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XSS攻击?

article/2025/9/23 8:47:40

1 XSS

1.1 XSS 介绍

一个案例

某天,公司需要一个搜索页面,根据 URL 参数决定关键词的内容。小明很快把页面写好并且上线。代码如下:

<input type="text" value="<%= getParameter("keyword") %>">
<button>搜索</button>
<div>您搜索的关键词是:<%= getParameter("keyword") %>
</div>

然而,在上线后不久,小明就接到了安全组发来的一个神秘链接:

http://xxx/search?keyword="><script>alert('XSS');</script>

小明带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点开了这个链接[请勿模仿,确认安全的链接才能点开]。果然,页面中弹出了写着"XSS"的对话框。

可恶,中招了!小明眉头一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当浏览器请求 http://xxx/search?keyword="><script>alert('XSS');</script> 时,服务端会解析出请求参数 keyword,得到 ">

<script>alert('XSS');</script>,拼接到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形成了如下的 HTML:

<input type="text" value=""><script>alert('XSS');</script>">
<button>搜索</button>
<div>您搜索的关键词是:"><script>alert('XSS');</script>
</div>

浏览器无法分辨出 <script>alert('XSS');</script> 是恶意代码,因而将其执行。

这里不仅仅 div 的内容被注入了,而且 input 的 value 属性也被注入, alert 会弹出两次。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范呢?

其实,这只是浏览器把用户的输入当成了脚本进行了执行。那么只要告诉浏览器这段内容是文本就可以了。

聪明的小明很快找到解决方法,把这个漏洞修复:

<input type="text" value="<%= escapeHTML(getParameter("keyword")) %>">
<button>搜索</button>
<div>您搜索的关键词是:<%= escapeHTML(getParameter("keyword")) %>
</div>

escapeHTML() 按照如下规则进行转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了转义函数的处理后,最终浏览器接收到的响应为:

<input type="text" value="&quot;&gt;&lt;script&gt;alert(&#x27;XSS&#x27;);&lt;&#x2F;script&gt;">
<button>搜索</button>
<div>您搜索的关键词是:&quot;&gt;&lt;script&gt;alert(&#x27;XSS&#x27;);&lt;&#x2F;script&gt;
</div>

恶意代码都被转义,不再被浏览器执行,而且搜索词能够完美的在页面显示出来。

通过这个事件,小明学习到了如下知识:

  • 通常页面中包含的用户输入内容都在固定的容器或者属性内,以文本的形式展示。
  • 攻击者利用这些页面的用户输入片段,拼接特殊格式的字符串,突破原有位置的限制,形成了代码片段。
  • 攻击者通过在目标网站上注入脚本,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从而引发潜在风险。
  • 通过 HTML 转义,可以防止 XSS 攻击。[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啦!请继续往下看]。

注意特殊的 HTML 属性、JavaScript API

自从上次事件之后,小明会小心的把插入到页面中的数据进行转义。而且他还发现了大部分模板都带有的转义配置,让所有插入到页面中的数据都默认进行转义。

这样就不怕不小心漏掉未转义的变量啦,于是小明的工作又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但是,作为导演的我,不可能让小明这么简单、开心地改 Bug 。

不久,小明又收到安全组的神秘链接:http://xxx/?redirect_to=javascript:alert('XSS')。小明不敢大意,赶忙点开页面。然而,页面并没有自动弹出万

恶的“XSS”。

小明打开对应页面的源码,发现有以下内容:

<a href="<%= escapeHTML(getParameter("redirect_to")) %>">跳转...</a>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当攻击 URL 为 http://xxx/?redirect_to=javascript:alert('XSS'),服务端响应就成了:

<a href="javascript:alert(&#x27;XSS&#x27;)">跳转...</a>
复制代码

虽然代码不会立即执行,但一旦用户点击 a 标签时,浏览器会就会弹出“XSS”。

可恶,又失策了…

在这里,用户的数据并没有在位置上突破我们的限制,仍然是正确的 href 属性。但其内容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类型。

原来不仅仅是特殊字符,连 javascript: 这样的字符串如果出现在特定的位置也会引发 XSS 攻击。

小明眉头一皱,想到了解决办法:

// 禁止 URL 以 "javascript:" 开头
xss = getParameter("redirect_to").startsWith('javascript:');
if (!xss) {<a href="<%= escapeHTML(getParameter("redirect_to"))%>">跳转...</a>
} else {<a href="/404">跳转...</a>
}

只要 URL 的开头不是 javascript:,就安全了吧?

