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

article/2025/1/13 15:45:47

内容简介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 易到用车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首度复盘20年创业经历,全方位坦陈创业得与失。这不是一本创业成功手册,却是思想的一次出走。

  • 20年创业经历的咀嚼与反思,从战略、品牌、竞争,到流量、领导力、团队管理等,多角度多维度的重新认知,如李开复所言,“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经验,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多读几遍,吸收内化”。

  • 雷军、李开复、徐小平作序,梁建章、张志东、曾鸣推荐。

本书内容

推荐序一 认知和思考最好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行动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军

周航找到我,说最近写了本书,中信出版社准备出版,请我抽空给写个书序,我甚至连书稿还没来得及看就一口答应下来。

我之所以愿意支持周航的这本新书,主要是因为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全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地看待创业者。我从武汉大学大四时参与创办三色公司算起至今创业已经有近30年了,深知创业的艰辛不易。对胜利者,我们常常会报以掌声;但是对失败者,我们却嗤之以鼻,长此以往,这种社会风气会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企业家不经过百转千回,不经过千锤百炼,就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创业失败既不可怕,也不可耻。而创业者能否从失败中真实客观地总结教训,则是通往后续成功的关键。周航能对经营易到过程中的得与失做认真深度的剖析,并且不避讳不加粉饰地将他的思考分享出来,这中间需要很大的勇气,我认为值得鼓励。

我与周航有段相似的经历。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不久我宣布退休,一边做天使投资,一边对自己在金山的创业历程进行复盘。企业上市本来是成功的标志,但我却没有太多的喜悦感,因为与同时期几家互联网企业相比,我觉得当时的金山软件不够大成。而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的长考持续了三年之久,直到我在2010年创办了小米。

我在那段时间的思考几乎像是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非常真实。我先是总结了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是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后来我还总结了创业十条:1.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2.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3.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4.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的技术带头人;5.低成本下的快速扩张能力;6.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加分;7.做最肥的市场;8.选择最佳的时间点;9.专注、专注再专注;10.业务在小规模被验证。其他像“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这些话在创业者圈子里也都十分流行。

周航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结合自己这么多年对创业的理解重新梳理做了个小结,大概有这么10条,希望是对周航书中观点的回应与补充,同时也能对创业者有所帮助:

  1. 对创业永怀敬畏之心。创业者哪怕做对了100件事,但不幸的是一件事做错了,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前功尽弃。每次听人说觉得创业“so easy”(如此简单),我都觉得其实还是低估了创业的复杂度和成功概率。

  2. 空杯心态,放下过去所有经验和认知,从零开始全然忘我地学习。

  3. 创业者仅有创业的激情和毅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看到”努力做到“看穿”,因为“看穿”才敢大赌,才有大赢的机会。

  4. 真正看好一个创业者,看好的是他的行动,认知和思考最好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行动。

  5. 年轻的创业公司需要时间来沉淀打磨,才能变得更加厚实强大!创业初期需要勇气和决心,但后面越来越需要韧劲儿与耐力,不要老想着速战速决、一步登天。

  6. 最好的管理者是自我管理者。我在小米创业初期找的基本上都是自我管理型人才,有了他们我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实践,去管理。

  7. 真正的聪明是厚道。老子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能为他人着想,才能收获信任与回报,才是人生大智慧。

  8. 当前的创业环境比以往更激烈,但是通常来讲,一个创业的原点最好还是要专注怎么帮用户解决一个具体的痛点,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痛点。

  9. 除了勤奋之外,创业者还要在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乐趣和激情。维珍航空创始人兼 CEO(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兰森说:“创业的秘诀是什么?不能乐在其中,就别做。”

  10. 保持初心,追随内心。2015年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米当初为什么出发,创业的本质是什么?后来我想清楚了,在那一年的小米年会上和全体员工分享了答案:创业心态的本质就是要做自己觉得酷的产品,就是要享受这个过程,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这两年创业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其实创业从不像这个词听上去的那么美好,就如同在风沙中穿过沙漠去寻找水源,只有在你从所有痛苦和挣扎中走出来之后,再回忆种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时,它才是美好的。即使成功,也无定式。因为每个创业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别人的成功经验到自己这儿就不一定有用了。建议大家多看些失败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或许更有意义。

推荐序二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上次见到周航,是在7月创新工场兄弟会的一次课程上,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他,来给创新工场第三期兄弟会的 CEO 们分享经验。两个小时的课程里,周航将自己创业的经历,做了不留余地的思考,讲了很多掏心掏肺的话。我和在场的 CEO 们都深受感动,回馈以持续不断的掌声。

