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 课后题答案 | 第三章

article/2025/10/10 5:19:05

复习题

R1.

a.
将此协议称为简单传输协议(STP)。在发送方端,STP 从发送过程中接收不超过 1196 字节的数据块、目标主机地址和目标端口号。STP 向每个块添加一个 4 字节的报头,并将目标进程的端口号放在这个报头中。然后 STP 将目标主机地址和报文段提供给网络层。网络层将报文段传送到目标主机上的 STP。STP 然后检查段中的端口号,从段中提取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端口号标识的进程。
b.
报文段现在有两个头字段:源端口字段和目标端口字段。在发送方端,STP 接收不超过 1192 字节的数据块、目标主机地址、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STP 创建一个报文段,其中包含应用程序数据、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然后它将报文段和目标主机地址提供给网络层。接收到报文段后,接收主机上的 STP 向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应用程序数据和源端口号。
c.
不,传输层不需要在核心中做任何事情;传输层“驻留”在最终系统中。

R2.

a.
寄信时,家庭成员必须将信本身、寄达地址和收信人的姓名交给代表。代表清楚地把收信人的名字写在信的顶部。然后,委托将信放入一个信封中,并在信封上写上目的地房屋的地址。然后,代表把这封信交给地球的邮政服务。在接收方,代表从邮件服务机构收到信件,从信封中取出信件,并记下写在信上方的收件人姓名。然后,代表把这封信交给有这个名字的家庭成员。
b.
不,邮递服务不需要打开信封;它只检查信封上的地址。

R3.

源端口号y和目标端口号x。

R4.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能不希望其应用程序使用 TCP 的拥塞控制,该控制可以在拥塞时控制应用程序的发送速率。通常,IP 电话和 IP 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的设计者选择在 UDP 上运行他们的应用程序,因为他们希望避免 TCP 的拥塞控制。另外,一些应用程序不需要 TCP 提供的可靠数据传输。

R5.

由于大多数防火墙被配置为阻止 UDP 通信,使用 TCP 进行视频和语音流量允许流量通过防火墙。

R6.

能。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将可靠的数据传输放到应用层协议中。但是,这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调试。

R7.

是的,两个报文段将交给同一个 socket。对于每个接收到的报文段,在套接字接口上,操作系统将向进程提供源IP地址,以确定各个报文段的来源。

R8.

对于每个持续连接,Web 服务器创建一个单独的“连接套接字”。每个连接套接字用一个四元组标识:(源 IP 地址、源端口号、目标 IP 地址、目标端口号)。当主机 C 接收和 IP 数据报时,它检查数据报中的这四个字段,以确定应该将 TCP 报文段传递给哪个套接字。因此,来自 A 和 B 的请求通过不同的套接字。这两个套接字的标识符对于目标端口都有 80;但是,这些套接字的标识符的源 IP 地址是不同的值。

R9.

接收端需要序列号来确定到达的数据包是包含新数据还是重传。

R10.

处理渠道内的损失。如果发送包的 ACK 在该包的定时器持续时间内没有收到,则假定该包(或其 ACK 或 NACK )已经丢失。因此,包被重新传输。

R11.

在 rdt 3.0 协议中仍然需要计时器。如果往返时间是已知的唯一的优势是,发送方知道包或 ACK (或 NACK)的包已经丢失,真正的场景中,在证实(或 NACK)可能仍在发送方,为了检测丢失,对于每个包,发送方仍然需要一个持续时间恒定的计时器。

R12.

a.
接收方丢弃 5 个分组,发送方重传 5 个分组。
b.
由于 Go-Back-N 使用累积确认,ACK 丢失不会触发任何重传。
c.
发送方无法发送第 6 个包,因为发送窗口大小固定为 5。

R13.

a.
只重发第一个分组。
b.
接收方为丢失的ACK发送了重复的ACK。
c.
发送方无法发送第 6 个包,因为发送窗口大小固定为 5。

R14.

a.
×
b.
×
c.

d.
×
e.

f.
×
g.
×

R15.

a.
110 - 90 = 20 bytes
b.
90

R16.

