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性能分析之iostat命令详解

article/2025/7/5 0:16:35

Linux 性能分析之iostat命令详解

iostat命令是IO性能分析的常用工具,其是input/output statistics的缩写。本文将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介绍iostat命令:

  • iostat的安装
  • iostat命令行选项说明
  • iostat输出内容分析
  • 如何确定磁盘IO的瓶颈
  • iostat实际案例

命令的安装

iostat位于sysstat包中,使用yum可以对其进行安装。

yum install sysstat -y

iostat命令行选项说明

iostat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iostat <options> <device name>
  •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 –dec={ 0 | 1 | 2 }: 指定要使用的小数位数,默认为 2
  • -g GROUP_NAME { DEVICE […] | ALL } 显示一组设备的统计信息
  • -H 此选项必须与选项 -g 一起使用,指示只显示组的全局统计信息,而不显示组中单个设备的统计信息
  • -h 以可读格式打印大小
  •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 DEVICE […] | ALL ] 显示永久设备名。选项 ID、LABEL 等用于指定持久名称的类型
  •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 -m 以 MB 为单位显示
  •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 -p [ { DEVICE [,…] | ALL } ]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 -t 打印时间戳。时间戳格式可能取决于 S_TIME_FORMAT 环境变量
  • -V 显示版本信息并退出
  • -x 显示详细信息(显示一些扩展列的数据)
  • -y 如果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显示多个记录,则忽略自系统启动以来的第一个统计信息
  • -z 省略在采样期间没有活动的任何设备的输出

常见的命令行的使用如下所示:

iostat -d -k 1 10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KB),每1s收集1次数据,共收集10次
iostat -d -m 2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盘读写速度单位为MB),每2s收集1次数据
iostat -d -x -k 1 10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等详细数据, 每1s收集1次数据,总共收集10次 
iostat -c 1 10            #查看cpu状态,每1s收集1次数据,总共收集10次

iostat输出内容分析

在linux命令行中输入iostat,通常将会出现下面的输出:

[root@localhost ~]# iostat
Linux 5.14.0-284.11.1.el9_2.x86_64 (localhost.localdomain)      08/07/2023      _x86_64_        (4 CPU)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0.31    0.01    0.44    0.02    0.00   99.22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dscd/s    kB_read    kB_wrtn    kB_dscd
dm-0              3.19        72.63        35.90         0.00     202007      99835          0
dm-1              0.04         0.84         0.00         0.00       2348          0          0
nvme0n1           3.36        93.22        36.64         0.00     259264     101903          0
sr0               0.02         0.75         0.00         0.00       2096          0          0

首先第一行:

Linux 5.14.0-284.11.1.el9_2.x86_64 (localhost.localdomain)      08/07/2023      _x86_64_        (4 CPU)

Linux 5.14.0-284.11.1.el9_2.x86_64是内核的版本号,localhost.localdomain则是主机的名字, 08/07/2023当前的日期, _x86_64_是CPU的架构, (4 CPU)显示了当前系统的CPU的数量。

接着看第二部分,这部分是CPU的相关信息,其实和top命令的输出是类似的。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0.31    0.01    0.44    0.02    0.00   99.22

cpu属性值说明:

  •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这里对iowait这个指标进行讲解,这个指标很容易被误解。

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概念,%iowait是%idle的一个子集,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

如果 CPU 此时处于 idle 状态,内核会做以下检查

  • 1、是否存在从该 CPU 发起的一个未完成的本地磁盘IO请求
  • 2、是否存在从该 CPU 发起的网络磁盘挂载的操作

如果存在以上任一情况,则 iowait 的计数器加 1,如果都没有,则 idle 的计数器加 1。

例如假如间隔时间是 1s,则共有 100 个时钟,假如 sys 计数为 2, user 计数为 3,ncie计数为0,iowait 计数为 1 ,steal计数为0, idle 计数为 94,则 它们的百分比依次为:2%、 %3、 0%、 1%、0%、94%。

知道了iowait的计算方法后,下面讲解一下iowait常见的一些误解:

  • iowait 表示等待IO完成,在此期间 CPU 不能接受其他任务
    从上面 iowait 的定义可以知道,iowait 表示 CPU 处于空闲状态并且有未完成的磁盘 IO 请求,也就是说,iowait 的首要条件就是 CPU 空闲,既然空闲就能接受任务,只是当前没有可运行的任务,才会处于空闲状态的,为什么没有可运行的任务呢? 有可能是正在等待一些事件,比如:磁盘IO、键盘输入或者等待网络的数据等

  • iowait 高表示 IO 存在瓶颈
    由于 Linux 文档对 iowait 的说明不多,这点很容易产生误解,iowait 第一个条件是 CPU 空闲,也即所有的进程都在休眠,第二个条件是 有未完成的 IO 请求。这两个条件放到一起很容易产生下面的理解:进程休眠的原因是为了等待 IO 请求完成,而 %iowait 变高说明进程因等待IO 而休眠的时间变长了,或者因等待IO而休眠的进程数量变多了 初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是不对的。

iowait 升高并不一定会导致等待IO进程的数量变多,也不一定会导致等待IO的时间变长,我们借助下面的图来理解:

iowait

在这三张图的变化中,IO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仅仅是CPU的空闲时间发生了变化,iowait的值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仅根据 %iowait 不能判断出IO存在瓶颈。

下面回到iostat,看第三部分的输出结果。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dscd/s    kB_read    kB_wrtn    kB_dscd
dm-0              3.19        72.63        35.90         0.00     202007      99835          0
dm-1              0.04         0.84         0.00         0.00       2348          0          0
nvme0n1           3.36        93.22        36.64         0.00     259264     101903          0
sr0               0.02         0.75         0.00         0.00       2096          0          0

其每一列的含义如下所示:

  • Device:/dev 目录下的磁盘(或分区)名称
  •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一次传输即一次 I/O 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 I/O 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 kB_read/s:每秒从磁盘读取数据大小,单位KB/s
  • kB_wrtn/s:每秒写入磁盘的数据的大小,单位KB/s
  • kB_dscd/s: 每秒磁盘的丢块数,单数KB/s
  • kB_read:从磁盘读出的数据总数,单位KB
  • kB_wrtn:写入磁盘的的数据总数,单位KB
  • kB_dscd: 磁盘总的丢块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iostat -dk 2这样的命令,每2s收集一次数据,则kB_wrtn的含义是2s内写入磁盘的数据总数,而kB_read的含义是2s内从磁盘读出的数据总数,kB_dscd的含义则是2s内磁盘块的丢块数量。

如果没有时间间隔参数,例如iostat -dk,则kB_wrtn的含义是从开机以来的写入磁盘的数据总量,kB_read的含义是从开机以来的从磁盘读出的数据总数,kB_dscd的含义则是开机以来的磁盘块的丢块数量。

除此以外,iostat 可以使用-x输出一些扩展列,例如下面的输出:

Device            r/s     rkB/s   rrqm/s  %rrqm r_await rareq-sz     w/s     wkB/s   wrqm/s  %wrqm w_await wareq-sz     d/s     dkB/s   drqm/s  %drqm d_await dareq-sz     f/s f_await  aqu-sz  %util
dm-0             2.16     47.69     0.00   0.00    0.56    22.06    0.88     25.70     0.00   0.00    2.66    29.1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5
dm-1             0.02      0.49     0.00   0.00    0.30    23.7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nvme0n1          2.28     59.76     0.01   0.38    0.54    26.18    0.74     26.13     0.15  17.11    1.89    35.1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
sr0              0.01      0.44     0.00   0.00    0.56    38.8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读指标:

  • r/s:每秒向磁盘发起的读操作数
  • rkB/s:每秒读K字节数
  •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
  • %rrqm: 合并读请求占的百分比
  • r_await:每个读操作平均所需的时间;不仅包括硬盘设备读操作的时间,还包括了在kernel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 rareq-sz:平均读请求大小

写指标:

  • w/s:每秒向磁盘发起的写操作数
  • wkB/s:每秒写K字节数
  • w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 %wrqm:合并写请求占的百分比
  • w_await:每个写操作平均所需的时间;不仅包括硬盘设备写操作的时间,还包括了在kernel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 wareq-sz:平均写请求大小

抛弃指标:

