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传感器

article/2025/9/14 15:20:21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应用范围有各种工业互通环境,涉及航空,航天,军工,石化,电力等。按照不同的测试,压力类型可分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绝压传感器。

表压传感器 ——> 相对于环境压力
差压传感器 ——> 两个压力间差值
绝压传感器 ——> 相对于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是指立体承受的实际压力是以真空状态为起点计算的压力均匀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液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新型的压力传感器特点:体积小,质量轻,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实现原理
压力变化 —> 阻值变化 —> 阻值电压/电流 —> 采集数据

“惠斯通电桥” 它是能精确测量电阻变化的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惠斯通电桥的四分之一桥”在实际情况下一般将R4变为应变电阻,其他三个电阻值相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公式中V0、VEX和R都是已知量,可以计算出来△R的值

那么如何将电阻变化
与压力产生的应变(ε)建立联系呢?
我们用到另外一个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F的值是由生产商提供的,可以通过输出电压求出应变值

“惠斯通电桥的二分之一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之处:
有两个应变未知电阻

通过简化可得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出现了两个未知量△R2和△R1,所以方程所以方程中出现了两个未知量△R2和△R1,而一个方程不能求出两个未知量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根据传感器受到F力的作用下,随之而改变的应变电阻R3会收缩 -vε,应变电阻R4拉伸的应变值为ε,公式中 V是固定值称为“泊松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将△R2用△R1表示出来,就能通过输出电压计算出应变值

还有一种全桥应变电阻方式,这三种都用各自的有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哪种方式。

在实际中电桥中数值是不为“0”的,需要调零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的电压为毫伏级,单位是mV/V。
假设传感器参数为下图所示,它满载输出的电压为20m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片机检测这么小的电压值,需要经过放大处理或用专用的集成芯片

ADC 模数转换部分
上面刚说了,通过检测传感器的电压,就可以计算出重量,所以就需要一个模拟电压采集电路,看上图可以知道,S+和 S-实际上是一个电桥的输出。假设,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为 1mV/V,即表示若激励电压是 5V,则输出范围±5mV。这个输出电压通常是几毫伏,不仅非常微小,而且这还是一对差分信号。比如 S+对地电压是 2.51V,S-对地电压是 2.50V,那么 S+和 S-之间的电压差就是 0.01V,这个 0.01V 的信号就叫差分信号,他们的共模电压就是 2.50V。在检测电压时,可以先检测一下 S+的对地电压,再检测一下 S-的对地电压,然后再做一个减法运算就行了,这样需要采集两次电压,不仅增加了运算量,而且每次采集都是带误差的,而且这里的有效信号仅仅是那个 0.01V 的差。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差分 ADC 芯片,例如:CS1237。这个芯片的输入信号可以是一个差分信号,也就是那个 0.01V 的电压,而且内部还带有一个放大器,可以把这个 0.01V 的信号放大 128 倍。由于是差分输入的芯片,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它能够承受的共模电压大小,CS1237 可以承受最大共模电压是芯片的电源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是假设 S+和 S-之间的电压差是 0.01V,那么可以经过 128 倍放大,就变成了 1.28V。使用上图所示的接线方法,使用 3.3V 的供电,由于是差分输入的结构,所以 CS1237 可以接受的信号是±3.7mV。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传感器安装时候,不用担心受力方向了,不管如何安装,只要经过校准,都可以检测到有效的重量。

电压转重量的算法程序
通上电之后,秤盘上面不放任何东西,此时传感器会输出一个电压,不要管具体是多少,因为每一个批次的传感器都会有微小差异,拧螺丝的力道不一样这个电压也不会一样。无论如何,此时能够采集到一个数值,想象一下,这是数轴上的一个点 A。这个时候,再在秤盘上面放一个 500 克的砝码,不管电压是往正方向走还是往负方向走,反正采集到的电压肯定会偏离 A 点一段距离的,记录这个点位 B。那么用 B-A(两个数值是带正负号的计算)得到的数值就是在这个电子秤中,500克的重量对应的那一段。此时可以计算一下称重系数 C=500/(B-A)。数值 C 是一个小数表示 CS1237 采集的数字,每一个数字对应的重量,比如可能是 C=0.01,那么如果单片机再读取到一个数据是 D,D-A 如果等于 1000,那么秤盘上放的这个物品就是 10 克。(具体程序可参考配套例程)

