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一):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

article/2025/8/24 9:01:54

目录

1 LR

1.1 直观表述

1.2 决策边界(Decision Boundary)

2. 权值求解

2.1 代价函数(似然函数)

2.1.1 为什么损失函数不用最小二乘?即逻辑斯蒂回归损失函数为什么使用交叉熵而不是MSE?

2.1.2 代价函数

 2.2 似然函数的求解-梯度下降

3 加入正则项

3.1 正则解释

3.2 L1和L2正则化的直观理解

3.2.1  L1正则化和特征选择

3.2.2  L2正则化和过拟合

4 如何用逻辑回归处理多标签问题

4.1 One vs One

4.2 One vs All

4.3 从sigmoid函数到softmax函数的推导

5 为什么逻辑斯蒂回归的输出值可以作为概率

6 逻辑斯蒂回归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函数替代 sigmoid 函数


​​​​​​​线性分类器:模型是参数的线性函数,分类平面是(超)平面;
非线性分类器:模型分界面可以是曲面或者超平面的组合。
典型的线性分类器有感知机LDA逻辑斯特回归SVM(线性核)
典型的非线性分类器有朴素贝叶斯(有文章说这个本质是线性的,http://dataunion.org/12344.html),kNN决策树SVM(非线性核)

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基础 - 文墨 - 博客园

细品 - 逻辑回归(LR)* - ML小菜鸟 - 博客园

当你的目标变量是分类变量时,才会考虑逻辑回归,并且主要用于两分类问题。

1 LR

         LR模型可以被认为就是一个被Sigmoid函数(logistic方程)所归一化后的线性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模型其实仅在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套用了一个逻辑函数,但也就由于这个逻辑函数,使得逻辑回归模型成为了机器学习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更是计算广告学的核心。

1.1 直观表述

         

         首先来解释一下的表示的是啥?它表示的就是将因变量预测成1(阳性)的概率,具体来说它所要表达的是在给定x条件下事件y发生的条件概率,而是该条件概率的参数。将它分解一下:

         ​​​​​​​

(1)式就是我们介绍的线性回归的假设函数,那(2)式就是我们的Sigmoid函数啦。

         由于线性回归在整个实数域内敏感度一致,而分类范围,需要在[0,1]。逻辑回归就是一种减小预测范围,将预测值限定为[0,1]间的一种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与回归曲线如下图所示。逻辑曲线在z=0时,十分敏感,在z>>0或z<<0处,都不敏感,将预测值限定为(0,1)。为什么会用Sigmoid函数?因为它引入了非线性映射,将线性回归值域映射到0-1之间,有助于直观的做出预测类型的判断:大于等于0.5表示阳性,小于0.5表示阴性。

         其实,从本质来说:在分类情况下,经过学习后的LR分类器其实就是一组权值,当有测试样本输入时,这组权值与测试数据按照加权得到

  

         这里的就是每个测试样本的n个特征值。之后在按照Sigmoid函数的形式求出,从而去判断每个测试样本所属的类别。

         由此看见,LR模型学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求解这组权值!

1.2 决策边界(Decision Boundary)

         在LR模型中我们知道:当假设函数,即,此时我们预测成正类;反之预测为负类。由图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下图为Sigmoid函数,也是LR的外层函数。我们看到当时,此时(即内层函数),然而此时也正是将y预测为1的时候;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内层函数时,我们将其预测成0(即负类)。

         逻辑回归的假设函数可以表示为

        (和1.1节中的h不一样)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关系式: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有许多样本,并在图中表示出来了,并且假设我们已经通过某种方法求出了LR模型的参数(如下图)。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

  

         而我们再图像上画出得到:

  

         这时,直线上方所有样本都是正样本y=1,直线下方所有样本都是负样本y=0。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条直线成为决策边界。

         同理,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情况,我们只需要引入多项式特征就可以很好的去做分类预测,如下图:

  

         值得注意的一点,决策边界并不是训练集的属性,而是假设本身和参数的属性。因为训练集不可以定义决策边界,它只负责拟合参数;而只有参数确定了,决策边界才得以确定。

2. 权值求解

2.1 代价函数(似然函数)

2.1.1 为什么损失函数不用最小二乘?即逻辑斯蒂回归损失函数为什么使用交叉熵而不是MSE?