人在骨子里是喜欢成功、厌恶失败的。所以市面上讲述成功学的书琳琅满目,却罕见一本反思失败的书籍。大家避讳谈论失败,对它视而不见,可它却无时无刻不围绕在创业者身边。其实,相比成功的说教,失败的探讨往往更有价值。

周航是有诚意的,他并非在贩卖另类的鸡汤,而是把自己自创立易到以来走对或走错的每一步,都解剖开来给你看,这些曾经让他深夜失眠、让他战战兢兢的时刻,都是些血淋淋的还未冷却的教训。

周航和易到是网约车市场不折不扣的先行者。易到创立于2010年5月,3个月后,卡兰尼克才在美国成立优步(Uber),当时国内专车市场几近真空。当时遍及全国的移动支付还未诞生,智能手机也才刚刚进入换机潮;创新工场成立刚满一年,正集中捕捉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大潮的红利;滴滴和快的直到两年后才出现。

所以易到的遭遇才如此让人遗憾。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曾经是一张世界级的门票,甚至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的完美项目:需求绝对刚性;轻资产,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单单收钱,单单赚钱。

虽然没能做成一家巨大的公司,但易到仍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周航也是一位伟大的创业者。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市场的需求,以提供用户价值为使命,不断打磨优化产品,体现了一位创业者的专注和执着。

创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创业的高光时刻只存在于少数幸运儿的瞬间,剩下的时刻则是长久的暗淡。前不久,创新工场的十几位 CEO 组织了一个饭局,谈论创业过程中的至暗时刻,每位 CEO 在创业过程中都经历过自我怀疑和绝望。创业者是伟大的,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成与败,还有对家人的责任,对创业伙伴的承诺,这份压力背后是难以言说的孤独和焦虑。

在书中,周航不仅反思自身,剖析问题,还给出建议,给出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经验,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多读几遍,吸收内化,用周航的话说,不仅要“看到”,还要“看穿”。创业者每一天都要打仗,跑得再快也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不断吸收、反思、复盘,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

我很认同他书中的一点,公司战略和产品方向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环境的碰撞中不断调整。创新工场成立9年,也没有一成不变地延续最初的“投资+孵化”模式,随着管理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和创业环境逐渐完善,创新工场已完成“去孵化”,专注在创业公司早中期投资,并成为业界第一个提出“VC+AI”(风险投资+人工智能)模式的基金,成立人工智能工程院,帮助投资公司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的增长和转型。

很开心周航走出创业失败的低谷。所有的经历都会变成财富。他勇敢地把自己的每块伤疤揭开给别人看,对他人是种赠予,对自己也是系统性的反思。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从失败中学习成长,然后再次出发。期待周航的未来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推荐序三 我与周航的四个故事

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

大约是2010年的春天,我在新东方的一位好朋友跟我说,有个创业者想约我谈一个项目。那个时候的我正处在投资好奇心阶段,任何人约我谈项目我都觉得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二天,我就见到了周航。只见他器宇轩昂,短硬发茬,目光如炬,谈吐若定。我一见面就喜欢上了他。朋友说周航之前跟他哥哥一起做公司,是奥运场馆的音响提供商。这种成功经历,加上他对所做之事的激情描述,再者他要的金额也不算多,我就当场跟他握手成交,成了他的投资人。

易到就这样启动了。当时的名字叫“用车”。周航还注册到了“yongche.com”这样的顶级域名。承载着社会对于“用车”的期待,周航的易到开始在北京街巷穿行接客,编织梦想。

周航是怎么带着易到的同事一路走过来的,我所知不多。我只知道我跟他交往的一些小故事,现在讲来,依然感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第一个故事:忘不了2011年冬,正是除夕那天。天空一片昏黄,街上人影稀疏。所有人都回家过年去了,周航却紧急约我见面。当时他已经买了去温哥华的机票就要跟家人团聚,但易到的融资并未像预期那样在节前到账,周航担心春节一过就发不出工资,跟我紧急磋商怎么办。

为了让周航放下包袱、过个好年,我跟他拍胸脯说:“如果开年后拿不到钱,包在我身上!回去跟家人好好团聚,春节回来后再拼命干!”

