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机”。
总结:
IP是一个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互联互通的规则。
IP地址是IP实现互联互通的一个策略。
IP地址与MAC地址区别
IP地址是软件地址,而不是硬件地址(MAC地址)。硬件地址被硬编码到网络接口卡(NIC)中,用于在本地网络中寻找主机。IP地址让一个网络中的主机能够与另一个网络中的主机通信,而不管这些主机所属的LAN是什么类型的。
MAC用于局域网中通信,交换机通过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计算机IP用于网络间通信
IPV4、IPV6
IPV4:32位二进制以点分割,分为4段十进制数a.b.c.d
IPV6:128位二进制以冒号分割,分为8段十六进制数a:b:c:d:e:f:g:h
IPV4
IPV4地址长32位,这些位被划分成4组(称为字节或八位组),每组8位,每组最大不超过255,我们可使用下面3种方法描述护地址:
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0.1。
二进制 如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十六进制 如co.a8.0.1。
上述示例表示的是同一个IP地址。对于IP编址时,十六进制表示没有点分十进制和二进制那样常用,但某些程序确实以十六进制形式存储IP地址,Windows注册表就将机器的IP地址存储为十六进制。
IPV4地址分类
设计因特网的人决定根据网络规模创建网络类型。对于少量包含大量节点的网络,他们创建了A类网络:对于另一种极端情况的网络,他们创建了C类网络,用来指示大量只包含少量节点的网络:介于超大型和超小型网络之间的是B类网络。所以IPV4五类地址中只有前三类可以分给用户试用,D类是多播地址,E类为保留地址,用于研究。
按照第一段的范围分类
A.1-126
B.128-191
C.192-223
D.224-239
E.240-255
网络的类型决定了IP地址将如何划分成网络部分和节点(主机)部分
分配原则:
只有A、B、C三类地址可以分配给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网络地址相同主机地址必须唯一
网络地址的第一个数字不能为127,保留用来测试连接
网络地址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1.
主机地址中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1:主机地址全为0用来表示网络地址,全为1用作广播
ipv4特殊IP,不能使用的IP
0.0.0.0
255.255.255.255
127.x.x.x
A.0.0.0、A.255.255.255
169.254.0.0--168.254.255.255
子网掩码
子网拖码:区分IP地址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255.0
D.255.255.255.255
网络位:拖码对应的IP位的二进制部分,全为1的部分是网络位
主机位:拖码对应的IP位的二进制部分,不全为1的部分是主机位

在同一局域网内两台主机能否通信取决于:拥有相同网络位的计算机属于同一网段。
私网地址:
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显示全球IPv4位址可能在2005至2010年间全部发完(实际情况是在2011年2月3日1v4位地址分配完毕)。
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又设计了私有地址,这样就可以重复在局域网中使用了,LAN中的用户想上网只需通过PNAT的方式通过地址转换技术就可以上网,保证了公网地址的最大化、最高效应用。
A类地址中私网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中私网172.16.0.0.0--172.31.255.255
C类地址中私网192.168.0.0--192.168.255.255
PANT技术:
路由器上开启PANT

IPV6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
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在2016年已向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建议,要求
新制定的国际互联网标准只支持IPV6,不再兼容IPv4。
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是IPV4地址长度的4倍。于是IPV4点分十进制格式不再适用,采用十
六进制表示。
表示方法
一、冒分十六进制表示法
格式为×:×:×:×:×:×:×:x,其中每个X表示地址中的16b,以十六进制表示,例如:ABCD:EF01:2345:6789:ABCD:EF01:2345:6789
这种表示法中,每个X的前导0是可以省略的,
例如:2001:0DB8:0000:0023:0008:0800:200C:417A→2001:DB8:0:23:8:800:200C:417A
二、0位压缩表示法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IPv6地址中间可能包含很长的一段0,可以把连续的一段0压缩为“”。但为保证地址解析的唯一性,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例如:
FF01:0:0:0:0:0:0:1101→FF01::1101
0:0:0:0:0:0:0:1→::1
0:0:0:0:0:0:0:0→::
三、内嵌IPv4地址表示法
为了实现IPV4-IPV6互通,IPv4地址会入IPV6地址中,此时地址常表示为:x:x:x:x:x:x:d.d.d.d,前96b采用冒分十六进制表示,而最后32b地址则使用IPV4的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192.168.0.1与:FFFF:192.168.0.1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注意在前96b中,压缩0位的方法依旧适用。
分类
单播地址(UnicastAddress)
用来唯一标识一个接口,类似于IPv4中的单播地址。发送到单播地址的数据报文将被传送给此地址所标识的一个接口。
组播地址(MulticastAddress)
用来标识一组接口(通常这组接口属于不同的节点),类似于IPV4中的组播地址。发送到组播地址的数据报文被传送给此地址所标识的所有接口。
任播地址(AnycastAddress)
用来标识一组接口(通常这组接口属于不同的节点)。发送到任播地址的数据报文被传送给此地址所标识的一组接口中距离源节点最近(根据使用的路由协议进行度量)的一个接口,一对最近。
VLSM
VLSM(可变长子网拖码)提供了在一个主类(A类、B类、C类)网络内包含多个子网的能力,可以对一个子网再进行子网划分(隔离网络),使IP地址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划分子网就是借用主机号的位充当网络号来扩大网络的个数。
VLSM优点
VLSM技术可以避免固定长度子网拖码浪费地址空间的问题
提高带宽利用率
实现LAN中的网络隔离,更加安全。

网络位借了主机位两位,红色的11
两位有2的两次幂变化,00、01、10、11,所以大网被划分了四个小网
192.168.0.0-192.168.0.63
192.168.0.64—192.168.0.127
192.168.0.128-192.168.0.191
192.168.0.192-192.168.0.255
主机位还剩6位,所以一个小网中有2的6次幂个主机位,除去全0,全1的主机位,有效的主机位有6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