3段。第一段:seq = 43, ack =80;第二段:seq = 80, ack = 44;第三段;seq = 44, ack = 81

R17.

R/2

R18.

×,设置为拥塞窗口当前值的一半。

R19.

习题

P1.
题目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
(a) A—>S46723
(b) B—>S51323
(c) S—>A23467
(d) S—>B23513

e.可能
f.不可能

P2.

P3.
     01010011
+    01100110
-------------------10111001
+    01110100
-------------------(1)00101101+          1
-------------------00101110

反码:11010001

P4.

a.

   01011100
+  01100101
-------------11000001

反码:00111110

b.

    11011010
+   01100101
-----------------(1)00111111
+          1
-----------------01000000

反码:10111111
c.
第一个字节= 01010100;第二个字节= 01101101

P5.

不能,接收方不能绝对确定没有发生比特错误。

P6.

P7.

因为接收方和发送方都不需要序号。

P8.

协议 rdt 2.2 中的接收方也可以作为协议 rdt 3.0 中的接收方。

P9.

todo

P10.

todo

P11.

todo

P12.

todo

P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14.

todo

P15.

todo

P16.

todo

P17.

todo

P18.

todo

P19.

todo

P20.

todo

P21.

todo

P22.

a.
b.

P23.

todo

P24.

a.
b.
c.
d.

P25.

a.
考虑通过传输协议发送应用程序消息。使用TCP,应用程序将数据写入连接发送缓冲区,TCP将获取字节,而不必在TCP段中放入一条消息;TCP可以在一个段中放入多条或一条消息。另一方面,UDP封装在应用程序提供的报文段中;因此,使用UDP,应用程序可以更好地控制在报文段中发送什么数据。
b.
对于TCP,由于流控制和拥塞控制,从应用程序向发送缓冲区写入数据到将数据发送到网络层,可能会有很大的延迟。由于 UDP 没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UDP没有延迟。

P26.

todo

P27.

todo

P28.

todo

P29.

todo

P30.

todo

ABOUT

公众号:【星尘Pro】
github:https://github.com/huangliangyun

推荐阅读
史上最全,最完美的 JAVA 技术体系思维导图总结,没有之一!
全站导航 | 文章汇总!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13GNLAud.shtml

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目录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 概念 1.2 因特网的具体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2.1 网络边缘(The Network Edge) 2.1.1 接入网 2.1.2 物理媒体 2. 2 网络核心(The network core) 2.2.1 电路交换 2.2.2 多路复用 2.2.3 报文交换 2.2.4 分组交换 2.2.5 网络之…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不要成为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文章目录 写在前面什么是Internet?具体构成及描述什么是Internet: 从服务角度 网络边缘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网络边缘: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网络核心网络核心:电路交换电路交…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二)应用层

tm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二)应用层 文章目录 应用层如何创建一个新的网络应用? 2.1 应用层原理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对等模式(P2P:Peer To Peer)混合体:客户-服务器和对等体系结构 进程通信分布式进程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 8 版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8th Edition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8th Edition 概述本书资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英文pdf图片预览 更新特点精彩试读作者介绍 概述 概述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第8版也就是计算机网…

自顶向下计算机网络 传输层

自顶向下计算机网络学习 传输层 一、概述和传输层服务1.1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1.2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1.3 传输层协议可靠的、保序的传输:TCP不可靠、不保序的传输:UDP 二、多路复用与解复用2.1 什么是复用与解复用2.2 面向连接(TCP)的多路复用与分解2.3 无…

自顶向下计算机网络学习 应用层

自顶向下计算机网络学习 应用层 一、应用层协议原理1. 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1.1 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1.2 对等体(P2P)体系结构1.3 混合体:客户 - 服务器和对等体系结构 2.应用进程间的通信2.1 分布式进程需要解决的问题2.1.1 进程标识和寻…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