面试题解答6:逻辑斯蒂回归为什么使用交叉熵而不是MSE - 知乎​​​​​​​

  •  从逻辑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逻辑斯蒂回归的预测值是一个概率,而交叉熵又表示真实概率分布与预测概率分布的相似程度,因此选择使用交叉熵。
  • 从MSE的角度来说,预测的概率与欧氏距离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在分类问题中,样本的值不存在大小关系,与欧氏距离更无关系,因此不适用MSE。

​​​​​​​(1)原因一:损失函数的凸性(使用MSE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

         前面我们介绍线性回归模型时,给出了线性回归的代价函数的形式(误差平方和函数),具体形式如下:

           

         这里我们想到逻辑回归也可以视为一个广义的线性模型,那么线性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代价函数-误差平方和函数,可不可以应用到逻辑回归呢?首先告诉你答案:是不可以的! 那么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LR的假设函数的外层函数是Sigmoid函数,Sigmoid函数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函数,这就使得我们将逻辑回归的假设函数带入上式时,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非凸函数,如下图:

         这样的函数拥有多个局部极小值,这就会使得我们在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函数最小值时,所得到的结果并非总是全局最小,而有更大的可能得到的是局部最小值。这样解释应该理解了吧。

        以 MSE 为损失函数的逻辑斯蒂回归就是一个非凸函数,如何证明这一点呢,要证明一个函数的凸性只要证明其二阶导恒大于等于0即可,如果不是恒大于等于0,则为非凸函数。

        让我们对上文中求得的 MSE 一阶导数继续求二阶导:

        

        我们知道真实 label yi 只能取1和0,当yi=1时,上式取值范围为(-4,3),当yi=0时,上式取值范围为(-3,2),因此二阶导不恒大于等于0,因此MSE损失函数为非凸函数。 

(2)原因二:MSE 的损失小于交叉熵的损失,导致对分类错误的点的惩罚不够

        平方损失在训练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当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过大时,这时候参数的调整就需要变大,但是如果使用平方损失,训练的时候可能看到的情况是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越大,参数调整的越小,训练的越慢

        如果使用平方损失作为损失函数,损失函数如下

          

        其中 表示真实值,表示预测值。

        对参数求梯度

        由此可以看出,参数除了跟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有关外,还和激活函数的该点的导数有关,跟激活函数的梯度成正比,常见的激活函数是​​​​​​​函数,当这个点越靠近上边或者下边的时候梯度会变得非常小,这样会导致当真实值与预测值差距很大时,参数变化的非常缓慢,与我们的期望不符合。

        而使用交叉熵损失在更新参数的时候,当误差越大时,梯度也就越大,参数调整也能更大更快。

2.1.2 代价函数

        虽然前面的解释否定了我们猜想,但是也给我们指明了思路,那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LR找到一个凸的代价函数! 在逻辑回归中,我们最常用的损失函数为对数损失函数,对数损失函数可以为LR提供一个凸的代价函数,有利于使用梯度下降对参数求解。为什么对数函数可以做到这点呢? 我们先看一下对数函数的图像:

         蓝色的曲线表示的是对数函数的图像,红色的曲线表示的是负对数的图像,该图像在0-1区间上有一个很好的性质,如图粉红色曲线部分。在0-1区间上当z=1时,函数值为0,而z=0时,函数值为无穷大。这就可以和代价函数联系起来,在预测分类中当算法预测正确其代价函数应该为0;当预测错误,我们就应该用一个很大代价(无穷大)来惩罚我们的学习算法,使其不要轻易预测错误。这个函数很符合我们选择代价函数的要求,因此可以试着将其应用于LR中。对数损失在LR中表现形式如下:

         

         对于惩罚函数Cost的这两种情况:

 

         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当实际标签预测结果相同时,即y和同时为1或0,此时代价最小为0; 当实际标签预测标签恰好相反时,也就是恰好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此时惩罚最大为正无穷。现在应该可以感受到对数损失之于LR的好了。

         为了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后面的参数估计求解,我们可以把Cost表示在一行:

          

       这与我们之前给出的两行表示的形式是等价的。因此,我们的代价函数最终形式为:

       

       该函数是一个凸函数,这也达到了我们的要求。这也是LR代价函数最终形式

 2.2 似然函数的求解-梯度下降

代价函数的求导过程

Sigmoid函数的求导过程:

  

故,sigmoid函数的导数

   

损失函数梯度求解过程:

    

故,参数更新公式为:

      

3 加入正则项

3.1 正则解释

正则:机器学习中正则化项L1和L2的直观理解_阿拉丁吃米粉的博客-CSDN博客_l1 l2正则化

         此时的w为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使用L1正则化的模型建叫做Lasso回归,使用L2正则化的模型叫做Ridge回归(岭回归)

         ​​​​​​​

         此时加入的正则化项,是解决过拟合问题。

         下图是Python中Lasso回归的损失函数,式中加号后面一项即为L1正则化项

         lasso regression

         下图是Python中Ridge回归的损失函数,式中加号后面一项即为L2正则化项

        ridge regression

         一般回归分析中回归w表示特征的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到正则化项是对系数做了处理(限制)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的说明如下:

  • L1正则化是指权值向量w中各个元素的绝对值之和,通常表示为
  • L2正则化是指权值向量w中各个元素的平方和然后再求平方根(可以看到Ridge回归的L2正则化项有平方符号),通常表示为

         一般都会在正则化项之前添加一个系数,Python中用α表示,一些文章也用λ表示。这个系数需要用户指定。

         那添加L1和L2正则化有什么用?下面是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的作用,这些表述可以在很多文章中找到。

  • 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权值矩阵,即产生一个稀疏模型,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 L2正则化可以防止模型过拟合(overfitting);一定程度上,L1也可以防止过拟合

3.2 L1和L2正则化的直观理解

         这部分内容将解释为什么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模型(L1是怎么让系数等于零的),以及为什么L2正则化可以防止过拟合

3.2.1  L1正则化和特征选择

稀疏模型与特征选择:

         上面提到L1正则化有助于生成一个稀疏权值矩阵,进而可以用于特征选择。为什么要生成一个稀疏矩阵?

稀疏矩阵指的是很多元素为0,只有少数元素是非零值的矩阵,即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大部分系数都是0. 通常机器学习中特征数量很多,例如文本处理时,如果将一个词组(term)作为一个特征,那么特征数量会达到上万个(bigram)。在预测或分类时,那么多特征显然难以选择,但是如果代入这些特征得到的模型是一个稀疏模型,表示只有少数特征对这个模型有贡献,绝大部分特征是没有贡献的,或者贡献微小(因为它们前面的系数是0或者是很小的值,即使去掉对模型也没有什么影响),此时我们就可以只关注系数是非零值的特征。这就是稀疏模型特征选择的关系。

假设有如下带L1正则化的损失函数: 

        其中J0是原始的损失函数,加号后面的一项是L1正则化项,α是正则化系数。注意到L1正则化是权值的绝对值之和,J是带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因此J是不完全可微的。机器学习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梯度下降)求出损失函数的最小值。当我们在原始损失函数J0后添加L1正则化项时,相当于对J0做了一个约束。令L=,则J=J0+LJ,此时我们的任务变成在L约束下求出J0取最小值的解。考虑二维的情况,即只有两个权值w1和w2,此时L=|w1|+|w2|对于梯度下降法,求解J0的过程可以画出等值线,同时L1正则化的函数L也可以在w1、w2的二维平面上画出来。如下图:

         图1 L1正则化

       图中等值线是J0的等值线,黑色方形是L函数的图形。在图中,当J0等值线与L图形首次相交的地方就是最优解。上图中0J与L在L的一个顶点处相交,这个顶点就是最优解。注意到这个顶点的值是(w1,w2)=(0,w)。可以直观想象,因为L函数有很多『突出的角』(二维情况下四个,多维情况下更多),J0与这些角接触的机率会远大于与L其它部位接触的机率,而在这些角上,会有很多权值等于0,这就是为什么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模型,进而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而正则化前面的系数α,可以控制L图形的大小。α越小,L的图形越大(上图中的黑色方框);α越大,L的图形就越小,可以小到黑色方框只超出原点范围一点点,这是最优点的值(w1,w2)=(0,w)中的w可以取到很小的值。