程序部分

CS1237.c

//作者网址: WWW.JIXIN.PRO
#include "CS1237.h"     //20bit ADC#define ADC_Bit  20 //ADC有效位数,带符号位 最高24位
#define SCK_1  SCLK = 1
#define SCK_0  SCLK = 0
#define DAT_1  DOUT = 1
#define DAT_0  DOUT = 0
#define	NOP_5()		_nop_();_nop_();_nop_()
#define	NOP30()		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
#define	NOP40()		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NOP_5();
#define One_CLK  SCK_1;NOP40();SCK_0;NOP40();
#define CS_CON  0X0C   //芯片地配置 内部REF 输出10HZ PGA=128 通道A 0X0C   
#define Lv_Bo 0.00001  //滤波系数 小于1sbit DOUT = P3^7;//数据对应IO口
sbit SCLK = P3^5;//时钟对应IO口
static long AD_Res_Last=0;//上一轮的ADC数值保存//延时500US 5.5296MHZ
void delay_500us(volatile unsigned char a)
{	volatile unsigned char i,j,b;for(b=0;b<a;b++){i = 3;j = 137;do{while (--j);} while (--i);}
}
//CS1237进入低功耗模式
void CS1237_Power_Down(void)
{SCLK = 1;delay_500us(100);SCLK = 1;SCLK = 1;delay_500us(100);
}
//配置CS1237芯片
void Con_CS1237(void)
{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char count_i=0;//溢出计时器dat = CS_CON;// 0100 1000SCK_0;//时钟拉低while(DOUT)//芯片准备好数据输出  时钟已经为0,数据也需要等CS1237全部拉低为0才算都准备好{delay_500us(10);count_i++;if(count_i > 150){SCK_1;DAT_1;return;//超时,则直接退出程序}}for(i=0;i<29;i++)// 1 - 29{One_CLK;}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0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1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2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3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4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5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6One_CLK;//37     写入了0x65for(i=0;i<8;i++)// 38 - 45个脉冲了,写8位数据{SCK_1;NOP40();if(dat&0x80)DAT_1;elseDAT_0;dat <<= 1;SCK_0;NOP40();}One_CLK;//46个脉冲拉高数据引脚
}
//读取芯片的配置数据
unsigned char Read_CON(void)
{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dat=0;//读取到的数据unsigned char count_i=0;//溢出计时器unsigned char k=0,j=0;//中间变量SCK_0;//时钟拉低while(DOUT)//芯片准备好数据输出  时钟已经为0,数据也需要等CS1237全部拉低为0才算都准备好{delay_500us(10);count_i++;if(count_i > 150){SCK_1;DAT_1;return 1;//超时,则直接退出程序}}for(i=0;i<29;i++)// 1 - 29{One_CLK;}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0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1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2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3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4SCK_1;NOP30();DAT_1;SCK_0;NOP30();//35SCK_1;NOP30();DAT_0;SCK_0;NOP30();//36DAT_1;One_CLK;//37     写入了0x56dat=0;for(i=0;i<8;i++)// 38 - 45个脉冲了,读取数据{One_CLK;dat <<= 1;if(DOUT)dat++;}One_CLK;//46个脉冲拉高数据引脚return dat;
}
//读取ADC数据,返回的是一个有符号数据
long Read_CS1237(void)
{unsigned char i;long dat=0;//读取到的数据unsigned char count_i=0;//溢出计时器DOUT = 1;//端口锁存1,51必备SCK_0;//时钟拉低while(DOUT)//芯片准备好数据输出  时钟已经为0,数据也需要等CS1237拉低为0才算都准备好{delay_500us(10);count_i++;if(count_i > 300){SCK_1;DAT_1;return 0;//超时,则直接退出程序}}DOUT = 1;//端口锁存1,51必备dat=0;for(i=0;i<24;i++)//获取24位有效转换{SCK_1;NOP40();dat <<= 1;if(DOUT)dat ++;SCK_0;NOP40();	}for(i=0;i<3;i++)//一共输入27个脉冲{One_CLK;}DAT_1;//先根据宏定义里面的有效位,丢弃一些数据i = 24 - ADC_Bit;//i表示将要丢弃的位数dat >>= i;//丢弃多余的位数return dat;
}
//初始化ADC相关参数
void Init_CS1237(void)
{Con_CS1237();//配置CS1237if(Read_CON() != CS_CON)//如果读取的ADC配置出错,则重启IAP_CONTR = 0x20;AD_Res_Last = Read_CS1237();AD_Res_Last = Read_CS1237();AD_Res_Last = Read_CS1237();
}
//数字一阶滤波器 滤波系数A,小于1。上一次数值B,本次数值C out = b*A + C*(1-A)
//下面这个程序负责读取出最终ADC数据
long Read_18Bit_AD(void)
{float out,c;out = AD_Res_Last;c = Read_CS1237();if(c!=0) // 读到正确数据{out = out*Lv_Bo + c*(1-Lv_Bo);AD_Res_Last = out;//把这次的计算结果放到全局变量里面保护}return AD_Res_Last;
}
//

