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变更调查”是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详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摸清家底,提高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运用,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项年度工作。
为了更好的掌握每一年度的国土利用变化是否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统计各种地类流向是一种常用手段。但历年的变更调查会反复修改多次,形成众多版本的数据,这使得流向分析变得重复且繁琐。
我们会想——如果能根据每次的数据自动统计出流向就好了!
下面我们就FME在此类问题中的应用做简单的分享:
01
数据准备
要统计数据的流向,我们要准备变更基础数据、阶段变更成果数据、坡度图数据和田坎系数表等。
-
变更基础数据是流向统计的基础,必须使用上一年度通过国家验收的数据;
-
阶段变更成果数据需要通过国家质检软件;
-
坡度图和田坎系数表等数据用于辅助修改阶段变更成果数据和扣除面积计算。
02
过程层制作
1-图层联合
联合变更基础数据和阶段成果数据,形成带有变化前后属性的过程矢量数据。
过程层应保留属性:变更前地类、变更后地类、变更前扣除系数、变更后扣除系数、变更前图斑面积、变更后图斑面积、变更前扣除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后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前图形面积、过程图形面积。(若需要按行政区统计,还应保留变更后坐落)
过程表属性见下图:
过程层属性表截图
2-图斑面积平差
由于图形变化会影响图斑的坡度级别,即地类未变化或在一级类内部变化,图斑地类面积会因扣除系数的变化在耕地和田坎之间流动,因此,我们要计算所有过程图斑的变更前和变更后面积。
依据以下平差原则和方法计算变更前面积:
-
面积平差原则
任何平差结果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一)涉及图形变化的图斑,分隔或合并操作后,图斑面积总值应保持不变。
(二)图斑面积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允许参与平差。
-
面积平差方法
(一)将误差优先平差到图斑面积有变化的图斑。
(二)将面积残差以有效位数的最小值(0.01㎡),按参与变化的图斑面积数值,由大及小依次分配。
(三)当平差方法产生的结果和原则相抵触时,需调整平差方法以遵循原则要求。
变更前图斑面积和扣除面积平差截图
3-图斑地类面积计算
依据平差后的变更前图斑面积和扣除面积,计算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后图斑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变更后图斑地类面积。
-
计算公式如下:
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前图斑面积-变更前扣除面积
变更后图斑面积=变更前图斑面积
变更后扣除面积=ROUND(变更后图斑面积*变更后扣除系数,2)
变更后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后图斑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
03
统计表格设计
根据需求详尽程度设计相应的表格,比如市级层面一般掌握一级地类的变化情况,区县层面一般掌握二级地类的变化情况;另外对重点地类(例如:耕地)做特殊要求分析。
下面是针对旱地设计的统计表格:
04
流向统计
根据计算好面积的过程图层,我们可以很简单完成统计表格。当变更前为旱地,变更后不为旱地时即为旱地流出;当变更前不为旱地,变更后为旱地时即为旱地流入。
需要特别注意的耕地和田坎之间流动,下面将涉及耕地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耕地地类不变——若变更后地类面积大于等于变更前地类面积,即田坎流入到耕地;若变更后地类面积小于变更前地类面积,即耕地流出到田坎。
(耕地流向面积=变更后地类面积-变更前地类面积,正数田坎流入到耕地,负数耕地流出到田坎)
耕地内部变化——若变更后地类面积大于等于变更前地类面积,即耕地完全流出其他耕地,部分田坎流入到耕地;若变更后地类面积小于变更前地类面积,即耕地部分流出到其他耕地,耕地部分流出到田坎。
(田坎减小,耕地内部流动面积=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田坎流入耕地面积=变更前扣除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田坎增大,耕地内部流动面积=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变更前扣除面积),耕地流入田坎面积=变更后扣除面积-变更前扣除面积)
耕地外部变化——若耕地变化为非耕地,即耕地完全流出;若非耕地变化为耕地,即非耕地流入耕地
(流出面积=变更前图斑地类面积,流入面积=变更后图斑地类面积)
我们主要用到FME的StatisticsCalculator对过程层分析得到流向统计表。
流入流出统计截图
05
成果输出
最后我们以设计好的流向统计表格为模板,通过属性挂接和按行号更新的方式将流向分析数据写出到表单。
成果输出设置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