我说这句话有如下心理:1.我相信易到肯定能够拿到钱,所以说大话不怕腰疼;2.如果真的拿不到钱,那我还真会给他投。回头看,如果当时我真的投了这一轮,在后来很长时间内,账面会有巨大增值,而且还会有好几次退出机会。

周航春节回来,投资方资金顺利到账。我的豪言壮语没有被迫兑现,但我跟周航的战斗友谊,因此而凝聚得更深了。

第二个故事:易到是一个需要巨量资金投入的项目。就在易到即将完成新一轮几亿美元融资的关键时刻,我接到周航一个电话,说有关部门要出台一个政策,对易到这种模式极其不利。电话中周航连续说了三个“压力太大了”。放下电话,我甚至觉得有点好笑。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用尽天下所有形容绝望与痛苦的词汇,表达我那时的心情,但周航就干巴巴地用了“压力太大了”这几个字。

确实,周航是一个能够承受巨大压力,而不刻意渲染的人。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听周航讲“压力”两个字。周航面临的压力确实有点大——创业者倾洪荒之力打造的一个梦想,上千人的公司,几万人的生计,随时可能在一纸政策面前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而承担所有后果的,说起来由我们这样的投资人、合伙人、顾问朋友来共担,但最大的苦果,其实只有周航一个人在吞咽。

“那些杀不死你的,使你变得更加强大。”创业带给创业者的,就是这种超越自我的强大,这种在人生路途上再也无法难倒他们的钢铁意志。

第三个故事:2014年,易到获得携程战略投资。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两个特殊嘉宾的发言值得我在这里回味。他们用自己出行习惯的改变,宣布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一个嘉宾是罗振宇,一个是王强。他俩在发布会上不约而同地说:由于共享出行带来的便利,他们已经都不再拥有自己的汽车,而是完全使用共享汽车替代私家车。他们对易到的模式表示了感谢与赞美。

如果人类都像罗振宇、王强那样不再拥有私家车,而完全使用社会共享汽车,北京的交通将会多么顺畅,北京的天空将会多么蔚蓝,北京的生活将会多么舒适啊!

我不确定罗振宇后来是否买车了。我觉得他的一对千金诞生后,怎么也得买辆七座的商务车吧,带着太太、孩子、父母,加太太的父母,罗振宇开车,一家八口正好完美出门。但我确实知道王强已经十年没有自己的车了。每次从我家离开时,要么找辆 ofo 单车骑骑,要么打个易到享受一下它永远都有的补贴,既省心又省钱地回府。

易到是共享出行领域的首倡者。我相信,周航一定会为他多年前那个改变了世界的梦想而感到骄傲。

最后一个故事,是一个批评周航的故事:2015年冬天,周航邀请我为易到拍摄广告片。这真是一次大制作。在隆冬的严寒中,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扮演模特,而制作则动用了昂贵机器、豪华团队以及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

我当时就强烈认为周航让我拍广告片不是一个好做法。我甚至在真格基金跟大家说:凡是找我拍广告宣传片的公司,都不会成功。原因很简答,我的魅力,除了省钱之外,怎么能跟那些影视明星、大众情人比呢?虽然周航爱我爱得深,创投界的朋友们也许都知道我,但社会大众看了我代言的广告片,不卸载易到 App(手机应用)就是好事了,怎么能够起到推广作用?易到省下的可能是可见的代言费,但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个市场转折点啊!

我不知道周航怎么看我的批评。当时如果用了邓超或者黄晓明来代言,也许用户就会烈火燎原、势如破竹,易到也许就成了呢?但是,周航用了不收代言费、想收也没有给的徐小平……我要严正声明的是:易到后来的失败,绝对跟我拍这个广告片是没有关系的!

创业为什么难?难就难在你每一个决策都会像前一片多米诺骨牌一样,会影响到下一步发展。易到并没有实现它既定的目标。周航也在乐视收购易到之后退出了这个行业。但易到的故事,绝对值得参与者复盘,值得创业者反思,值得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让我惊喜的是:周航用一如既往的勇气写出了这本书。他直面自己创办易到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勇敢解剖自己决策过程中的得失。这对今日创业者,是一本奇书,是一个馈赠,是一门最好的商学院课程。我相信周航的书,对天下创业者都有一种镜鉴作用,会让中国的创业群体变得更加成熟,从而走得更快、攀得更高!

因为投资易到,也因为热爱周航,我的手机,至今执着地拒绝安装滴滴,忠贞不渝地守着易到,虽然易到的目的地,至今未到。不为别的,只为当初和周航共同做过的那个梦。那个梦虽然暂时被窒息了,但留下来的,是对于梦想九死无悔的追求,对于人生雁过留声的自信,对于未来砥砺前行、坚信易到的奋斗……

处在人生黄金岁月的周航,正在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做一个投资合伙人。因为他是在雷军身边,我正好用雷军的经历来寄语周航:雷军是在41岁时带着金山时代的伤痕创办小米的。小米今天市值4000亿港元了。年岁相仿、雄心齐飞的周航,再做个十分之一、400亿港元的公司总是可以的吧?

