通过指针指向原始的链表。例如,从前两个元素中抽取元素 1 作为一级索引,从第三、四个元素中抽取元素 11 作为一级索引。此时,我们只需要 4 次查找就能定位到元素 33 了。

如果我们还想再快,可以再增加二级索引:从一级索引中,再抽取部分元素作为二级索引。例如,从一级索引中抽取 1、27、100 作为二级索引,二级索引指向一级索引。这样,我们只需要 3 次查找,就能定位到元素 33 了。

可以看到,这个查找过程就是在多级索引上跳来跳去,最后定位到元素。这也正好符合“跳”表的叫法。当数据量很大时,跳表的查找复杂度就是 O(logN)。

关于跳表,更多详情请点击:
https://blog.csdn.net/yjw123456/article/details/1051598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441201075985657&wfr=spider&for=pc

各种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蒋德钧老师 对于redis的讲解
https://www.cnblogs.com/panxianhao/p/15993924.html
https://www.yuque.com/docs/share/9677b389-1af5-4d22-805b-ee2d651100d9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31WJeElm.shtml

相关文章

redis底层数据结构(redis底层存储结构、源码分析)

文章目录 前言一、redis为什么快?二、redis的底层数据结构2.1、redis的底层存储的扩容机制2.1.1、扩容时间2.1.2、扩容多大2.1.3、扩容后的rehash2.1.4、何时进行rehash2.1.5、俩hashtable访问那个呢? 2.2、redis的key的底层数据类型(sds)2.2.1、sds(Sim…

redis底层数据结构 -String

redis包含5种常用数据结构 String 、List、Hash、Set 、Zset 基础铺垫 以set为例 redis其实可以理解为 K-V数据库,因此对每个键值对都会有一个 dictEntry,里面存储了指向 Key 和 Value 的指针;next 指向下一个 dictEntry,与本 …

Redis-常用数据结构

Redis常用数据结构 Redis提供了一些数据结构供我们往Redis中存取数据,最常用的的有5种,字符串(String)、哈希(Hash)、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ZSET&#xff09…

「Redis数据结构」集合对象(Set)

「Redis数据结构」集合对象(Set) 文章目录 「Redis数据结构」集合对象(Set)一、概述二、结构三、编码转换四、小结 一、概述 Set是Redis中的单列集合,其特点为不保证有序性、保证元素唯一、可以求交集、并集、差集。 …

图解redis五种数据结构底层实现

redis有五种基本数据结构:字符串、hash、set、zset、list。但是你知道构成这五种结构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来花费五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目前redis版本为3.0.6) 动态字符串SDS SDS是"simple dynamic string"的缩写。redis中所…

redis底层数据结构-List

举例分析 创建列表对象 numbers 列表对象有两种底层实现结构 1.压缩列表(zipList)实现的列表对象 压缩列表(zipList)是Redis为了节省内存而开发的,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数据结构,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e…

redis中hash数据结构

目录 hash的数据结构ziplist底层实现字典底层实现扩容缩容 引用 hash的数据结构 hash底层数据结构的实现包括两种:ziplist和字典当保存的所有键值对字符串长度小于 64 字节并且键值对数量小于 512 时使用ziplist ,否则使用字典的方式 ziplist底层实现 …

redis的五种数据结构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目录 前言 一、字符串(String) 1.SDS的定义 2.SDS与C语言中字符串的区别(优点) 2.1 获取字符串长度 2.2 防止缓冲区的溢…

「Redis数据结构」哈希对象(Hash)

「Redis数据结构」哈希对象(Hash) 文章目录 「Redis数据结构」哈希对象(Hash)一、概述二、编码ZipListHashTable 三、编码转换 一、概述 Redis中hash对象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hash特别适合用于存储…

Redis底层数据结构(图文详解)

目录 前言 Redis为什么要使用2个对象?两个对象的好处 redisObject对象解析 String 类型 1、int 整数值实现 2、embstr 3、raw List 类型 1、压缩链表:ziplist 2、双向链表:linkedlist 3、快速列表:quicklist Hash …

Redis数据结构之hash

对象类数据的存储如果具有较频繁的更新需求操作会显得笨重,这里我们可以用redis的hash数据类型解决。 一、hash类型 新的存储需求:对一系列存储的数据进行编组,方便管理,典型应用存储对象信息 需要的存储结构:一个存储…

Redis数据结构之Zset

文章目录 一、zset数据结构二、跳表skipList什么是跳表?1.跳表的查找2.跳表的插入3.跳表的删除4.跳表的更新 一、zset数据结构 相比于set,sorted set 增加了一个权重参数 score,使得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 score 进行有序排列,还可以…

Redis数据结构有哪些

Redis数据结构有哪些 一、Redis数据结构 一、Redis数据结构 Redis是一种基于内存的数据库,并且提供一定的持久化功能,它是一种键值(key-value)数据库,使用 key 作为 索引找到当前缓存的数据,并且返回给程序…

「Redis数据结构」压缩列表(ZipList)

「Redis数据结构」压缩列表(ZipList) 文章目录 「Redis数据结构」压缩列表(ZipList)一、概述二、结构三、连锁更新问题四、压缩列表的缺陷五、小结参考 ZipList 是一种特殊的“双端链表” ,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

redis数据结构hash

Redis数据结构之hash Hash存储结构 Hash是一个string 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Hash特别适合存储对象,相对于将对象的每个字段存成单个string 类型。一个对象存储在Hash类型中会占用更少的内存,并且可以更方便的存取整个对象。 我们简单举个实例来…

简述redis数据结构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Hash:哈希表 Set:无序集合 Sorted Set:有序集合 bitmap:布隆过滤器 GeoHash:坐标,借助Sorted Set实现,通过zset的score进行排序就可以得到坐标附…

Redis数据结构之——hash

写在前面 以下内容是基于Redis 6.2.6 版本整理总结 一、Redis 数据结构hash的编码格式 Redis中hash数据类型使用了两种编码格式:ziplist(压缩列表)、hashtable(哈希表)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有以下两个参数,意思为:当节点数量小于512并…

Redis底层数据结构详解

Redis底层数据结构详解 我们知道Redis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五种,String、List、Hash、Set、ZSet,其他的集中数据结构基本上也是用这五种实现的,那么,这五种是Redis提供给你的数据结构,这五种数据结构式怎么实现的&#xf…

Redis的五种基础数据结构

Redis的五种基础数据结构 Redis有5种基础数据结构,分别为: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hash(字典),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 1.String(字符串) 字符串的结构 字符串String是Redis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它的内部表示…

Redis的数据结构

一、redis的数据结构 1、String字符串类型 Redis的String能够表示字符串、整数、浮点数三种值的类型 应用场景: 普通的赋值使用incr、decr命令进行递增和递减统计数据。用于实现乐观锁watch(事物)setNx实现分布式锁 底层数据类型: // 数据结构 st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