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栈和队列(Stack Queue)【详解】

article/2025/11/7 13:29:41

友情链接:数据结构专栏

目录

  • 栈和队列
    • 【知识框架】
    • 一、栈的基本概念
      • 1、栈的定义
      • 2、栈的常见基本操作
    • 二、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 1、栈的顺序存储
      • 2、顺序栈的基本算法
        • (1)初始化
        • (2)判栈空
        • (3)进栈
        • (4)出栈
        • (5)读栈顶元素
      • 3、共享栈(两栈共享空间)
        • (1)共享栈概念
        • (2)共享栈的空间结构
        • (3)共享栈进栈
        • (4)共享栈出栈
    • 三、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 1、链栈
      • 2、链栈的基本算法
        • (1)链栈的进栈
        • (2)链栈的出栈
      • 3、性能分析
    • 四、栈的应用——递归
      • 1、递归的定义
      • 2、斐波那契数列
    • 五、栈的应用——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
      • 1、后缀表达式计算结果
      • 2、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 队列
    • 一、队列的基本概念
      • 1、队列的定义
      • 2、队列的常见基本操作
    • 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 1、顺序队列
      • 2、循环队列
      • 3、循环队列常见基本算法
        • (1)循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 (2)循环队列的初始化
        • (3)循环队列判队空
        • (4)求循环队列长度
        • (5)循环队列入队
        • (6)循环队列出队
    • 三、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 1、链队列
      • 2、链队列常见基本算法
        • (1)链队列存储类型
        • (2)链队列初始化
        • (3)链队列入队
        • (4)链队列出队
    • 四、双端队列
      • 1、定义
      • 2、特殊的双端队列
  • 附录
    • 上文链接
    • 下文链接
    • 专栏
    • 参考资料

栈和队列

【知识框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栈的基本概念

1、栈的定义

(Stack):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的线性表。首先栈是一种线性表,但限定这种线性表只能在某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栈顶(Top):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删除的那一端。
栈底(Bottom):固定的,不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另一端。
空栈:不含任何元素的空表。

栈又称为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的线性表,简称LIFO结构

2、栈的常见基本操作

  • InitStack(&S):初始化一个空栈S。
  • StackEmpty(S):判断一个栈是否为空,若栈为空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ush(&S, x):进栈(栈的插入操作),若栈S未满,则将x加入使之成为新栈顶。
  • Pop(&S, &x):出栈(栈的删除操作),若栈S非空,则弹出栈顶元素,并用x返回。
  • GetTop(S, &x):读栈顶元素,若栈S非空,则用x返回栈顶元素。
  • DestroyStack(&S):栈销毁,并释放S占用的存储空间(“&”表示引用调用)。

二、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1、栈的顺序存储

采用顺序存储的栈称为顺序栈,它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一个指针(top)指示当前栈顶元素的位置。
若存储栈的长度为StackSize,则栈顶位置top必须小于StackSize。当栈存在一个元素时,top等于0,因此通常把空栈的判断条件定位top等于-1。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可描述为: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栈中元素的最大个数
typedef int ElemType;   //ElemType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里假定为int
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int top;    //用于栈顶指针
}SqStack;

若现在有一个栈,StackSize是5,则栈的普通情况、空栈、满栈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顺序栈的基本算法

(1)初始化

void InitStack(SqStack *S){S->top = -1;    //初始化栈顶指针
}

(2)判栈空

bool StackEmpty(SqStack S){if(S.top == -1){    return true;    //栈空}else{  return false;   //不空}
}

(3)进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栈操作push,代码如下:

/*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Status Push(SqStack *S, ElemType e){//满栈if(S->top == MAXSIZE-1){return ERROR;}S->top++;   //栈顶指针增加一S->data[S->top] = e;    //将新插入元素赋值给栈顶空间return OK;
}

(4)出栈

出栈操作pop,代码如下: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Pop(SqStack *S, ElemType *e){if(S->top == -1){return ERROR;}*e = S->data[S->top];   //将要删除的栈顶元素赋值给eS->top--;   //栈顶指针减一return OK;
}