我期待周航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如果继续创业,新公司融资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前言

我们战胜的,都是渺小的,

结果本身也使我们渺小。

永恒与非凡之物

不欲被我们弯曲。

……

胜利不会对他发出邀请。

他的成长乃是:成为卑微的战败者,

败于越来越大之物。

——里尔克《观看的男人》

从九十年代开始创业到现在,二十多年,可以说我生命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创业。

一个创业者从南到北的故事

1994年,乘着时代的潮头,我和哥哥在广东一起创办了一家做专业音响的公司,后来它成长为天创数码集团(股票代码:400036)。在这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我做了近10年,算小有成绩,可这终究是一个很狭窄的行业,又偏居一隅。2003年我的内心开始躁动,就想要新的突破。

那时,我大概不到30岁,去了长江商学院学习。上学虽然没有解决选择难题,也不能消除焦虑,但能看到新的世界,也带给我一次很重要的人生实习机会。曾经在长江商学院任教的曾鸣教授去了阿里巴巴,随后就任雅虎中国 CEO,他就把我叫过去做兼职顾问。

这一段经历对我非常有价值,就像开了一扇窗。过去我虽然知道互联网,知道阿里巴巴,知道雅虎,但只是从一个网络用户的角度,这一次真正从内部了解到一个互联网公司是怎么回事。

人心就这样,被视野一点点撑大。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在深入接触互联网后,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想法,我想过做移动支付,想过做电子阅读、移动洗车、基于通讯录的实名社交等等。

任何事情,光想是不会有结论的,因为没压力。今天想得很兴奋,明天想不下去便不想了。那段时间,正如我在《创业家》的专栏里提到过的一个画面:在加拿大深秋的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盯着一片落叶,从它开始飘下来到真正落到地上,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我就一直盯着。

设想一下,这是一种多么无聊的心情。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要过这样的日子了,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时间表,不能再无限制地想下去,因为人不可能等到一件完美的事情出现再去做,更需要做出一个决定。于是我开始做减法,把不想做的、不能做的,一项项划掉,我要在想干、能干和可干之间选出一件有交集的事情。

我想过很多事情,2007年我就想做移动支付,2009年想做电子阅读,2010年想做基于通讯录的社交……但什么是我能干的?对我来讲,我懂一点互联网,也懂一点传统行业的做法。什么是可做的?一定是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且巨头不会介入的行业。想来想去,只有易到这件事情。“车”虽然不是我最热爱的,但可能是适合我的。

我与易到的上半场

2010年我回到北京,5月易到成立。这一年,后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也是这一年,几乎在与易到成立的同期,优步于旧金山上线。彼时,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所以易到是完全的原创。做一件从未出现过的事情,也许挺光荣的,但当时真的没几个人觉得这事儿靠谱。如果仅仅因为别人说不行,我就轻易动摇,可能就没办法创业了,我必须倾尽全力一试。

创业,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在一切都是0的时候,说服别人加入是个大难题,这时创业者只能从身边的人开始找起,我也一样。有商业规划书还不够,最难的是说服家属,让家属知道我是一个靠谱的人。后来,我就让合伙人家属面试我。就这样,我的两个创始合伙人汤鹏和杨芸相继加入,再后来有了 COO(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务官)、CMO(市场总监),然后他们带着各自的团队加入,易到的“骨架”算是搭起来了。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别人对你的信任,都应该报以感恩之情。

易到有了团队,有了 App,一步步从0走到0.1、0.2……直到2011年8月易到拿到第一笔融资,有了第一次起步,我们在市场上做了全面推广。易到要做高端的专车服务,让商务人士随时随地能打到专车。我曾经描绘过一种理想情况,不管是在北京的 CBD(中央商务区),还是在新疆,在西藏,只要用户叫车,易到就能做到接单。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仅没有做到100%接单,易到的订单量也远远没有达到预期。那个时候,我甚至怀疑过做这件事情的靠谱性。2012年春节,我和好友连长(航班管家创始人王江)喝酒。我问他:“你说我做的这叫什么事儿?”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又问他:“要不换个方向试试?”他说:“那就试试呗。”

那就试试吧!2012年痛定思痛后,易到调整了方向,重新起步,抛弃了早期的 POS(销售点)机,采用 App 绑定信用卡,从时间计费改为时间/路程计费直接面向C端。这次变革让易到形成了完整的交易闭环。不久,易到又有了第二次突破:2013年,战略投资方携程入股易到。所以,从2012年到2013年年底,易到过了一段好日子,有了稳定的获客来源,还一直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他的创业时光:“在担任 CEO 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好日子不长,行业就出现了新的变局,DD 和 KD 相继从打车业务切入。

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认为自己把握得最准,觉得网约车是一个小众市场,易到提供的就应该是一个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而且在中国挑战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体系是不可行的,所以一直以来易到做打车业务是三上三下。

