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Test Case):
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用例编号 | 功能模块 | 测试点 | 重要级别 | 预置条件 | 测试输入 | 操作步骤 | 预期结果 |
1.用例编号
测试用例编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的;用例的编号应该具有唯一性、易识别性。(比如可以采用统一的约定,产品编号-系统测试子项名-编号)这样看到编号就可以知道做的什么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什么、也方便维护。
2.功能模块(测试项)
你现在这个测试用例所测的项目名,可以是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的模块或者被测的单元。(例如:计算机加法功能)
3.测试点(详细功能)
测试点是对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每个测试用例的标题不能重复,因为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是不一样的。(例如:手机在没有SIM卡的情况下拨打119)
4.预置条件
就是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描述,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无法进行测试。
5.操作步骤
执行当前测试用例所要经过的操作步骤;需要给出每一步操作的详细描述,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操作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
6.预期结果
当前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用来与实际输出结果比较,如果相同则该测试用例通过,否则该测试用例失败。
7.实际结果
执行用例的结果。(如:通过、不通过;pass、fail、block)
8.用例级别(重要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等)
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低之间的测试用例;
低: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注:一般情况下重要级别为高的测试用例,一个测试子项里有且仅有一个,大多数都是重要级别为中的测试用例;因为我们会进行一个系统测试预测试项,如果重要级别为高的太多,则就失去了预测试的实际意义。
9.执行人
该条测试用例是由谁执行的备注名称保留记录。
10.备注
添加执行用例执行前或者用例执行后、作者、编写日期、修改日期等信息。
二、测试用例编写的依据:
1、《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需求规格说明书包含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 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站在用户角度描述的系统业务需求,是用于用户签字确认业务需求;
-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站在开发人员角度描述的系统业务需求,是指导开发人员完成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性文档。
SRS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需求来源主要是客户提供的验收标准和原始需求;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区别如下:
①面向对象不同:
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面向的是业务人员、用户;
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面向的是设计、开发人员
②生成阶段不同
一般先有用户需求说明书,后有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输入
3.用户需求说明书只是大致描述软件包含的功能,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要写明共有多少项功能,针对每项独立的功能还得列出输入、输出和正常异常的处理;
4.用户需求说明书没有明确具体运行环境,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所需的运行环境;如:硬件、软件、其他的外部设备;
5.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之描述了功能需求,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挖掘了非功能需求;如:效率特性、易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可靠性等;
6.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描述软件本身,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还需要考虑与系统相关的接口;如:硬件接口、用户的图形界面、GUI接口等。
2、《概要设计说明书》HLD
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系统论据结构设计、总体设计等;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3、《详细设计说明书》LLD
详细设计说明书又称程序设计说明书,主要涉及说明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核心,列出项目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