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计算机发展
1.1计算机发展史
1.2计算机分类
1.2.1按规模划分
1.2.2服务器与客户机
1.2.2.1 服务器按外形分类
1.3服务器硬件
一、计算机发展
1.1计算机发展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电子管时代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bit 位, byte 字节 1 byte =8 bit。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2^0=1=1b
2^1=2=10b
2^2=4=100b
2^3=8=1000b
2^4=16=10000b
2^5=32=100000b
2^6=64=1000000b
2^7=128=10000000b
2^8=256=100000000b
2^9=512=1000000000b
2^10=1024=10000000000b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时代
3.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集成电路时代
4. 第四代计算机(1971以后)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2计算机分类
1.2.1按规模划分
1.2.2服务器与客户机
服务器:即 Server,计算机的一种,通常是网络中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硬盘、磁带、打印机及昂贵的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布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客户机:即 Client,向服务器提出请求,需要服务器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的计算机。
服务器按应用功能可分为: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日志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程序版本控制服务器、虚拟机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讯服务器、ERP服务器等。
1.2.2.1 服务器按外形分类
服务器常见3种外形:
1.3服务器硬件
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CPU的主频越高,力量越大;
CPU核心:双核、4核、6核;
线程: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单个物理核心模拟成两个核心(逻辑核心),让每个核心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CPU架构:简单来说就是CPU核心的设计方案。目前CPU大致可以分为X86、IA64、RISC等多种架构,而个人电脑上的CPU架构,其实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称为X86下的微架构,常常被简称为CPU架构。
缓存:在内存条的读写忙不过来的时候,CPU就可以把这部分数据存入缓存中,以此来缓解CPU的运算速度与内存条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所以缓存是越大越好。
2.主板:安装在机箱内,是计算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3.内存:是介于CPU 和外部存储之间,是CPU 对外部存储中程序与数据进行高速运算时存放程序指令、数据和中间结果的临时场所,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高速集成电路,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
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4.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有两种结构分类:机械硬盘HDD(Hard Disk Drive)与
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s )
5.网卡:网卡是一块被设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
6.远程管理卡:是服务器特有的远程管理部件。
7.阵列卡:阵列卡的全称叫磁盘陈列卡 用来做 RAID。RAID芯片使CPU的资源得以释放,阵列卡把若干硬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由阵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统。阵列卡可以用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
1.4操作系统功能
操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软件(程序),用来控制调度分配硬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