2014年,移动支付把打车当作前沿阵地,巨头的加入让打车市场迅猛加速。即便这样,公司 C 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本有机会拿到非上市融资里面最大的钱,但我们没要。没过几个月,那笔钱就到了竞争对手手中,这导致易到在之后的补贴大战中过得很悲惨。

一年后,O2O(线上到线下)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补贴大战,早期我们的做法是决不参战。那时候,我们不喜抄袭,不好价格战,对手做我们就不做,觉得政策不会允许这样打下去,结果教训很惨痛。完美的轮子,就是没有带缺口的轮子跑得快。竞争对手巨额补贴背后的窟窿,不仅被一轮接一轮的融资填补,还收获了大量用户和庞大数据。

等到加入后,易到已经缺失了一大块市场份额,而资本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打下去,彼时已经跌落到 DD 之后。回过头来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差异化服务、会员体系、强有力的资源,这些都不如流量和价格战。

仗已经打不下去了,那会儿我还带着团队坐火车去了延安,寻找精神的力量。但精神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物质。在这场200亿的烧钱大战中,形势急转直下,这才有了 LS 与易到的结盟。2015年10月起,LS 启动了对易到的并购式投资。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公司终于有救了;另一方面,作为创始人,签字交割的那一刻,心里知道公司从此不是自己的,但还需要继续为它的前途和命运担心,继续守护着它。

有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选择 LS?放在那个节点上,我没的选。但当时的我一定是做了我认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回望过去,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某种程度上,LS 的入局确实让易到有了一丝喘息之机。2016年,在很激进的方式下,易到得到了阶段性的改善,但是也埋下了一颗毒瘤,以至于这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备受舆论关注的事情。其实,并购没多久,LS 团队就入主易到,对易到董事会和管理团队进行了相应改组,公司控制权逐步落入他人之手,我和原始合伙人相继退出管理层。后来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易到受到牵连,再之后,我和合伙人正式辞职离开。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创始人眼里的〈师父〉》。这两段从南到北的创业经历,就像电影《师父》中南派宗师陈识想要立足天津开武馆,在各种规矩和复杂情势面前,他也许认为时不我待,也许急于求成,但在离开北方的火车上,他依然怀抱着希望。于我自己而言,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创业,有别人口中少年得志的时刻,也有行业开拓者的标签;有安然挺过竞争的时刻,也有竞争对手从小蚂蚁长成大象让自己无法喘息的时刻……总之,不管是民企野蛮生长的灰色时期,还是残酷的互联网创业屡屡打破规矩之时,创业的20多年,我都经历过,因此认为自己创业经验还算丰富。但是,易到这一段让我严重受挫,我产生了极大的自我怀疑,甚至认为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什么也没做好,尤其是以前觉得自己至少在战略方面还是不错的,可是易到的经历甚至让我怀疑自己的战略能力是不是最差的。

也许易到这件事让我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内伤特别严重。那种失败和过度否定自我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我,这促使我停下来,想好好地想一想创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领导力是怎么一回事儿……突然有一天我开悟了,觉得自己接受了失败,我一下明白,要想重新创业,首先要从学习失败开始。

我既不满足于自己过往创业经验中的认知,也不迷信权威,不是赶紧找书看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从自我的经历中进行了一个很深度的向内的自我反思,试图走出20多年创业认知的局限,然后形成自我的充分思考,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起源。

我们如此恐惧失败

重新理解创业,首先是从如何理解失败开始。还记得湖畔大学创办时,他们找我沟通,说湖畔大学专门研究失败,这句话非常打动我。我一直认为,成功其实没什么好学习的,因为成功者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都难以复制。相反,我隐隐约约觉得,学习失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失败,怎么学习失败,从中学习什么?对此我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即便在湖畔学习的这几年,我们也从来没有完全真正系统地学习失败。

中国人总是忌讳谈论生死,一说起死亡就避而不谈,觉得晦气。同样,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的失败,也一样避而不谈,大家认为只有loser(失败者)才会天天把失败挂在嘴边,大多数人只会谈论成功,学习如何才能成功或者更成功。在中国,就是这样一种成功动机过剩的氛围,我们特别崇尚和追捧成功,追随一切当下最红的公司、模式、热词,我们的眼中只会聚焦那些成功者。

和成功的待遇截然不同,这个社会又如此厌恶失败、鄙视失败。我们耻于谈论失败,甚至会讥讽一切失败的现象、失败的人。我们经常冷眼看着一家面临崩盘的公司走向灭亡,然后说:“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应验了吧?”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大家对待失败大抵都是这般吃瓜群众的心态。