安全组随手又扔了一个连接:http://xxx/?redirect_to=jAvascRipt:alert('XSS')

这也能执行?…好吧,浏览器就是这么强大。

小明欲哭无泪,在判断 URL 开头是否为 javascript: 时,先把用户输入转成了小写,然后再进行比对。

不过,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小明的防护策略,安全组就构造了这样一个连接:

http://xxx/?redirect_to=%20javascript:alert('XSS')

%20javascript:alert('XSS') 经过 URL 解析后变成 javascript:alert('XSS'),这个字符串以空格开头。这样攻击者可以绕过后端的关键词规则,又成功的完成了注入。

最终,小明选择了白名单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个漏洞:

// 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过滤,禁止掉 "javascript:" 链接、非法 scheme 等
allowSchemes = ["http", "https"];valid = isValid(getParameter("redirect_to"), allowSchemes);if (valid) {<a href="<%= escapeHTML(getParameter("redirect_to"))%>">跳转...</a>
} else {<a href="/404">跳转...</a>
}

通过这个事件,小明学习到了如下知识:

  • 做了 HTML 转义,并不等于高枕无忧。
  • 对于链接跳转,如 <a href="xxx"location.href="xxx",要检验其内容,禁止以 javascript: 开头的链接,和其他非法的 scheme。

根据上下文采用不同的转义规则

某天,小明为了加快网页的加载速度,把一个数据通过 JSON 的方式内联到 HTML 中:

<script>var initData = <%= data.toJSON() %>
</script>

插入 JSON 的地方不能使用 escapeHTML(),因为转义 " 后,JSON 格式会被破坏。

但安全组又发现有漏洞,原来这样内联 JSON 也是不安全的:

  • 当 JSON 中包含 U+2028U+2029 这两个字符时,不能作为 JavaScript 的字面量使用,否则会抛出语法错误。

  • 当 JSON 中包含字符串 </script> 时,当前的 script 标签将会被闭合,后面的字符串内容浏览器会按照 HTML 进行解析;通过增加下一个 <script> 标签等方法就可以完成注入。

于是我们又要实现一个 escapeEmbedJSON() 函数,对内联 JSON 进行转义。

转义规则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复后的代码如下:

<script>
var initData = <%= escapeEmbedJSON(data.toJSON()) %>

通过这个事件,小明学习到了如下知识:

  • HTML 转义是非常复杂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用不同的转义规则。如果采用了错误的转义规则,很有可能会埋下 XSS 隐患。
  • 应当尽量避免自己写转义库,而应当采用成熟的、业界通用的转义库。

漏洞总结

小明的例子讲完了,下面我们来系统的看下 XSS 有哪些注入的方法:

  • 在 HTML 中内嵌的文本中,恶意内容以 script 标签形成注入。
  • 在内联的 JavaScript 中,拼接的数据突破了原本的限制(字符串,变量,方法名等)。
  • 在标签属性中,恶意内容包含引号,从而突破属性值的限制,注入其他属性或者标签。
  • 在标签的 href、src 等属性中,包含 javascript: 等可执行代码。
  • 在 onload、onerror、onclick 等事件中,注入不受控制代码。
  • 在 style 属性和标签中,包含类似 background-image:url("javascript:..."); 的代码(新版本浏览器已经可以防范)。
  • 在 style 属性和标签中,包含类似 expression(...) 的 CSS 表达式代码(新版本浏览器已经可以防范)。