3.2.2  L2正则化和过拟合

类似,假设有如下带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 

同样可以画出他们在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如下:

                      图2 L2正则化

         二维平面下L2正则化的函数图形是个圆,与方形相比,被磨去了棱角。因此J0与L相交时使得w1或w2等于零的机率小了许多,这就是为什么L2正则化不具有稀疏性的原因。

         拟合过程中通常都倾向于让权值尽可能小,最后构造一个所有参数都比较小的模型。因为一般认为参数值小的模型比较简单,能适应不同的数据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拟合现象。可以设想一下对于一个线性回归方程,若参数很大,那么只要数据偏移一点点,就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如果参数足够小,数据偏移得多一点也不会对结果造成什么影响,专业一点的说法是『抗扰动能力强』

那为什么L2正则化可以获得值很小的参数?

         以线性回归中梯度下降法为例。假设要求的参数为θ,hθ(x)是我们的假设函数,那么线性回归的代价函数如下: 


         那么在梯度下降法中,最终用于迭代计算参数θ的迭代式为:          

             
         其中α是learning rate. 上式是没有添加L2正则化项的迭代公式,如果在原始代价函数之后添加L2正则化,则迭代公式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其中λ就是正则化参数。从上式可以看到,与未添加L2正则化的迭代公式相比,每一次迭代,θj都要先乘以一个小于1的因子,从而使得θj不断减小,因此总得来看,θ是不断减小的。

L2正则化参数:

        从公式5可以看到,λ越大,θj衰减得越快。另一个理解可以参考图2, λ越大,L2圆的半径越小,最后求得代价函数最值时各参数也会变得很小。

4 如何用逻辑回归处理多标签问题

        逻辑斯蒂回归本身只能用于二分类问题,如果实际情况是多分类的,那么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一些改动,以下是三种比较常用的将逻辑斯蒂回归用于多分类的方法:

4.1 One vs One

        OvO 的方法就是将多个类别中抽出来两个类别,然后将对应的样本输入到一个逻辑斯蒂回归的模型中,学到一个对这两个类别的分类器,然后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所有类别两两之间都存在一个分类器。

        假设存在四个类别,那么分类器的数量为6个,表格如下:

        分类器的数量直接使用  就可以了,k 代表类别的数量。

        在预测时,需要运行每一个模型,然后记录每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也就是每个分类器都进行一次投票,取获得票数最多的那个类别就是最终的多分类的结果

        比如在以上的例子中,6个分类器有3个投票给了类别3,1个投票给了类别2,1个投票给类别1,最后一个投票给类别0,那么就取类别3为最终预测结果。

        OvO 的方法中,当需要预测的类别变得很多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进行训练的分类器也变得很多了,这一方面提高了训练开销,但在另一方面,每一个训练器中,因为只需要输入两个类别对应的训练样本即可,这样就又减少了开销。

        从预测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需要运行的分类器非常多,而无法降低每个分类器的预测时间复杂度,因此预测的开销较大

4.2 One vs All

        针对问题:一个样本对应多个标签。

       OvA 的方法就是从所有类别中依次选择一个类别作为1,其他所有类别作为0,来训练分类器,因此分类器的数量要比 OvO 的数量少得多。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分类器的数量实际上就是类别的数量,也就是k。

        虽然分类器的数量下降了,但是对于每一个分类器来说,训练时需要将所有的训练数据全部输入进去进行训练,因此每一个分类器的训练时间复杂度是高于 OvO 的。

        从预测的方面来说,因为分类器的数量较少,而每个分类器的预测时间复杂度不变,因此总体的预测时间复杂度小于 OvA。

        预测结果的确定,是根据每个分类器对其对应的类别1的概率进行排序,选择概率最高的那个类别作为最终的预测类别。

4.3 从sigmoid函数到softmax函数的推导

        针对问题:一个样本对应一个标签。

        第三种方式,我们可以直接从数学上使用 softmax 函数来得到最终的结果,而 softmax 函数与 sigmoid 函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 sigmoid 函数的更一般化的表示,而 sigmoid 函数是 softmax 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