(5)读栈顶元素

/*读栈顶元素*/
Status GetTop(SqStack S, ElemType *e){if(S->top == -1){   //栈空return ERROR;}*e = S->data[S->top];   //记录栈顶元素return OK;
}

3、共享栈(两栈共享空间)

(1)共享栈概念

利用栈底位置相对不变的特征,可让两个顺序栈共享一个一维数组空间,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置在共享空间的两端,两个栈顶向共享空间的中间延伸,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个栈的栈顶指针都指向栈顶元素,top0=-1时0号栈为空,top1=MaxSize时1号栈为空;仅当两个栈顶指针相邻(top0+1=top1)时,判断为栈满。当0号栈进栈时top0先加1再赋值,1号栈进栈时top1先减一再赋值出栈时则刚好相反。

(2)共享栈的空间结构

代码如下:

/*两栈共享空间结构*/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栈中元素的最大个数
typedef int ElemType;   //ElemType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里假定为int
/*两栈共享空间结构*/
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int top0;	//栈0栈顶指针int top1;	//栈1栈顶指针
}SqDoubleStack;

(3)共享栈进栈

对于两栈共享空间的push方法,我们除了要插入元素值参数外,还需要有一个判断是栈0还是栈1的栈号参数stackNumber。
共享栈进栈的代码如下:

/*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Status Push(SqDoubleStack *S, Elemtype e, int stackNumber){if(S->top0+1 == S->top1){   //栈满return ERROR;}if(stackNumber == 0){   //栈0有元素进栈S->data[++S->top0] = e; //若栈0则先top0+1后给数组元素赋值}else if(satckNumber == 1){ //栈1有元素进栈S->data[--S->top1] = e; //若栈1则先top1-1后给数组元素赋值}return OK;
}

(4)共享栈出栈

代码如下: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Pop(SqDoubleStack *S, ElemType *e, int stackNumber){if(stackNumber == 0){if(S->top0 == -1){return ERROR;   //说明栈0已经是空栈,溢出}*e = S->data[S->top0--]; //将栈0的栈顶元素出栈,随后栈顶指针减1}else if(stackNumber == 1){if(S->top1 == MAXSIZE){return ERROR;   //说明栈1是空栈,溢出}*e = S->data[S->top1++];    //将栈1的栈顶元素出栈,随后栈顶指针加1}return OK;
}

三、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1、链栈

采用链式存储的栈称为链栈,链栈的优点是便于多个栈共享存储空间和提高其效率,且不存在栈满上溢的情况。通常采用单链表实现,并规定所有操作都是在单链表的表头进行的。这里规定链栈没有头节点,Lhead指向栈顶元素,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空栈来说,链表原定义是头指针指向空,那么链栈的空其实就是top=NULL的时候。

链栈的结构代码如下: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构造节点*/
typedef struct StackNode{ElemType data;struct StackNode *next;
}StackNode, *LinkStackPrt;
/*构造链栈*/
typedef struct LinkStack{LinkStackPrt top;int count;
}LinkStack;

2、链栈的基本算法

(1)链栈的进栈

对于链栈的进栈push操作,假设元素值为e的新节点是s,top为栈顶指针,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如下:

/*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Status Push(LinkStack *S, ElemType e){LinkStackPrt p = (LinkStackPrt)malloc(sizeof(StackNode));p->data = e;p->next = S->top;    //把当前的栈顶元素赋值给新节点的直接后继S->top = p; //将新的结点S赋值给栈顶指针S->count++;return OK;
}

(2)链栈的出栈

链栈的出栈pop操作,也是很简单的三句操作。假设变量p用来存储要删除的栈顶结点,将栈顶指针下移以为,最后释放p即可,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如下: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Pop(LinkStack *S, ElemType *e){LinkStackPtr p;if(StackEmpty(*S)){return ERROR;}*e = S->top->data;p = S->top; //将栈顶结点赋值给pS->top = S->top->next;  //使得栈顶指针下移一位,指向后一结点free(p);    //释放结点pS->count--;return OK;
}

