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sinat_41653656/article/details/109629094
Mysql 锁类型和加锁分析
MySQL有三种锁的级别:页级、表级、行级。
表级锁: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
行级锁: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也最高。(sql修改数据用的行级锁)
页面锁:开销和加锁时间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
算法:
next KeyLocks锁,同时锁住记录(数据),并且锁住记录前面的Gap
Gap锁,不锁记录,仅仅记录前面的Gap
Recordlock锁(锁数据,不锁Gap)(排他锁)
所以其实 Next-KeyLocks=Gap锁+ Recordlock锁
死锁产生原因和示例
产生原因
所谓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此时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或系统产生了死锁,这些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称为死锁进程。表级锁不会产生死锁.所以解决死锁主要还是针对于最常用的InnoDB。
死锁的关键在于:两个(或以上)的Session(会话)加锁的顺序不一致。
那么对应的解决死锁问题的关键就是:让不同的session(会话)加锁有次序
产生示例
参考博客:https://z.itpub.net/article/detail/06642B37065AE1C2D3B6BD46290A2B4A
如果update、delete的事务操作用了不同的访问顺序,就会出现死锁。
数据库中的锁机制以及死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参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ziyonghong/article/details/104878247
死锁1:
用户A访问表A(锁住了表A),然后又访问表B;用户B访问表B,然后企图访问表A;这时候用户A和B就会相互等待对方释放原本持有的锁,而进入僵持,也就死锁了。
解决方法:对于多表的操作,尽力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处理,避免同时锁定两个资源。必须同时锁定两个资源时,要保证在任何时刻都应该按照想同的顺序来锁定资源。比如让用户A先锁定表A再表B,那用户B也是先锁定表A再B。
死锁2:
用户A查询一条记录,然后修改这条记录;这时用户B修改这条记录。 用户A的事务里锁从查询的共享锁企图上升到独占锁,而用户B里的独占锁由于A有共享锁存在所以必须等A释放掉共享锁,但A由于B的独占锁无法上锁到独占锁也就不可能释放共享锁,于是就出现了死锁。
解决方法:
1.避免同时对同一条记录操作。
2.使用乐观锁(基于数据版本记录机制)控制。
3.使用悲观锁控制(开销比较大)。
死锁3:
产生死锁的原因之一:update、delete的事务操作用不同的访问顺序
如果在事务中执行了一条不满足条件的update或delete语句,则执行全表扫描,把行级锁上升为表级锁,多个这样的事务执行后,很容易产生死锁和阻塞。当表中的数据量非常大而索引建的过少或不合适时候,也会经常发生全表扫描,出现类似情况。
解法方法:SQL语句中不要使用太复杂的关联多表的查询,使用“explain”对SQL语句进行分析,对于全表扫描的SQL语句,建立相应的索引进行优化。唯一索引字段(最好是主键)按照特定序列排序,因为有索引,可以避免delete、update因为表级锁产生的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