总之,如果开发者没有将用户输入的文本进行合适的过滤,就贸然插入到 HTML 中,这很容易造成注入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构造出恶意的代码指令,进而利用恶意代码危害数据安全。

1.2 XSS 是什么?

Cross-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简称 XSS,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目标网站上注入恶意脚本,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利用这些恶意脚本,攻击者可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 Cookie、SessionID 等,进而危害数据安全。

为了和 CSS 区分,这里把攻击的第一个字母改成了 X,于是叫做 XSS。

XSS 的本质是:恶意代码未经过滤,与网站正常的代码混在一起;浏览器无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导致恶意脚本被执行。

而由于直接在用户的终端执行,恶意代码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信息,或者利用这些信息冒充用户向网站发起攻击者定义的请求。

在部分情况下,由于输入的限制,注入的恶意脚本比较短。但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脚本,并由浏览器执行,来完成比较复杂的攻击策略。

这里有一个问题:用户是通过哪种方法“注入”恶意脚本的呢?

不仅仅是业务上的“用户的 UGC 内容”可以进行注入,包括 URL 上的参数等都可以是攻击的来源。在处理输入时,以下内容都不可信:

  • 来自用户的 UGC 信息
  • 来自第三方的链接
  • URL 参数
  • POST 参数
  • Referer (可能来自不可信的来源)
  • Cookie (可能来自其他子域注入)

1.3 XSS 分类

根据攻击的来源,XSS 攻击可分为存储型、反射型和 DOM 型三种。

类型存储区*插入点*
存储型 XSS后端数据库HTML
反射型 XSSURLHTML
DOM 型 XSS后端数据库/前端存储/URL前端 JavaScript
  • 存储区:恶意代码存放的位置。
  • 插入点:由谁取得恶意代码,并插入到网页上。

1.3.1 存储型XSS

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目标网站的数据库中。
  2. 用户打开目标网站时,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3.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
  4.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这种攻击常见于带有用户保存数据的网站功能,如论坛发帖、商品评论、用户私信等。

1.3.2 反射型XSS

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2.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3.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
  4.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反射型 XSS 跟存储型 XSS 的区别是:存储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数据库里,反射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 URL 里。

反射型 XSS 漏洞常见于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如网站搜索、跳转等。

由于需要用户主动打开恶意的 URL 才能生效,攻击者往往会结合多种手段诱导用户点击。

POST 的内容也可以触发反射型 XSS,只不过其触发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构造表单提交页面,并引导用户点击),所以非常少见。

1.3.3 DOM型XSS

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2. 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3. 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行。
  4. 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DOM 型 XSS 攻击中,取出和执行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属于前端 JavaScript 自身的安全漏洞,而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

1.4 XSS攻击的预防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得知,XSS 攻击有两大要素:

  1. 攻击者提交恶意代码。
  2. 浏览器执行恶意代码。

针对第一个要素:我们是否能够在用户输入的过程,过滤掉用户输入的恶意代码呢?

输入过滤

在用户提交时,由前端过滤输入,然后提交到后端。这样做是否可行呢?

答案是不可行。一旦攻击者绕过前端过滤,直接构造请求,就可以提交恶意代码了。

那么,换一个过滤时机:后端在写入数据库前,对输入进行过滤,然后把“安全的”内容,返回给前端。这样是否可行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正常的用户输入了 5 < 7 这个内容,在写入数据库前,被转义,变成了 5 &lt; 7

问题是:在提交阶段,我们并不确定内容要输出到哪里。

这里的“并不确定内容要输出到哪里”有两层含义:

  1. 用户的输入内容可能同时提供给前端和客户端,而一旦经过了 escapeHTML(),客户端显示的内容就变成了乱码( 5 &lt;7 )。
  2. 在前端中,不同的位置所需的编码也不同。
  • 5 &lt; 7 作为 HTML 拼接页面时,可以正常显示:
<div title="comment">5 &lt; 7</div>
  • 5 &lt; 7 通过 Ajax 返回,然后赋值给 JavaScript 的变量时,前端得到的字符串就是转义后的字符。这个内容不能直接用于 Vue 等模板的展示,也不能 直接用于内容长度计算。不能用于标题、alert 等。

