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中的alert,作用是在浏览器中弹出一个警告框。
而使用alert,有三种方式,不同的方式,所呈现的效果也不相同。
第一种方式:直接写在script标签中
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title><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alert("这是一个警告框");</script></head><body><p>你看我出不出来</p>;</body>
</html>
实现效果如下:
由效果图可见,本来应该被执行的p标签,并没有被执行。
这是因为用该方法使用alert,则alert以后的代码,最开始都不会被执行,
只有在关闭警告框以后,才会执行后面的内容。
用这种方法最简单,但因不能同时执行alert后的代码,影响用户感官,不推荐使用。
第二种方式:写在body中的某个标签内部
代码如下:
<body><!--将alert编写到onclick属性中,单击后,会弹出警告框--><button onclick="alert('点,点什么点')">你点我一下</button><br /><br /><!--将alert写在超链接的href属性中,点击超链接,会弹出警告框--><a href="javascript:alert('叫你别点,你非要点')">别点我</a><br /><p>你看我出不出来</p></body>
实现效果图如下:
用这种方式,就不会存在第一种方式的问题,
但是用这种方式,一个页面中,alert就可能会出现很多地方
不方便维护,也不推荐使用。
第三种方式:使用外部alert
外部alert代码如下:
alert("这是外部alert");
//重新创建一个js文件,专门用于写alert
引用外部alert的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alert.js">/*加入src="路径",可以引入外部alert*/alert("这是一个警告框");</script>
实现效果图如下:
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记住外部alert的路径,才能进行引用
最好写在同一个文件夹下。
该方式,不会出现第一种方式的问题,不会影响用户观感,也易于维护
但使用该方式后,这一个scrip标签下的内部alert就不能执行了,只能重新写一个script
推荐使用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