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概念&功能
- 第二章 物理层
- 物理层基本概念
- 接口特性:
- 通讯方式:
- 编码与调制
- 数据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数据报方式
- 虚电路方式
- 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
- 传输介质
- 物理层设备
-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 封装成帧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 停止等待协议
- GBN
- SR
-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 ALOHA
- CSMA
- CSMA/CD
- CSMA/CA
- CSMA/CD与CSMA/CA区别
- 轮询访问介质
- MAC子层和LLC子层
- 以太网
- PPP&HDLC
- 链路层设备
- 第四章 网络层
- IP数据报格式
- IPV4
- 网络地址转换NAT
-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 无分类编址CIDR
- ARP
- DHCP
- ICMP
- IPV6
- 路由算法及路由协议
- RIP与距离向量算法
- OSPF
- BGP
- 三种协议比较
- IP组播
- 移动IP
- 网络层设备
- 第五章 传输层
- UDP
- TCP
- TCP连接
- TCP流量控制
- TCP拥塞控制
- 第六章 应用层
- DNS
- FTP
- 电子邮件
- SMTP
- POP3
- HTTP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概念&功能
- 计算机网络:是将一个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2)工作方式:边缘部分(用户)、核心部分(服务器);3)功能组成: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点到点))、资源子网(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端到端))。
- 速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 带宽:传送数据的能力–最高数据率(比特每秒)。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接口的数据量。
- 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传播速率
- 时延带宽积: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参考模型:
第二章 物理层
物理层基本概念
传输数据比特流
接口特性:
- 机械特性:物理特性,接口形状,引线数目等。
- 电气特性:电压范围,阻尼匹配等。
- 功能特性:某电平什么意义。
- 规程特性:过程特性,规程和时序的关系。
通讯方式:
- 单工通信:只有一条信道(广播);
- 半双工通信:一个时刻只能一个方向传送数据(对讲机)。
- 全双工通信:双向通信(打电话)。
码元传输速率:1s传输多少个码元
信息传输速率:1s传输多少个比特
奈氏准则: 2Wlog2V
W–>带宽 V–>几种码元/离散电平数目
香农定理:Wlog2(1+S/N)
信噪比=10log10^(S/N)
遇到dB换算信噪比
编码与调制
- 非归零编码NRZ 高一低零
- 归零编码 一直低电平表示0
- 曼彻斯特编码 分一半,前高后低为1,反之为0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一个码元结束跳变为0,不跳变为1
- f采样频率 >= 2f信号最高频率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报文交换
无需建立连接,传输单位为报文,采用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对数据段进行分组。
数据报方式
类似报文交换。无连接,发生乱序。
虚电路方式
类似电路交换,但是是逻辑连接,维护一张虚电路表。
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
传输介质
导向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向型: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多端口的中继器)–》再生信号(不能隔离冲突域)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有连接一定有确认
链路管理
组装成帧
流量控制(发送方)
差错控制
封装成帧
加头加尾,最大传输单元1500B(MTU)
- 字符计数法:手臂第一个计数字段标明帧内字符数。
- 字符填充法:添加帧边界ESC。
- 零比特填充法:5个连续的1,填入一个1。
- 违规编码法:用高高,低低来定界帧的起始和终止。
差错控制
- 奇偶校验码
- CRC循环冗余码
接受端检错:余数为0,接受。
- 纠错编码–海明码
流量控制
- 停止等待协议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 GBN后退N帧协议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 SR选择重传协议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停止等待协议
信道利用率=L/C/T
L 比特数 C数据传输率 T发送周期
GBN
GBN发送方必须响应:上层的调用,收到一个ACK,超时事件。
GBN接收方要:发送ACK。
滑动窗口大小1<=W<=2n-1
- 累计确认
- 按序接收
SR
滑动窗口长度MAX=2(n-1)
- 逐一确认
- 只传出错帧
- 接收方有缓存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ALOHA
- 纯ALOHA --》想发就发
- 时隙ALOHA–》控制想发就发的随意性
CSMA
- 1-坚持CSMA --》一直监听信道直到可发送数据
- 非坚持CSMA–》先监听信道,空闲则发送,忙则等一个随机时间再监听
- p-坚持CSMA–》以概率P发送
CSMA/CD
在CSMA基础上增加了碰撞监测
最小帧长
帧长(bit)/数据传输速率 >= 2t
以太网规定最小帧长为64B
CSMA/CA
碰撞避免
CSMA/CD与CSMA/CA区别
轮询访问介质
- 令牌传递–》负载重,通讯量大
MAC子层和LLC子层
以太网
CSMA/CD,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 10BASE-T 双绞线 10Mb/s 物理上星型,逻辑上总线型 CSMA/CD 曼彻斯特编码 全双工,半双工
- 吉比特以太网 光纤 1Gb/s 全双工,半双工
- 10吉比特 光纤 10Gb/s 全双工
- 无线局域网分类: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自组织网络
PPP&HDLC
PPP 全双工
HDLC 全双工 CRC检验
链路层设备
第四章 网络层
把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路由转发与分组转发
- 异构网络互联
- 拥塞控制
IP数据报格式
1总8片首4–》1B总线长度单位,8B片偏移,首部长度单位4B
以太网MTU是1500B
IPV4
网络地址转换NAT
安装了NAT的软件的路由器叫NAT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有效地外部全球IP地址。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无分类编址CIDR
- 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
- 融合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方便子网划分
128.14.32.0/20
子网掩码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000 0000 0000
使用CIDR时,查找路由表可能得到几个匹配结果,应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具体。
ARP
IP地址–》MAC地址
RARP MAC–》IP
DHCP
应用层协议,C/S,广播,UDP
ICMP
- 终点不可达
- 源点抑制
- 超时
- 参数错误
- 重定向
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文:
- 对ICMP不再发送ICMP
-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片不发送
- 具有组播地址的数据报
- 具有特殊地址的(127.0.0.0 0.0.0.0)
ICMP应用:
- PING: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 Traceroute: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
IPV6
单播:一对一通信
多播:一对多通信
任播:一对多中的一个通信
IPv6向IPv过渡策略:
双栈协议
隧道技术
路由算法及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与距离向量算法
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应用层协议,UDP
16表示不可达
与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自己的路由表
每30s交换一次
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的慢
OSPF
广播,链路状态协议
BGP
TCP,应用层协议,支持CIDR
三种协议比较
IP组播
ICMP和IGMP使用IP数据报传递报文
移动IP
网络层设备
路由器:路由选择,分组转发
第五章 传输层
提供进程和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复用和分用
差错检测
UDP和TCP
UDP
- 无连接
- 不保证可靠交付
- 面向报文
TCP
- 面向连接
-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 全双工通信
- 点到点
- 面向字节流
TCP连接
TCP流量控制
TCP拥塞控制
第六章 应用层
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提供服务
FTP,SMTP,POP3,HTTP,DNS
DNS
DNS:域名解析成IP地址
FTP
C/S,文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件
SMTP
POP3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