        分子代表的是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分母代表这件事以外的事发生的概率,两者的和为1。

        当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多个分类时,可以让 k-1 个类别分别对剩下的那个类别做回归,即得到 k-1 个 logit 公式:

            

        然后对这些公式稍微变个型,可得:

              

        由于我们知道所有类别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可以得到: 

            

        通过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关于某个样本被分类到类别  的概率: 

            

       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 softmax 函数了。 

5 为什么逻辑斯蒂回归的输出值可以作为概率

指数分布族函数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_意念回复的博客-CSDN博客_广义线性模型连接函数

面试题解答:为什么逻辑斯蒂回归的输出值可以作为概率 - 知乎​​​​​​​

        因为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的 sigmoid 函数是符合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的伯努利分布(Bernoulli Distribution)的规范联系函数(Canonical Link Function)的反函数,sigmoid 函数将线性函数映射到伯努利分布的期望

        在刚开始学习机器学习的时候,很多教材会告诉你,在逻辑斯蒂回归中,我们使用 sigmoid 函数将预测值从实数域转换为(0,1)区间内,而这可以代表该预测值为正类或为负类的概率。

        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初学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当我们将其转换为(0,1)区间后,就可以代表概率了,这是不太恰当的。通过对广义线性模型的研究,发现是因为 sigmoid 函数将实数域转换为了概率,所以其值落在(0,1)区间之内。

        下面将详细地说明,为什么中,使用 sigmoid 函数,就可以得到概率。

        首先,给出一个问题推导和本文行文思路的图,看不懂的时候可以参考下图:

         因为 sigmoid 函数是伯努利分布的联系函数的反函数,它将线性函数映射到了伯努利分布的期望上,而伯努利分布的期望本身就是概率,因此,我们最终从逻辑斯蒂回归得到的输出,可以代表概率,也正是因为它代表概率,才落在(0,1)之间。

6 逻辑斯蒂回归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函数替代 sigmoid 函数

        sigmoid 函数的使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但却并不是必须的选择,对 sigmoid 函数进行一个简单的变化,也可以得到不错的模型效果,比如,sigmoid 函数中以自然常数 e 作为底,我们可以将其换成其他的数值,比如2,或者10:

        这些函数画出来如下图,可以看到它们都将实数域映射到了(0,1)之间,但除了以自然常数 e 为底的 sigmoid 函数外,其他函数都无法通过广义线性模型推导出来,因此它们不是伯努利分布的正则联系函数(Canonical Link Function)

         不使用 sigmoid 函数的形式,而采用其他的形式呢,比如 tanh 函数

        

 

        显然,如果使用 tanh 函数的话,将会把实数值域映射到(-1, 1)之间,因此我们将用0作为判断预测值为1或-1的阈值。

        同时,我们将交叉熵损失函数换成均方误差:

         

        当然,这样做下来,所谓的逻辑斯蒂回归已经不存在了,而是一个由我们自己搭配映射函数和损失函数的分类模型。

         那么我们看下以 tanh 为映射函数,以 MSE 为损失函数的情况下,如何对参数进行梯度下降,让我们对 MSE 求 w 的偏导: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参数的梯度,可以进行梯度下降法优化模型了。

        其实我们在应用模型的时候,不应该一直照搬书中的公式,更不应该发现模型效果不好,就换一个模型,而是应该在学习模型的时候,去学习模型的思路,这样我们在遇到实际的工程问题时,才能明白到底哪里有问题,以及如何对模型进行修正,才不会成为调包侠。


如何优雅地将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推广为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 知乎

其他面试题解答:

面试题解答1:为什么线性回归要求假设因变量符合正态分布 - 知乎 (zhihu.com)

面试题解答2:各种回归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的关系 - 知乎 (zhihu.com)

面试题解答3:如何用方差膨胀因子判断多重共线性 - 知乎 (zhihu.com)

面试题解答4:逻辑斯蒂回归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函数替代 sigmoid 函数 - 知乎 (zhihu.com)

面试题解答5:特征存在多重共线性,有哪些解决方法? - 知乎 (zhihu.com)