3、性能分析

链栈的进栈push和出栈pop操作都很简单,时间复杂度均为O(1)。
对比一下顺序栈与链栈,它们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均为O(1)。对于空间性能,顺序栈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长度,可能会存在内存空间浪费的问题,但它的优势是存取时定位很方便,而链栈则要求每个元素都有指针域,这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内存开销,但对于栈的长度无限制。所以它们的区别和线性表中讨论的一样,如果栈的使用过程中元素变化不可预料,有时很小,有时非常大,那么最好是用链栈,反之,如果它的变化在可控范围内,建议使用顺序栈会更好一些。


四、栈的应用——递归

1、递归的定义

递归是一种重要的程序设计方法。简单地说,若在一个函数、过程或数据结构的定义中又应用了它自身,则这个函数、过程或数据结构称为是递归定义的,简称递归。
它通常把一个大型的复杂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代码就可以描述岀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但在通常情况下,它的效率并不是太高。

2、斐波那契数列

在解释斐波那契数列之前,我们想看经典的兔子繁殖的问题:

说如果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 来。假设所有兔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呢?

  • 第一个月初有一对刚诞生的兔子
  • 第二个月之后(第三个月初)它们可以生育
  • 每月每对可生育的兔子会诞生下一对新兔子
  • 兔子永不死去

我们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子数共有两对;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对…依次类推得出这样一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斐波那契数列数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前面两项之和,构成了后一项。
如果用数学函数定义斐波那契数列,那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这个,就是递归的一个典型例子,用程序实现时如下:

/*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现*/
int Fib(int n){if(n == 0){return 0;   //边界条件}else if(n == 1){return 1;	//边界条件}else{return Fib(n-1) + Fib(n-2); //递归表达式}
}

必须注意递归模型不能是循环定义的,其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 递归表达式(递归体)
  • 边界条件(递归出口)

递归的精髓在于能否将原始问题转换为属性相同但规模较小的问题
在递归调用的过程中,系统为每一层的返回点、局部变量、传入实参等开辟了递归工作栈来进行数据存储,递归次数过多容易造成栈溢出等。而其效率不高的原因是递归调用过程中包含很多重复的计算。下面以n=5为例,列出递归调用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可知,程序每往下递归一次,就会把运算结果放到栈中保存,直到程序执行到临界条件,然后便会把保存在栈中的值按照先进后出的顺序一个个返回,最终得出结果。

五、栈的应用——四则运算表达式求值

1、后缀表达式计算结果

表达式求值是程序设计语言编译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的实现是栈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中缀表达式不仅依赖运算符的优先级,而且还要处理括号。后缀表达式的运算符在操作数后面,在后缀表达式中已考虑了运算符的优先级,没有括号,只有操作数和运算符。例如中缀表达式 A + B ∗ ( C − D ) − E / F A+B*(C-D)-E/F A+B(CD)E/F所对应的后缀表达式为 A B C D − ∗ + E F / − ABCD-*+EF/- ABCD+EF/

后缀表达式计算规则:从左到右遍历表达式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遇到是数字就进栈,遇到是符号,就将处于栈顶两个数字出栈,进项运算,运算结果进栈,一直到最终获得结果。

后缀表达式 A B C D − ∗ + E F / − ABCD-*+EF/- ABCD+EF/求值的过程需要12步,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者也可将后缀表达式与原运算式对应的表达式树(用来表示算术表达式的二元树)的后序遍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下图则是 A + B ∗ ( C − D ) − E / F A+B*(C-D)-E/F A+B(CD)E/F对应的表达式,它的后序遍历即是表达式 A B C D − ∗ + E F / − ABCD-*+EF/- ABCD+E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我们把平时所用的标准四则运算表达式,即 a + b − a ∗ ( ( c + d ) / e − f ) + g a+b-a*((c+d)/e-f)+g a+ba((c+d)/ef)+g叫做中缀
表达式。因为所有的运算符号都在两数字的中间,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中缀到后缀的转化。

