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多态的定义:
多态: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在运行时,可以通过指向基类的引用,来调用实现派生类(子类)中的方法。
二:多态的好处:
使用多态,我们可以很好的完成代码的解耦和工作,加强代码的可扩展性,是代码更加灵活,在不改变原有接口方法的情况下简化流程等,总结一下就是:
减耦合
增强可以替换性
可扩展性
灵活性等…
从代码看,我们可以省去很多很多重载的方法。
三、实现多态的三个条件(前提条件,向上转型、向下转型):
1、继承的存在;(继承是多态的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多态)
2、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多态下会调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3、父类引用变量指向子类对象。(涉及子类到父类的类型转换)
四、多态使用:虚拟方法调用
有了多态性以后:我们在编译期,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方法,但在运行期,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1.多态成员变量:编译运行看左边
Fu f=new Zi();
System.out.println(f.num);//f是Fu中的值,只能取到父中的值
2.多态成员方法: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Fu f1=new Zi();
System.out.println(f1.show());//f1的门面类型是Fu,但实际类型是Zi,所以调用的是重写后的方法。
特别注意:
(1)当子父类都明确声明了同样的属性的时候,不是说属性的覆盖,而是有两份一模一样的属性。(一个是父亲的,一个是儿子的),而非private方法在父子类中都显式声明了的话,会进行覆盖/重写操作的。
(2)对象的多态性,只适用于方法,不适用于属性,属性是编译和运行都看的左边。
代码演示属性不具有多态:
public class Person{int id=100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erson p=new Man();System.out.println(p.id);//输出结果为1001,而不是1002}
}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int id=1002;
}
分析:
栈中的变量名为p,是Person类型的,在堆空间中,Person里面有id为1001,Man也定义了一个id为1002,p指过去。所以堆空间中本身就有两个id属性,调用哪个由左边决定的。
即编译和运行都看左边,因为声明的是Person类型,所以调的id是1001,当声明类型为Man时,才会调1002。
深入分析多态:
父类 a=new 子类,实际对象时子类。由于向上转型,我们可以用父类在编译期间代替子类,使得编译不报错,当然你调用的方法必须是父类所拥有的,不然编译监察报错,
其实new 子类(),那么实际类型就是子类,运行期间就是子类的方法和属性啊,而一个父类有多个子类,那么就造成多态的生成和原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
我们的属性不具有多态特性。我们直接调用属性值,那么出来的就是父类的属性值,为什么呢?
这个就是静态绑定和动态绑定的问题了
编译期间的绑定就是静态绑定,运行期间的绑定就是动态绑定,java为了实现多态的这个机制,选择让方法在运行期间绑定对应对象所对应实际类型,选择让属性在编译期间绑定其所对应实际类型。那么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
编译期间时,肯定是父类的类型,如果直接调用属性,故名思议则是父类所对应的属性值。而方法则是在运行期间绑定的,这个对象实际上实际是子类对象,那么运行期间就肯定是子类类型,故方法是子类的方法,而在方法中调用的值是子类的值就更简单了,我们调用子类的值时,实际上简写了this.属性,而this却是指当前对象。当前对象只有被实例化才会有对象,那么肯定是运行期间,故在方法里面调用属性值是子类的值。
总结:
属性:编译和运行都看左边
方法: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
虚拟方法调用(多态情况下)
子类中定义了与父类同名同参数的方法,在多态情况下,将此时父类的方法称为虚拟方法,父类根据赋给它的不同子类对象,动态调用属于子类的该方法。这样的方法调用在编译器是无法确定的。
Person e = new Student();
e.getInfo();//调用Student类的getInfo()方法。 -
编译时类型和运行时类型
编译时e为Person类型,而方法的调用时在运行时确定的,所以调用的是Student类的getInfo方法。–动态绑定
向下转型
1.有了对象的多态性以后,内存中实际上是加载了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的,但是由于变量声明为父类类型,导致编译时,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属性和方法。子类特有的属性和方法不能调用。
2.使用向下转型,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符。但是注意,使用强转时,可能出现ClassCastException异常、类转换异常。
instanceof关键字的使用
a instanceof A:判断对象a是否是类A的实例。如果是,返回true,如果不是,返回false.
使用场景:
为了避免在向下转型时出现类转换异常,我们在向下转型之前,先进行instanceof的判断,一旦返回true,就进行向下转型。如果返回false,不进行向下转型。
如果a instanceof A 返回true,则a instanceof B 也返回true.其中类B是类A的父类。
注意:要使得向下转型正常运行,想要显式的向上转型,再向下转型。而且先进行instanceof类型判断后再向下转型。
经典练习题:
总结的知识点:
五、重写和重载的区别(面试问题):
①两者的概念:
重载:两同一不同:同一个类,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不同,方法彼此就形成了方法的重载,构造器也可以重载。
重写:子类继承父类以后,可以对父类中同名的同参数的方法,进行覆盖操作。
②重载和重写的规则:
重载规则:
方法名称必须相同。
参数列表必须不同(个数不同、或类型不同、或参数排列顺序不同)。
与方法的返回类型和访问修饰符 无关。(这两个不是判断重载的依据)。
重写规则:发生在父子类之间
①:子类重写的方法的方法名和形参列表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方法名和形参列表相同
②:子类重写的方法的权限修饰符不小于(大于等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权限修饰符
2.1特殊情况:子类不能重写父类中声明为private权限的方法。
③:返回值类型:
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void,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只能是void.
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是A类型,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只能是A类或A类的子类。
父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double),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必须是相同的,都是double.
④子类重写的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不大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
③多态性的表现:
重载:不表现为多态性,编译期的静态绑定。
重写:表现为多态性。运行期的动态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