所以,输入侧过滤能够在某些情况下解决特定的 XSS 问题,但会引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乱码问题。在防范 XSS 攻击时应避免此类方法。
当然,对于明确的输入类型,例如数字、URL、电话号码、邮件地址等等内容,进行输入过滤还是必要的。
既然输入过滤并非完全可靠,我们就要通过“防止浏览器执行恶意代码”来防范 XSS。这部分分为两类:

  • 防止 HTML 中出现注入。
  • 防止 JavaScript 执行时,执行恶意代码。

1.5 预防存储型和反射型 XSS 攻击

存储型和反射型 XSS 都是在服务端取出恶意代码后,插入到响应 HTML 里的,攻击者刻意编写的“数据”被内嵌到“代码”中,被浏览器所执行。

预防这两种漏洞,有两种常见做法:

  • 改成纯前端渲染,把代码和数据分隔开。
  • 对 HTML 做充分转义。

纯前端渲染

纯前端渲染的过程:

  1. 浏览器先加载一个静态 HTML,此 HTML 中不包含任何跟业务相关的数据。
  2. 然后浏览器执行 HTML 中的 JavaScript。
  3. JavaScript 通过 Ajax 加载业务数据,调用 DOM API 更新到页面上。

在纯前端渲染中,我们会明确的告诉浏览器:下面要设置的内容是文本(.innerText),还是属性(.setAttribute),还是样式(.style)等等。浏览器不会被轻易的被欺骗,执行预期外的代码了。

但纯前端渲染还需注意避免 DOM 型 XSS 漏洞(例如 onload 事件和 href 中的 javascript:xxx 等,请参考下文”预防 DOM 型 XSS 攻击“部分)。

在很多内部、管理系统中,采用纯前端渲染是非常合适的。但对于性能要求高,或有 SEO 需求的页面,我们仍然要面对拼接 HTML 的问题。

转义HTML

如果拼接 HTML 是必要的,就需要采用合适的转义库,对 HTML 模板各处插入点进行充分的转义。

常用的模板引擎,如 doT.js、ejs、FreeMarker 等,对于 HTML 转义通常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把 & < > " ' / 这几个字符转义掉,确实能起到一定的 XSS 防护作用,但并不完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IzISgrK-1651718724312)(D:\study\项目\web安全\web安全.assets\image-20220505103325877.png)]

所以要完善 XSS 防护措施,我们要使用更完善更细致的转义策略。

<!-- HTML 标签内文字内容 -->
<div><%= Encode.forHtml(UNTRUSTED) %></div><!-- HTML 标签属性值 -->
<input value="<%= Encode.forHtml(UNTRUSTED) %>" /><!-- CSS 属性值 -->
<div style="width:<= Encode.forCssString(UNTRUSTED) %>"><!-- CSS URL -->
<div style="background:<= Encode.forCssUrl(UNTRUSTED) %>"><!-- JavaScript 内联代码块 -->
<script>var msg = "<%= Encode.forJavaScript(UNTRUSTED) %>";alert(msg);
</script><!-- JavaScript 内联代码块内嵌 JSON -->
<script>
var __INITIAL_STATE__ = JSON.parse('<%= Encoder.forJavaScript(data.to_json) %>');
</script><!-- HTML 标签内联监听器 -->
<buttononclick="alert('<%= Encode.forJavaScript(UNTRUSTED) %>');">click me
</button><!-- URL 参数 -->
<a href="/search?value=<%= Encode.forUriComponent(UNTRUSTED) %>&order=1#top"><!-- URL 路径 -->
<a href="/page/<%= Encode.forUriComponent(UNTRUSTED) %>"><!--URL.注意:要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过滤,禁止掉 "javascript:" 链接、非法 scheme 等
-->
<a href='<%=urlValidator.isValid(UNTRUSTED) ?Encode.forHtml(UNTRUSTED) :"/404"
%>'>link
</a>