面试题解答6:逻辑斯蒂回归为什么使用交叉熵而不是MSE - 知乎 (zhihu.com)

对于多元逻辑回归,可用如下公式似合分类,其中公式(4)的变换,将在逻辑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时,化简公式带来很多益处,y={0,1}为分类结果。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aJ5VkYgg.shtml

相关文章

详解逻辑回归

目录 1. 逻辑回归模型介绍1.1 Logistic分布1.2 Logistic回归1.3 代价函数1.4 求解1.5 正则化1.5.1 L1正则化1.5.2 L2正则化1.5.3 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区别 2 与其他模型的对比2.1 与线性回归2.2 与 SVM2.3 与朴素贝叶斯 3. 模型细节3.1 为什么适合离散特征3.2 为什么不用平方误差…

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逻辑回归符合伯努利分布。伯努利分布就是我们常见的0-1分布&#xff0c;即它的随机变量只取0或者1&#xff0c;各自的频率分别取1−p和p&#xff0c;当x0或者x1时&#xff0c;我们数学定义为&#xff1a; 所以在常规的逻辑回归模型中&#xff0c;只有两个类别&#xff0c;0或者…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详解

逻辑回归也称作logistic回归分析&#xff0c;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xff0c;属于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其推导过程与计算方式类似于回归的过程&#xff0c;但实际上主要是用来解决二分类问题&#xff08;也可以解决多分类问题&#xff09;。通过给定的n组数据&…

逻辑回归模型及案例(Python)

1 简介 逻辑回归也被称为广义线性回归模型&#xff0c;它与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基本上相同&#xff0c;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因变量不同&#xff0c;如果是连续的&#xff0c;就是多重线性回归&#xff1b;如果是二项分布&#xff0c;就是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虽然名…

PyCharm如何修改配置大内存

现在的电脑标配都8G以上内存了&#xff0c;不过很多IDE仍然是以低配电脑为标准&#xff0c;去配置软件占用硬件的程度 因为内存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性能&#xff0c;可以通过手动去设置大内存 一、首先启动虚拟机 进入pychram的bin目录&#xff0c;可以看到2个以vmoptions为后…

jvm最大内存限制多少?

(1)堆内存分配 JVM初始分配的内存由-Xms指定&#xff0c;默认是物理内存的1/64&#xff1b;JVM最大分配的内存由-Xmx指定&#xff0c;默认是物理内存的1/4。默认空余堆内存小 于40%时&#xff0c;JVM就会增大堆直到-Xmx的最大限制&#xff1b;空余堆内存大于70%时&#xff0c;…

大内存时代虚拟内存现在还有用吗

但凡用过Windows的人&#xff0c;大多听说过“虚拟内存”这四个字。尤其在当年物理内存还普遍偏低的年代&#xff0c;虚拟内存几乎成了每一个玩电脑的人都曾摆弄过 的东东。不过随着硬件技术不断发展&#xff0c;内存价格逐步白菜化&#xff0c;我们的电脑再也不像当年那样算计…

笔记本电脑查看几个卡槽,支持最大内存,内存条参数详细步骤,开启双通道条件

1&#xff1a;一个命令&#xff0c;轻松查看电脑支持多大内存 使用 Win R组合快捷键&#xff0c;打开 运行 操作框&#xff0c;然后在打开后面 输入命令 cmd &#xff0c;并点击下方的“确定”进入命令操作窗口&#xff0c;如下图所示。 然后在打开的CMD命令窗口输入命令&am…

在Jupyter里按需删除大内存变量并且释放内存

使用情形&#xff1a; 项目需要对多个大内存变量进行处理&#xff0c;但是每个大内存变量处理的时候都需要加载一个另外共同的大内存变量。现在处理完一个变量之后&#xff0c;只能重启kernel然后处理另一个变量&#xff1b;但是理论上我们可以删除一个变量的内存并读入下一个…

xp计算机如何查看内存大小,xp如何查看内存大小

想知道怎么查看电脑内存的大小吗&#xff0c;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xp如何查看内存大小的内容&#xff0c;欢迎阅读! xp查看内存大小方法一&#xff1a; 一&#xff1a; 右键单击 我的电脑&#xff0c;选择 【属性】 查看 二&#xff1a; 打开控制面板&#xff0c;打开【系…

Android Studio如何设置占用的最大内存?

