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存储架构图
中低端存储系统采用的是双控共享访问后端的全部磁盘扩展柜,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架构:
该架构是传统存储系统的关键点之一,正式利用后端共享存储的方式,才使得两个控制器之间才能够在任何一方出现故障,或者某个链路出现问题之后,系统依然可以从另外一条路对硬盘进行访问。
低端存储拼价格,中端存储拼功能,那么高端存储拼什么?当然是架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高端存储来说,这个门道就是架构。高性能、高可靠和可扩展性是所有高端存储面临的“三角”难题,也是成为衡量高端存储技术领先性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三者之间取得均衡,对于厂商和用户来说都是一道难题。那么,高端存储架构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呢?
多控高端存储演进
先回顾一下存储架构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高端存储是在大型机、小型机出现后,随着数据规模的持续增长需求开始出现。按时间顺序,高端存储架构经历了从总线架构到交换式架构、矩阵直连架构、分布式架构、全共享交换式架构的演进历程。
总线架构:扩展性差,总线资源争用
总线架构图示
目前,已经没有厂家再采用总线交换式的架构。EMC和HDS的早期产品都曾经采用过这种架构。该架构的缺点是可扩展性不强,且由于基于总线,存在总线争用,造成数据访问效率受到影响。
交换式架构:时延大,资源争用
交换式架构图示
交换式的架构通过交换ASIC将前端和后端连接进行数据交换。交换式架构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但要解决减少交换时延和交换争用等问题。目前,在全球仍有高端存储厂商在采用该架构。
矩阵直连架构:不易扩展,布线复杂
矩阵直连式架构图示
该架构的前端和后端采取矩阵式直接连接方式,缺点是可扩展性很差,同时由于连接信号线数目众多,在一定程度上给布线和维护带来了困难。矩阵直连架构的优点是:数据响应敏捷、时延低,因为不用经过交换机。
分布式架构:非全共享模式
分布式架构图示
分布式架构将串行延迟降至了最低,使得系统获得了理论上最高的加速比。由于该系统的所有资源足够分散,因此资源争用的可能性极小。
然而,这种架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分布式架构在系统内部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数据冗余保证,但是在主机到存储的链路层,缺少更高层次的可靠性保证机制;在关键业务应用环境中,不能提供更高可靠性的数据IO服务。
全共享交换架构: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
iMatrix全共享交换式架构图示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用户要迎接新时期的“关键业务+”的挑战,首先就需要一个高可靠、高性能和灵活可扩展的核心业务架构。浪潮新一代全共享交换架构iMatrix,包括主机层、控制器层、存储层三层全共享交换,提供了领先的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等关键存储特性,代表着高端存储架构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