可见,HTML 的编码是十分复杂的,在不同的上下文里要使用相应的转义规则。

1.6 预防 DOM 型 XSS 攻击

DOM 型 XSS 攻击,实际上就是网站前端 JavaScript 代码本身不够严谨,把不可信的数据当作代码执行了。

在使用 .innerHTML.outerHTMLdocument.write() 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把不可信的数据作为 HTML 插到页面上,而应尽量使用

.textContent.setAttribute() 等。

如果用 Vue/React 技术栈,并且不使用 v-html/dangerouslySetInnerHTML 功能,就在前端 render 阶段避免 innerHTMLouterHTML 的 XSS 隐患。

DOM 中的内联事件监听器,如 locationonclickonerroronloadonmouseover 等,<a> 标签的 href 属性,JavaScript 的 eval()

setTimeout()setInterval() 等,都能把字符串作为代码运行。如果不可信的数据拼接到字符串中传递给这些 API,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请务必避免。

<!-- 内联事件监听器中包含恶意代码 -->
<img onclick="UNTRUSTED" onerror="UNTRUSTED" src="data:image/png,"><!-- 链接内包含恶意代码 -->
<a href="UNTRUSTED">1</a><script>
// setTimeout()/setInterval() 中调用恶意代码
setTimeout("UNTRUSTED")
setInterval("UNTRUSTED")// location 调用恶意代码
location.href = 'UNTRUSTED'// eval() 中调用恶意代码
eval("UNTRUSTED")
</script>

如果项目中有用到这些的话,一定要避免在字符串中拼接不可信数据。

1.7 其他XSS防范措施

虽然在渲染页面和执行 JavaScript 时,通过谨慎的转义可以防止 XSS 的发生,但完全依靠开发的谨慎仍然是不够的。以下介绍一些通用的方案,可以降低 XSS 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Content Security Policy

严格的 CSP 在 XSS 的防范中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 禁止加载外域代码,防止复杂的攻击逻辑。
  • 禁止外域提交,网站被攻击后,用户的数据不会泄露到外域。
  • 禁止内联脚本执行(规则较严格,目前发现 GitHub 使用)。
  • 禁止未授权的脚本执行(新特性,Google Map 移动版在使用)。
  • 合理使用上报可以及时发现 XSS,利于尽快修复问题。

关于 CSP 的详情,请关注前端安全系列后续的文章。

输入内容长度控制

对于不受信任的输入,都应该限定一个合理的长度。虽然无法完全防止 XSS 发生,但可以增加 XSS 攻击的难度。

其他安全措施

  • HTTP-only Cookie: 禁止 JavaScript 读取某些敏感 Cookie,攻击者完成 XSS 注入后也无法窃取此 Cookie。
  • 验证码:防止脚本冒充用户提交危险操作。

1.8 XSS 攻击的总结

虽然很难通过技术手段完全避免 XSS,但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原则减少漏洞的产生:

  • 利用模板引擎 开启模板引擎自带的 HTML 转义功能。例如: 在 ejs 中,尽量使用 <%= data %> 而不是 <%- data %>; 在 doT.js 中,尽量使用 {{! data } 而不是 {{= data }; 在 FreeMarker 中,确保引擎版本高于 2.3.24,并且选择正确的 freemarker.core.OutputFormat

  • 避免内联事件 尽量不要使用 onLoad="onload('{{data}}')"onClick="go('{{action}}')" 这种拼接内联事件的写法。在 JavaScript 中通过 .addEventlistener() 事件绑定会更安全。

  • 避免拼接 HTML 前端采用拼接 HTML 的方法比较危险,如果框架允许,使用 createElementsetAttribute 之类的方法实现。或者采用比较成熟的渲染框架,如 Vue/React 等。

  • 时刻保持警惕 在插入位置为 DOM 属性、链接等位置时,要打起精神,严加防范。

  • 增加攻击难度,降低攻击后果 通过 CSP、输入长度配置、接口安全措施等方法,增加攻击的难度,降低攻击的后果。

  • 主动检测和发现 可使用 XSS 攻击字符串和自动扫描工具寻找潜在的 XSS 漏洞。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rZ3XIML2.shtml