main.c

//作者网址: WWW.JIXIN.PRO
//内部时钟 5.5296MHZ
//电池供电可用,实时显示重量,单位g
//KEY1 校准时第一步空称 ;  KEY2 砝码校准500G砝码 ;KEY3 常规去皮功能
#include "STC15W.h"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Uart_1.h"
#include "OLED_IIC.h"
#include "CS1237.h"
#include "T4_Key.h"
#include "ADC.h"
#include "IAP_EEPROM.h"#define  Tare         EEROM_20Long[0]  //校准用,皮重
#define  BGA_EEPROM   EEROM_20Long[1]  //在5V供电下,校准的内部BGA参数
#define  First_ON     EEROM_20Long[2]  //第一次开机标志位 如果不是88则表示第一次开机,用于批量生产
#define  Weight_500g  EEROM_20Long[3]  //500G标定时候的ADC数值extern bit Key_1,Key_2,Key_3;//三个按键的状态,全局变量 1表示按下 ,每次用过之后需要手动置零
extern unsigned int Battery_Now;//计算出来的当前电池电压
long EEROM_20Long[20];//用于掉电保存的数值,每次烧写过后可能会归零
unsigned char Work_Count=0;//放在定时器里面,每50ms进行一次显示,称重。
unsigned int Low_Power = 0;//放到定时器里面,进行关机检测,30S重量没有变化后进入低功耗模式
static float Weight_Coe=0.00000;//全局变量,称重时参考的重量系数
static float Tare_Coe=0.00000;//全局变量,皮重的重量,放大1000倍之后的数值
static unsigned int Weight_30S_1,Weight_30S_2;//30S读取一次重量,然后比较,如果两次相同则进入低功耗
static unsigned char Power_Down_F=0;//单片机掉电标志位,用于掉电重启后初始化所有设备//获取电池电压,50次平均值
unsigned int Get_Bat(void);
//读取CS1237,去皮后的重量,精确到g
unsigned int  Get_Weight(void);
//根据校准的数值,计算出称重系数
void Get_Weight_Coe(void);void main(void)
{unsigned int Main_Loop=0;//在主函数里面用的,循环时候控制循环次数的变量P0M1=0;P0M0=0;P1M1=0;P1M0=0;P2M1=0;P2M0=0;P3M1=0;P3M0=0;P4M1=0;P4M0=0;P5M1=0;P5M0=0;//上电初始化所有IO口为普通IOInit_Uart1();//初始化串口1,9600bpsOLED_Init();  //OLED初始化Init_T4();//初始化T4,用于按键检测Init_CS1237();//初始化CS1237Init_ADC();//初始化ADCEA = 1;//打开单片机全局中断Re_20_Long(0XD3B8,EEROM_20Long);//读取所有的掉电保存数据到内存里Delay1ms(10);if(First_ON != 88)//如果检测到第一次开机情况,表示需要校准,用于批量生产时候{LED2 = 0;//灯亮First_ON = 88;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Tare = Read_18Bit_AD();//读取出CS1237的数据,5V情况下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BGA_EEPROM = Get_BGA();//在5V供电情况下,保存BGA参数Wr_20_Long(0XD3B8,EEROM_20Long);//保存数据到EEPROMLED2 = 1;//灯灭}elseGet_Weight_Coe();//依据EEPROM内容,计算称重系数Send_Data1(Read_CON());//发送CS1237配置信息到串口//---------------------------------------------------------------//LED2 = 0;//灯亮Main_Loop = 10;//开机自动读取一次当前皮重。