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艺术》读后感 Or 读书笔记
- 第一章 一次自评价测试
- 第二章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和经济学
- 第三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 第四章 测试用例的设计
- 第五章 模块(单元)测试
- 第六章 更高级别的测试
- 第七章 可用性(或用户体验)测试
- 第八章 调试
- 第九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 第十章 互联网应用测试
- 第十一章 移动应用测试
第一章 一次自评价测试
作为一个测试新人吧,做了一下自评价测试,分数,没有过书中的平均线,有点尴尬,不过还需锻炼吧。
第二章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和经济学
我很认同书中所说的,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可能以前我会以为,是测试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感觉之前的定义还是不够明确。
书中分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进行讲解,黑盒测试是数据驱动的(输入、输出驱动的),白盒测试是逻辑驱动的。
黑盒测试讲解了穷举输入测试法,但显然十分费时,总结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用例去发现尽可能多的问题。
白盒测试讲解了穷举路径法,虽然比穷举输入测试法耗时少一些,但显然也是十分费时的。
书中还列举出了十条软件测试的原则。其实也就对之前所讲的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这一部分强调了代码检查、走查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对代码进行人工检查的必要性。但具体的细节不太适合我目前的工作,讲的是一些检查开发代码的注意点。
第四章 测试用例的设计
本书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去讲解,白盒测试因为目前还不会接触到的话就选择了略过,而黑盒测试这面的话,主要讲解了等价类,边界值,因果图,错误猜测的方法。
第五章 模块(单元)测试
这章主要是讲面向代码,面向编程者自己的测试,单元测试用来检查软件的功能实现是否满足了规格说明书要求。
第六章 更高级别的测试
上图书中提到的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的对应关系,其实在我来看,接口规格说明那里对应的应该是接口测试。
功能测试的目的是暴露程序的错误以及发现程序与规格说明书中的不一致之处。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将系统或程序与其初始目标进行比较。
第七章 可用性(或用户体验)测试
可用性测试就是对人的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书中列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可用性测试的测试要点。当今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和交付时间紧迫的压力,可用性测试变得至关重要。
第八章 调试
这一章介绍了调试方法,分为暴力法调试,归纳法调试,演绎法调试,回溯法调试,测试法调试。其实主要是针对开发或者是白盒测试的工作者,不过对我而言,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帮助开发定位错误,测试法调试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帮助。
第九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目前日益白热化的软件市场竞争对产品的发布速度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敏捷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传统软件开发方法更有效率。本书讲了极限编程与测试,说明在敏捷开发背景下,还是比较倾向于自动化测试。
第十章 互联网应用测试
这里是分成了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来进行测试。表示层测试的重点是发现应用程序的GUI或前端的错误。业务层测试的重点是发现互联网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中的错误。数据层测试是对应用程序用于储存和获取信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测试。对于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大型网站,还需要做第七章讲过的可用性测试。
第十一章 移动应用测试
移动应用测试是现在软件测试的重要领域之一,相比较单机版的应用测试而言,移动的环境下为测试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人机交互途径。兼容性是十分重要的,还要理解运营商网络基础架构。还需要在模拟器测试和真机测试之间找到平衡,不过目前我司是支持真机测试的,这一点也让我们能发现更多设备相关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