我们如此鄙视失败,却唯成功马首是瞻,追随到底。成功者走在前面,证明了自己的模式和方向是对的。于是一些人开始抄袭他们的商业模式,模仿他们演讲的风格,甚至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幻想着做同样的事情也能成功。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这种“唯成功至上、厌恶失败”的环境最后让我们变得怎么样了。它让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放弃了真正的创新和探索,只敢去追求成绩,没多少人敢尝试,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然后就陷入自我否定、内心无比焦虑的状态。我们不妨跳出这个环境,换个角度重新思考,从中你会发现美国创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失败的宽容。而且这种宽容,不仅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创新,反而鼓励了创业者尝试和冒险,极大激发了创新。

中美对待失败的差异

我在中国创业二十多年,也去过美国很多次。近十年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经济总量上来计算,已经快速接近美国,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将其超越。这两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经济上先进和落后的差异,不是开放和混沌的差异,而是中美创业创新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表现是对待失败的态度。

没有人会乐于失败,但是我们会看到,在美国人们会以平常心态谈论和面对失败。埃隆·马斯克固然把创业形容为“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的残酷过程,因为确实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然而,在三次发射火箭失败之后,他仍然获得了第四次发射的机会。这一次,他成功了。

也许大家是因为他成功了,才对他前三次的失败正眼相看,但很多时候,失败就是一种常态。我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醉乡民谣》,记录美国20世纪60年代民谣浪潮中的一位民谣歌手。导演科恩兄弟没有刻意地讲述一个励志的故事,就是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在“折磨”主人公,总是让他经历“演出—收工—挨揍”的循环场景。主人公身边围绕着各种在他眼中低俗得不可理喻的表演者,却一个接一个地获得成功,但是他自己因为性格上的不谙世事和艺术上的不肯妥协,最终也没有出名。可是他放弃了那样的追逐,坚持做自己心中的艺术,因为那是真实存在的。即便他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导演还是给出了这样的关怀:“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浪潮的一分子。”因为在民谣浪潮中,他的存在必不可少。

我们再去看历史好了。在硅谷博物馆大厅的某个角落,摆着一台硕大的机器。因为外形古旧,甚至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用的。看机器旁边当年的广告画和简介说明才知道,这台像商用复印机那么大的机器,竟然是最早的家用计算机,放在厨房里,供家庭主妇们记录菜谱之用。可想而知,这么不实用的家伙的确很难风靡,很快便销声匿迹。

再拐一个弯,就看到施乐实验室开发的家用电脑,也是因为成本过高,功能过于简单,失败了。再拐两个弯,是第一代上市售卖的苹果电脑。在乔布斯手里,它开启了一个时代。

我们看到在大厅里展示的许多硬件和机器,在当年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功的发明,更不用说赚大钱了,但就是这些发明,打开了一扇窗,启发了后人的智慧和热情。这中间,你不过拐了两个弯,将近20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而前人“失败”的点子终于在后人手中“成功”。

硅谷的商业文明正是在这一代代人的努力探索中向前。而现在,我们又开始谈论,苹果公司是否已经丧失了创新的活力,那下一个数字英雄会是谁?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

回溯科技史,我们发现推动行业发展的产品,并不全部都是成功的,失败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是那些失败的产品成为革新的养料——失败的尝试也是历史中群星闪耀的时刻。这样一看,所谓的失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是失败对于我们全社会的价值。如果一个社会还在耻于谈论失败、害怕失败、排斥失败,只崇尚成功的话,我们不太可能有探索意义上的创新。所以,如果你希望这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一个创新的社会,那么我们必然需要重新定义失败,重新理解失败。

失败是一种宿命

有很多人问,学习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吗?我觉得恰恰不是。

创业就像跳高比赛,如果以探索和挑战为终极目标,那么失败就是一种必然的宿命。当你知道失败是创业的宿命的时候,就会全然地接受失败,才会有一个要从失败中去学习的心态。你可以成功地攀上一个高峰,让所有人为你欢呼;你也可以就此谢幕,自此离场——但如果你想不断攀越更高的山峰,跨过人生的极限,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

在20多岁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当时我聊以自慰地说:“这太好了!在年轻的时候,付出这么小的代价,能犯这么多的错误,学到这么多的东西,以后我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可是在后来不断创业的过程中,我还是不断在犯错,有新的错误,也有老的错误。后来我才发现,错误和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学习失败的真正目的在于,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然后从中成长,让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

于是我总结,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因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失败几乎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拒绝失败,就是拒绝生命本身。这也是失败对我个人的意义所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失败?我问过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在你过去的生涯里,有没有什么失败的时刻或者失败的感觉?我发现每个人或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奇怪的是当我们在谈论一家已经消亡的公司时,会认为它是一家失败的公司,会像智者一样去点评,大说特说它曾经犯过怎样怎样的错误。但是,假如回到10年前,回到它所处的那个辉煌的时代,我们还会想到它的失败吗?好像很难。

