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讲计算机网络原理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自己花钱买设备,带宽固定,自己维护,100米以内 ,带宽有10M/100M/1000M口。
- Internet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自己的机房、对网民提供访问Internet连接。
- 广域网
二、OSI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工作分为7层
- 应用层:所有的能够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 表示层: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或压缩处理,二进制或ascII码表示。
- 会话层:用 netstat -n和 netstat -nb命令查木马。
- 传输层:可以进行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和不可靠传输。
- 网络层:负责规划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
-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帧的开始和结束,透明传输,差错校验。
- 物理层:定义网络设备的接口标准、电器标准、如何在物理链路上传输更快的速度。
分层后,每一层相对独立,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它层。
2、OSI参考模型对网络排错指导
- 物理层故障: 查看连接状态、 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冲突、ADSL欠费、网速没协商一致、计算机连接到错误的WLAN
- 网络层:配置了错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路由器没有配置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
- 应用层故障:应用程序配置错误。
3、OSI参考模型和网络安全
- 物理层安全
- 数据链路层安全:ADSL 账号密码 VLAN 交换机端口绑定MAC地址。
- 网络层安全:在路由器上使用ACL控制数据包流量。
- 应用层安全:开发的应用程序没漏洞。
4、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
TCP:可靠传输 UDP:不可靠传输
5、 封装与解封过程:
数据帧=目标MAC地址、源码MAC地址+目标IP地址、源码IP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数据+FSC差错校验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比特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 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传播时延、处理时延(选择出口)、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往返时间(RTT)
-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四、物理层
1、基本概念/任务描述
- 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大小、引脚数目)
- 电器特性
- 功能特性
- 过程特性
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单向通信(单工)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双向同时通信(双工)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基本频带信号
带通信号:将基带信号经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 基本调制方法:
调幅(AM)
调频(FM)
调相(PM)
- 常用编码:
a.单极性不归零码
b.单极性归零码
c.双极性归零码
d.曼彻斯特编码
e.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五、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
透明封装
无差错接收
点到点线路的数据链路层 PPP
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CSMA/CD
以太网 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100M 1000M 10000M
六、网络层
七、传输层
八、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