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是什么
HTTP全称为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被译为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HTTP协议是在Web上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端”协议。也就是说,请求通常是由像浏览器这样的接收方发起的。一个完整的Web文档通常是由不同的子文档拼接而成的,像是文本、布局描述、图片、视频、脚本等等。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受HTML页面的方法***。
HTTP协议历史与标准
1、 HTTP/0.9:1999年制定,有严重的设计缺陷,只支持GET方法,不支持MIME类型,很快被HTTP/1.0取代。
2、 HTTP/1.0:1996年制定,支持多种请求方法,支持多媒体对象,得到广泛应用。
3、 HTTP/1.0+:支持持久连接、虚拟主机、代理连接等新特性,成为非官方的事实标准。
4、 HTTP/1.1:1999年制定,校正HTTP中的设计权限,性能优化,删除一些不好的特性。
5、 HTTP-NG(或HTTP/2.0):关注HTTP协议的性能优化以及更强大的服务逻辑远程执行框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HTTP请求与响应消息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交换各自的消息(与数据流正好相反)进行交互。
- 由像浏览器这样的客户端发出去的消息叫做请求(requests)
- 被服务器回应的消息叫做响应(responses)
HTTP的基本原理
HTTP被设计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一种可扩展的协议。它是应用层的协议,通过TCP,或者是TLS-加密的TCP连接来发送,理论上任何可靠的传输协议都可以使用。因为其良好的扩展性,时至今日,它不仅被用来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用来传输图片、视频或者向服务器发送如HTML表单这样的信息。HTTP还可以根据网页需求,仅获取部分Web文档内容更新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