最近一次,我又跟朋友们一起讨论失败这件事。某个手机公司,它推出了一个低端系列,被认为是一个败笔,因为这个系列极大地伤害了品牌本身。但反过来想,如果不做低端系列,它会有这么大的用户量吗?它的商业模式能成立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也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更没有绝对的强大和脆弱——无论从得失的角度还是时间的维度,都是如此。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开篇就借渡边之口讲,死不是生之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想,失败和死亡一样,失败也不是成功之对立,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失败甚至是成功的一部分。

人性中对死亡就是恐惧的,尤其是权力集中的统治者,所以才经常会有长命百岁的妄念,可我们知道生命的常态是死亡,所谓的生不过是瞬间。某种程度上期待长生不老是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结果是既没有享受当下,也失去了未来。我们对于生命和失败恰恰需要怀有敬畏之心,要意识到,失败是一种常态,没有企业可以长命百岁,企业的终极宿命跟人的生命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青壮年的强壮、中年的瓶颈、衰老直至死亡,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世事无绝对,成功无绝对,失败无绝对,活法无绝对。这个时代,我们尤其应该重新理解失败,重新定义失败,重新谈论失败,把失败当作重启我们生命观的引子。倘若把这件事情解决,哪怕只是部分解决,都是我们这些创业者对社会莫大的贡献,也希望我们这样的角色,我们的重新理解,如一种陪伴,对正在创业的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 重新理解战略
第二章 重新理解竞争
第三章 重新理解品牌
第四章 重新理解流量
第五章 重新理解钱
第六章 重新理解领导力
第七章 领导者的自我成长
第八章 如何打造一个团队
第九章 重新理解企业成长
第十章 如何应对低谷
第十一章 突破瓶颈
第十二章 重新理解未来
结语 学习做一个卓越的投资人
后记 为了再来:重新理解创业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geekbook/5c10c6ac1e59245d4d295e93


http://chatgpt.dhexx.cn/article/1esRnGd9.shtml

相关文章

创业案例|10个月$3亿市值的农业智能科技如何实现

如何在10个月内快是实现创业从构想到模式验证,6年后以3个多亿美元成功被收购。本文是蓝河科技创始人Jorge和Lee自述,如何通过精益创业的关键三个阶段:客户问题匹配、问题方案匹配、方案市场匹配,实现了本成本试错、高效率推进的从…

计算机毕设题目推荐

计算机软件的朋友们不知道选什么题目的看过来啦👈 图片中都是做过的毕设供大家参考,有源码的哦 ps:有新颖想法的宝子们也可以留言分享一下呢 #Java毕业设计 #计算机毕业设计 #计算机毕业设计怎么做

计算机毕设题目设计与实现(论文+源码)_kaic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高校图书馆座位预约选座微信小程序设计与实现 基于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生公寓楼改造布线系统规划与设计 智能家居网络设计与实现“互联网”农村精准扶贫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智慧健康少儿成长平台”…

计算机毕设选题推荐 40个高质量项目分享【源码+论文】(二)ssm+vue

文章目录 前言 课题1 : 基于SSM与VUE的房屋出租出售系统 <br /> 课题2 :基于SSM与VUE的租房信息管理系统 <br /> 课题3 : 基于SSM与VUE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br /> 课题4 : 基于SSM与VUE的共享充电宝管理系统 <br /> 课题5 : 基于SSM的健身运动平台…

计算机毕设太简单会不会过不了 SSM公司设备管理系统 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公司员工工资管理系统Java

精彩专栏推荐订阅&#xff1a;在 下方专栏&#x1f447;&#x1f3fb;&#x1f447;&#x1f3fb;&#x1f447;&#x1f3fb;&#x1f447;&#x1f3fb; &#x1f496;&#x1f525;作者主页&#xff1a;计算机毕设老哥&#x1f525; &#x1f496; Java实战项目专栏 Python实…

计算机java毕设_javaweb计算机毕设怎么做比较容易?

---计算机毕业生常见毕设 计算机毕业设计一般以网站多见 基于PHP网上留言系统JAVA打飞机游戏设计java图形图象处理系统JAVA银行帐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超市商品销售管理基于J2EE的公交查询系统JSP实验教学管理系统jsp进销存管理系统JSP网上书店系统JS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题目都…

计算机毕设如何做?点进来,干货分享。

该死的疫情席卷整个神州大地&#xff0c;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xff0c;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在家里开始种香菇了。面对遥遥无期的开学时间和即将面临的毕业最后一个大考&#xff08;毕业设计&#xff09;&#xff0c;心中即是期待又是无奈&#xff0c;陆陆续续在家这段时间&#…