1.File-Settings,如下图&#xff0c;是应用到所有项目中的。 2.下方的“Daemon Heap Size Setting”是设置当前项目编译时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的&#xff0c;所以如果我们需要仅当前项目有效&#xff0c;可以在这里设置,设置好之后点击“确定”&#xff0c;完成更改。

不花里胡哨看电脑主板支持最大内存与频率

怎么看电脑主板支持最大内存 WinR输入Cmd回车 wmic memphysical get maxcapacity如上图 Maxcapacity&#xff1a;最大内存 k/1024M/1021G 33554432/1024/102132GB说明最高支持32GB的内存 怎么看电脑主板内存条卡槽 CtrlShiftEsc 可以看到卡槽、速度频率 怎么看电脑主板支…

确定你的台式计算机支持的内存类型,怎么查看电脑主板支持多大内存?教你看主板支持多大内存2种方法...

在我们使用电脑时&#xff0c;都希望电脑有这极强的性能&#xff0c;在想要电脑有极强的情况下&#xff0c;电脑的硬件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喜欢DIY的小伙伴都会选择性能强但是极具性价比的硬件组装。不过不少用户在选择内存条的时候都是往大了选&#xff0c;通常情况下&…

确定你的台式计算机支持的内存类型,怎么看主板支持多大内存 教你看主板支持多大内存2种方法...

怎么看主板支持多大内存&#xff1f;由于不同的主板最大支持的内存大小不同&#xff0c;一些老主板最大支持4G/8GB内存&#xff0c;一些新主板可以支持16GB或者更高。对于DIY装机或者打算为电脑升级内存的时&#xff0c;就需要先了解主板最大支持多大的内存&#xff0c;这样才能…

win10设置虚拟内存_大内存时代,电脑系统还需要设置虚拟内存吗?

大家都知道,内存是组成电脑的重要硬件之一,甚至内存的大小决定了电脑系统运行的快慢,那么在电脑硬件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系统是否只需要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一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什么是物理内存,什么是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是相对…

python设置程序最大内存_限制你的Python程序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

如果程序开发不当&#xff0c;可能会出现占用过多内存的情况。特别是在Docker里面&#xff0c;如果Python程序占用太多内存&#xff0c;可能会导致Docker容器死掉。 为了限制Python程序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xff0c;我们可以使用Python自带的resource模块。 首先获取系统默认…

64位 计算机 最大内存,win10 64位最大支持内存是多少_win10系统最高支持多大内存...

许多用户认为&#xff0c;win10电脑应该内存越大那么运行速度也就会越快&#xff0c;因此常常会给自己的win10 64位系统增加内存条&#xff0c;可是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xff0c;win10系统所能承受的内存空间也是有限制的&#xff0c;那么win10 64位最大支持内存是多少呢&…

计算机支持最大内存大小,64位电脑系统可以支持多大内存【详细介绍】

电脑最大支持多大内存条? 很多小白朋友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导致走了很多弯路,其实电脑支持的内存位数取决于处理器、系统位数、主板等,不懂不要紧,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下详细的电脑最大支持多大内存条的相关知识点哦。 64位电脑系统可以支持多大内存? 就现在而言,主要…

引导最大内存_实际内存不够大,可用内存更加小,这样解决

内存在电脑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电脑种所运行的程序都是在内存里面进行的,因此内存的大小也决定可同时运行的程序的多少,当电脑内存不足时就会影响电脑的性能。 有时电脑安装的内存明明很大,但实际可用的内存却很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右键计算机(或者此电脑)图标,打开…

linux内存--大内存页(大页)

linux 的内存管理是以页为单位进行管理的&#xff0c;标准的页大小是4kb&#xff0c;也就是4096字节。而linux允许配置定义更大大小的页。例如2M&#xff0c;1G&#xff0c;这就是大内存页。 1、大内存页&#xff08;WHAT&#xff09; 大内存页就是页的大小更大&#xff0c;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