相关文章

XSS知识总结

XSS基础 跨站脚本&#xff08;英语&#xff1a;Cross-site scripting&#xff0c;通常简称为&#xff1a;XSS&#xff09;是一种网站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攻击&#xff0c;是代码注入的一种。它允许恶意用户将代码注入到网页上&#xff0c;其他用户在观看网页时就会受到影响。这…

XSS常见的绕过手法

XSS学习笔记 XSS常见的绕过手法大小写绕过双写绕过开口标签空格回车TAB其他非黑名单标签和事件编码转义一些特殊过滤情况一些思维导图总结一些参考链接 XSS常见的绕过手法 大小写绕过 HTML对标签大小写不敏感&#xff0c;可以利用大小写混用绕过 例如&#xff1a;<script&…

什么是XSS攻击?

网络千万条&#xff0c;安全第一条。网安不规范&#xff0c;网站都完蛋&#xff01; 前端工程师接触最多的漏洞我想就是 XSS 漏洞了&#xff0c;然鹅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对其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篇文章将带领大家认清XSS攻击&#xff0c;以及对于XSS攻击该如何防范。 什么是…

【web渗透】XSS跨站请求攻击

&#x1f495;&#x1f495;&#x1f495; 博主昵称&#xff1a;摆烂阳&#x1f495;&#x1f495;&#x1f495; &#x1f970;博主主页跳转链接 &#x1f469;‍&#x1f4bb;博主研究方向&#xff1a;web渗透测试 、python编程 &#x1f4c3; 博主寄语&#xff1a;希望本篇文…

XSS漏洞

XSS是web安全中最为常见的漏洞&#xff0c;XSS全称是Cross Site Script。XSS攻击通常指黑客通过“HTML注入”篡改了网页&#xff0c;插入了恶意脚本&#xff0c;从而控制用户浏览的一种攻击。 这里的跨站访问&#xff0c;可以是从正常的网站跨到黑客的服务器&#xff0c;也可以…

XSS-Game 通关教程,XSS-Game level1-18,XSS靶场通关教程

​ 「作者主页」&#xff1a;士别三日wyx 「作者简介」&#xff1a;CSDN top100、阿里云博客专家、华为云享专家、网络安全领域优质创作者 「专栏简介」&#xff1a; 此文章已录入专栏 靶场通关教程 XSS-Game XSS-Game level1XSS-Game level2XSS-Game level3XSS-Game level4XSS…

XSS攻击与CSRF攻击

XSS攻击 什么是XSS Cross-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xff0c;简称XSS&#xff0c;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目标网站上注入恶意脚本&#xff0c;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利用这些恶意脚本&#xff0c;攻击者可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Cookie、SessionID等&…

【XSS攻击介绍(一)】

目录 一、前言 二、攻击条件和漏洞验证方法 三、XSS漏洞分类 四、利用方法 五、XSS payload变形 六、防护总结 一、前言 XSS&#xff1a;跨站脚本攻击&#xff0c;即CSS。利用网页开发时留下的漏洞&#xff08;web应用程序对用户的输入过滤不足&#xff09;&#xff0c…

【XSS漏洞-01】XSS漏洞简介、危害与分类及验证

目录 1 XSS漏洞简介2 XSS漏洞危害3 XSS漏洞分类3.1 反射型XSS3.2 存储型XSS3.3 DOM型XSS3.3.1 节点树模型3.3.2 DOM型XSS 4 漏洞验证4.1 漏洞验证相关概念4.2 漏洞验证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4.3 常见POC 5 XSS漏洞验证实例5.1 反射型XSS漏洞验证实例5.2 存储型XSS漏洞验证实例5.3 …

XSS攻击详解

本篇博客主要总结一下什么是XSS攻击&#xff0c;并且如何防范XSS攻击。 一、什么是XSS攻击 XSS攻击中文名称为&#xff1a;跨站脚本攻击&#xff0c;XSS的重点不在于跨站&#xff0c;而在于脚本的攻击。 XSS攻击的工作原理&#xff1a;攻击者会在web页面中插入一些恶意的script…

