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等价类
1.等价类的概念
2.等价类的分类
(1)有效等价类
(2)无效等价类
3.使用场景
4.例子
二.边界值
1.边界值的概念
2.例子
三.因果图法
1.因果图法的概念
2.因果图中的逻辑图
3.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4.因果图应用
(1)场景
(2)分析输入输出
(3)画因果图
(4)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
四.场景法
1.场景法的概念
2.场景法应用
(1)插卡
(2)输入密码(密码错误,密码正确)
(3)输入取款金额
(4)取款
五.正交法
1.为什么使用正交法
2.正交法的构成要素
3.正交表的的构成
4.正交表的性质
5.正交法的应用
(1)场景
(2)分析水平数和因素数
(3)正交表的设计
(4)将正交表的每一行转化为一个个测试用例
(5)再补充认为重要,但是没有写出来的测试用例
六.错误猜测法
一.等价类
1.等价类的概念
就是把输入划分程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一个等价类中提取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能够通过测试,就说明这个测试用例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2.等价类的分类
(1)有效等价类
符合程序规格说明的数据集合
(2)无效等价类
不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数据集合
3.使用场景
测试用例无法穷举,无法所有情况都覆盖到去进行测试
4.例子
输入测试:请输入100以内的一个整数m
有效等价类为:m<=100
无效等价类为:m>100
二.边界值
1.边界值的概念
针对输入和输出的边界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其测试用例来自于等价类的边界
2.例子
输入测试:请输入100以内的一个整数m
边界值:99,100,101
这3个数据都要进行测试
三.因果图法
1.因果图法的概念
当输入很多,并且不同的输入对应着不同的输出,可以通过因果图来分析不同的输入(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关系。
2.因果图中的逻辑图

3.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 分析所有输入输出
- 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 画因果图
- 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 将判定表转化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应用
(1)场景
淘宝双十一优惠,满300,或者有红包就优惠
(2)分析输入输出
输入:有红包,无红包,金额大于等于300,金额小于300,提交订单
输出:有优惠,无优惠
(3)画因果图

(4)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条件3,输出2,所以列数为2*2*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订单已提交 | Y | Y | Y | Y | N | N | N | N | |
| 金额大于等于300 | Y | Y | N | N | Y | Y | N | N | |
| 有红包 | Y | N | Y | N | Y | N | Y | N | |
| 中间结果 | Y | Y | Y | N | Y | Y | Y | N | |
| 有优惠 | Y | Y | Y | N | Y | Y | Y | N | |
| 无优惠 | N | N | N | N | N | N | N | N |
(5)根据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
四.场景法
1.场景法的概念
通过运用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的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的一种方法。用例场景来测试需求是指模拟特定场景边界发生的事情,通过事件来触发某个动作的发生,观察事件的最终结果,从而用来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以正常的用例场景分析开始,然后再着手其他的场景分析。
2.场景法应用
场景:ATM机取款
正常流程:插卡--->输入密码--->输入取款金额--->取款
根据单个功能点分析测试用例
(1)插卡
插错卡,插反卡,被注销的卡,被消磁的卡,有不良记录的卡,被冻结的卡
(2)输入密码(密码错误,密码正确)
3次输入密码错误
第1次输入错误,第2次输入正确
前2次输入错误,第3次输入正确
(3)输入取款金额
输入金额大于余额
输入金额小于等于余额
输入金额是否为整百
ATM机余额不足
超过每日取款上限
超过单次取款上限
(4)取款
输入金额后,ATM吐出指定金额的数量
ATM出现断网,断电或者故障
长时间不取款,操作超时
五.正交法
1.为什么使用正交法
正交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用较少的测试用例覆盖输入的两两组合。也是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证交法得到最优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用实验结果分析测试结果。
2.正交法的构成要素
- 因素:输入的变量数
- 水平:因素的取值
- 因素数:变量的个数
- 水平数:变量取值的最大个数
3.正交表的的构成
行:(水平数-1)*因素数+1
列:因素数(也就是变量的个数)
4.正交表的性质
每一列不同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
任意两列各数据组合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5.正交法的应用
(1)场景
注册账号
(2)分析水平数和因素数
因素数(5):姓名,邮箱,密码,确认密码,验证码
水平数(2):输入,不输入
(3)正交表的设计
列:5 行:6
根据正交表的性质生成正交表
| 姓名 | 邮箱 | 密码 | 确认密码 | 验证码 | |
| 1 | 输入 | 输入 | 输入 | 输入 | 不输入 |
| 2 | 输入 | 输入 | 不输入 | 输入 | 输入 |
| 3 | 输入 | 不输入 | 输入 | 不输入 | 输入 |
| 4 | 不输入 | 输入 | 不输入 | 不输入 | 不输入 |
| 5 | 不输入 | 不输入 | 输入 | 输入 | 不输入 |
| 6 | 不输入 | 不输入 | 不输入 | 不输入 | 输入 |
(4)将正交表的每一行转化为一个个测试用例
(5)再补充认为重要,但是没有写出来的测试用例
六.错误猜测法
错误猜测法是对被测试软件设计的理解,过往经验以及个人直觉,推测出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