规则:从左到右遍历中缀表达式的每个数字和符号,若是数字就输出,即成为后
缀表达式的一部分;若是符号,则判断其与栈顶符号的优先级,是右括号或优先级低于栈顶符号(乘除优先加减)则栈顶元素依次出栈并输出,并将当前符号进栈,一直到最终输出后缀表达式为止。

例:将中缀表达式 a + b − a ∗ ( ( c + d ) / e − f ) + g a+b-a*((c+d)/e-f)+g a+ba((c+d)/ef)+g转化为相应的后缀表达式。

分析:需要根据操作符

的优先级来进行栈的变化,我们用icp来表示当前扫描到的运算符ch的优先级,该运算符进栈后的优先级为isp,则运算符的优先级如下表所示[isp是栈内优先( in stack priority)数,icp是栈外优先( in coming priority)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在表达式后面加上符号‘#’,表示表达式结束。具体转换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相应的后缀表达式为 a b + a c d + e / f − ∗ − g + ab+acd+e/f-*-g+ ab+acd+e/fg+


队列

一、队列的基本概念

1、队列的定义

队列(queue)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线性表,简称FIFO。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队头(Front):允许删除的一端,又称队首。
队尾(Rear):允许插入的一端。
空队列:不包含任何元素的空表。

2、队列的常见基本操作

  • InitQueue(&Q):初始化队列,构造一个空队列Q。
  • QueueEmpty(Q):判队列空,若队列Q为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EnQueue(&Q, x):入队,若队列Q未满,将x加入,使之成为新的队尾。
  • DeQueue(&Q, &x):出队,若队列Q非空,删除队头元素,并用x返回。
  • GetHead(Q, &x):读队头元素,若队列Q非空,则将队头元素赋值给x。

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队列的顺序实现是指分配一块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队列中的元素,并附设两个指针:队头指针 front指向队头元素,队尾指针 rear 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1、顺序队列

队列的顺序存储类型可描述为: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队列中元素的最大个数
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	//存放队列元素int front,rear;
}SqQueue;

初始状态(队空条件):Q->front == Q->rear == 0
进队操作:队不满时,先送值到队尾元素,再将队尾指针加1。
出队操作:队不空时,先取队头元素值,再将队头指针加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d,队列出现“上溢出”,然而却又不是真正的溢出,所以是一种“假溢出”。

2、循环队列

解决假溢出的方法就是后面满了,就再从头开始,也就是头尾相接的循环。我们把队列的这种头尾相接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循环队列。
当队首指针Q->front = MAXSIZE-1后,再前进一个位置就自动到0,这可以利用除法取余运算(%)来实现。

  • 初始时:Q->front = Q->rear=0。
  • 队首指针进1:Q->front = (Q->front + 1) % MAXSIZE。
  • 队尾指针进1:Q->rear = (Q->rear + 1) % MAXSIZE。
  • 队列长度:(Q->rear - Q->front + MAXSIZE) % MAXSIZE。

出队入队时,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前进1,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循环队列队空和队满的判断条件是什么呢?
显然,队空的条件是 Q->front == Q->rear 。若入队元素的速度快于出队元素的速度,则队尾指针很快就会赶上队首指针,如图( d1 )所示,此时可以看出队满时也有 Q ->front == Q -> rear
为了区分队空还是队满的情况,有三种处理方式:
(1)牺牲一个单元来区分队空和队满,入队时少用一个队列单元,这是种较为普遍的做法,约定以“队头指针在队尾指针的下一位置作为队满的标志”,如图 ( d2 )所示。

  • 队满条件: (Q->rear + 1)%Maxsize == Q->front
  • 队空条件仍: Q->front == Q->rear
  • 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Q->rear - Q ->front + Maxsize)% Maxsize