目录 1.1 什么是因特网1.1.1 具体构成描述1.1.2 服务描述1.1.3 网络协议 1.2 网络边缘1.2.1 接入网 1.3 网络核心1.3.1分组交换1.3.2 电路交换1.3.3 报文交换 1.4 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1.5 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1.1 什么是因特网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描述因…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笔记0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学习笔记。之前学习过计算机网络微课,已经对计网中的很多概念都有了印象和一定的了解了,这时候再读自顶向下感觉比较轻松了。这本书没有涉及太多物理层的内容,第一章为概述。从第二章应用层开始,自顶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英特网

1.1什么是英特网 1.1.1具体构成描述 主机(host)或端系统(end system):所有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设备 路由器(router):从一条入通信链路接收到达的分组,并通过一条出通信链…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网络层 4. 1 导论数据平面控制平面 4.2 路由器组成4.3 IP: Internet Protocol数据报格式分片IPv4地址子网IP 地址分类子网掩码(subnet mask)如何获得一个IP地址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NAT:网络…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笔记

本书是自顶向下进行的, 在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从第二章开始从上到下一章介绍一层(大致), 最后是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中的每一层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通过调用下层接口实现一定的功能. 每一层的学习方式 原理 功能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计算机网络和英特网

文章目录 1.1什么是Internet?概念internet 结构网络结构 1.2网络边缘1.3网络核心: 数据交换的功能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分组交换: 排队延迟和丢失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分类 1.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住宅接入 : modem接…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整理(自顶向下)

前言 忙碌的学期结束了,趁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忘记,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做一个整理,整理的侧重点在本校老师重点讲述部分,大家参考即可。 整理的资源来自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以及PPT。 内容有误…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Internet概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Internet概述 1.概论1.1 什么是Internet?从具体构成角度终端设备 什么是协议? 1.2 网络边缘1.3 网络核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datagram) 的工作原理虚电路(virtual circuit)的工作原理网络分类 1.4 接入网和物理…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学习笔记)

1.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1.1 什么是互联网 终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communication links)和包交换机(packet switches)连接在一起 包交换机的两种主要类型 路由器(routers)与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tiches)路由器应用于网络核心,链路层交换机用于接入层transmiss…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应用层

一、简介: 网络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存在的理由,没有了应用也不存在任何的网络协议。我们学习网络应用的原理和实现方面知识,从定义应用层概念开始,其中包括网络服务、客户】服务器、进程和运输层接口。 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web、emai…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学习整理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学习整理 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1)英特网(2)网络边缘(3)网络核心(4)时延、丢包、吞吐量(5)协议层次 2、应用层(1&…

计算机网络复习(自顶向下)知识点总结(一天一夜超8000字,详细知识点总结,带重点标注目录)

计算机网络复习(自顶向下)1~2章 复习目录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1 认识英特网1.2 网络边缘1.3 网络核心1.4 ⭐时延、丢包和吞吐量1.5 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1.6 安全和历史(略) 二、应用层2.1 应用层协议原理2.2 ⭐Web和HTTP协议2.…

游戏引擎之物理碰撞检测原理(AABB算法)

在游戏或者仿真虚拟环境中需要模拟现实中的物理碰撞,由于模型边缘复杂,在精确度不高的游戏中经常把它处理为正方体盒子,然后再检测物理碰撞,常用的算法为AABB碰撞盒算法 先遍历模型所有顶点遍历所有顶点,然后再不同方…

不使用物理系统判断两个矩形是否碰撞

如图所示,不使用物理系统去检测两个物体是否碰撞的效果。 注意:两个物体如果一直相交,在Update中处理的时候会一直输出,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注意相交时的处理。 直接上代码: 检测碰撞使用的是两个节点,节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