XSS详解

XSS详解 1. 简介2. 跨站脚本实例3. XSS 的危害4. 分类4.1 反射型XSS&#xff08;非持久型&#xff09;漏洞成因攻击流程 4.2 存储型XSS&#xff08;持久型&#xff09;漏洞成因攻击流程 4.3 DOM型XSS漏洞成因 4.4 通用型XSS漏洞成因漏洞案例 4.5 突变型XSS漏洞成因攻击流程 5. …

XSS是什么?(Xmind配文详解)

一张图带你详解XSS &#xff08;话不多说上图&#xff09; 一、什么是 XSS XSS全称&#xff08;Cross Site Scripting&#xff09;跨站脚本攻击&#xff0c;是最常见的Web应用程序安全漏洞之一&#xff0c;位于OWASP top 10 2013/2017年度分别为第三名和第七名&#xff0c;X…

XSS详细讲解

XSS 1.XSS简介 &#xff08;1&#xff09;XSS简介 XSS作为OWASP TOP 10之一。 XSS中文叫做跨站脚本攻击&#xff08;Cross-site scripting&#xff09;&#xff0c;本名应该缩写为CSS&#xff0c;但是由于CSS&#xff08;Cascading Style Sheets&#xff0c;层叠样式脚本&am…

MySQL mysqldump数据导出详解

MySQL mysqldump数据导出详解 2016-04-07 11:14 pursuer.chen 阅读(357122) 评论(2) 编辑 收藏 举报 介绍 在日常维护工作当中经常会需要对数据进行导出操作&#xff0c;而mysqldump是导出数据过程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个工具&#xff1b;它自带的功能参数非常多&#xff…

linux mysqldump 备份所有数据库,mysqldump导出所有数据库

Mysqldump工具的详细介绍 说明:mysqldump是数据库用来备份和数据转移的一个工具,一般在数据量很小的时候(几个G)可以用于备份。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就不建议用mysqldump工具进行备份了;mysqldump是一个很好用的mysql数据转移工具,具有兼容强强、跨版本等特点; 一、数…

mysqldump实战-问题1

使用mysqldump导出数据时&#xff0c;遇到了一个权限问题(之前没报过这个提示) mysqldump: Error: Access denied; you need (at least one of) the PROCESS privilege(s) for this operation when trying to dump tablespaces 查看当前用户的权限&#xff1a; 解决方法&…

mysqldump 备份还原

Mysqldump Mysqldump客户端程序执行逻辑备份&#xff0c;可以生产一组SQL语句&#xff0c;这些语句可以执行重现原始数据库对象定义和表数据&#xff1b;它可以转存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进行备份或者转移到其他数据库。Mysqldump命令也能生成csv文件或其他分隔符的文本&#xff0c…

mysqldump实战-问题2

在使用mysqldump 按条件导出数据的时候&#xff0c;发现导出的数据比直接在数据库查询数据变少了。 在数据库使用select count(*) from tablename where DATE_FORMAT(Inserted,%Y-%m-%d) 2022-12-13; 查到的数据是662条&#xff1b;然后使用mysqldump -uusr_name -pusr_pwd -…

MySQL 8.0 mysqldump 详解

作者公众号&#xff0c;欢迎一起交流。 mysqldump命令是MySQL自带的客户端程序&#xff0c;可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备份&#xff0c;由于是逻辑备份&#xff0c;故可以看到备份的内容是有一系列的SQL语句组成&#xff0c;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备份内容进行修改。当然&#xff0c;使用…

mysqldump的使用简介

有时候要对线上数据进行操作&#xff0c; 需要提前备份下数据。 有时候需要将线上数据dump下来进行分析和验证。 来看下mysqldump的使用。 导出数据&#xff1a;mysqldump -h localhost -u root -p -P 17538 --single-transaction --databases taoge --tables x > x1.s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