(2)类型中增设表示元素个数的数据成员。这样,队空的条件为 Q->size == O ;队满的条件为 Q->size == Maxsize 。这两种情况都有 Q->front == Q->rear
(3)类型中增设tag 数据成员,以区分是队满还是队空。tag 等于0时,若因删除导致 Q->front == Q->rear ,则为队空;tag 等于 1 时,若因插入导致 Q ->front == Q->rear ,则为队满。

我们重点讨论第一种方法

3、循环队列常见基本算法

(1)循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int ElemType;   //ElemType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里假定为int
#define MAXSIZE 50  //定义元素的最大个数
/*循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int front;  //头指针int rear;   //尾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SqQueue;

(2)循环队列的初始化

/*初始化一个空队列Q*/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Q->front = 0;Q->rear = 0;return OK;
}

(3)循环队列判队空

/*判队空*/
bool isEmpty(SqQueue Q){if(Q.rear == Q.front){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
}

(4)求循环队列长度

/*返回Q的元素个数,也就是队列的当前长度*/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return (Q.rear - Q.front + MAXSIZE) % MAXSIZE;
}

(5)循环队列入队

/*若队列未满,则插入元素e为Q新的队尾元素*/
Status EnQueue(SqQueue *Q, ElemType e){if((Q->rear + 1) % MAXSIZE == Q->front){return ERROR;   //队满}Q->data[Q->rear] = e;   //将元素e赋值给队尾Q->rear = (Q->rear + 1) % MAXSIZE;  //rear指针向后移一位置,若到最后则转到数组头部return OK;
}

(6)循环队列出队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Q中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
Status DeQueue(SqQueue *Q, ElemType *e){if(isEmpty(Q)){return REEOR;   //队列空的判断}*e = Q->data[Q->front]; //将队头元素赋值给eQ->front = (Q->front + 1) % MAXSIZE;    //front指针向后移一位置,若到最后则转到数组头部
}

三、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1、链队列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表示为链队列,它实际上是一个同时带有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的单链表,只不过它只能尾进头出而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空队列时,front和real都指向头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链队列常见基本算法

(1)链队列存储类型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struct LinkNode *next;
}LinkNode;
/*链式队列*/
typedef struct{LinkNode *front, *rear;	//队列的队头和队尾指针
}LinkQueue;

Q->front == NULL 并且 Q->rear == NULL 时,链队列为空。

(2)链队列初始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oid InitQueue(LinkQueue *Q){Q->front = Q->rear = (LinkNode)malloc(sizeof(LinkNode));	//建立头结点Q->front->next = NULL;	//初始为空
}

(3)链队列入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atus En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LinkNode s = (LinkNode)malloc(sizeof(LinkNode));s->data = e;s->next = NULL;Q->rear->next = s;	//把拥有元素e新结点s赋值给原队尾结点的后继Q->rear = s;	//把当前的s设置为新的队尾结点return OK;
}

(4)链队列出队

出队操作时,就是头结点的后继结点出队,将头结点的后继改为它后面的结点,若链表除头结点外只剩一个元素时,则需将rear指向头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队列不空,删除Q的队头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De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LinkNode p;if(Q->front == Q->rear){return ERROR;}p = Q->front->next;	//将欲删除的队头结点暂存给p*e = p->data;	//将欲删除的队头结点的值赋值给eQ->front->next = p->next;	//将原队头结点的后继赋值给头结点后继//若删除的队头是队尾,则删除后将rear指向头结点if(Q->rear == p){	Q->rear = Q->front;}free(p);return OK;
}

四、双端队列

1、定义

双端队列是指允许两端都可以进行入队和出队操作的队列,如下图所示。其元素的逻辑结构仍是线性结构。将队列的两端分别称为前端和后端,两端都可以入队和出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双端队列进队时,前端进的元素排列在队列中后端进的元素的前面,后端进的元素排列在队列中前端进的元素的后面。在双端队列出队时,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出队,先出的元素排列在后出的元素的前面。