  • d/s:每秒设备完成的抛弃请求数(合并后)。
  • dkB/s:从设备中每秒抛弃的kB数量
  • drqm/s: 每秒排队到设备中的合并抛弃请求的数量
  • %drqm:抛弃请求在发送到设备之前已合并在一起的百分比。
  • d_await: 发出要服务的设备的抛弃请求的平均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这包括队列中的请求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为请求服务所花费的时间。
  • dareq-sz: 发出给设备的抛弃请求的平均大小(以千字节为单位)。

其他指标:

  • aqu-sz:平均请求队列长度
  •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向设备发出I/O请求的经过时间百分比(设备的带宽利用率)。当串行服务请求的设备的该值接近100%时,将发生设备饱和。 但是对于并行处理请求的设备(例如RAID阵列和现代SSD),此数字并不反映其性能限制。这个指标高说明IO基本上就到瓶颈了,但是低也不一定IO就不是瓶颈。一般%util大于70%,I/O压力就比较大.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实际测试案列

在测试时,使用dd命令来模拟磁盘的读写

dd if=/dev/zero of=./a.dat bs=8k count=1M oflag=direct
  • if=文件名:输入文件名,默认为标准输入。即指定源文件。
  • of=文件名:输出文件名,默认为标准输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 bs=bytes:同时设置读入/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 count=blocks:仅拷贝blocks个块,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

上述命令将向a.dat文件中写入8G的数据。

打开另一个窗口,使用iostat进行监控。

首先看看iostat -kx 1的数据。

top-interactive-help

wkB指标得知,现在磁盘的写入速度在70M左右。从%util指标得知,目前磁盘的使用率已经高达100%,满负荷运行。此时iowait的值为15%左右。

再看看iostat -dk 1的输出:

kB_read/s指标得知,目前磁盘的写入速度在70M左右。

top-interactive-help

参考文章

https://blog.csdn.net/qq_35965090/article/details/116503427
https://www.modb.pro/db/46145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843341(iowait的解析)
https://www.cnblogs.com/sparkdev/p/10354947.html(stress命令)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lV5N8ddd.shtml

相关文章

Linux命令---iostat命令详解

简介 iostat主要用于监控系统设备的IO负载情况&#xff0c;iostat首次运行时显示自系统启动开始的各项统计信息&#xff0c;之后运行iostat将显示自上次运行该命令以后的统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统计的次数和时间来获得所需的统计信息。 语法 iostat [ -c ] [ -d ] [ -h ] […

iostat命令安装及详解

iostat linux系统出现了性能问题&#xff0c;一般我们可以通过top、iostat、free、vmstat等命令 来查看初步定位问题。其中iostat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IO状态数据。 iostat 由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发布。同时 iostat 也是 Sysstat 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安装要安装syss…

iostat命令详解指标分析

Iostat iostat命令用于监视系统CPU和I/O设备负载 常用方法&#xff1a; iostat -x 1 12 检测系统的io状态&#xff0c;每一秒刷新一次&#xff0c;一共刷新12次 -x该选项显示和io相关的扩展数据 还可以使用-k或者-m选项以按照kb或MB显示单位 不足之处&#xff1a;iostat…

I/O查看--iostat命令详解

文章目录 一.iostat概述二.iostat命令参数三.示例 一.iostat概述 iostat 主要用于输出磁盘IO 和 CPU的统计信息。 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用yum install sysstat 直接安装。 cpu属性值说明 参数描述avg-cpucpu平局值%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niceCPU处在带…

iostat 命令详解(一)

iostat 命令详解&#xff08;一&#xff09; 原文地址https://www.jianshu.com/p/5fed8be1b6e8 概述 iostat 主要用于输出磁盘IO 和 CPU的统计信息。 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用yum install sysstat 直接安装。 iostat 用法 用法&#xff1a;iostat [选项] [<时…

Linux iostat命令详解

Linux iostat命令详解 iostat主要用于监控系统设备的IO负载情况&#xff0c;根据这个可以看出当前系统的写入量和读取量&#xff0c;CPU负载和磁盘负载。 1&#xff0e;命令格式&#xff1a; iostat 参数 时间 次数 2&#xff0e;命令参数&#xff1a;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d 显…