while(Main_Loop--)//连续读取10次,是因为CS1237读取程序里有软件滤波器,这样做更接近真实值Tare_Coe = Read_18Bit_AD();//读取出皮重的ADC数据Tare_Coe *= Weight_Coe;LED2 = 1;//关灯//--------------------------------------------------------------//		while(1){if(Key_1)//去皮后的值保存到EEPROM里面,必须在5V环境下 校准专用{Key_1 = 0;LED2 = 0;//灯亮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Tare = Read_18Bit_AD();//读取出CS1237的数据,5V情况下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BGA_EEPROM = Get_BGA();//在5V供电情况下,保存BGA参数Wr_20_Long(0XD3B8,EEROM_20Long);//保存数据到EEPROMLED2 = 1;//关灯}if(Key_2)//放上一个500g砝码,用于校准误差,必须在5V供电环境下{Key_2 = 0;LED2 = 0;//灯亮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Weight_500g = Read_18Bit_AD();//读取出500G的数据Weight_Coe = Weight_500g -  Tare;//除去皮重的ADC数值Weight_Coe = 500000 / Weight_Coe;//放大1000倍的斜率Tare_Coe = Weight_Coe * Tare;//皮重的重量,放大1000倍之后的Wr_20_Long(0XD3B8,EEROM_20Long);//保存数据到EEPROMLED2 = 1;} if(Key_3)//正常的去皮重,不保存到EEPROM里面{Key_3 = 0;LED2 = 0;Main_Loop = 10;while(Main_Loop--)Tare_Coe = Read_18Bit_AD();//读取出皮重的ADC数据Tare_Coe *= Weight_Coe;LED2 = 1;}//定时器控制的子程序,每150ms调用一次if(Work_Count == 4){OLED_ShowNum(7*9,2,Get_Bat(),4,16);//显示电池电压Weight_30S_1 = Get_Weight();//每一次称重,都要更新一下用于低功耗的数据OLED_ShowNum(7*8,4,Weight_30S_1,4,16);//OLED显示重量Work_Count = 0;if(Weight_30S_1 == Weight_30S_2){Low_Power ++;}else{Weight_30S_2 = Weight_30S_1;Low_Power = 0;}}//if(Low_Power > 150){CS1237_Power_Down();//CS1237进入低功耗模式OLED_Power_Down();//OLED进入低功耗模式INT_CLKO |= 0X10;//使能INT2中断,主要用于唤醒单片机//所有IO口设置为高阻输入P0M1=0;P0M0=0;P1M1=0;P1M0=0;P2M1=0;P2M0=0;P3M1=0;P3M0=0;P4M1=0;P4M0=0;P5M1=0;P5M0=0;P0 = 0xff;P1 = 0xff;P2 = 0xff;P3 = 0xff;P4 = 0xff;P5 = 0xff;Power_Down_F = 0;PCON |= 0X02;//单片机进入停机模式 while(1){if(Power_Down_F)//IAP_CONTR = 0x20;}}}
}
//获取电池电压,50次平均值
unsigned int Get_Bat(void)
{unsigned char i=50;unsigned long  dat=0;while(i--){Get_Vol();//主要是为了获取电池电压dat += Battery_Now;}dat /= 50;dat /= 100;//特意忽略电压的最后两位 表示以V为单位的电压保留一位小数 比如3800mV,即3.8Vdat *= 100;return dat;
}
//读取CS1237,去皮后的重量,精确到g
unsigned int Get_Weight(void)
{float dat;unsigned long dat2;dat = Read_18Bit_AD();dat *= Weight_Coe;//计算出当前重量,毛重,1000倍放大的dat -= Tare_Coe;//减去皮重的重量if(dat<0)dat = 0;dat2 = dat;dat2 /= 100;//准备四舍五入,因为放大了100倍,所以现在保留了小数点后一位if((dat2 % 10) > 5){dat2 /= 10;dat2 += 1;}else{dat2 /= 10;}return dat2;
}
//根据校准的数值,计算出称重系数
void Get_Weight_Coe(void)
{Weight_Coe = Weight_500g -  Tare;//除去皮重的ADC数值Weight_Coe = 500000 / Weight_Coe;//放大1000倍的斜率Tare_Coe = Weight_Coe * Tare;//皮重的重量,放大1000倍之后的
}
//
//外部中断入口,主要用于掉电唤醒
void EX_Int2(void) interrupt 10       //INT2
{Power_Down_F = 1 ;
}//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tYg9UT5W.shtml