2、特殊的双端队列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存在某些特殊的双端队列。

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 但在另一端只允许插入的双端队列称为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受限的双端队列: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但在另一端只允许删除的双端队列称为输入受限的双端队列,如下图所示。若限定双端队列从某个端点插入的元素只能从该端点删除,则该双端队列就蜕变为两个栈底相邻接的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附录

上文链接

数据结构:线性表

下文链接

数据结构:串

专栏

数据结构专栏

参考资料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
2、程杰:《大话数据结构》
3、王道论坛:《数据结构考研复习指导》
4、托马斯·科尔曼等人:《算法导论》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w634ZWas.shtml

相关文章

web 移动端开发基础

web 移动端开发基础 文章目录 web 移动端开发基础了解视口相关内容meta 视口标签掌握二倍图用法物理像素 & 物理像素比多倍图二倍精灵图做法 了解移动端常见选择方案掌握移动端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移动端常见的布局方式流式布局(百分比布局)flex 布局 -…

Web移动端

1.PC端和移动端的区别: PC端:屏幕大 用网页固定版心,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布局:浮动+定位+标准流) 移动端: 手机屏幕小,网页宽度多数为100%,是适配手机屏幕宽度 移动端则基本不需要考虑兼容性问题,放心大胆使用CS…

移动端网页开发基础

文章目录 前言一、浏览器1.pc端常见浏览器2.移动端常见浏览器 二、视口1.布局视口layout viewport2.视觉视口visual viewport3.理想视口ideal viewport 三、二倍图1.物理像素和物理像素比2.二倍图用法 四、移动端开发选择1.单独制作移动端页面2.响应式兼容pc移动端3.移动端常见…

20.【移动端Web开发之响应式布局】

文章目录 【移动端Web开发之响应式布局】前端小抄(20)一、响应式开发1.1 响应式开发原理1.2 响应式布局容器 二、Bootstrap前端开发框架2.1 Bootstrap简介2.2 Bootstrap使用2.3 布局容器 三、Bootstrap栅格系统3.1 栅格系统简介3.2 栅格选项参数3.3 列嵌套3.4 列偏移3.5 列排序…

H5移动web开发

目录 1、H5 的新特性有哪些?C3 的新特性有哪些? 2、如何使一个盒子水平垂直居中? 方法一:利用定位(常用方法,推荐) 方法二:利用 margin:auto 方法三:利用 display:table-cell 方法四…

手摸手带你学移动端WEB开发

HTML常用标签总结手摸手带你学CSSHTML5与CSS3知识点总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文已收录至我的Github仓库DayDayUP:github.com/RobodLee/DayDayUP,欢迎Star ⭐⭐⭐⭐⭐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blog.c…

移动端网页开发(一)

一、项目代码初始化 1.打开index.html将<meta></meta>标签补充完整 <html><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xff0c;minimum-scale1.0,maximum-…

web移动开发

web移动开发 手机内置浏览器&#xff1a; Android&#xff1a;Andriod BrowserIOS&#xff1a;Mobile SafariBlackBerry&#xff1a;WebkitSymbian S60&#xff1a; Web Browser for S60 其浏览器的核心都是基于Webkit 智能手机Web浏览器的特点: 有限的屏幕尺寸触屏、缩放硬…

移动端页面开发

移动端页面开发需要掌握的…… 移动端开发指的是&#xff1a;需要适配移动设备的网页开发移动开发与pc端开发没有本质的区别&#xff0c;使用的也还是HTML/CSS/JS的技术 一、移动端与pc端开发的区别在于&#xff1a; 1.浏览器不同 手机浏览器是webkit的天下&#xff0c;就目…

从零开始学习移动端Web开发

背景 近年来&#xff0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xff0c;移动端开发受到了异常的关注。从传统的安卓、IOS原生手机系统应用开发&#xff0c;转向了移动端Web开发或者是混合开发&#xff0c;既然有需求&#xff0c;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移动端Web开发吧。本文旨在让读者以最快的…