优化命令iostat详解

一、iostat命令 iostat用于监视系统I/O设备负载。iostat通过观察设备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xff08;相对于其平均传输速率&#xff09;来整理实时报告输出 。主要用于监视nfs网络文件系统和本地文件系统。 1、iostat命令格式 iostat [ -c | -d ] [ -k | -m ] [ -t ] [ -V ]…

linux iostat 命令详解

iostat主要用于监控系统设备的IO负载情况&#xff0c;iostat提供了丰富的参数给我们查询各种维度的io数据, iostat首次运行时显示自系统启动开始的各项统计信息&#xff0c;之后运行iostat将显示自上次运行该命令以后的统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统计的次数和时间来获得所需的…

iostat 命令详解

目录 引言&#xff1a; 一、概述 二、iostat用法 1.用法&#xff1a;iostat [选项] [<时间间隔>] [<次数>] 2. 命令参数&#xff1a; 3.示例&#xff1a; 1.显示所有设备的负载情况 2.iostat -m 以M为单位显示所有信息 3.iostat -d sda 显示指定硬盘…

输入一个年份,输出是否为闰年。#闰年条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seval(input("请输入年份&#xff1a;")) if s%4 0 and s%100 ! 0: print("该年份是闰年") elif s%400 0: print("该年份是闰年") else: print("该年份不是闰年")

编写程序,输出从2000年至3000年所有闰年的年号,每输出10个年号换一行。判断公元年是否为闰年的条件是: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year; int j; j0;for(year2000;year<3000;year){ if(year%40&&(year%100!0)||year%4000){ printf("%d ",year); j; if(j%100){ putchar(\n); } } }return 0; }

python:输入某一年份 year,编写程序判断 year 是否为闰年。闰年的判断条件是:year 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或 year 能被 400 整除。

year eval(input("请输入一个年份&#xff1a;")) if (year % 4 0 and year % 100 !0) or year % 400 0:print("{}是闰年".format(year)) else:print("{}年不是闰年&#xff01;".format(year))执行结果为&#xff1a;

编程计算某年某月有几天。其中判别闰年的条件是: 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是闰年,能被400整除的年也是闰年。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 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请输入年月:");int year scan.nextInt();if (year % 4 0 && year % 100 ! 0) {System.out.print("…

输入年份,判断是否是闰年; 闰年判断条件: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则能被100整除,又能被400整除

html代码如下&#xff1a; <!DOCTYPE html> <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title></head><body><script>var year prompt("请输入年份", "");if (year % 4 0 &&…

如何判断闰年

什么是闰年 闰年是历法中的名词&#xff0c;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闰年&#xff08;Leap Year&#xff09;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来自百度百科 闰年分类 普通闰年&#xff1a;公历年份是4…

判断闰年

首先要知道&#xff0c;什么是闰年。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精确计算方法&#xff1a;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xff08;如1920年就是闰年,1910年不是闰年&#xff09;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

redis集群常用命令

总结 1. 查看redis是否是集群模式&#xff0c;info cluster 命令 2. 查看集群的所有节点信息&#xff0c;cluster nodes 命令 3. 查看集群中各个节点的slot区间&#xff0c;cluster slots 命令 4. 查看指定key所在slot的值&#xff0c;cluster keyslot key 命令 实验如下图…

redis常用查询操作

1.登陆命令&#xff1a;/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h 127.0.0.1 -p 6388 -a 123456 2.切换数据库&#xff1a;127.0.0.1:6379[2]> select 1 2.获取所有key&#xff1a;127.0.0.1:6388> keys * 3.获取指定key&#xff1a;127.0.0.1:6388> keys frd_5 4.获取指…

redis 五种数据类型查询命令

目录 一、String数据类型 1、SET/GET/APPEND/STRLEN 命令 2、 INCR/DECR/INCRBY/DECRBY命令 3、 GETSET命令 4、SETEX命令 5、 SETNX命令 6、 MSET/MGET/MSETNX命令 二、List 数据类型 1、LPUSH/LPUSHX/LRANGE 命令 2、LPOP/LLEN 命令 3、LREM/LSET/LINDEX/LTRIM 命…

MVVC(多版本并发控制)

1、MVCC ​   MVCC&#xff0c;全称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xff0c;即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是一种并发控制的方法&#xff0c;一般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xff0c;实现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xff0c;在编程语言中实现事务内存。MVCC在MySQL InnoDB中的实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