【计算机毕设】项目数据库设计

计算机毕设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毕设题分析及设计 第二章 项目数据库设计 第三章 maven项目搭建 第四章 前端文件结构 第五章 后台登录功能实现 第六章 后台登出功能实现 第七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八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九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十章 项目功能实现 文章目录 计算机毕…

计算机毕设系统项目说明 【源码+论文】

文章目录 1 项目下载步骤2 项目包含内容3 样例展示4 代码样例 1 项目下载步骤 &#x1f525;Hi&#xff0c;大家好&#xff0c;这里是学长开发的Java web项目系列&#xff0c;大家可以用于自己的课设或毕设。 这两年开始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的要求和难度不断提升&#xff0c;传…

计算机毕业设计选题推荐 40个高质量计算机毕设项目分享【源码+论文】(二)

文章目录 前言 题目1 : 基于SSM的房屋出租出售系统 <br /> 题目2 : 基于SSM的房屋租赁系统 <br /> 题目3 : 基于SSM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br /> 题目4 : 基于SSM的共享充电宝管理系统 <br /> 题目5 : 基于SSM的即动运动网站 <br />项目源码 前…

【计算机毕设】毕设题分析及设计

计算机毕设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毕设题分析及设计 第二章 项目数据库设计 第三章 maven项目搭建 第四章 前端文件结构 第五章 后台登录功能实现 第六章 后台登出功能实现 第七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八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九章 项目功能实现 第十章 项目功能实现 文章目录 计算机毕…

2022年 - 2023年 最新计算机毕业设计 本科 选题大全 汇总

文章目录 0 前言1 java web 管理系统 毕设选题2 java web 平台/业务系统 毕设选题3 游戏设计、动画设计类 毕设选题 (适合数媒的同学)4 算法开发5 数据挖掘 毕设选题6 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区块链 毕设选题7 网络安全 毕设选题8 通信类/网络工程 毕设选题9 嵌入式 毕设选题10 开…

计算机毕业设计看这篇就够了(二)毕设流程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流程&#xff0c;提前了解毕设流程可以让同学们从宏观角度去看毕设要做些什么样的事情&#xff0c;大概知道每个阶段要去做哪些工作&#xff0c;为后续毕设任务的真正开展打下心理预期&#xff0c;也不至于一脸懵。 计算机毕设分为以下主流程…

默认文献工具_工具分享??超好用的SCI外文文献下载工具

第一步&#xff1a;打开工具 第二步&#xff1a;查找目标文献的DOI号&#xff08;知网、谷歌学术等等...&#xff09;&#xff0c;然后复制。 第三步&#xff1a;粘贴到工具里面&#xff0c;然后点击「立即下载」 第四步&#xff1a;点击立即下载之后&#xff0c;会自动打开默认…

毕业设计外文文献下载方法

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xff0c;学校要求每人找两篇外文文献并进行翻译&#xff0c;这就需要把外文文献下载下来&#xff0c;以下推荐一种方法下载外文文献的pdf。 登录网站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网站为http://www.ucdrs.superlib.net/ 有时候登不上去&#xff0c;需要翻墙…

在哪儿比较好下载建筑学西方近现代的外文文献?

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资源数据库、学术网站、检索方式、下载方式等&#xff0c;这其中都有很多的规律和技巧&#xff0c;可以通过总结梳理发现好用的工具和高效的检索方式。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已经给大家分享过了很多相关内容&#xff0c;今天想要分享的主要是关于建…

获取、引用外文文献

作为DL小白&#xff0c;在阅读文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获取文献困难&#xff0c;这里总结下自己获取、引用外文文献的方法 &#xff08;以SENet文献为例&#xff09; 目录 获取外文文献 0&#xff09;确定论文名 1&#xff09;百度学术 2&#xff09;谷歌学术 3&#xff09…

怎么用谷歌学术检索下载外文文献

谷歌学术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外文学术文章的搜索引擎&#xff0c;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xff0c;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谷歌学术可了解有关某一领域的学术文献&#xff1b;了解某一作者的著述&#xff0c;并提供书目信息&#xff08;引用时必需的图书出版信息或…

下载外文文献

举例&#xff0c;我在知网或百度学术上需要引用并下载一篇外文文献 利用百度学术找到并复制这篇文献的DOI 大木虫学术导航http://www.4243.net/&#xff0c;选择SCI-HUB用DOI搜索 回车即可下载&#xff0c;注意文件路径和命名

借助Sci-Hub免费下载外文文献

1. 案例 上手一个新项目时&#xff0c;第一步要做的&#xff0c;往往就是检索文献。 然而&#xff0c;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科研训练的工程师&#xff0c;或者学校没有购买对应数据库的学生而言&#xff0c;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xff0c;就是检索到的文献需要付费下载。文献数量…