移动端网站开发

受限于流量太少&#xff0c;以前的手机网站无法做成像现在一样的效果&#xff0c;只能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实现简单的网页 随着3G&#xff0c;4G&#xff0c;5G的商用&#xff0c;我们的流量越来越多&#xff0c;网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去开发网页版。 移动端仿真 未来…

移动端开发

2022.3.5 学习笔记 目录 四、移动端开发方案 五、 移动端技术解决方案 六、移动端常见布局 移动端开发之流式布局&#xff1a; 一、基础 二、制作京东移动端首页案例 四、移动端开发方案 ①单独制作移动端页面 &#xff08;主流&#xff09; 京东商城手机版 淘宝触屏版…

web前端开发之移动端基础

web前端开发之移动端基础 一、物理像素(px) 定义&#xff1a;虚拟像素&#xff0c;可以理解为“直觉”像素&#xff0c;CSS和JS使用的抽象单位&#xff0c;浏览器内的一切长度都是以CSS像素为单位的&#xff0c;CSS像素的单位是px。 1.2 像素到底是什么 像素&#xff08;px…

前端移动端web开发(一)

一、前端开发 1.前端开发分类&#xff1a; PC端开发&#xff1a;页面主要运行在PC端浏览器中 移动端开发&#xff1a;页面主要运行在手机上 移动web开发 在移动端表现良好的页面&#xff0c;如新浪网 混合式开发&#xff08;Hybrid App&#xff09; 也叫“套壳开发”&#xf…

移动端Web开发 基础知识

文章目录 移动端Web开发移动端基础浏览器视口样式编写分辨率和设备像素比二倍图SVG矢量图 移动端Web开发 移动Web开发的两种主流方案&#xff0c;一种是单独制作移动端页面&#xff0c;另一种是制作响应式页面 移动端页面&#xff1a; 单独制作移动端页面的优势和劣势&#…

(一)移动端 Web 开发基础

文章目录 一、移动 Web 开发基础概念1. 像素(1) 分辨率(2) 物理像素(3) CSS 像素(4) 设备像素比(5) 标清屏和高清屏(6) 缩放(7) PPI / DPI 2. 视口 viewport 二、移动 Web 开发基础知识1. box-sizing2. 图标字体3. flex 布局(1) 什么是 flex 布局(2) flex 布局的基本概念(3) fl…

移动端web开发

相关阅读&#xff1a; WebApp与Native App的区别&#xff1f; 在高端智能手机系统中有两种应用程序&#xff1a;一种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统)运行的APP;一种是基于高端机的浏览器运行的WebApp&#xff08;基于WEB形式的应用程序&#xff09; Native App&#xff1a; 1、开发成本非…

Web前端开发 移动端开发(快速入门)

目录 一、理论知识1.视口2.物理像素和物理像素比3.二倍图4.移动端开发选择 二、移动端开发流程1.技术选型2.搭建文件结构3.SEO优化3大标签4.设置favicon.ico(logo图片)5.视口标签和初始化样式6.设置自适应尺寸&#xff08;两种方法&#xff09;1.方法一&#xff1a;创建common.…

移动端web开发笔记(一)

我本来一直在开发PC端的网页的&#xff0c;但是看到很多招聘都要求要有移动端开发的经验&#xff0c;所以开始学习一下&#xff01; 先搞清楚两个概念&#xff0c;移动端web开发&#xff0c;web app开发 1、 移动web开发&#xff08;pc端的页面用手机浏览器打开&#xff09; …

移动web开发

参考博客&#xff1a; 浅析移动端的视口 什么是视口 布局们 黑马程序员之flex布局 一、基础所知 常见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手机浏览器、360、谷歌浏览器等都是根据Webkit修改过来的内核&#xff0c;因此移动浏览器主要对webkit进行兼容。且移动端设备屏幕尺寸碎片化&#x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