相关文章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一)——3D激光里程计

目录 一、点云地图整体流程 二、激光里程计方案 2.1 ICP点到点 2.1.1 ICP推导 2.1.2 ICP改进 2.2 NDT 2.2.1 NDT推导 2.2.2 NDT改进 2.3 LOAM系 2.3.1 LOAM 2.3.2 A-LOAM 2.3.3 LEGO-LOAM 2.4 数据集及评价指标 2.4.1 KITTI简介 2.4.2 指标 一、点云地图整体流程…

MMDetection3D 1.1:统一易用的 3D 感知平台

自从两年前 MMDetection3D 发布以来&#xff0c;我们收到了很多用户的反馈&#xff0c;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建议&#xff0c;同时也有很多吐槽&#xff08;当然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xff09;&#xff0c;也有很多社区用户参与到我们代码库的完善中&#xff0c;我们也非常高…

关于传感器

人的眼睛就是传感器。人对光的感应靠眼睛&#xff0c;在光亮条件下&#xff0c;人眼能分辨各种颜色。首先从人眼构造开始讲起。眼睛最里面的膜是视网膜&#xff0c;它布满了整个眼睛后部的内壁。当眼球适当地聚焦时&#xff0c;来自眼睛外部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像。在视网膜表面分…

ToF 3D视觉传感技术详解、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

‍转载自&#xff1a;3d tof 现行的深度传感镜头作为智能手机的一大创新&#xff0c;已在目前主流智能手机上广泛应用。现因苹果在最新版iPad Pro上搭载了D-ToF&#xff08;直接飞行时间法&#xff09;深度传感镜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xff0c;推动了3D视觉在消费场景的新应用…

奥比中光Orbbec Astra Pro RGBD 3D视觉传感器在ROS(indigo和kinetic)使用说明

作者&#xff1a;童虎 编辑&#xff1a;3D视觉开发者社区 Orbbec Astra Pro传感器在ROS&#xff08;indigo和kinetic&#xff09;使用说明 这款摄像头使用uvc输入彩色信息&#xff0c;需要libuvc和libuvc_ros这样才能在ROS正常使用彩色功能。 请在下面网址&#xff0c;分别下载…

3D传感相关

这里涉及了各种3D传感相关的工作&#xff0c;包含单目、双目、ToF等传感器&#xff0c;涉及了计算摄影、ToF深度测量、双目深度估计、多视角深度估计、相机离线标定、相机在线标定、NeRF等技术&#xff0c;可谓3D视觉集大成者。 这里简单介绍下本文将会提到的两种3D成像技术&a…

3D激光雷达SLAM算法学习02——3D激光雷达传感器

1.本篇思维导图 2. 3D激光雷达传感器分类 3. 机械激光雷达 直观视频感受&#xff1a;Velodyne 优点&#xff1a;360视野&#xff0c;精度高&#xff0c;工作稳定&#xff0c;成像快 缺点&#xff1a;成本较高&#xff0c;不符合自动驾驶车规&#xff0c;生命周期短&#xff0c…

Lidar 3D传感器点云数据与2D图像数据的融合标注

2D&3D融合 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xff0c;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使用传感器来识别车辆周围的物理环境&#xff0c;用来捕获2D视觉数据&#xff0c;同时在车辆顶部安装雷达,用以捕捉精确目标定位的3D位置数据。 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数据可用于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轮廓&#xff0c;估…

3D视觉传感器产业现状-2018年

总结一下&#xff0c;主要参考于MEMS市场调研 MEMS.ME&#xff0c; 必须找专业的分析和咨询公司才行&#xff0c;或者活跃在前沿的资深行业专家。市场分析只能给出大致的销售状况&#xff0c;还不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数据对比。 从三维重建的算法、技术原理和效果参数上分析&#…

三种常见的3D传感器比较

作者 | dianyunPCL 编辑 | 点云PCL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xff0c;如有侵权&#xff0c;联系删文 点击下方卡片&#xff0c;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ADAS巨卷干货&#xff0c;即可获取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硬件交流】技术交流群 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里&#xff0c;3D传感…

3D视觉|了解下工业上常见的3D相机

说起相机&#xff0c;大家估计都很熟悉了。那么相对于平常使用的2D相机&#xff0c;3D相机又有哪些区别呢&#xff0c;顾名思义&#xff0c;3D相机可以让我们获取我们物理世界的空间信息&#xff0c;即立体三维的物理信息。多了一个维度的信息&#xff0c;似乎打开了一扇大门&a…

基于多传感器的3D多目标跟踪算法汇总

1. IROS 2020-AB3DMOT&#xff1a;A Baseline for 3D Multi-Object Tracking and New Evaluation Metrics 代码链接&#xff1a;https://github.com/xinshuoweng/AB3DMOT 文章链接&#xff1a;http://www.xinshuoweng.com/papers/AB3DMOT_eccvw/camera_ready.pdf 出发点&#x…

3D相机技术 | 立体视觉传感器+TOF相机

转自 | 睿慕课 文章结构 前言立体视觉传感器原理简介工业领域应用主流立体视觉的产品TOF相机工作原理TOF工业领域应用一些TOF研究机构 1.前言 在机器视觉应用中&#xff0c;物体三维形状的获取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系列里&#xff0c;我们将讨论目前在机器视觉行业中可用的3…

一文聊聊用于机器感知的3D与2D传感器数据 | 数据标注

人类和机器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我们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我们都存在于3D世界中&#xff0c;人类天生能够感知复杂的几何形状、透视、遮挡、消失点、物体持久性等带来的影响&#xff0c;但机器却很难处理这些最简单的情况。 想让他们能够“看到”仍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机…

多传感器融合 | CenterFusion:毫米波雷达和相机后融合3D检测算法

点击下方卡片&#xff0c;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ADAS巨卷干货&#xff0c;即可获取 今天自动驾驶之心很荣幸邀请到寒风分享RV后融合算法CenterFusion&#xff0c;如果您有相关工作需要分享&#xff0c;请在文末联系我们&#xff01; >>点击进入→自动驾驶之心【多传…

Ansys Lumerical Zemax Speos | CMOS 传感器相机:3D 场景中的图像质量分析

在本例中&#xff0c;我们介绍了一个仿真工作流程&#xff0c;用于在具有不同照明条件的特定环境中&#xff0c;从光学系统和CMOS成像器的组合中分析相机系统的图像质量。此示例主要涵盖整个工作流程中的Ansys Speos部分。该光学系统采用Ansys Zemax OpticStudio设计&#xff0…

三维力传感器

背景介绍 三维力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xff0c;例如&#xff1a;机器人关节传感元件&#xff0c;医疗设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xff0c;调研可知&#xff0c;三维力传感器通过弹性体元件&#xff0c;把外力转换为结构的变形&#xff0c;进而通过应变片实现三维…

视觉传感器:3D感知算法

作者丨巫婆塔里的工程师知乎 来源丨https://zhuanlan.zhihu.com/p/426569335 编辑丨 一点人工一点智能 1 前言 之前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基于视觉传感器的2D环境感知&#xff0c;包括2D物体检测和跟踪&#xff0c;2D场景语义分割。 但是&#xff0c;对于自动驾驶应用来说&#xff0…

3D 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原理解析

描述 在各种工业 4.0 应用中&#xff0c;通过 3D 位置检测进行实时控制的情况越来越多&#xff0c;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到机器人真空和安防。3D 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无疑是这些应用的极好选择&#xff0c;因为这种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xff0c;而且还可与门窗…

3D视觉基础(基本原理及3D传感器基本参数)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xff0c;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xff1a;新机器视觉 本人所在行业属于3D视觉方向&#xff0c;因此最近也是学习了很多3D视觉的知识&#xff0c;这次专门总结一下。 传统工业机器视觉中&#xff0c;2D指的是X方向加Y方向&#xff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